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玛的游乐园 | 在沙溪阅读时间

阅读: 评论:0

彩云凄凄照晚霞,归燕戚戚鸣青瓦。

八尺戏台八方客,夕阳归处可为家。

——天洪·《过沙溪偶感》

沙溪,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在中国各省中叫“沙溪”的村镇就有十多个,但在茶马古道上,沙溪古镇却是唯一。

▲沙溪古镇东寨门外

不同于丽江古城、大理古城、喜洲古城这些高度商业化的热闹小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的沙溪古镇卸下了昔日茶马古道上的繁华喧嚣,回归安静美好。

沙溪的前世今生

沙溪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 世界自然遗产区。若从大理驾车前往丽江、香格里拉方向,便会经过这里。沙溪坝四面环山,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总面积约为287平方公里。

▲航拍沙溪

沙溪曾在 茶马古道中扮演重要角,它是连接西藏及南亚地区往来商贸的必经之地。因为当地丰富的物产和周边盐井的开采,来这里的商人马帮络绎不绝。他们来往易货(互市)的同时,也会光顾镇子里的店铺和客栈,去马店喝酒、去寺庙拜佛、去戏台观戏。

▲茶马互市的热闹景象

那时的沙溪坝马铃声不断,人声鼎沸,然而随着20世纪下半叶公路的建成,茶马古道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商人们也不再往来沙溪。于是,村镇逐渐衰败,房屋开始凋敝,寺庙烟火不再兴旺,戏台演出不再频繁。很多年轻人跑去大城市就业,沙溪一时间被遗忘在角落。

▲破败的村镇

2001年沙溪作为“ 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被列入值得关注的100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茶马古道上的遗迹有很多,但像沙溪这样留有完整的 戏台、 寺庙、 客栈和 寨门的市集却是唯一。从此沙溪被重新发现并受到关注,被视作独一无二的珍宝。

▲沙溪的历史介绍

2001年起,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联合剑川县政府,共同发起“ 沙溪复兴工程”。一位名叫 黄印武的建筑师从此扎根沙溪,默默奉献一呆就是20多年,直至今日。中瑞联手唤醒沉睡的沙溪,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它昔日的风貌。

▲黄印武老师

沙溪复兴工程

中瑞联手的“沙溪复兴工程”有一大特点,就是“ 慢”。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如果建新楼有这功夫都整出一大片楼盘了,怎么你们修复个小村子要这么长时间?这就道出了部分人对于古建修复的误区,其实 修复要比翻新更费时费力费钱。

▲黄老师团队“慢工出细活”

黄印武老师来到沙溪后,首先对这里及周边的历史、人文、宗教、建筑、地理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他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当地情况才能更好地还原此地风貌,并且能更灵活地处理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黄印武老师团队商讨修复方案

修复团队的成员包含瑞士专家、当地政府、建筑师以及能工巧匠,大家在每一个小问题的决策上都会引出中瑞双方共同讨论,只有得出一致结果后才执行。而且复兴工程始终秉持“ 最大保留、最小干预”的原则开展。这项原则的执行成果体现在沙溪古镇中的每一处细节,只有当我们仔细去观察,才能体悟到当时设计者的 良苦用心。以下举几个小例子,也希望大家去沙溪参观时能多多发现这些 彩蛋~

▲沙溪处处隐藏彩蛋

比如沙溪镇内的魁阁二层设有当地历史文化风俗陈列室。这层层高存在一个小bug:间与间之间的屋架比较低,导致门框就很矮,距离地面仅有1.65米。

▲低矮的门框

在参观的时候,身高超过1.65米的人过这些门的时候势必会碰到头。针对这个问题,团队讨论了几种解决方法。一是调升屋架结构,二是增高二层层高,但这些方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大兴土木,破坏历史遗存,所以他们又想了一个对所有门框做软包处理的方法,但这又会导致软包的部位藏污纳垢、难以清理。最后团队的处理方法非常简单,简单到不容易让人们想到这是 他们整整思考了一年后精心设计的结果。方法就是在每一个低矮门框的下部,垂一条长20公分的黑布条。这样身高过高的人经过这里时会不自觉的低下头来,而那些身高不及门框的人也不会被黑布条阻挡视线。黑布条的下方两侧还缀有小铃铛,一是呼应了茶马古道的主题,二也为参观增加了些声音的乐趣。

▲门框坠下一块黑的布

这种精心设计的小细节在沙溪古镇中随处可见。比如每一块铺在地上的石头都有讲究。早在冰河世纪,随着冰川的漂移,许多夹杂在冰川中的石头也背井离乡,游走他方。但冰河世纪一结束,没有了冰川的帮助,这些石头就留在了当地。它们在形状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表面会有凹槽,那是由于在冰川运动时冰屑和石头对它进行强烈的冲击造成的。这些石头因为外形酷似石臼而被称为“ 冰臼”。

▲冰河世纪的天生石——冰臼

之前由于村民们不知道这些石头的历史背景,毁坏了很多块。沙溪复兴工程的团队发现冰臼后,如获至宝的同时更是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虽然冰臼的形状不利于人们行走通勤,但团队成员们还是决定将其好好保护,铺设在东寨门前往四方街的小巷中。

▲每块石头的铺设都十分考究

历史有时就是很冷漠,如果你不认识它那结果只有擦肩而过。唯有足够了解当地情况,在历史的线索中顺藤摸瓜才能解开尘封已久的秘密。然后将其展现出来,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在参观之时获取信息。这就是刚才提到的为什么黄印武老师要将“沙溪复兴工程”放慢的真正原因: 唯有具备了阅读时间的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

▲日渐消瘦的黄老师

在重建 南寨门的时候,团队又迎来难题。这是一座早已倒塌的寨门,他们手里有这门最初模样的图纸也有二次修复后的照片。那这一次的重建到底应该按照寨门原始的模样还是尽可能地保留现存的遗迹呢?团队成员们经过了多次探讨并与当地人求证,最终选择 尊重时间的痕迹,从现存的状态出发开始重建,而不是还原它最初的模样。如果推掉已有城墙还原寨门刚建成时的样貌,反而无形中制造了一种历史假象,一段有趣的历史也会被忘记。

▲修复过后的南寨门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沙溪复兴工程的难点不在操作不在技术,而在 观察、 分析和 判断问题的 能力上。如果能够一针见血地到问题的症结,其他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而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深度思考。另外,修复这些历史建筑并不是沙溪复兴工程的最终目的,修复团队希望通过修复给 沙溪注入新的活力,使它重新 恢复生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

沙溪看点

接下来我们主要介绍来到沙溪你不可错过的几处建筑。首先便是标志性建筑 魁阁带戏台。这座建筑在北京的中华民族园以及大理的洋人街上都能看到略小一点的模仿品,然而最初最真实的魁阁带戏台是在沙溪。

▲魁阁带戏台

何为魁阁带戏台?首先它是一座供奉 魁星的庙,其次它设有一座突出来的戏台供当地人、旅人以及对面兴教寺供奉的大佛们观戏。魁阁带戏台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对面便是佛教密宗阿吒力寺庙,而两座建筑间宽敞的区域被称为 四方街。当时茶马古道上的商人们来到此地,可谓 赶集、拜佛、看戏三不误。之所以戏台正对寺庙大门,也是希望 佛祖能与民同乐。

▲魁阁与兴教寺相对

魁阁中顶层供奉的是 道教中主宰文运的神—— 魁星。在古代,村里有想要考取功名之人必来此拜扣魁星,祈求神灵保佑自己金榜题名。在魁阁里有几幅匾联,都是新添的。阁内的一组是”文光射斗“和”足踏金鳌腾云志,手挥朱笔射金光“,形容魁星的风采;阁外的一组是”文光普照“和”寺民合力兴教育,奎阁凌云传书香“,形容的是村中重教育的氛围,但村里有文化的老人家还是最中意魁阁初建时的那幅匾联,因此沙溪复兴工程的负责人们又把这对联书补贴在了”魁星“的两侧,上面写着” 笔点文章先点徳,斗量阴鸷后量才“,意在告知大家古时选拔人才的标准,那就是 ”德“要先于”才“,有才无德肯定是无济于事, 德才兼修才是读书人努力的方向。想必每一个来此拜扣祈福的读书人看到这副对联也必自省一番,自己究竟有没有按照标准去做呢?这或许便是大家来拜魁星的真正意义吧。

▲魁星及匾联

魁阁上的戏台直至今日还会有好戏接连上演,而戏台前的四方街每逢白族重要节日或者喜事、丧事,也都会有大型活动。最吸引人的便是农历6月25日的 白族火把节,村民们聚集于四方街,在街中心竖起又高又粗的大火把,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白族火把节盛况

魁阁带戏台的正对面是兴教寺,寺庙大门之上有一块” 一溪名胜"的横匾。一溪指的是“ 黑潓江”,代指沙溪,“名胜”指的是兴教寺,可见这座寺庙在沙溪坝的地位。与那些白族村落中经常可见的本主庙不同,兴教寺是沙溪坝中为数不多的 佛教寺庙。

▲兴教寺正门口

据说当年兴教寺建成之后,明朝上至官员下到百姓无不 捐资敬造壁画表达虔诚之心。而这些精美的壁画经过时间的变迁、多次的重修、自然的风化,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沙溪复兴工程团队2008年开始修复兴教寺内的壁画,他们采用的方法是通过 细致的操作去除积年的污垢和直接附着在画面上的石灰层,再次展现出了明代壁画原来的风采。

▲修复后的壁画

沙溪镇子上还有一大看点就是大大小小的 马店,马店是当年马帮住的客栈。今日这些马店大多数还具有住店的功能,而住在这里的客人们很多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算起来,他们的家乡比当年马帮到过的地方还要远得多,倒也不枉这老马店的名字。这些马店中的佼佼者是“ 欧阳大院”,当年就被称作是“ 五星级马店”。

▲欧阳大院正门

欧阳是沙溪的大户人家,院子是白族典型的“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设置。院内竟还设有戏台,当年的往来于此的马锅头在自己的客房里只要打开窗户便可赏戏,多么惬意的体验!

▲大院内的照壁

走出古镇的东寨门,便可见到缓缓向南流的黑 潓江,江上是一座古古香的 玉津桥。桥面七八米宽,桥上马蹄印仍在。这座桥是过沙溪前往西藏的必经之桥。桥头有碑刻,斑驳的文字记录下了那些年筑桥护桥的历史。听村里的小朋友说,夏日繁星之夜,他们经常相约在玉津桥上打地铺数星星,那是一副多么美好的景象呀!

▲玉津桥

当年 诗人北岛来到沙溪,一下就爱上了这里,他把沙溪推荐给了正在致力于打造乡村书店的 钱小华。不久后,钱小华、北岛等人一同来沙溪采风,前来接洽他们的正是黄印武老师。三人一见如故,擦出了火花。

▲北岛、钱小华、黄印武等人在魁阁前合影

最终钱小华选定了沙溪 北龙村一处废弃的粮仓作为书店的建造位置,他要把 物质的粮仓变为精神的书仓。

▲书局门口

经过了3年的精雕细琢,黄印武实现了钱小华的愿望。今年5月,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正式对外开放。进入书局便可看到前台上方写着特拉克尔的著名诗句“ 大地上的异乡者”,意在告诉大家无论你来自何方,此时此刻这里都是可以给予你心灵慰藉的故乡。

书局内 藏书2万册,最有特的便是北侧墙面,逐节上升的书架向上挺拔耸立。拾阶而上,在上下错落的空间中仔细浏览,会发现突出展出的“滇”、“茶马古道”、“大理”、“甲马”、“白族”等十三个主题类别。介绍云南历史地理、民俗风光的专业图书以及纳西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图书都随处可见。

此外,书局中还特设了“ 西南联大”和“ 他们在云南”主题书区,集中了最具代表性的云南人文创作景观。而在网上被炒至高价的 《在沙溪阅读时间》,不但充足崭新,还提供了黄印武老师的亲笔签名本。

▲黄印武签名版《在沙溪阅读时间》

书局的正对面是 诗歌咖啡馆,咖啡和茶饮被冠以一句经典诗句,你中意哪一句,便可当场仔细品味一番。

▲诗歌咖啡馆

在咖啡馆的后侧是黄印武老师精心改造的 诗歌塔,原本这里是一个废弃的烤烟房,现在可以沿着盘旋的楼梯向上,停在北岛“大地之书翻到此刻”的诗句前,凭栏远望。有风吹来,沙溪就成为仅属于你的精神家园。

▲诗歌塔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06:2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859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