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鲜为人知的绝美建筑——淮军公所

阅读: 评论:0

保定的淮军公所位于老城区的西南隅,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于1888 年至 1891 年兴建的,是为了纪念淮军将士而修建的一处昭忠祠,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

淮军公所目前处于修缮阶段,不管是各个领域的学者还是保定的居民都期待着淮军公所对公众开放的那一天。我们趁着采访的机会来到了淮军公所,一览其中的神秘与震撼。

令人惊艳的建筑

冬日的早上,阳光明媚,马路两旁的黄叶不断飘落,给古城大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韵。体育场的东边有一排高大的灰墙体,这就是淮军公所的西门。往南走去,经过一段半旧的围墙,脚步一转,便来到了淮军公所的正门。初次造访,我们惊诧于在这城市高楼间,在喧闹的居民小区包裹里,竟有这样别致的古典建筑。

淮军公所的正门是一座高大的牌楼门,是徽派祠堂式大门的一种。牌楼门下设有左,中,右三个券门,每个券门用汉白玉条石镶嵌,上面雕刻着"双狮戏球""蝙蝠捧喜"的图案。抬头向上看,"敕建李文忠公祠"七个大字出现在眼前。阳光透过枝桠,将斑驳的树影映照在墙上,煞是好看。

走进正门,便是当时办公、迎宾之所——迎宾院。从迎宾院正房向北走,经过一约3米宽的夹道就来到了戏楼。虽然戏楼目前还在修缮阶段,但是那梁架彩绘的华贵、檐柱隔断的精美,已经能想象到修复后的戏楼有多惊艳华丽了。

戏楼是二层楼结构,戏台四角各有立柱一根,戏台顶部的藻井很有特,呈穹窿状。这种藻井不仅造型工艺精美,而且设计科学,能够把舞台以内的声音自然的吸收到穹形顶内,起到拢音的作用,再将清晰的声音回传到戏楼各个角落,观众都能听清。戏楼四周是二层看台,用隔扇隔成了包厢,戏楼内随处可见砖雕、木雕、石雕,尽显徽派建筑的"三雕之美",加上戏楼大量的彩绘,质朴与华丽、庄严与轻松合二为一,有机融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我们站在青砖墁地的戏台前,透过照射进戏台的一束束阳光,仿佛穿越回百年前:戏曲演员们或抖着长长的衣袖,或捋捋黑的大胡子,咿咿呀呀地唱着苦练多年的戏词,四周观众拍手叫好,场面好不热闹!

戏楼的后院就是李文忠公祠。主祠堂院宽大明亮,也是整个公所建筑的最高点,有步步高升的寓意。与李鸿章公祠建筑隔一火巷,就是淮军昭忠祠,坐北向南,分前后两进院落,是摆放淮军将士神主和祭祀的场所。

淮军公所后院东廊边完好保留着一个垂花月亮门,建筑工艺独具匠心,月亮门上悬着一个木雕门楼,翘起的飞檐宛若展翅的巨鸟,覆盖着细腻的灰筒瓦。梁架下有两对撑弓,一对雕刻着狮子滚绣球的花样,另一对是双鸟聚首,玲珑剔透,精巧入微,极为别致。

进入到公所的后半部分,就会发现这里已然全无徽派建筑的秀美,变成了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貌的古建筑。这里就是淮军将士办公用房和临时寓所的公所院。这五间四合院相对独立,皆为标准的"五上六厢"布局,即五间上房,东西各三间厢房。那廊心墙采用了保定地区典型的民居做法——青灰印花软廊心,与徽式建筑精细的砖雕石刻相比各有千秋。窗棂的花样亦巧出心裁、精工细作,冰裂纹、龟背棉、套六角菱花等皆是北方特,而大木梁架上几乎没有什么雕花纹饰,相对于南方徽式建筑的繁复,显得调古朴,气韵庄重。

据传当年为修建这座规模宏大的祠堂,李鸿章请来了江南建筑名匠,这引起保定本地工匠的不满,最后的折衷办法就是南北工匠各承包部分工程,施工中两派工匠各自争奇斗巧,各显其能,把淮军公所建成了集南风北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李鸿章和淮军

1862 年,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进攻上海,当时腐朽的八旗兵、绿营兵不堪一战,上海告急。两江总督曾国藩派幕僚李鸿章率领刚刚招募的几千名团练淮勇驰援上海,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击败了太平军。此后,一路锐不可当,不仅解了上海之围,还收复了被太平军占领的苏南等地区。这支来自江淮的部队,在上海一战成名,日后拥有了一个显赫的名称:淮军。

在李鸿章的改革下,淮军迅速扩张,并装备洋洋炮、雇请外国教练训练,一举转型,成为了大清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太平军的败亡。此后,捻军威胁到了京师安全,李鸿章率领淮军平定了捻军之乱。李鸿章也凭借淮军势力,在仕途上平步青云,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

连年征战的淮军,死亡剧增,为了祭奠在战斗中阵亡的淮军将士,激励和稳定民心,李鸿章先后在苏州、无锡、武昌、台北等地修建过"淮军昭忠祠堂"。位于保定的淮军公所是第五座,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规模最为宏大。

淮军公所的选址在之前是清苑县废弃的城隍庙、土地祠,后来被人向官府出资购为了私产,辟为菜地。李鸿章认为把祠堂修建在废弃的庙宇之上便于阵亡将士的亡灵升天,是超度亡魂的理想之地,于是强行购买了此地。之后,李鸿章为修建祠堂捐款 1.5 万两白银,淮军将领共集资 5.5万多两白银,并从江南来了能工巧匠,1888 年开始修建,历时 3 年有余,才得以修建完成。

淮军公所建成后,制定了明细的规章条例,刻石于墙上,现在这面墙依然保留于公所内。入祭祠堂的淮军将士仅总督、提督、巡抚、总兵等职衔者达 60 多人,刘铭传、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聂士成等将领的牌位都在这里放置。

李鸿章通过修建祠堂的方式,既强化了淮系集团内部及后代的乡土意识、宗族观念及地域情结,增强了淮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淮系集团的影响力。

沧桑巨变,影响深远

轰动一时的淮军公所,仅仅运行了 10 年。公所建成 10 年后,公元 1901 年,李鸿章病逝,将部分建筑改为了"李文忠公祠"。11 年后,清王朝被推翻,淮军公所废弃。此后,曾被学校和机关占用过,再后来多数建筑成为民宿。也正因如此,淮军公所的大部分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全国七座淮军昭忠祠里,唯一一个规模最大且得以完整保存的。

淮军公所走过一百多年的风云岁月,我们今天能触摸到的,不仅是余温宛在的跌宕史痕,清晰如昨的传奇人物,更是这座难得保存下来的南北风韵齐现的建筑遗存,是精美华丽的雕刻艺术,是深邃悠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历经风霜重绽光华的珍贵和荣幸。多年来,淮军公所一直以低调的姿态存在于闹市之中,它沉默不语,却阻挡不了世人看到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1984 年被列为保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 年,淮军公所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公布为中国近现代优秀建筑。1993 年被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记叙淮军历史的古建筑大多都已无存,而充分体现晚清徽派祠堂建筑风貌,在我国北方唯一保存完好的只有保定淮军公所。因此,对于了解和研究淮军的兴亡盛衰,欣赏晚清徽派祠堂建筑,淮军公所是非常好的实物资料。它集史料和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座活生生的课堂。

淮军公所的建筑做法和式样,也深深影响了保定市区内的建筑风格。比如淮军公所的马头墙,被周围的淮军公所小区所沿用。东大街的部分墙面也能看到徽式建筑的马头墙。北二环修建的徽园,也将徽式建筑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淮军公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期待与关注。除戏楼外,其余建筑基本已修复完成。未来还会有记录淮军历史的文物史料展览于淮军公所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淮军公所将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它绝美的风姿,诉说它百年来的岁月往事。

编辑 杨爽

本文发布于:2023-03-08 23:3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58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保定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