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魏碑,必看——《龙门二十品》解析(1)

阅读: 评论:0

魏碑是归类于楷书的一种书体,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魏碑产生于北魏时期,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

清朝前期,由于南北朝碑刻大量的出土,兴起了金石文字学。在书法方面,人们开始反思“馆阁体”的弊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魏碑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阮元写《北碑南贴论》和《南北书派论》,首倡“碑学”;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一反宋朝以来对淳化阁帖的推崇,提出“尊碑抑贴”的观点。此后碑学盛行,魏碑的价值得到普遍的承认,修习楷书的人除了取怀来县地图 法“晋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魏碑。

《太觉造像》

现存的魏碑书体多为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

一、魏碑的种类

1.造像记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有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等二十尊造像。

《始平公》

其中《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 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2.石碑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列。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寻,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并称“《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善”,“为正体变态之崇”,“结构精绝,变化无端”。杨守敬《学书迩言》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则说“风力危峭,奄有钟梁胜景,而终幅不染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自然磨泐形成的斑驳石花,更给《张猛龙碑》增加了几许含蓄高深和神秘莫测。清代至今学习此碑而受益者众,如赵之谦、弘一等,足证康氏推崇之不虚。

3. 摩崖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签王远书丹,武阿仁凿刻于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汉中褒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道,历时六年而成,古称“石门”。东壁长16.5米,西壁长15米,南口高3.45米、宽4.4米,北口高3.75米、宽4.1米,隧道与栈道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褒斜石门是世界上较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后汉开凿石门道破废,本崖文即记述了北魏重修褒谷道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传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盛举。《石门铭》全文融记事、颂功、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是石刻铭文的代表作。

《石门铭》

4.墓志

随葬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多刻于石和砖上,个别以铁铸或瓷烧成。内容包括姓名、家世、生平事迹和韵语颂辞等。东汉晚年和西晋墓中或有与墓志相近的方版和小型墓碑,但皆不自名墓志。北魏以后,方形墓志始成定制。下底上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所记内容真实,可作历史资料,也是确定墓葬年代的依据。

埋入墓中的记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文字。由于在志文之后附有用韵语所作之铭,故又称为墓志铭。一般多刻于石上,也有写刻于砖上的,还有个别的是用铁铸或瓷土烧成的。中国墓志约起源于东汉时期,魏晋以后盛行。日本、朝鲜受中国的影响也有墓志,日本的最早出现于奈良时代前期。

《元苌墓志》

河南洛阳出土的汉延平元年 (106)贾武仲妻马姜墓志,虽不自称为墓志,但所记的内容已与墓志相近。江苏邳县元嘉元年(151)缪宇墓后室石门上方所刻的题记,有官职姓名、死葬日期、韵语颂辞,实为后世墓志铭之滥觞。当时由于盛行在墓前立碑,故此种埋入墓中的石刻文字是很少见的。魏晋时期严禁在墓前立碑,而埋入墓中的小型墓碑的数量增多,如洛阳出土的永平元年(291)徐夫人菅洛墓碑、元康元年(291)成晃碑,形式和内容都与地面上的墓碑相同,只是形体缩小而已。其后,有作圭形的,如洛阳出土元康九年徐美人墓志;有作竖长方形的,如北京出土的永嘉元年(307)华若墓志。它们都自称为“铭”,因为志文后皆有四言韵语组成的“颂”辞。也有比较简单的,只记姓名和卒年的,如江苏镇江出土的升平元年 (357)刘尅墓志。自称为“墓志铭”的是山东益都出土的刘宋大明八年 (464)《刘怀民墓志铭》,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墓志铭。6世纪初的南北朝后期,墓志逐渐定型,志石多呈方形,志盖多呈盝顶形,也有个别作龟形的。墓志盖在南北朝时期尚不普遍,隋唐以后,志盖相合,遂成定制。

二、魏碑的主要作品

这里收集的魏碑作品,大多是近现代书家学习、倡导的,也是魏碑初学者入门所必须临写学习的作品。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宣武帝永平所年(公元511年)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书法多用圆笔,变化巧妙;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

《张黑女墓志》

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玄墓志》。原石不复存在,清道光年间何绍基于山东发现此碑裱本而闻世。因海内孤本,故极为珍贵。现藏上海博物馆。张黑女墓志铭》书于北魏晋泰元年(五三一),是北魏晚期精美之作。此碑运笔中侧互用,逆笔中锋,藏露皆备,有刚柔相济的圆润之趣。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含有一定隶意。清何绍基评云:“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神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

张猛龙碑。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看作是《始平公》的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如横、直划的方笔起笔,折处的方棱及三角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但也并非笔笔都方,而是变化多端,有方有圆,比《始平公》更精美细腻。此外,较之早期魏碑,我们不难看出魏碑由粗到细的演变过程。

《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还有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等都是《龙门二十品》中的精品。

瘗鹤铭。南北朝摩崖刻石。刻石的时代和书写者的姓名,向来没有定说。《瘗鹤铭》的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石上,曾崩落在长江中。清代康熙中,移置在山上的定慧寺。铭文笔势开扩,点画飞动,前人评价很高。北宋黄庭坚爱临此铭,他的诗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

爨宝子碑。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此碑刻于东晋大亨四年(405)。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碑为“端朴若古佛之容”是很恰当的。

还有一种字体叫新魏体,作为美术字的一种,这里就不说了。

三、魏碑的临习

学习魏碑,现在书店的辅导书、各种碑贴很多,包括现代人临写的字贴都能买到。一般的临写要求,大家可以参考学习资料,它上面的方法、要领都很好,很实用

魏碑从用笔、笔法上可分为方笔为主、圆笔为主、和方圆相兼几种。临习魏碑,可根据各人爱好,选取一两种碑贴,喜欢方笔,可选《龙门二十品》。喜欢方而古拙,相近隶体的可选爨宝子碑。喜欢圆笔的可选郑文公碑。而方圆相兼、精美细腻的则为张猛龙碑和《张玄墓志》等。学习书法有两种打算:一是基础培养,学点特长。二是兴趣发挥,长期钻研。如果从长期钻研,提升书法造诣来讲,则应遍临、多写,融会贯通。

学习魏碑,我个人的体会,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笔意。魏碑用笔彼为讲究,方圆用笔要把握好,与“唐楷”纯中锋不同,有中有侧,要写出魏碑的风格、笔意,运笔转折要把握好。 2。笔势。“体兼隶楷”,“隶中有楷”,“楷中有隶”。魏碑产生的年代介于汉隶、唐楷之间,字中略带隶意。笔取横势,一般横宽于竖高。 3。笔力。雄强苍劲有力是魏碑的一大特,下笔要力透于纸,不是一划而过,要凝神于笔,用力于毫。 4。笔厚。魏碑的风格是凝重而不单薄,字写得要有厚度,切忌写成像割下的铁板,没有立体感,这也是初学者最宜犯的毛病之一。

我将写魏碑的体会大致归纳为五句话

不可扁:魏碑的方笔,不就将笔短舔扁,而是靠运笔产生的。 用笔转:横拖坚抹是初学者常见毛病,其实写魏碑的诀巧在用笔,起折、收笔,讲究笔的运转。 字不僵:魏碑不能写僵,要有灵气,上下笔划要顾盼相应。 力透纸:写魏碑用力,不是用死劲,要将力用于笔豪,“凝神于笔,用力于毫”,如太极拳,看似无力,其实内力深厚。 白计黑:魏碑笔划粗壮,笔划多的字往往容易笔划重叠,所以要以空白来安排笔划。

四、现代魏碑书家的艺术风格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也许雄强古朴的魏碑与北方人豪放的相符,有较高造诣者也为数不少。如南京的萧娴为康有为的学生,用笔潇洒中参透魏碑的笔意。武中奇,慰天池等书法造化出奇,凝神透劲,其魏碑味道仍是很浓的。他们书法之高,在于取魏碑之神,而创造出有自已个性特的艺术境界。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在神似中彰显个性特。岭南、港澳地区重视文化艺术品位,许多店名、品牌都用书法字,魏碑体也是常见的,像爨宝子、始平公体的字用得也多,很有韵味。不像内地,多以电脑字常见了。

魏碑书法《龙门二十品》风格与技法析要(2)

魏碑楷书以其风格多样为当代书坛所瞩目。其甚至超过唐楷,成为当代楷书创作取资最为广泛的学习文本。其技法从生拙到精熟,亦有着广阔的取法空间,大大拓展了唐楷技法诸家体系的审美成规。在众多的刻石遗存中,从风格与技法来分析,大致可分为"平城体""龙门体""邙山体""云峰体"等几种。其中,北魏迁都洛阳后的龙门造像题记与邙山诸皇室墓志最为突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刊登中国书协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庶民的系列讲座《〈龙门二十品〉风格与技法析要》。在此讲座中,作者将对"龙门体"代表作《龙门二十品》进行风格与技法方面的分析,以期让读者对魏碑楷书中方笔一类的风格与技法有进一步的了解。——编者

《始平公造像记》拓片局部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中唯《法生》用圆笔耳……《龙门二十品》中,自《法生》《北海》《优填》外,率皆雄拔。然约而分之,亦有数体。《杨大眼》《魏灵藏》《一弗》《惠感》《道匠》《孙秋生》《郑长猷》沈著劲重为一体,《长乐王》《广川王》《太妃侯》《高树》端方峻整为一体,《解伯达》《齐郡王祐》峻骨妙气为一体,《慈香》《王元燮》峻荡奇伟为一体。总而名之,皆可谓之'龙门体'也。"

清方若《龙门造像二十种名录》曰:"若尝细审,敢断《优填王》一种是唐刻,拟易以《马振拜造像记》。"故现在《龙门二十品》中有《马振拜等卅四人为皇帝造像题记》而无《优填王造像》。

下面,我们就对《龙门二十品》中的各个作品分别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标志性作品《始平公造像记》

在《龙门二十品》中,《始平公造像记》是唯一的阳刻作品。此碑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孟达文,朱义章书。其书、刻均居《龙门二十品》之首。

已故著名书家启功认为:"龙门造像题记数百种,拔其尤者,必以《始平公》为最,次者《牛橛》,再次者《杨大眼》,其余等之者自郐。"他在《论书绝句一百首》中说:"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启功所言对我们临习龙门诸刻石书迹大有帮助。

龙门诸刻石所呈现出的古朴生辣风格,是我们以今天"碑学"的视角对石刻效果所作出的审美判断。临习时,在取其恣肆豪迈气象的同时,还要避免滑入粗俗丑恶之途。此外,不要以毛笔徒事模仿工匠刀斧之痕,而要透过刀锋窥其笔法,将石刻遗迹作纸上书写的用笔还原。

方笔重顿、斜画紧结,是"龙门体"的基本特征。这在《始平公造像记》中表现得十分显著和充分。下面即选部分字例,作简要的笔法分析:

1.横与竖。"龙门体"的直画多雄强厚重。横画起收多方整,起笔为藏锋逆入,欲右先左。先向左上方行笔,然后向右下方急转折锋重顿,继而向右侧以提按笔法铺毫行笔,速度不可过快,应以涩取势,得沉着痛快之意。收笔时,提毫向右下急转折笔重顿,然后向左上提毫收束。竖画分藏锋起、藏锋收,藏锋起、露锋收,以及侧入切锋起笔、提毫悬针收束等数种。(见图一)

2.撇与捺。起笔以藏锋逆入与侧入露锋为主。起笔动作及步骤与横画、竖画略同,只是调整了入笔和行笔的方向。撇画在近收笔处,可顺毫行笔,也可逆锋行笔,以增加顺逆、疾徐的变化。收笔时,在渐提渐按或渐按渐提的tg679 提按运笔中将锋逐渐收束提起,以保证收笔处的厚实。捺画在近收笔处,多有重顿至笔腹处,再按少提多,渐渐收束,出锋收笔,既有雄厚之姿,又有凌厉之势。间有捺画作反捺者,如"奄"字。(见图二)

图一

图二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22:13: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93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