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带你重返红查尼皮

阅读: 评论:0

今天( 2月20日)

云南日报》整版刊发文章

《红查尼皮 初心代代传》

重访中共云南一大会址查尼皮

探寻历史踪迹

《云南日报》版面截图

文中这样写道:

如今,雄浑低沉的《国际歌》声声在耳,查尼皮茅草房内马灯伴随时代发展闪亮至今;而屋外,曾经闭塞宛如原始森林的查尼皮村硬化路通村到户,一栋栋灰顶白墙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们满脸笑容在果林里劳作……而中共云南一大查尼皮会址也迎来了上百万人次前来参观,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正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接续奋斗,不断前行。

亨廷顿

文章原文内容

红查尼皮 初心代代传

红革命火种,在这里播撒;理想信仰之光,从这里点燃。1928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吴澄、李鑫、杜涛等17名年轻代表乔装打扮、跋山涉水,来到蒙自市芷村镇查尼皮村,在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聚首,围拢火塘议方针、定决议,不仅掀起了云南新一轮的革命高潮,也照亮了这里之后近百年的发展道路。

这次代表大会,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也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地下活动时期召开的唯一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之后,作为迤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蒙自,农运、工运更加活跃,一批工农众加入党组织,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起了党支部。早期共产党人以此为起点,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秉承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理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云南的最终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雄浑低沉的《国际歌》声声在耳,查尼皮茅草房内马灯伴随时代发展闪亮至今;而屋外,曾经闭塞宛如原始森林的查尼皮村硬化路通村到户,一栋栋灰顶白墙小洋楼拔地而起,村民们满脸笑容在果林里劳作……而中共云南一大查尼皮会址也迎来了上百万人次前来参观,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正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接续奋斗,不断前行。

铭记红历史

1927年,大革命失败,笼罩中国。1928年1月,云南地方实力派紧跟蒋介石的反共步伐,加大对中共云南党组织的镇压,搜捕共产党员、革命众和国民党左派人士。昆明地区的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学生联合会被破坏,中共云南党组织工作重心完全转移至迤南地区。

为健全和加强党的领导机关,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云南省特委根据1928年5月《中央致云南临委信》中,要求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一次扩大会议,产生5至7人的临时省委的指示,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

会址最终选择在了蒙自、屏边、文山三地交界的查尼皮,因为这里位置偏僻隐蔽,且离滇越铁路迷拉地(芷村)车站仅7公里,方便代表往来。“查尼皮村当时只有13家人,附近都是原始森林,站岗放哨处看得见三条进村小路,较为安全也方便撤离。”蒙自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科科长张荣贵介绍说。

大会召开地点确定后,同年10月13日,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大会由云南省特委委员吴澄主持,出席会议代表17人,会期2天。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其中包括《云南现状与神农架论坛 党的任务决议案》《组织任务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第二届中共云南临时省委,健全和加强了云南共产党的领导机关,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张木桌、几条板凳、一个火塘、一盏马灯,便是会场的全杭州湾海景大酒店 部设施。这次会议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党员代表大会,也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24年的地下斗争中召开的唯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后,由省临委组建的行动委员会即组织了阿加邑秋收起义,中共蒙自地方组织领导了个碧石铁路工人大罢工、麦冲歼匪等革命活动,革命火种以查尼皮为中心,燃遍云岭大地。

“会议对云南建立党组织以来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肯定了成功的经验,指出了存在的缺点,确定了今后的斗争方针和策略,是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史志办一级调研员余发勤介绍说,1929年到1930年,因为叛徒出卖,敌我力量悬殊,云南革命形势进入低潮。但中共云南早期党组织在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动工农众运动、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开展武装斗争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在铁路、矿山、农村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革命先烈的伟大献身精神,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前仆后继、顽强奋斗,终于在1950年迎来了云南的解放。

传承革命薪火

中共云南一大会址1930年后毁于火灾。为利用好革命遗址的宣传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先辈们的峥嵘岁月,1983年,蒙自老一辈党史工作者进入查尼皮进行考证,确定会址位置。1991年6月,中共蒙自县委、县人民政府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查尼皮会址,1993年重修完工并开馆,1993年11月,查尼皮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会址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红河州全体党员积极捐款,集资130多万元,对会址进行了修缮扩建,并修通了前往查尼皮的柏油道路,2000年6月会址再次扩建,占地近8亩。至此,沉寂数十年的查尼皮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开馆至今,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已接待超过百万人次。来自全省各地的党员到此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成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载体、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阵地、众寓教于乐的红文化宣传场所。

“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最近这几年,每年六七月份,来旅游参观的游客特别多,全省各地以及不少外省的团队和游客慕名来此参观,最多的一天接待游客4000多人。”蒙自市文旅局中共一大会址讲解员马艺豇介绍说,每年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来自全省、全州的各级党员干部集体到此参观学习,围绕“寻根、对话、感悟、传承”的主线,通过“瞻仰一次革命遗址、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合唱一首国际歌、观看一个专题片、听一堂党课、作一次体会交流”的方式,接受深刻的红文化洗礼。

在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广场,记者看到,红现代芭蕾舞剧《初心查尼皮》正在进行实景演出,看着舞台上的吴澄、李鑫等一批热血青年为了党的事业,在查尼皮建立党组织,让革命的薪火从这里燃起,为云南革命事业带去新希望,观众们被深深打动,红了眼眶。该剧总导演马骉表示,希望通过生动艺术的演绎更好地传播这一段历史,让观众铭记查尼皮的人和事,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9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不畏艰辛,不惧生死,到查尼皮这个小小的村庄举行会议,为云南最终的解放付出了一切,我们必须要铭记这一段历史。”查尼皮村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树林说,“中共云南一大选择在查尼皮召开,这是全村的骄傲,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养分,建设好祖国和家乡。”

凝聚发展力量

硝烟已逝,精神永存。查尼皮不负先辈们的荣光与期许,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下不断前行。党员带头,众参与,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浸满先辈热血的这片土地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闭塞的交通和贫瘠的土地限制了查尼皮的发展,我们住的是茅草屋,穿的是百家衣,吃的是玉米饭,下雨道路泥泞连门都出不了。”说起曾经的苦日子,王树林感慨万千。随着道路的通达和红旅游的发展,如今查尼皮家家户户建起了新房,坐上了摩托车、轿车,到蒙自城区的时间也由4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

正如王树林所说,这个曾经只有13家人的小村庄如今有了66户人家,在保留会址原貌的茅草屋周边,就是一栋栋灰顶白墙的小洋楼,宽阔整洁的进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掩映,村民们有事可干有活可做,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成长学习……先辈们曾经的美好愿景已变为现实。

“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锦江之星预订电话 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沿着他们的足迹,把查尼皮建设得越来越好。”曾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杨绍忠说。

随着红旅游的兴起,查尼皮村以“红记忆省一大、绿家园查尼皮”为旅游主题,聚力打造红文化为核心,绿康体休闲为外延,集爱国主义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史研究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同时,地方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当地村民经营农家乐,在发挥好革命旧址宣传教育作用的同时,带动众增收致富。

2017年,中共云南一大会址被评定为“中国红地标”,这也成为查尼皮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查尼皮村党支部书记杨伟表示,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查尼皮村在巩固好现有生姜、果树、烤烟等产业的同时,将利用好会址这一独有的红资源,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激活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查尼皮,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传承这一珍贵的红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 河北高阳县 续写新辉煌

跟随中共云南一大代表的脚步,我们从蒙自驱车前往查尼皮。半小时左右,就从高速驶下进入查尼皮公路,在道路两旁盏盏马灯形路灯的照耀下,我们离会址越来越近,也一步步走进历史。

1928年10月13日,17名年轻代表围聚在当地村民李开文家的茅草屋中,召开了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第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大会健全和加强了党的领导机关,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选址查尼皮,位置偏僻隐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今道路的通达让我们很难想象,92年前乔装打扮、心怀理想的党代表们走了多久才抵达这个彼时仍被崇山峻岭环抱的小山村,更不知道其中长途跋涉的危险与艰辛。

条件艰苦,是一大会址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走进恢复重建的茅草屋,仅10余平方米的房间摆放着方桌、条凳、马灯等物品,虽然条件简陋,但丝毫不影响参会代表牺牲一切投身革命的决心和信心。会址不远处,则是新建的中共云南一大陈列馆。不少同行者在门口鲜红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现实与历史仿佛在这一刻重叠。如先烈所愿,曾经破旧的屋舍已被现代化的建筑取代,土墙毛路与通村到户的硬化路形成鲜明对比,唯一没有变的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上海到武汉高铁 来的伟大飞跃,成就了泱泱华夏的焕然风貌……

浮想联翩中,思绪不由飞回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不惜抛洒生命与热血的革命岁月。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唯有奋斗才能不负先烈期许,唯有拼搏才能创造幸福、开创未来。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中共云南一大查尼皮会址已经迎来了上百万人次的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越来越多的人从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中汲取到了奋进的力量,以忠诚担当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用革命精神续写新辉煌。

见证查尼皮今昔

张荣贵是蒙自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科科长,他清晰地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来到蒙自县芷村镇文化站工作时,正值酝酿恢复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之际。他翻山越岭走进聚居着苗、彝、汉三个民族的查尼皮村,走访当时还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

1991年,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的恢复重建提上了当时的蒙自县委议事日程,作为最直接的组织实施者,张荣贵和同志们义不容辞担起了责任,认定旧址、工匠、拉木头、买茅草……夜以继日,终于赶在6月底前将会址恢复重建完工。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后的会址只是一间茅草屋,让人来看什么呢?肩负使命,张荣贵开始了一大会议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多方调查、收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终于整理出了6000余字的会址史料和许多物品。“有一次,一家人翻修茅草屋顶,在草房夹层中发现了半支锈蚀没有托的步,我如获至宝,后来又发现并征集到了多颗子弹、子弹带、一支、刀叉等许多当时游击队用过的武器。”

据张荣贵回忆,随着参观的观众越来越多,查尼皮的影响面逐年扩大,原蒙自县委、县政府髙度重视,向上级政府争取了38万元资金修通了全长5.4公里的查尼皮公路。1998年底,蒙自至文山公路铺通,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猛增。1999年初,蒙自县委研究决定实施查尼皮一期扩建工程,支砌挡墙长30余米,回填土2.7万余立方米,建成了会址前的大草坪,并建起了陈列室和接待室。2001年6月26日,查尼皮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典礼举行,省委、州委及各级各界众3000余人参加,热闹非凡。

如今的查尼皮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有13户村民的小村庄发展成了66户268人,村民们从土墙茅草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花园式楼房。回顾近30年的党史工作,张荣贵感叹与省一大会址查尼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见证了查尼皮村老党员们的离世,也目睹了青少年的成长。当年的娃娃现已成长为今天的红事业接班人,由18个青年党员组成的查尼皮村党支部接过了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带领着全村各族众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朝着小康生活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努力奋斗。

张荣贵说:“每一次走进查尼皮,我都感到红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梦可期!为此,我将为‘存史、资政、育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奋斗终生!”

来源:云南日报

图片:杜孟霓、陈文刚、李星

编辑:杜孟霓

审核:杨青

声明/提醒: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改变原文意图,以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申请获得授权! 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蒙自(ID:jrmzzx)。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05:2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98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云南   云南发展   党组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