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天坑,陕西省汉中市的景点

阅读: 评论:0

主要景观

陕西汉中的天坑就集中了中国一大半天坑,这里就有一个超美的天坑,就像是神秘的地下世界入口。汉中天坑深藏于秦巴山区中,主要分布在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城固、勉县等地,常规天坑31个,大型天坑17个,超级天坑1个。

天坑内分布有各个时期的石钟乳、石笋和化石等,在原始的自然光投射下,一切都显得非常原生态,基本都没有受到过人工干扰和破坏,成千上百年来,一直保持了完好的自然状态,天坑中不仅有天坑、地河,还有洞穴、峡谷,地质遗迹形态非常完整,我们走进里面,仿佛就像是走进了一座由石头雕刻而成的艺术殿堂,天坑中挺立的石笋和石柱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地理环境

汉中天坑位于秦巴山区,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初步调查圈定遗迹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发现天坑54处,溶洞316处,竖井23处,漏斗25处,其他地质遗迹109处。

天坑是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冲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天坑是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在汉中天坑发现之前,全世界发现并确认的天坑约有130个。

2016年10月底,陕西组织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共同对汉中天坑进行实地勘查和成果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典型性、原始性、稀有性、完整性等资源禀赋优异,具备科学研究、科考探险、观光旅游等多种价值,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标准。国际著名洞穴探险家让·波塔西在考察宁强禅家岩地洞河天坑后,赞誉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天坑!”

汉中天坑的科研价值更是独一无二。“以往天坑均位于北纬24度~31度之间和南、北纬20度以内,而汉中天坑则位于北纬33度附近,是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地质景观,这出乎所有地质学家的意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将其称为世界奇迹,“它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也增加了更多生物研究的原始样本。”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刘同良认为,对如此大规模天坑形成机理、条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将为汉中盆地断陷与洞穴峡谷形成、秦岭南部古环境变化、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宝贵素材,也为研究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性提供了极佳场所。

据了解,陕西将计划全面做好天坑的保护性开发工作,适时启动国家乃至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把这一“地球的礼物、世界的奇迹”献给全人类。汉中天坑

文化活动

研究进展

世界最大规模的天坑——汉中天坑近日传来科考新进展。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组织专家组对汉中天坑科考过程中,在镇巴县巴山林天坑区内,首次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这为研究天坑演化和区域古环境、古气候、古地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9年10月底至今,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组织专家组在对前期汉中天坑,镇巴县三元天坑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镇巴县巴山林天坑最密集区的地层古生物化石调查,在南北向近5公里的范围内,首次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丰富程度也超过了其他西部地区。

据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尹宗义介绍,专家组依次到了大量共生的腕足类、腹足类、棘皮类、苔藓虫类、小壳类等五类动物化石,还有两类未识别,共计七类,实属罕见,堪称化石数量之最。化石个体大小,如苔藓虫体是本地区目前最大的,长度大于100毫米,其观赏性可为之最。

据专家组推测,本次发现的该地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2.99至2.5亿间的二叠系海相地层,地层包括阳新组、吴家坪组等地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夹少量碳质页岩。本次多门类古生物化石的调查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巴山林天坑区基础地质遗迹调查内容。通过此次古生物化石的发现,有望在相邻东西部的西乡、南郑地区也发现同类的大量化石。并通过该地区与宁强一带地层地质特征对比,到珊瑚类、角石类化石。这为研究天坑演化和区域古环境、古气候、古地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汉中天坑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8:4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52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汉中天坑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