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小河墓地早期人是谁?答案来了

阅读: 评论:0

小河墓地早期人究竟是谁?

10月27日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ture》(《自然》)

线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给出了答案

由古北亚和古东亚成分组成的人

发掘前的小河墓地 资料图片

这一研究成果重塑了考古学界对中国新疆以及欧亚草原的人演化过程的认识,为更加全面系统地还原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证据;实证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欧亚大陆上多文化交流融合的并存之地,展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之绚烂多彩。

这篇名为《青铜时代塔里木盆地古人类的基因组起源》的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崔银秋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在小河墓地获取的由古北亚和古东亚成分组成的古老遗传谱系极为珍贵,因为现代人中它早已不再独立存在。此谱系与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人及中亚绿洲农业人都没有直接的遗传联系,数据也没有显示出它与任何全新世人混合的迹象。

北区墓葬全景 资料图片

“我们判断是塔里木盆地独特的沙漠环境形成了天然遗传屏障,进而造成塔里木盆地古代人长期的遗传隔离。”崔银秋说,但是研究人员采用骨蛋白质组技术,在干尸的牙结石中发现了小河人长期食用奶制品的证据,加上墓葬中小米、小麦等遗存,说明长时间遗传隔离并未阻断小河人与外界的文化和贸易往来。

崔银秋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利用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获得了小河墓地底层距今4000年至3800年前的青田县鹤城镇 古人类高质量基因组数据,并通过对基因组数据进行大数据建模分析,发现了这支距今约9000年前广泛存在于欧亚草原中部、东部区域的古老遗传谱系。“自2005年起我的导师周慧和朱泓教授,就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研究这个项目,历经三代人的努力、两代技术的更迭,终于有了收获。”崔银秋说。

小河墓地的主要发掘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说:“小河墓地的发掘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史前社会发展研究提供了丰厚资料。它的研究成果对阐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探究欧亚大陆早期文化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它而进行的多学科研究,也为增强中国学者在国际欧亚考古研究领域的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了契机。”

小河墓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小河墓地位于若羌县

出土了大量保存完整的干尸

还有木棺、木尸、染织服饰、铜饰、小麦、动物遗骸等

是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今年10月又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小河人的起源此前并无定论

曾有过“草原起源假说”“绿洲起源假说”等

相关链接

若羌罗布泊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深处罗布泊西南荒漠,是夏商时期塔里木盆地独具特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年代距今约3400年-4000年。2002年-2005年对该墓地实施全面发掘,发掘墓葬167座,采集30多具保存完好的古尸标本及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大部分墓葬还保持着埋葬时的原貌,完整保留了当时社会诸多方面的信息。发掘显示,墓地由不断构筑的五层以上的墓葬叠垒及在风从海面吹过来 此过程中的人工堆沙、自然积沙共同形成,其遗存形式在中外考古中前所未见。

通过发掘,基本廓清墓地布局、不同层位墓葬早晚文化特征,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结构及其演进具有重要价值;发现许多奇特的埋葬现象,如棺前竖立男根女阴立木、具有祭祀功能的泥壳木棺墓、堆放七层牛头的木房式墓葬、成排布列的奇异“木尸”等,为研究原始宗教、巫术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出土大量人类及动物遗骸和植物标本,奠定了生物人类学、遗传学、环境考古学等多学科深化研究的资料基础;染织服饰、小麦、粟、小铜件等发现,对史前东西文化交流中相关问题的探索,也有重要启发。

ED

编辑 | 曹文艳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是个好地方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23:31: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979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