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淮水,绕着我的故乡,凤台。
淮河,这条形成已亿万年的河流,奔流过青山、丘陵、原野、城市,跨越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如今依然川流不息,在大地上书写着四季轮回,东奔向海。
" /> 一湾淮水,绕着我的故乡,凤台。
淮河,这条形成已亿万年的河流,奔流过青山、丘陵、原野、城市,跨越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如今依然川流不息,在大地上书写着四季轮回,东奔向海。
"/>

邵中叙: 一湾淮水绕故城

阅读: 评论:0

"免费订阅

作品欣赏

一湾淮水,绕着我的故乡,凤台。

淮河,这条形成已亿万年的河流,奔流过青山、丘陵、原野、城市,跨越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如今依然川流不息,在大地上书写着四季轮回,东奔向海。

登上凤台一中东面的淮河大坝,眺望淮河,碧水清波,银光粼粼,它从大别山一路奔流而下,进入凤台后遇到山势阻挡,在古峡石口转了个180度大弯,再逶迤而下,绕过神秘的黑龙潭,于永幸河口分叉二股,分流而去。河岸边,垂柳依依,鸟语花香,广阔无垠的原野,风吹麦浪,正是一年春好处。广阔的河滩上,分布着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虽然这片河滩,几经洪水无情淹没,但是,每年春来,依旧是生机勃勃。

凤台县第二中学汪远龙老师的爱人是古城村人,在大坝东面的河滩上有一块菜地。我和汪老师的小女儿汪艳同龄,又是同班同学,常常在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难忘四十年前的那个初夏,魏阿姨带着我俩,去河滩湾里摘菜。

走在细狭的田埂上,和风拂过,湾里一片繁荣景象。不少人在田里忙碌,除草、分秧、浇灌、打药。一块块分割有序的菜地里,满是各种蔬菜瓜果,一路走去,我好奇地问着、记着:西红柿挂着青涩的果实、辣椒开着淡雅的小白花、土豆绽放紫美丽的花朵、洋葱头顶着一个有着无数细小花朵的圆球……蜂围蝶阵,丰硕的田野伴随它们欢快的声音和翩飞的舞姿,整个大地演奏着一曲生机盎然的乐章。

到了靠近河边的一块地里,魏阿姨将带来的篮子放在地头,拿着锄头下到已经翻好、晒好的地里,她只用锄头轻点几下,就挖出一个小坑,让我俩把篮子里的种子放四五颗到地里,然后盖上土壤。没干过农活的我,感到特别的新奇有趣。这样点了好几垄,把饱含希望的种子种在了这肥沃的淮河岸边。

正是蚕豆成熟的季节,我们又去旁边地里,摘蚕豆。厚厚的豆荚很有弹性,肉嘟嘟的,但是里面的蚕豆却已经坚实,正是当下的时令蔬菜。我们蹲在田埂上,把蚕豆豆荚剥开,只留下圆实饱满的带皮蚕豆。一个个翠绿的蚕豆,新鲜滑润,看着就令人欣喜。

剥完蚕豆之后,魏阿姨又去一块瓜地里了一会,摘了两个刚刚熟透的酥瓜,犒劳我俩,这可是今年的第一份!酥瓜的青皮上沾着少许泥土,我们来到河边,魏阿姨用清澈的淮河水洗瓜,我远远望去:宽阔的淮河绕了个大湾,依山缓流,河道中间的水流稍浑浊,波涛滚滚,近岸水清,若有航船驶过,形成一波一波的浪花,轻轻拍打在岸上,岸边不知名的小野花,在春风里、在淮水的轻摸下,摇曳着青春的芳华。

瓜洗好了,只见魏姨用手一捶,酥瓜就炸裂开来,馥郁的瓜香散开,一口下去,极其酥脆,翠绿沙糯的瓜肉、金黄香溢的瓜瓤,口舌和眼睛同时品尝到了大自然馈赠的盛宴,让人不由滋生愉悦之情。开心地吃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遥望随淮水中渐渐消失天际的航船,尽管时隔多年,这美好的一幕,却永在我心荡漾。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独流入海的四大河流之一,其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河谷。其东西流域约长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绵绵淮河,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自古“江淮熟,天下足”,它灌沃了淮水两岸多少土地、养育了多少两淮儿女!我们,都要感恩母亲河的给予!

当人类从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苏醒,有了超越动物本能思想的萌芽,中华大地上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最先诞生出华夏文明,而处于两者之间的淮河流域,也几乎在同一时期跨入了文明的大门。不必说淮河源头河南南阳的“南召猿人”,在四五十万年前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也不说中游、下游距今近万年的“大汶口”、“良渚文化”,我们的血脉,虽经时光磨砺,依旧汩汩流淌着淮河文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悲壮的历史积淀,仍在这丰饶的土地上,传承!

淮河流域人民,为中国古代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四千多年前,大禹的后代,在颍河上游登封建都,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文明历史的开端。而夏、商王朝的兴起,创造出世界东方的灿烂文化,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文明媲美,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之源。从漫长的文化历史分析,淮河文化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并与中原文化汇合,才使中国进入炎黄同尊、龙凤呈祥的时代。我国的孔孟儒家学说、墨家学派、法家学派等,都是在淮河流域创立发展壮大的。

绵绵不息的淮河,在晏子使楚中开启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在农耕文明为主导时期,淮河,成了北魏和南齐,辽金和南宋的天然分割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其广阔富饶的土地,勤劳勤奋的熙熙子民,也导致了其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名的齐鲁长勺之战、宋楚的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楚汉垓下之战、曹袁官渡之战、秦晋淝水之战……若细谈淮河的历史,那会是和华夏文明一样,有说不完的故事,读不完的篇章。

地域辽阔、气候舒适、水土肥沃、水利丰盛,淮水之滨是兵家必争之地,却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凤台,就是这样一个宜居的淮水岸边古城。

虽是小城,却已经有近三千年的跌宕历史。在商周或春秋早期,州来已是淮夷方国,与周边的方、巢、舒、徐、钟离等六国齐名。州来,这一淮南地区最早的具有国家形态的建置,是淮上先民虎方淮夷人所建立的氏族方国,而非周天子的诸侯封国,国都位于州来(安徽省凤台县)。州来最早记录见于《左传·成公七年》,记载州来国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公元前584年,“吴入州来”,楚、吴之争之地,名为州来。州来国在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被吴国所灭,前后共存在三四百年之久。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曰:“下蔡,故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后四世侯齐竟为楚所灭”。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吴把蔡昭侯由河南新蔡迁都于州来,遂改名为下蔡。“春秋时期为楚地,其淮北即楚之州来邑。其后,吴灭州来,蔡迁于此,遂有下蔡之名”。宋玉《好赋》“惑阳城、迷下蔡”即指此。州来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淮夷文化带着地域文化特点最终融入楚文化,作为上古文明重要源头之一,最终融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经历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晋、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雍正十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呈奏清廷批准,于寿州北分设一县,分疆而理,因附近有凤凰山而得凤台县名。

仅隔一山一水、遥遥相望的古城寿州,作为宋代古建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标志性建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向世人展示着其辉煌的历史,其泄水闸涵额镌刻的“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就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古城墙的真实写照。

那么,州来,或者说下蔡、凤台,你的历史足迹在哪里呢?除了建于三峰山上的茅仙洞,你这几千年的古城,为何没有沉沉真真的明证呢?东城门、南门口、大孤堆、北门口,四方名犹在,州来故城、下蔡浮桥、花靥城、青冈城、寿唐关、雨淋城、资寿寺、镇淮楼、文昌宫……只留其名,不见古城遗迹。州来国遗址,你到底在哪?你到底经历了什么?相比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州来灭国时间比寿春建都时间至少早二百五十多年,明明早于寿州的历史、不亚于寿州的战略地位,是什么,湮没了你的容颜?

满怀疑问,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历史上的凤台,因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中原通往江淮之间的水陆要冲,千里长淮仅有凤台峡石口、黑龙潭和蚌埠涂山这二处渡河捷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吴楚之争、秦晋相伐、宋金对立,均是发生在硖石口上下游一带,历代兵马征战也在硖石东西二岸,留下了十二连城的记载。凤台历史上也多次作为寿州或北寿州府治,金兀术更是驻守凤台却最终无法渡过淮河一步。可以想象,战争的炮火,无数次在这故城纷飞……

除了人为的战争荼毒,大自然也推波助澜。由于河流变迁,沧海桑田,随着淮河数千年来泛滥侵蚀,加之从宋代开始到清未近七百年黄河夺淮,沿淮水位不断抬升,这座古城,终不敌大自然的一再考验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渐渐沉积于厚重的地下,消失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之中。

但我犹记得,东门口,是最后消失的城垣。厚重斑驳的青石层层筑基,青砖密匝匝向上,从城内望去城墙约七米高,门洞高约三米,门洞内可以并行两架牛车,洞长约十米,洞内的长条石板经历不可计数的人来车往,已经磨砺得光滑发亮。穿过东门口,远远河滩上一处高地,那是凤台最好的宾馆,望淮楼。几步之遥,就是凤台东渡口,紧邻黑龙潭。

由于凤台地处淝水入淮口,地势低洼,淮河绕城而行,无形加剧了水灾破城的危险。据记载,从宋到清,淮河洪泛灾害无数。记得凤台1991年大水,凤台城关最高洪水位25.2米!东门口在汛期前就已经被封死,并且,整个城防堤日夜加固巡防,以杜绝洪水决堤。以前洪水过后,东门口还会清理出来,因为出东门口去渡口,路途很近。但之后又经历几次大的洪水涝灾,也由于凤台淮河大桥的建成,我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东门口,彻底被封死,故城最后的遗迹,也沉寂在厚土之下了。

站在焕然一新、设计独特,凤凰于飞的凤台淮河大桥之上,遥望苍茫大地上蜿蜒而去的淮水,这绵绵生命之水川流不息,让人心生感慨,它犹如历史的到来和远去,经历岁月的洗礼,永远饱含着生命的张力,让人心生敬畏。

回望我的故乡凤台,这颗淮上明珠,新崛起的能源城,高楼鳞次栉比,阡陌交通,车水马龙。当夜幕阑珊,璀璨炫丽的火树银花,照亮了古城美丽的新颜,也照亮了它踌躇满志前行的步伐……

作者简介

邵中叙,字嘉,笔名余又言,中学语文教师,国际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喜爱文学,偶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报纸、文学网站及平台,曾任文学e站网诗歌编辑。 散文《书之于我》获安徽省教育工会“书香”读书征文一等奖,散文《它们和我们》获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三等奖,律诗《上窑山行》等诗歌获得中国诗歌网第五届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散文《蓦然回首》获西部散文选刊“我爱祖国,人间至情”全国征文优秀奖,律诗《无题》等诗歌获国际诗词网中国当代汉诗精选1000首大赛银奖,散文诗歌入选多本选集。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2017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图文来源:网络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6:1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81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故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