独家揭秘:粟裕大将墓为何安放在安徽黄山

阅读: 评论:0

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六次负伤,七战捷传。

鲁苏豫皖,闽沪浙赣,戎马一生,八省征战。

九死一生,首嵌弹片,卅年冤屈,胸里撑船。

十全文武,百胜百战,一抔英灵,与卒同眠。

4行的64字小诗,囊括了开国大将粟裕的一生功绩和辉煌、品德和心胸。

在他死后,部将按其遗嘱,将他的骨灰洒落在他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其中一处就是安徽黄山谭家桥。

谭家桥,对于征战南北,百战多省的粟裕来说,究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或者不能释怀的心结呢?

而在今天,回顾这革命元老的故事,又该怎么体会到什么不一样的情感呢?

从北伐战场到参加南昌起义,从井冈山会师到三次反围剿,粟裕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被认可。

作为战场的指挥官,粟裕的想法很简单: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不能因为指挥官的愚蠢让战士白白的牺牲。

而在黄山的谭家桥战役,粟裕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抉择,以至于谭家桥成了粟裕心中难以释解的心结。

谭家桥之役:粟裕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1934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苏区陷入了越来越危险的境地,长征成为唯一的选择。

而面对百万国军的围剿,怎么走出去,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最早被派出的一支部队,目的是游击的方式,为长征作为掩护,它的远征就在实践上拉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

粟裕在这支6000余人的军队里,只是个参谋长,却没有实际的指挥权。

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辗转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几十个县的国民党统治腹地,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浴血奋战,英勇斗争。

在谭家桥,粟裕遇到了人生的对手,国军将军王耀武

12月中旬,红十军团与国民党三个团的兵力在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接火。红十军团领导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争取歼灭孤立突出的敌补充第一旅大部。作为参谋长的粟裕立即作了安排。

因为王明错误军事思想的影响,就是冲锋、冲锋、再冲锋。在当时的大部分情况下,红军一旦冲锋,国民党军的常规动作就是溃退。

但是王耀武部不是如此,他的人马迅速缩回,而没有溃散。同时开始了迂回,占据了630高地。

红军两个师协同不力,最终溃败,此战寻淮洲身先士卒冲锋,负重伤,转移中牺牲。此外,红军损失了300人,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阵亡。

谭家桥之战的失利,整个方志敏部,只有粟裕带领少数部队突出重围,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为了永远怀念这些革命先烈,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1984年粟裕将军立下遗嘱,把部分骨灰埋在谭家桥战斗遗址上,和牺牲在这里的战友们永远长眠相伴在一起。

谭家桥的王耀武:粟裕一生最“神交”的朋友

谭家桥的战役是王耀武和粟裕的第一次交手,结果王耀武大获全胜。不过,当时的粟裕只是参谋长,没有真正的军事决策权,左右不了战局。

但粟裕在此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谋略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此后,王耀武开始研究粟裕,竟形成了一大摞研究资料。

而粟裕也将王耀武当做自己学习的楷模和对手.

后来的解放战争时,在莱芜战役,王耀武主政山东,其主要对手是陈毅和粟裕将军。粟裕和王耀武再次在战场相逢。

最终粟裕报的当年谭家桥的仇怨,却对王耀武的佩服更上一层,粟裕说:没有谁比王耀武连失败都败的不留痕迹。

两场战争,粟裕记忆犹新,他在战后总结道:“王耀武性格大胆果断...此人为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

而在蒋介石部队中能够获得粟裕的“较有才干”的评价也只有薛岳和王耀武二人而已。可见,名将之间,尽管远隔千里,却也能彼此洞穿肺腑。

骨灰留在谭家桥,将军守候英灵

粟裕将军的遗嘱中有一句话:牺牲的烈士数十万,而我却无耻的活着。

“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无耻地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这个老人就是粟裕,死时只有77岁,不“年轻”,但也并不很老。

在中国历史上,立这样的遗嘱,说出“我还无耻地活着”。

这样雷人之语的,怕就只有粟裕,也只有他粟裕能这样阔达,这样对待他一同战斗中死去的同胞了。

如今在谭家桥,人们为这位将军建立了一处墓碑,如今,又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黄山纪念馆旁建设了粟裕将军纪念馆。

迟浩田将军还曾专门题字。如今已经成为黄山人文景观之外的红风景线。

从粟裕和黄山之间的情感,可以想象到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正是多少浴血奋战的英灵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活着,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历史,却需要记住那些为之流血以及献出生命的人。

不忘苦痛,才有愿景。

徽脸文化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回复日期如:2016121,可推送对应的日期文章。

1、

2、

3、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09:4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52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