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平桥的兴衰

阅读: 评论:0

———————————————古镇平桥,素有厚重的政治遗存、素有显豁的交通轨迹、素有丰厚的人文底蕴、素有繁盛的商贾积淀。认识平桥,从翻阅《平桥史话》开始。让我们捧读《平桥史话》,继续穿越这座千年古镇。

民国时期,平桥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火轮凭借黄金水道里运河通江达海。公路发展起来后,又从陆上连接着淮安、淮阴、宝应、高邮、江都、扬州。且平桥又地处周边四乡八镇的中心地位。街道傍依着运河,人员往来、货物进出都比较方便。

清咸丰十六年(1866年),镇江商人某设局淮安西门外,通行运河轮船,板闸、河下、二堡、平桥、泾河、黄浦设分局。

1924年7月30日上海《申报》第18470期第10版题为《扬州商办小轮开行有期》的报道:“沿运河由淮阴以下各县商会、前商组织清镇内河长班小轮公司一节,业见本报,兹悉该小轮公司取名福运,已经组织就绪,逐日往来航线,决定经过瓜洲、八里铺、扬州、湾头、邵伯……平桥、二堡、淮城、河下、板闸等埠,并预定二十七日开始营业。”

1931年6月15日《申报》第20903期第10版《扬众汽车定期开驶》载:“扬众长途汽车公司筹备年余,刻已就绪,定十八日开车,所有沿途各站计股十二处,其地点:(一)扬州福运门外西首……(九)平桥镇北首;(十)淮安西门外北首;(十一)清江东门外臧家码头;(十二)众兴洋桥口。并悉客行李规定百磅,逾百磅照数补价。”

1934年8月14日《申报》第22026期第12版《大达达通昨日起实行联运 以扬州为衔接地点》载:“达通轮船局特备浅水小火快轮三艘,并拖带驳船,自昨日起,每日由霍家桥、清江浦两处各开一班,与大达轮船公司轮船衔接。凡旅客如由上海至邵伯、高邮、界首、汜水、平桥、宝应、淮城、清江浦等处,或由以上各处至上海者,均得购联运票,货物亦得联运,今改为小快轮拖运云。”

1937年7月14日《申报》第23055期第9版《沿运涵闸装电话》载:“导淮委员会自接管运河东西堤全部涵闸后,特商请苏建设厅装置专用电话,以便防汛消息之传递。兹悉省交换所已将高邮闸、邵伯闸、界首、宝应、平桥、淮安、杨庄船闸管理所等处之专用线机装设完竣。”

1942年2月25日《申报》第24401期第3版《江苏邮区停寄邮包地点》载:“邮政管理局包裹股通知,查江苏邮区应完全停寄包裹及小包邮件。各局局名业经第四五四号包裹通知单知照在案。兹查寄往后列各代办所之各项包裹及各项小包邮件,亦应一律停止收寄:平桥、泾口镇、石塘镇、钦工镇、马厂南、流均沟、蒋桥、大泾河、曹甸、太平庄、张桥镇、崔家堡、西安丰、杨桥镇、塔儿头、林溪。”

以上报道表明,平桥镇先后于1924年7月首先通上了轮船,1931年6月15日首先通上了长途汽车,1934年8月首先实行了轮船人货联运,1937年7月首先安装了第一部电话,1942年2月以前江苏邮区在平桥首先开设了邮政代办所等。这些优越待遇在淮安境内除淮城外,是其他乡镇所望尘莫及的,极大地促进了平桥集镇建设和经济贸易的发展。

除此,社会事业也在发展,还是1925年12月27日《申报》第18977期第14版《淮安平桥组织红会》载: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接淮安平桥镇吴范民来函云:“顷奉惠函并各附件,均照收悉。平桥镇绅商请求筹设分会一事,荷蒙通融允准,感何可言。查该镇属淮安县所营,为南北通衢冲要巨镇,与淮安河下镇同一情形,现当战事方殷之际,实有组织分会之必要,除已遵章筹备积极进行外,特先函复。”这里称平桥“属淮安县所营,为南北通衢冲要巨镇,与淮安河下镇同一情形”。当时作为大上海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媒体,能作出这样的评价,可见名不虛传。

值得一提的是“平桥”小人会。三四十年代每年农历三月一日,有上万人云集平桥,进行货物贸易,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商人来自四面八方,如无锡、南京、上海、常州等地都有人来平桥展销商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盛会,有各自的内容,如粮行举办的盛会叫“天国盛会”、药店业的叫“天保盛会”、饭店的叫“天佑盛会”、轮船业的叫“天行盛会”等等,实是一种民间盛会。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轰炸平桥。1939年4月10日出版的《申报》第23387期第7版《连日日军派机四出狂炸》载:“二日轰炸平桥镇……三日上午八时四十五分,又发现日机两架,投掷四枚,伤毙平民多名,至九时零五分,始向东北方窜去。”平桥的花园庄和圆通寺就是在这次轰炸中被毀,连乾隆帝所题御匾也被毁无存。日军占领平桥后,南在今二支大闸、北在圆通寺遗址分别建炮楼,筑地堡工事,扼南北咽喉。东面又在花园庄修围子驻二皇,这样对从四面进出平桥的百姓都要盘査搜刮,人人胆颤心惊,严重影响集市贸易。

在此前后,中国军队与日军不断在平桥及周围发生激战,争夺运河交通线。日军投降后,内战爆发,国共两党军队又在平桥及周围地区发生多场激战。同时,一场场水旱灾害也在频频袭击平桥。在天灾人祸的摧残下,平桥满目疮痍,万户萧疏,田原荒芜,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生活之中,名家大户败落,文人墨客疏离,昔日平桥林氏园“寒亭窈窕枕河漘,曲径烟深锁碧筠”“不妨酒客常喧座,定有诗僧爱结邻”的胜境,从清末以后就不见了。河西朝夕行吟的一蒲庵、饮牛草堂也风光不再。离平桥东南四十里的曹甸崔堡名人王鼎铭(清末诸生、民国地方名儒)在《平河桥西访阎牛叟故居遗址二首》中写到:“蒲庵遗迹尽模糊,烟景苍茫水一隅。道是昔年觞咏地,半村禾黍半村蒲。”“饮牛堂侧构蟭巢,曾说高人此结茅。无限沧桑今昔感,斜风细雨满林梢。”看看,昔年觞咏之地一蒲庵已变成了蒲田,著名的饮牛草堂,已被蛀蚀房梁屋柱的虫子筑起了无数巢穴。沧海桑田,真令人无限感慨呀!

来 源:《平桥史话》

出 版 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主 编:张志友

副 主 编:徐爱明 吴 磊

执行编辑:叶占鳌

END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图片来源网络、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17:5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83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平桥   民国   抗日战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