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文化研究|大青山景区导览

阅读: 评论:0

春天来了,踏青去也!

随着彩虹路的开通,位于枞阳县城东部的大青山成为许多市民的假日休闲打卡地。枞阳大青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正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为让广大游客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大青山景区的内涵,我们根据文乡平台长期以来对于青山文化的研究成果,撰写出大青山景区导览词,特与朋友们共享。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枞阳大青山

相国故里,文脉启源

01

总 览

大青山,距枞阳县城东约15华里,“穹窿江表,为一方之冠”。植被茂密,苔石相映,青黛隐隐,故名青山。山上多巨石,立卧层叠,各具神韵,其传说尤多。峰顶远眺,四望空阔,西北山奔拥,东南江水浩荡,又有羮脍、神灵、连城、菜子、白荡诸湖环绕,毓秀钟灵。山中有金鸡、老虎诸洞可以探险,有裴仙、汪圣故迹引人追踪,有天然石屋、相国书庐可供凭吊。山之东南半山有晋代石屋古寺;西北山谷有明代古建“九龙祠”;山下有省级文保单位“何氏家庙”,还有“相国故居”“太史第”等名胜古迹。大青山是明末大学士何如宠(民间俗称“何相国”)、文学家钱澄之的故乡,吴应寰、 吴应宾、左光斗、姚康伯、方以智、刘大櫆、江有龙、王灼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活动轨迹,近现代这里又孕育出李光炯、何则贤、何其巩、何晓履、何子诚、许孔璋、疏宏等众多文化名流。大青山堪称“相国故里,文脉启源”,为老桐城文脉发源地之一。

02

石屋寺景点

大青山石屋寺由东晋高僧清供禅师依天然石屋创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几经兴废,香火绵延,今佛殿三重,均为清代建筑。大青山素有“小九华”之美誉,石屋顶部“菩萨印掌”相传为地藏王菩萨所留。元代至正年间,有裴仙道人居此修炼,于大青山主峰会公岭羽化成仙。明末大学士何如宠与哥哥何如申少时曾在石屋读书,留有“相国书庐”“相国诗篇”等遗迹;又有吴应宾、姚康伯等在此授徒讲学,启老桐城之文脉。石壁所刻“青山十六景”基本集中在石屋及其周边,寺前岩壁下有“龙隐灵泉”“金蟾礼斗”等景点。天造石屋,人间奇景,儒、释、道于此际会,留下许多神奇的故事传说。

金蟾礼斗

该巨石位于石屋寺下方的树林中。金蟾乃吉祥之物,礼敬北斗,顺天应民,和谐邦土,是为吉兆。

龙隐灵泉

龙隐灵泉:位于石屋寺下方空旷地。有诗 赞曰:

龙隐千古石不开,大师真达破尘埃。

从兹佛地无干旱,一眼清泉立井台。

源头活水:位于石屋寺向老虎洞道路旁,与龙隐灵泉相对。有诗 赞曰:

山气腾空古寺隈,玉龙隐处任人猜。

岩根偶得泠泠意,始见源头活水来。

省心壁:位于 石屋寺向老虎洞道路旁。古人云,“ 吾日三省吾身”。有诗赞曰:

溪山来往莫匆匆,石镜之前万影空。

到此无妨今日省,心中何物不陶融。

03

雷打石沟景点

雷打石沟,位于大青山北面。相传很久以前,大青山金鸡洞为仙人居所,洞中藏宝甚多,仙凡友好相处。不料后来却有贪心之人前来盗宝,触怒仙人。电闪雷鸣中,盗贼仓皇行至此处,于一巨石下躲避,一道电光将其击毙,巨石也被削成两截,一截坠落地面,其切面形状与残存一截非常吻合。元宝遗落于沟边,上面还有闪电的印痕。又传何如申何如宠兄弟当年在石屋苦读,除夕夜身无分文不便回家过年。山中忽然石洞大开,白银累累。如申祷告暂借一银,并写好借据放入洞中,然后拿了一锭白银走出洞来,山洞又奇迹般闭合了。多年后,如申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一次核查库银时,发现少了一锭白银,追问之下,库吏将此前于库中拾得的一张借据呈上,墨迹如新。如申一看,正是自己当年在大青山中写下的那张,赶紧从自己的俸禄中补上了欠银。此处有巨石,名“天人合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意。

天人合一

距元宝石不远处有巨石,巨石之上及周边藤树交缠,相处和谐。 有诗赞曰:

满山奇石各巍峨,妙态纷呈岂厌多。

一性澄莹无别后,瑶天在顶气相摩。

04

主峰景点

大青山主峰又称“会公岭”,相传裴仙人于青山修道时,常在此会仙侣讲丹术,后在此处羽化升天。峰顶有三块天然巨石组成“山”字形状,其右侧巨石又酷似“佛祖拈花”,形神毕肖。周边巨石攒立,或如仙侣列坐,或如士子聆经。登临峰顶,远可环视安庆、池州、铜陵,近可俯察枞阳县城,水山光,尽收眼底。西北面山坡巨石遍布,形如“书籍宝库”;又有“芝岳”之称,相传有“芝生五,青山和鸣”等典故。大青山孕育出青山何氏、黄华许方等文化家族以及钱澄之、王灼等文学大家和李光炯、何子诚等教育名人,至今大青山及其周边仍是才俊辈出各领风骚。

狮子卧云

雄狮头部位于主峰东南端、石屋寺正上方,如卧青云,昂首向天。内藏金鸡洞,有金鸡啼月景观:

相传 金鸡洞内原有仙人教学,时闻书声朗朗。后有盗贼前来盗宝,洞门闭合,只留下一个很小的洞口。月明之夜,偶见金鸡立于石上,有缘之人能闻其声。

芝岳

明代相国何如宠,字康侯,号 芝岳。如申如宠二人同中进士榜时,他们的老家现“青山和鸣,芝生五”奇观。大青山主峰西北侧山坡巨石如经书层叠,直上青云,其中一高大巨石形如五彩灵芝,名曰“芝岳”。有诗赞曰:

芝生五耀芒兮,山起和鸣遏彩霓。

六皖开先传盛事,仰瞻云岳与天齐。

翰林壁:位于由石屋寺上行至主峰的道路旁。青山文风昌盛,此处天然石壁隐现儒头像。有诗赞曰:

天向人间垂一壁,气如虹势叹无涯。

山民遥指翰林影,书剑云程为国家。

05

九龙谷景点

九龙谷,位于大青山西北侧。满谷堆石,浑朴苍古,参差上下,有古道石级相钩连。石间生古柏老枫、藤萝修竹,更有野生老茶盘踞石上、名贵中药材遍布林下。雨季,谷中飞瀑流泉,奔腾而下,过虎跑泉,汇九龙潭,现“九龙飞瀑”之奇观。谷间有九龙庵,为大明御医何云峰生祠。斑驳老墙上刻有“青山何氏”的古青砖,以及庭中“大明御医何云峰”的墓碑,让人依稀想见当年谷中人文之盛。何云峰晚年隐居山林,于此首创学社,延请名师教导族中子弟,为青山何氏乃至老桐城文脉的勃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九龙庵作为教育基地,一直延用到建国后,直至被集体茶场占用。庵后玉屏石刻“九龙祠十景”,为云峰老人所题:九龙潜洞、二虎跑泉、玉屏障境、石鼓悬空、裴仙故跡、汪圣遗踪、长江流带、翠峰笼云、马踏真石、鸟落沧洲。

玉屏石刻

位于明代古建九龙祠后陡坡上,天然巨石如屏,上有大明御医何云峰手书石刻“九龙祠十景”。

06

老虎洞景点

老虎洞,又称仙人谷,有仙人椅、栖鹤台、石鼓、石钟等,鬼斧神工,造化天然。岩端有巨石如房,旁侧大石如卵如梨,危而不堕,杂然相叠,迁延而下,曲折相通,游人曲体蛇行,可达山下九龙潭,领略无穷妙境。明代何如申作《青山歌》:

青山有石状如鼓,造化生成疑鬼斧。

赤日照耀风雨侵,崖壑生音势腾舞。

有时发响助鸣雷,阴霾四塞天地摧。

声出九天地动震,吟和万籁涧静喧。

绝壁上多虎豹窟,游人频入履其迹。

众石攒立似儿孙,一石独卧不盈尺。

皎如皓月当空悬,始知造化皆天然。

空林寂寂野鹤落,老柏长松石罅穿。

涧水潺潺过山曲,苍苔翠鲜斑纹绿。

我来采药向白云,江天远近同一瞩。

山势飘摇数百里,芝房瑞草生荆杞。

下为何氏主人居,长护吾宗翼孙子。

石鼓 石钟

石鼓、石钟位于老虎洞前约五十米处,分列于道路两侧。有诗赞曰:

石鼓

谁留仙鼓立云阿,不为凡人作颂歌。

浩浩大音终古在,无中听取气嵯峨。

石钟

悠悠大象总留痕,化此鸿钟向远村。

不贵人家皆馔玉,尚期简朴古风存。

声 明

本图文为文乡枞阳公众平台原创首发作品,主创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心血。未经平台许可,任何人不得私自使用或转载。特此声明!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相 关 链 接

青山文化研究 | 读海峰先生《游青山》有感

青山文化研究 | “马踏真石”在何方?

青山文化研究|何其巩:印章中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青山文化研究 | 说说大青山儒释道之并存

青山文化研究|天葩文星 千古绝唱

青山文化研究 | 【江润忠】题咏青山十六景

青山文化研究|“何爪子”其人其事

青山文化研究|“立功”“立言”的历史悲歌

青山文化研究|何宰相《浮山八咏》字迹辨认

青山文化研究|何采书法作品欣赏

青山文化研究|怀念父亲

六十多年前的老照片:欢送何子诚先生荣任副县长

枞阳文史|人民教育家何子诚与青山小学

六皖风云起,开先宰相家︱《明清桐城青山何氏家族文化》出版

家乡美|青山有坞,名曰九龙

走近青山|探访九龙庵

走近青山|【许书生】庚子年初夏重游石屋寺

走近青山|九龙庵玉屏石刻游记

枞阳文史|青山何氏太史第

文乡诗苑|青山何氏五修谱诗联欣赏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何氏家庙

文乡望族|【图说】走近何氏家庙

枞阳文史|青山何氏家庙

文乡望族|【青山何氏】清明祭祖文

文乡望族|【青山何氏】修谱建祠事略

文乡望族|青山何氏成功举办首届新春联谊会

文乡家族|(转)【青山何氏】 宰相故里话家风

家族文化|青山何氏:第一次走进大青山深处

文乡情怀|青山依旧在

文乡采风|【品读】礼敬大青山

文乡采风|大青山,一个演绎传奇的地方

文乡采风|何家姑娘游青山

文乡采风|青山一日游

文乡采风|相会大青山

文乡采风|青山厚重文脉长

文乡采风|大青山游记

文乡采风|大青山游记

文乡诗苑 | 大青山采风诗词专辑

文乡采风|春风,吹醒了大青山的美丽

贴近泥土的呼吸|话说桐城诗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1:3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737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青山   文化   大青山   大青山   文化   青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