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走读山西长城17:铁血丹心平型关

阅读: 评论:0

今人听说过“平型关”这 3个字,多因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1937年 9月 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由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指挥,对日军进行伏击战,取得大捷。平型关战役的主战场乔沟,是一条古老而狭窄的沟状通道,过去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今已废弃,旁边的高处另修了公路。沟口修成了广场,有多幅大型浮雕介绍平型关战役的过程。沟顶公路边立有黑花岗石碑,上书“平型关战役主要作战区,乔沟,灵丘县人民政府立,一九九七年九月”。乔沟附近有一座老爷庙,庙后的山梁上也有石碑,写着“平型关战役争夺焦点,老爷庙梁”。距离乔沟几公里以外的山坡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如今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平型关战役遗址涉及到多处,附近长城边还有线洼梁团城口战斗遗址、平型关战役林彪指挥所等。今灵丘县烈士陵园,安葬着平型关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各位烈士。

平型关是明长城关隘,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的地方,明代称“平刑关”。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山西雁平道辖北楼路图说》记载:“本路参将设于嘉靖三十七年,驻扎北楼城,所辖北楼、平刑、小石三关城。属守备二员,分管内边东起平刑界石窑阉,西抵广武界东津峪,沿长二百五十三里零一百八十丈二尺,边腹墩台一百一座,砖楼一十八座。边之内外设有团城、太安、车道、凌云、大石、茹越、马兰、平刑岭八堡,势如常蛇,护守南山。”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平刑关城”与“平刑岭堡”是两处不同的堡垒型构筑,再加上长墙与墩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平型关防卫体系。

“平刑岭堡”紧傍着长城,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从卫星地图俯瞰,重修过的包砖长城在山脊上蜿蜒起伏,到山顶依山就势折了个大弯,等于顺坡沿下来两面墙,低处的空地上另有两道墙连接,就形成了一座形状不规则的堡。如今堡墙被公路斜切去近半,崭新的公路将长城分开,古道也湮没不清了。路边有重修的堡门,楼阁巍巍,角檐上风铃叮当,门匾上书堡名“平刑岭”。平刑岭堡内的空地上修了停车场,人们在此可以分别攀上公路两边的长城游览。

“平刑关城”衍生出了今繁峙县的“平型关村”,距离“平刑岭堡”约 1公里。《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平刑关城图说》记载:“本关正德六年(1511年)建土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重修,始称关,万历九年砖包。周二里五分,高三丈。设守备一员,所领官军七百六十二员、名,马、骡二百匹、头,分管内边一百二十四里零九十丈,边腹墩台四十四座,砖楼七座,与所辖团城、太安、车道、平刑岭四堡把总画地守之。本关外通畿辅、内达省会,东路之门户、全晋之咽喉也。”如今城墙的包砖已经大部分被剥掉,土夯墙体也多处残破。但砖券城门完好,尤其是瓮城也完好,两道城门完整保留了下来。城门楼上有庙,修复了登城的马道。村里有过街戏台、牌坊,还有部分古民居。村庄附近的高处有土夯城堡遗址,称“六郎城”。城墙四周是依傍地形开垦的小块田地,村里如今多是老年人。平型关村以北有团城堡遗址,与明代的平型关城同属明山西镇雁平道辖北楼路,如今团城口也是繁峙县境内的一个村庄,附近的长城为南北走向,向北与浑源县南部长城相连接,既有山险,也有长墙。

灵丘县境内的明长城集中在南部绵延的大山里,但并非全部连续筑墙,很多地方利用了山险,在险要的位置只筑砖石的空心敌台。根据山西省文物局(晋文物发[2014]4号)文件, 2012年 6月 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认定,“灵丘县的明长城数据为:墙体 3段,即红沙岭长城、牛邦口长城、大黑尖岭长城;关堡 6座,即柳科村堡、石家田堡、落水河堡、红墙儿堡、灵丘城、蔡家峪村堡;单体建筑 14座(烽火台 10座、敌台 4座)。”如今这些堡衍生出村庄,但村民多搬离到外面居住,堡墙多坍塌破败,沉寂在山乡田野里,若无向导,不大容易到。蔡家峪堡地处高处,墙体基本完好,附近有墩台,还有山有沟有河有树,堡旁还有一条铁道。

灵丘县有2个村子直接以“长城”命名,即“东长城”“长城铺”,均在平型关附近。长城铺连接着“冉庄铺”,往东还有其它以“铺”命名的地方,这连成一线的铺递,通往灵丘境内的各处关口。灵丘境有 “插”字号与“茨”字号编号连续的长城,其中荞麦茬村附近有从“插字四十七号”到“插字五十一号”的连续城墙,敌楼为砖砌,迄今基本完好。

“茨”字号中间有长墙,也有山险。茨字第一号、第二号台位于明长城真保镇所辖关隘狼牙口,第三号台位于灵丘县龙须台村。狼牙口关口尚存石砌券门,古道遗迹尚存。关口门洞内外各嵌一方石匾,一侧刻“狼牙口”,另一侧刻“狼牙险道”,匾头题有“钦差整饬井陉等兵备兼理马政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乔严。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中秋吉旦立”。狼牙口西的长城多因高山险阻未筑城墙,个别地方或依山修筑简易墙体。

牛邦口附近有茨字十八号台,位于108国道 347公里处附近,为包砖空心敌楼,巨大的花岗岩条石基础,其上为两层砖楼,均为回廊式,箭窗完好,垛口大致完整。茨字十九号台现在已经成了一堆废墟。茨字二十号台在公路边的山头上,此台一边有城墙延伸到山下十九号的方向,又和更高处山顶上的二十一号台之间有完整的墙体联系。茨字二十一号台规模宏大、保存完好。一面四个箭窗,垛口依然是原样,站在上面远望,视野极其开阔,方圆几十里全在视线范围中。

有的茨字号敌楼依仗山势单独设障,例如吴王口,如今是一个同名村庄,位于河北省阜平县与灵丘县的交界处,周边沟壑纵横、峰峦相叠。附近有“茨字十四号台”和“茨字十五号台”。从吴王口村进沟二里许,转弯处有“茨字十六号台”,再向沟里几百米,山腰处有“茨字十七号台”。“茨字十六号台”南立面下部基础条石上,刻划有文字。中央部位刻有行书“小蓬莱”三字,落款为“孔闻诗题”。西侧又有几竖行小字:“明崇祯甲戌,奴酋内犯,寇茨沟,我兵奋勇歼奴殆尽,奴拼死夺竹帛口而出。诚哉,我岗,我陵,我泉,我池矣。仲秋九日,井陉兵备道阙里,孔闻诗识,吴王口管总杨天受造。”

这段铭文记录了明末的一段战事,其中提到的“竹帛口”,在今繁峙县韩庄村附近。这段长城条石砌基,大砖包裹着夯土,敌台基本完好,属茨字二十三号至三十二号,中间的长墙沿着山脊蜿蜒起伏,景象颇为雄壮。  

“插”字号系列敌台,名字来源于“插箭岭”。“茨”字大约是来自茨沟营。茨沟营村为明长城茨沟营堡衍生而来,北部的山顶上尚存敌楼,是全村最高点。茨沟营堡又叫应关城,现残存城门一座,基座砖砌,券洞贯穿东西,上筑硬山顶门楼三间,门洞上方有明万历年间石匾“应关城”,村口有碧霞祠。茨沟营附近有神堂堡村。神堂堡大致为四方形,两端各有一个堡门,中间一条主街,主街两边还有巷门,巷门里面还有窄的巷道,巷道两侧有院门,院门里面才是一座座住所,如此形成层层防卫的堡垒格局。

灵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除了平型关,还有刘庄日军大屠杀惨案遗址、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等。当年王震的八路军359旅也曾有灵丘营,建国后,有大量老干部是灵丘籍。今有一幅抗战时期平型关村的老照片,拍摄者为著名战地记者沙飞。笔者曾陪同沙飞的女儿王雁女士、长城抗战研究专家张保田先生等,带着沙飞当年的老照片前往牛邦口,到同机位进行复拍。长城与抗战,是一个凝重但内容丰富的研究领域,而灵丘在这个领域里有重要地位。

在灵丘这块土地上,长城已经远远超出了珍贵文物的意义,而切实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因为浸润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和汗水,灵丘的山川格外钟灵毓秀,灵丘的长城格外壮美。

===

说明:本文已发表,图文版权归《文史月刊》。

作者刘媛简介:人称“长城玫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同市委员会第12届、13届委员,14届特邀委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文化旅游管理委员会副会长、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常务理事、大同长城学会创始人、大同市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理事、大同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2015年应邀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公派赴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世界妇女地位大会。现任大同市长城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刘媛女士在山西长城古村落历史文化旅游研究领域深耕已经15年,领衔主持大同市文物局承担的《大同长城保护与利用战略研究》等省级重点社科科研课题10项,在核心期刊及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发表《大同长城的概念与范围》《大同长城的系统认识》《从用户体验要素理论看山西长城文旅项目的实践》等系列论文近20篇,获省级社科奖励8次。2018年1月份起在《文史月刊》开设“走笔长城”专栏。《山西长城古村落保护利用的问题与对策》获得“2019 乡村振兴背景下日中村镇建设国际研讨会”优秀论文。出版专著《塞北江南古村落对比研究(以新平堡和礼社为例)》。

本文发布于:2023-03-12 12:0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73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山西   长城   平型关   长城   平型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