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甘肃省地级市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陇南距今7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陇南是秦人的发祥地,又是中国古代西部民族氐人和羌人活动的核心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陇南既是各种政治军事力量激烈争夺的战场,又是中原中央政权与西北少数民族接触交往的前哨阵地,攻伐消长与民族交往,构成陇南社会历史的重要内容。

秦代置武都道。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武都郡,属凉州刺史部。汉末,曹操分司州、凉州置雍州,武都郡改属雍州。三国时期,武都郡是魏、蜀两国的边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了曹操军的汉中郡,阻断了武都与雍州的联系,于是曹操弃武都郡,迁治至右扶风小槐里。此后,魏、蜀两国于武都展开多次大战,最著名的是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并于229年攻取武都、阴平二郡,自此武都郡为蜀所据,直至蜀国被晋所灭。

东晋、南北朝时期,陇南境内先后建立仇池、宕昌、武都、武兴、阴平5个胡人政权,称为“陇南五国”。296年,氐族首领杨茂搜建立仇池国,至371年为前秦苻坚所灭。族人杨定于历城再建仇池国,至442年被南朝刘宋所灭。424年,北魏拓跋焘封羌人梁弥忽为宕昌王,都城在今宕昌县城。566年,宕昌国被北周所灭。443年,仇池国灭亡后,氐人杨文德建立武都国。477年,武都国为北魏所灭。477年,武都王杨文度被北魏军所杀后,南朝刘宋政权封杨文弘为武都王,退守武兴(今陕西略阳),后改武都王为武兴王,建立武兴国。552年,武兴国为西魏所灭。477年,北魏灭武都国时,杨文度之叔杨广香助魏军杀杨文度,受封为阴平公,后南齐承认杨广香为阴平国之主,都阴平(今文县)。580年,阴平国为北周所灭。

隋唐时期,陇南地区政治经济相对穏定,唐代于陇南置文、武、成、迭、宕、岷等州。宝应元年(762年),吐蕃攻占陇南。咸通年间,唐收复武州,更名阶州,咸通七年(866年)收复成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大将王韶打败吐蕃,收复陇南,吐蕃据有陇南前后共311年。宋末陇南为宋、金两国边境,战争频繁。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金大举攻宋,破凤州、大散关,朝廷命大将吴璘据守陇南。吴璘之子吴挺与西夏缔盟,共同攻金。开禧二年(1206年),吴挺之子吴曦叛宋,以阶、成、文、西和4州建立受金朝支持的政权,后宋军将士杀吴曦,4州归宋。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陇南。元代于礼县置礼店蒙古军元帅府,后更名为礼店文州番汉军民元帅府,在河州设吐蕃宣慰司。明清时期,陇南经历明末李自成起义、白莲教之乱、西北回民起义、太平天国等事件。

清朝康熙年间陕甘分治,今陇南境均属甘肃布政使司。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升为直隶州,领文、成二县,辖今武都区、文县、康县、成县、舟曲县和宕昌县南部境;同年,徽州降州为县,与礼县、两当县同属秦州直隶州。期间,西和县仍属巩昌府。雍正八年(1730年)岷州卫改称岷州,属巩昌府,今宕昌县大部为岷州辖。

1913年,阶州直隶州改为武都县,并分置出西固县。1929年,从武都县分设永康县,后改称康县。1932年4月,习仲勋等人在两当县发动兵变,称为“两当兵变”。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三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直插哈达铺,在这里制定了挥师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同年,国民政府将甘肃省划分为七个行政督察区,除西固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岷县)外,今陇南境内诸县均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天水)。1942年,成立甘肃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公署驻武都县),成县、文县、康县、西固县改属武都。

1949年7月,西北局在西安组建武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陕甘宁边区甘肃行政区,辖武都县、文县、成县、康县、西固县、礼县和西和县。

1950年5月,岷县划归武都专区。1954年,西固县治迁宕昌,并改名为宕昌县。1956年,礼县、西和县、成县划归天水专区。1958年4月,撤销武都专区,辖县划归天水专区和定西专区。

1961年11月,恢复武都专区,辖武都县、康县、成县、文县和宕昌县。1963年10月,岷县再次划归武都专区。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国函[1985]66号)批准将武都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武都县迁至成县,更名为陇南地区。将天水地区的西和县、礼县划归陇南地区;将天水地区的漳县和原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陇南地区辖成县、康县、文县、武都、宕昌、西和、礼县、徽县、两当共9县。陇南

2004年1月11日,国务院同意撤销陇南地区和武都县,设立地级陇南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武都区城关镇。陇南市设立武都区,以原武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武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陇南市辖原陇南地区的成县、文县、宕昌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和新设立的武都区。

“陇南五国”年代表
仇池国296年杨茂搜371年前秦
377年杨定442年南朝宋
武都国317年杨难敌322年东晋
443年杨文德477年北魏
宕昌国424年梁弥忽566年北周
武兴国477年杨文弘505年北魏
534年杨绍先552年西魏
阴平国477年杨广香580年北周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陇南市下辖辖区:武都区1个区,康县、文县、成县、徽县、两当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8个县。

乡镇街道:4个街道办事处、140个镇、55个乡(含4个民族乡),113个社区、3167个行政村。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驻地武都区江北街道

辖区面积(km)政府驻地街道
武都区4660.59钟楼街道旧城路42610
成县1676.55城关镇陇南中路143
文县4998.30城关镇江南街146
宕昌县3322.77城关镇民主路1114
康县2959.68城关镇人民东路183
西和县1852.26汉源镇中山路164
礼县4262.91城关镇西大街227
徽县2717.19城关镇西街132
两当县1406.45城关镇北街66
合计27856.69武都区江北街道414055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地处东经104°01′19″至106°35′20″,北纬32°35′45″至34°32′00″。北与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接壤;南抵四川盆地,与广元市、青川县、绵阳市平武县和阿坝州九寨沟县毗连;西依甘南高原与迭部县、舟曲县和定西市的岷县;东接秦巴山地,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和宝鸡市凤县为邻。全市东西长约237千米,南北宽约230.5千米,土地面积27800平方千米,占甘肃省面积的8.67%。

地形地貌

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阶梯地形的过渡带。西部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的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陇南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形。

陇南市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千米,宽数十千米,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高峻山岭与深陷河谷错落相接,对比显著,相对高差达1000米以上。自西北至东南,由大拉梁、岷峨山(海拔3552米)等高山经银洞山(海拔2468米)、牛头山(海拔2224米)等中山而至断头山(海拔1804米)和金子山(海拔1824米)等低山,重峦叠嶂,崖壁陡绝,角峰锯脊,石骨嶙峋。其间河谷幽深狭长,深切曲流十分发育,多急流险滩和瀑布。峡谷中高岸陡崖,峭立如壁。谷旁多狭窄的冲积平原断续出现,其中武都平原绵长近50千米,宽不过1千米。

陇南周边山峰: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之大拉梁和岷峨山,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坐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陇南全境按照地貌的大体差别和区域切割的程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地貌类型区:

本地域包括徽成盆地的成县、徽县、两当县三县全部。西秦岭分为南北二支伸入本区域,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凹、长槽形断陷盆地,海拔800—2700米。北部系北秦岭断裂割式山地,海拔一般在1500~2700米,相对高差500米左右,为浅切割中山区,地势平缓,浅山已垦殖为农田,深山有茂密的水源涵养林,植被覆盖良好。南边系南秦岭地垒式山地,海拔在1900~2400米左右,相对高差500~1000米左右,为中切割中山区。中间系缓坡丘陵盆地,海拔在800~13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20度以下,川坝地散布于山丘之间,土厚水丰,历史上就是粮食的集中产地。

本区域系南秦岭西延部分和岷山山系东延部分相互交错地带,包括康县、武都区、文县全境,海拔大多在900~2500米左右,大部分地方处于北纬33度以南,属亚热带边缘区。这一区域因山势较高、沟壑纵横,高山河谷交错分布,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土层较薄,石块较多,保水、保肥能力差。但气候条件好,属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气候,既能生产粮食,也是纹党、当归、红芪、油橄榄、茶叶、大红袍花椒等名贵药材和稀有树种的理想适生区。

本区域包括宕昌县、礼县、西和三县全部,海拔在968~4100米之间,谷峰相对高差300~500米不等。宕昌县哈达铺、理川、南阳一带,礼县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西和县漾水河及其支流两岸等地屑浅丘陵黄土梁峁地形,相对高差小,地势平缓,河谷开阔,土地连片面积大,有许多山间小平原分布,西礼盆地就在其中。西汉水下游山陡谷狭,山地、旱地较多,土地较为分散,但耕地较多,有大面积的草地和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水文

陇南江河溪流纵横密布,境内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间,处处溪水跌宕,飞瀑流泉。陇南市河流均系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有白龙江、西汉水等48条,总长1297千米;二级支流有白水江、岷江等751条,总长4756千米;三级支流有1651条,总长4313千米;四级支流有1312条,总长3428千米,大小河流共3760条,年径流总量279亿立方米,河流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0.5条。

主要江河:嘉陵江干流,流经两当、徽县东南部,境内流程86.2千米,年径流量2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556平方千米。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支流,流经宕昌县、武都区、文县等两县一区,境内流程229.5千米,年径流量93.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千米。白水江,为嘉陵江二级支流,于文县石鸡坝乡入境,在玉垒乡关头坝汇入白龙江,境内流程107.3千米,年径流量34.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040平方千米。白龙江因其与秦岭、淮河同在北纬33°-34°之间,同属1月0℃等温线经过区,此线以南的江河皆不封冻,因而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分界线。西汉水,为嘉陵江上游一级支流,流经礼县、西和、成县、康县等4县,境内流程205.6千米,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569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陇南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

北亚热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在这一带有全市两个热量高值区,一个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耕地面积约30万亩,占全市地总面积的6.7%,属一年两热农业区。另一个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0-12℃,≥10℃积温3500-4000℃,耕地面积约为17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7.8%,为两年三熟农业区。

暖温带包括全市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100-2000米之间,≥10℃的积温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耕地曲积约15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3.3%,为二年四熟农业区。

中温带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区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这一区域诲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10℃积温小于2100℃,年最低气温在-20℃以下,耕地面积约100万亩左右,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22.2%,为一年一熟、三年两熟农业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陇南是甘肃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境内江河众多,水量充沛,仅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就有20多条,且落差集中,季节变化小,开发效率高,发展水利水电事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境内水利理论蕴藏量425万千瓦,可开发量223万千瓦,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已建成大小水电站180多座,装机34.4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5.4%。

陇南又是甘肃水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资源总量达14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3580立方米,比甘肃省人均水量多一倍,比全国人均水量(约2700立方米)多880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陇南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境内地形复杂,光热充足,为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87%,高出了全省30.54个百分点。全市有林地面积175836万亩,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1300多种,其中珍贵树种51种;境内生息着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等珍稀动物20多种。陇南有中药材1200多种,历史上总产量占甘肃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占甘肃省90%左右;还有银耳、木耳、香菇、猴头菇、薇菜、蕨菜等100多种食用菌和山野菜。

陇南境内国家森林公园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县1999年5月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宕昌县2003年12月
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徽县、两当县2005年12月
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文县2005年12月

动物资源

陇南境内野生动物种类占甘肃省的一半以上,截至2012年境内有陆生森林动物约28目91科(亚科)430种。其中:有兽类动物7目28科80种,有鸟类动物16目43科280种,有两栖类2目8科30种,爬行类动物3目(亚目)12科(亚科)40种。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4目8科70种。森林昆虫类有24目230科2150种,蜘蛛类31科(亚科)200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异兽珍禽达20多种,包括世界稀少,中国独有的“国宝”“活化石”大熊猫、有“美猴王”之称的,以及羚牛、褐马鸡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鲵、角雉、蓝马鸡、白马鸡、雪鸡、绿尾虹雉等。其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

陇南境内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园区国家级文县、武都区≈257100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文县、武都区183799大熊猫、、扭角羚等野生动物
甘肃裕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武都区51058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
甘肃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徽县、两当县31938扭角羚、红腹锦鸡等野生珍稀动植物
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省级文县10040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文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文县13579大鲵及其生态环境
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文县、舟曲县91712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
鸡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成县52441梅花鹿及其生态环境
康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康县10247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
礼县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礼县11330森林生态系统
黑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两当县3495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自然生态系统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陇南市现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其中,资源清、储量大、品位高、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有铅、锌、锑、汞、铜、金、锰、铁等,非金属矿有硅、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石膏等。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300千米,累计探明铅锌储量超过1300万吨,预测远景储量可达2500万吨,是中国铅锌矿超大型矿田之一,平均品位4.5—12%,为中国第二大矿田,现年产铅锌矿含铅3.08万吨,含锌12.95万吨。锑金属储量为14.9万吨,为中国第三大矿床。黄金储量已探明190吨,远景储量为300吨以上,已探明储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矿床20多处,其中文县阳山金矿探明储量已探明储量300吨以上,是中国特大型金矿之一,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金矿;礼县的岩金,探明储量27.8吨,远景储量50吨;文县的砂金,年产量占甘肃省40%以上。

陇南市开发有三大成矿带:一是横亘西和、成县、徽县等县、东西长85千米,南北宽7-22千米,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的西成铅锌矿带。二是西和崖湾锑矿带,金属储量14.9万吨,占全国8%,储量居全国第三。三是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的黄金矿带,黄金储量70吨以上,是甘陕川“金三角”矿带的核心地区,为甘肃省重要的采金基地。

人口民族

2019年末,陇南市常住人口264.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2.03万人,城镇化率为34.82%。出生率11.27‰,死亡率7.74‰,人口自然增长率3.53‰。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陇南市常住人口为2407272人。

陇南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等民族。截止2011年,陇南市共有3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13万人,占总人口的2.2%。其中,回族人口3.9万人,藏族人口2万人,分别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3.6%和32.6%。

白马人是古代白马氐族的后裔,是陇南特有的部族。白马氐族分布在甘肃、四川两省,但对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最好的是文县铁楼藏族乡、石鸡坝乡和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的傩文化。

经济

综述

2021年,陇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5亿元,同比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同比增长9.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1.8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5.3%、26.6%和48.1%,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974元,同比增长7.8%。

2020年,陇南市实现生产总值451.8亿元,同比增长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2.4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6.5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6.93%、9.59%和63.48%,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24:22.78:58.9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2019年陇南市实现生产总值445.09亿元,同比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9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6.75亿元,同比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9.43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4.23%、31.12%和54.65%,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73:23.98:58.2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4.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3.31个百分点。1.89亿元,同比增长10.8%。产业结构为22.31:23.14:54.55。

第一产业

陇南是中国主要中药材产地之一,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境内有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甘肃出产的五大拳头药材中,有四大药材均以陇南为主产地,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天麻、黄连、半夏、柴胡、杜仲、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誉,均为大宗生产。陇南市药材年产1500多万公斤,产量占甘肃省70%以上,出口量占甘肃省90%左右。当归、红芪、纹党、大黄、防党、野党荣获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

2019年,陇南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48.13万亩,比上年增长0.41%;油料种植面积41.64万亩,比上年增长1.29%;蔬菜种植面积50.95万亩,比上年增长3.91%。全年粮食总产量85.4万吨,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夏粮31.55万吨,比上年增长1.42%;秋粮53.85万吨,比上年增长3.11%。农业增加值80.32亿元,增值5.38%。

全年肉类总产量5.18万吨,同比下降0.48%;药材产量15.64万吨,同比增长12.16%;水产品产量0.13万吨,同比增长31.92%。

第二产业

陇南市依托铅锌、黄金等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以有冶金、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现代制药等为工业主导产业。

2019年,陇南市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0.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4%;中外合资企业增加值增长56.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5.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3.1亿元,比上年增长89.3%。

陇南市重点园区及工业集中区建设情况(截至2018年)
成县西成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有金属、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黑金属、装备制造
徽县工业集中区省级开发区白酒酿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制造装配、新型建材
康县工业集中区省级开发区中药制药、特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
西和县石堡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有金属、绿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
徽县泥阳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设施蔬菜、苗木花卉、生态养殖、休闲观光旅游
武都区工业集中区市级园区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中药材精深加工、现代物流
武都区吉石坝现代物流园区市级园区特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建材业、现代制药业和现代物流业
礼县工业集中区市级园区黄金、铅锌采选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建筑石材加工
宕昌县工业集中区市级园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中药材加工、农产品加工
文县工业集中区市级园区黄金、重晶石采选冶炼、中药材加工、农特产品生产加工
两当县工业集中区市级园区特农、林、副产品加工业
徽县泰湖工业集中区县级园区黄金饰品及旅游纪念品深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陇南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同比增长7.6%。分销售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88.0亿元,同比增长6.7%;乡村实现零售额35.5亿元,同比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2.4亿元,同比增长10.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0.2亿元,同比增长6.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8亿元,同比增长9.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1亿元,同比增长12.7%。

对外经济

据兰州海关统计,2019年陇南市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9000万元,同比下降1.1%。其中:直接出口总额18908.8万元,同比下降1.6%,进口额91.2万元。

2019年,陇南市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77个,签约资金115.9亿元,续建和新建项目到位资金83.4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完成省外到位资金76.83亿元,同比增长19.82%。在全省考核中排名第六。

非公经济发展

2019年,陇南市共有企业21768户,个体工商户10822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168户。2019年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6953户,比去年增长12.24%,新增注册资本(金)180.89亿元,增长10.28%,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2119户,增长11.85%,注册资本(金)17.22亿元,增长14.52%。

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4616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5.5%,注册资本(金)1890.41亿元,同比增长7.45%,其中,个体工商户108227户,比去年同期增长5.79%,注册资本(金)130.86亿元,同比增长10.33%。

全市共有注册商标6431件(其中:2019年申请3079件、注册成功2067件);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

金融

2019年,陇南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外汇存款3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0.2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5.52亿元,同比增长9.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98.2亿元,比上年增长6%。

保险费收入15.53亿元,同比增长11.5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14.08%,人寿保险收入9.17亿元,同比增长9.83%。全年赔款2.57亿元,同比下降29.96%,其中:财产保险2.39亿元,同比增长14.35%,人寿保险0.3亿元,同比下76%。

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共有76家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挂牌,新增融资额2.06亿元,累计融资额达8.6亿元。

交通

综述

2019年全年陇南市共完成客运量为3360.41万人次,同比增长1.89%;完成旅客周转量为213222.4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7%;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为2544.49万吨,同比增长6.02%;完成货运周转量50540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46%;完成全社会运输总周转量526731.2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26%。

公路

截至2019年末,陇南境内有公路2721条,其中普通国道5条(212国道、247国道、316国道、345国道、567国道)、国家高速4条(兰海高速公路、平绵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省道39条、省级高速1条(两徽高速公路)、县道49条、乡道182条、村道2441条。通车总里程19086.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1.43公里、一级公路2.6公里、二级公路872.56公里、三级公路1059.73公里、四级公路15784.44公里、等外公路795.34公里。在建有武九高速公路。

陇南市境内高速公路
G75兰海高速公路武罐高速公路武都区两水镇文县将军石武都区、文县已通车
渭武高速公路渭源县路园镇武都区两水镇宕昌县、武都区已通车
G8513平绵高速公路成武高速公路成县纸坊镇武都区吉石坝武都区、康县、成县已通车
武九高速公路武都区两水镇文县青龙桥武都区、文县在建
G7011十天高速公路湖北省十堰市甘肃省天水市徽县、成县、西和、礼县已通车
S10凤县至合作高速公路两徽高速公路两当县杨店徽县李家河两当县、徽县已通车

铁路

截至2018年末,陇南境内建有兰渝铁路、宝成铁路,规划有天平铁路南延线、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合作至哈达铺至徽县铁路。

兰渝铁路陇南段222公里,经宕昌、武都区进入四川境内,贯穿陇南全境;天平铁路南延线自陇海铁路三阳川站引出,经江洛、泥阳至成县抛沙、小川,跨西汉水至平洛,经望关、佛崖后穿米仓山至安化,经两水自西端疏解引入陇南西站。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途经康县、武都区及文县,在武都区东侧接入桔柑站,经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西端与成兰铁路九寨沟站接轨;合作至哈达铺至徽县铁路兰合铁路合作站引出,向东经卓尼、岷县至哈达铺与兰渝铁路接轨,后向东南经礼县、西和、成县接入宝成铁路徽县站。

陇南市铁路和火车站
兰渝铁路160-200km/h陇南站、哈达铺站、陇南西站临江铺站、雅园站、桔柑站、枫相院站
宝成铁路60-80km/h两当站、徽县站宏庆站、李家河站、聂家湾站、虞关站
天平铁路南延线甘肃省“十三五”规划项目
阳平关至陇南至九寨沟铁路甘肃省远期规划重点项目(至2030年)
合作至哈达铺至徽县铁路甘肃省远期规划重点项目(至2030年)
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甘肃省“远期规划重点项目(至2030年)

航运

截至2015年底,陇南港有白龙湖、碧口2个港区,内河通航水域分别为白龙江航道、白水江航道、让水河航道,航道总里程194公里,均为通航航段。陇南港口共有码头25座、泊位31个。

其中,白龙江汉王至曲水湾136千米航道,中庙至罐子沟16千米航道Ⅵ级;白水江关头坝——玉垒16千米航道Ⅵ级;让水河范坝——河口段24千米航道Ⅵ级。截至2015年底,陇南港口共有码头25座、泊位31个。

根据《甘肃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陇南港规划增建码头,建设白龙江碧口库区航运工程,努力实现白龙江主要区段通航。

航空

截至2018年3月,陇南有支线机场1处,规划有通用机场3处,风景区起降点4处。

陇南机场是西北民航“十三五”期间建成的第一个机场,占地面积2811亩,总投资13.08亿元,飞行区按4C标准设计,是甘肃省助航灯塔最多、生态环境最优美的机场,也是省内第一个双盲降运行的支线机场。2018年9月,通航仅半年,陇南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2019年通航一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提前6年完成旅客吞吐量规划设计目标量,创造了民航西北地区新开支线机场航线数量、运输生产量和发展速度之最。

截至2019年,陇南机场开通航线8条,通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海口、重庆、西安、兰州、吐鲁番、库尔勒等11座城市。

陇南境内机场列表
陇南成县机场成县和徽县交界处支线机场兼顾通用航空已通航
陇南武都通用机场武都区一类通用机场规划中
陇南康县通用机场康县城关镇二类通用机场规划中
陇南宕昌通用机场宕昌理川镇三类通用机场规划中

社会

教育

截至2019年,陇南市学校总数2504所,教职工31453人。其中,专任教师29939人。在校学生数503567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19160人、初中生95110人、高中生55123人、中等职业学校16864人、幼儿园105342人、大专院校11622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99.88%、99.82%、93.59%。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7万人,同比增长2.75%;初中招生3.22万人,同比下降2.13%;小学招生3.95万人,同比增长0.51%。各类普通高校在陇南录取17503人,同比增长12.34%,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798人,同比下降14.83%。

高等院校和省市级示范性高中
高等院校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教育厅
陇南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示范性高中
陇南市第一中学陇南市教育局省级示范性高中
徽县第一中学徽县教育局市级示范性高中
礼县一中礼县教育局市级示范性高中

文化事业

2019年,陇南市共有文物局1个、文化馆10个、书画院10个。有艺术表演团体84个,全年演出2162场;公共图书馆10个、美术馆9个,藏书达86.7万余册;博物纪念馆17个;文物古迹国家级8处、省级43处、市级19处;文物藏量991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0件(套)。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42%和96.28%;数字有线电视用户161985户,同比增加1.72%。

全市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95个、广播电视站212个、农家书屋3214家、非物质文化传习所16个、乡村文化大院137个、文化广场1216个;建成“乡村舞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164个;有白马人民俗文化、先秦文化、乞巧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西狭文化、高山戏研究协会各1个。

体育

2019年,陇南市累计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00多场次,直接参与众30多万人次。新增成立单项体育协会10个、晨晚健身站点50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1人,全市现有市县两级体育协会76个、晨晚健身站点1364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758人。组织参加甘肃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4枚。

举办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免费培训青少年3000余人;建立陇南市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点10个,不断促进业余训练工作。参加2019年甘肃省青少年计划性赛事和甘肃省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金牌14枚,银牌7枚,铜牌14枚,3名运动员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50名运动员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现代五项比赛游泳项目中获得金牌17枚、银牌22枚、铜牌22枚。

举办第五届纪念两当兵变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体育在线销售网点218个,总销量2.38亿元,名列全省第三位,为陇南市体育事业发展筹措体彩公益金1200万元。

陇南体育场建成投用。实施完成村级农民体育工程186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提升工程9个、笼式足球场3个、健身步道2条,累计投资1500万元,市内由体育部门建设的体育场地达到2300个;积极争取省体育局资金500万元,对宕昌县体育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储备上报大小建设项目703个,总投资5.2亿元。

医疗卫生

2019年,陇南市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823个,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35个、中医院24个、疾病防控中心10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1个、妇幼保健院(站)9个、卫生监督所10个、乡镇卫生院216个。拥有病床位1347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76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333人、注册护士4760人、药师(士)512人、技师(士)646人、其他2509人。

2020年11月,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

截止2021年,陇南市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10个、中医院8个、疾病防控中心10个、社区服务中心(站)26个、妇幼保健院(站)9个、卫生监督所10个、乡镇卫生院222个。拥有病床位1233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44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857人、注册护士6260人、药师(士)470人、技师(士)664人、其他586人。

社会保障

2019年,陇南市各险种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96909万元、支出298470万元,累计结余224012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7354人,同比增长3.8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484508人,同比增长1.52%;城镇养老保险80152人,同比增长47.53%;工伤保险参保75000人,同比增长4.94%。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万人、10.05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9%、7.54%。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征缴5573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7.93%,支出7309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2.67%;失业保险基金征缴306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1.4%,支出145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68.55%;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5485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4%,支出4159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工伤保险基金征缴2242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5.59%,支出111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7.13%;生育保险基金征缴208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78%,支出306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34%;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征缴5036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4%;支出163426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0%。

文化

民族

陇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多民族的聚居地。境内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出生在陇南仇池山。以牧马立国的秦人先祖的都邑西犬丘,在礼县、西和一带。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权。汉、藏、回、古氐、羌等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秦陇文化、巴蜀文化、汉族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陇南地域文化呈现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显著特。

艺术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是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交汇积淀的地域。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截至2013年,陇南市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0项。

截至2011年,陇南市22个项目入选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陇南影子腔、文县玉垒花灯戏、西和春官歌演唱、康县木笼歌、两当号子、康县锣鼓草、康南毛山歌、康县唢呐艺术、宕昌羌傩舞、陇南高山剧、礼县春官歌演唱、徽县河池小曲、武都木雕、礼县井盐制作工艺、成县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康县寺台造纸术、武都三仓灯戏、武都栗玉砚制作技艺、武都角弓咂杆酒酿制技艺等)。

诗词

陇南令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心往神驰,吟咏称颂。

诗仙李白往返陇蜀,曾涉足陇南,留下千古绝唱《蜀道难》。

诗圣杜甫曾寓居同谷,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爱国诗人陆游曾从军河池(徽县),写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篇章。

文豪苏轼曾梦游仇池,作诗咏叹:“一点空明何是处,老夫真欲往仇池”。

特产美食

特产品

陇南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1项)
辖区特产品
陇南市陇南绿茶
武都区武都油橄榄武都花椒武都红芪武都崖蜜
宕昌县宕昌党参哈达铺当归宕昌黄芪
徽县徽县银杏徽县紫皮大蒜金徽酒
康县龙神茶康县黑木耳
文县文县纹党文县绿茶
礼县礼县大黄礼县苹果
成县成县核桃红川酒
西和县西和半夏
两当县两当狼牙蜜

特美食

陇南人民依托多样化的农作物和农业特产品,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物质,创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的饮食文化。各小吃争奇斗艳,主要有武都洋芋搅团、面皮、米皮、康县面茶、罐罐茶、礼县热面皮、徽县清真九碗三行子、成县油茶麻花、两当莜面窝窝、宕昌红军锅盔、文县豆花面、咂杆酒、西和杠子面、西和锅盔等。此外还有烤羊肉串、玉米面面鱼、柴火鸡、酸菜面片、豆花子酸菜面、荞粉、面茶、炕包、荞面叶子、地软耳包子、麦仁酒、荞面、苞谷面饺团、洋芋丝饼饼、韭菜扁食、豆花子、肉夹馍、烧烤嫩玉米、麻辣洋芋粉、鸡汤刀削面、橄榄油拌洋芋、嫩玉米面饼、煎饼卷青椒洋芋丝、面果丸子、武都酸菜汤、面疙瘩等。

旅游

景点

陇南气候温和,风光秀美,山姿水兼有北国之雄浑奇峻,之灵秀旖旎。有全国三大天池之一的文县天池,西北最大的溶洞武都万象洞,国家级重点保护、甘肃唯有的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落和自然景观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被赞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分布于全市各县的官鹅沟、三滩、梅园沟、云屏三峡等自然景点,被人们称作“陇上小九寨沟”。

国家级4A景区武都区:万象洞宕昌县:官鹅沟、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文县:文县天池康县:阳坝亚热带生态旅游风景区、花桥村成县:西狭颂风景名胜区两当县:两当兵变纪念馆、云屏三峡徽县:金徽酒文化生态旅游景区、金徽矿业景区西和县:晚霞湖礼县: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国家湿地公园文县: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康县: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
红景区宕昌县: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县:两当兵变纪念馆
其他景区武都区:五凤山、水濂洞、朝阳洞、千坝草原康县:白云山公园文县:碧口镇、白马河生态民俗风情景区礼县:祁山武侯祠、大堡子山、秦皇湖西和:仇池山两当: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徽县:嘉陵江漂流、徽县三滩、青泥岭成县:杜少陵祠

友好城市

陇南市友好城市
国外
格罗德诺2017年4月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
拜纳2016年8月西班牙科尔多瓦省
国内
阿拉尔市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石河子市201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亳州市2012年6月安徽省
淮北市2012年6月安徽省
广元市2006年6月四川省

获得荣誉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9:0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92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