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 多彩儋州

阅读: 评论:0

说起海南岛,外来者总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橡胶椰树、沙滩海浪等印象,却很少会探寻它的历史足迹和文化底蕴。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市,在旖旎风光的外衣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海滨城市承载了上千年的绚丽与沧桑。儋州的古盐田如今是怎样的景象,当地人为何敬字如神,冼夫人的传奇事迹对儋州有何影响,苏东坡又是怎样在儋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起走近今天的儋州城,探寻这座千年古郡的前世今生。

海南省儋州市地处海南西北部,濒临北部湾。绵长的海岸线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海洋的气息,与海南诸多城市一样,这里风光迷人。俯瞰儋州城,除了覆盖率极高的植被外,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跃然眼前。人流如织,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城市繁华的背后是这座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

儋州,秦朝象郡之外徼,名为离耳国,西汉汉武帝元封元年置郡,古称“儋耳郡”。此后儋州地区的大小千余峒(四声dong),即后来的里、乡,相互间征战、兼并,连年的战乱致使当地民不聊生。直到梁大同年间,冼夫人用自己的影响力,多方规劝,解仇息兵,统一岭南,也使儋州千余峒归附。这座位于儋州市中和镇的宁济庙就展现了当地人对冼夫人的敬意。

冼夫人

据地方志《儋县志》载:宁济庙“自唐末已立庙”。此庙是儋州黎民百姓为纪念冼夫人而建造,也是海南省冼夫人庙立庙最早的一座。现存的宁济庙为1920年重建,庙里建有大殿堂、八角亭,庙门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冼夫人塑像旁的九具石雕人像跪立于一侧,记载了当时冼夫人的一段传奇往事。

冼夫人的一生都在为民族团结努力着,她的英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被后人奉为“岭南圣母”。隋朝末期,冼夫人将州治迁至今中和镇,从此开启了中和古镇长达1300多年的州城历史。中和为隋、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儋州州治所在地,所以中和古镇也被称为儋州故城。

中和古镇

千百年过去,中和古镇的各类古迹仍随处可见。郭沫若先生来此就曾写下了“儋耳古镇古迹多”的诗句。古镇中现存着城垣、州治、书院、井泉、街巷、石塔等十三处古迹,其中令人记忆深刻的要数巍峨的古城垣,据记载修筑城门楼阁是为了抵御海盗的侵扰和防止战祸。

古镇城墙遗址始建于唐 武德五年,并于明洪武六年,拓址筑城。城垣东西南北建有四道城门楼,现存的武定门正是其中的北门。城门上古朴的石砖记录了这座城门的辉煌,走近武定门,一股沧桑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两旁复杂而精致的建筑给这座小镇增添了一种不同于古城门的别样彩。在这条老街上总能发现深黯古朴的牌楼,牌楼上斑驳的黑苔下依稀可以看到各类店名,揭示着老街往日的繁华。

古镇中的各托县 类建筑遗址彰显了它的古老沧桑,而当地人们之间的重文重礼教之风也与这份沧桑不无关系。中和古镇东郊,古朴而底蕴深厚的东坡书院就坐落在一片椰林之下。东坡书院原名载酒堂,始建于1097年,全院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院里古木幽茂,芳竞秀。这里正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讲学场所。

北宋绍圣四年,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贬昌化军安置,即今天的儋州市中和镇。

载酒亭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东坡书院内建筑石刻众多,包括正殿、载酒亭、东西厢房、春牛石雕、东坡铜像、钦帅井以及碑刻等,这些景致详细描述了苏东坡在儋州三年的生活与讲学的情景。

儋耳山

苏东坡旅居儋州三年间,留下了诸多诗词作品,也给儋州人带去了中原文化和重文之风。苏东坡离开儋州时,黎族父老携酒相送,执手泣涕,他遂写《别海南黎民表》劝慰别离之苦,诗中写道: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拨开浓重的历史尘埃,在这座东坡书院中,仿佛还有着苏东坡对儋州黎民传道授业的身影。

苏东坡走后,他的事迹仍在教化风俗,变化人心,儋州独特的民风民俗在岁月的长河中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崇文重教之风在这里悄然兴起。

敬字塔

儋州城内古塔较多,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有30座,其中大多为敬字塔。敬字塔,也称“敬字亭”或“字纸亭”,主要分布在儋州市中北部至洋浦海边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一般位于村庄的家族祠堂旁。

古时侯的儋州地区,一纸一字均须珍惜不可浪费。所有写有字迹的纸张都不能随意丢弃,而是要集中存好,将这些纸张放进敬字塔内点燃焚烧。

目前,在儋州发现的敬字塔,造型多为方形或八角形,高4至10米,其中以白马井镇学村敬字塔为最高。敬字塔的建筑材料主要为火山岩和浅海珊瑚,其基座大都用石板铺地。刹有仰莲、宝珠、葫芦、雄狮等多种形制。

随着时代变慧谷阳光 迁,儋州已经不再保留传安徽省淮北市 统的烧纸习俗,然而这份精神早已深入儋州人的骨髓。方有坤,作为一个对儋州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他对文字也有着由衷的热爱。虽不是儋州本地人,但是来此多年,方有坤早把儋州当作自己第二个故乡。儋州民间书法遗存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自幼酷爱书法的方有坤在这里到了共鸣。

方有坤在书法上倾注了诸多心血,每天挥毫的动作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对他来说,这就是生活。身处儋州这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中,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并不能阻挡它的千年古韵,这种文化氛围给书法爱好者们营造出一种渐入佳境的状态,也赋予了这些文字愈发浓厚的韵味。一撇一捺透出了方有坤对书法的认真,也饱含了他对儋州这座城市的热爱。

在儋州,学习书法的热潮早已蔓延在街头巷尾,方有坤仅仅是这万千书法爱好者中的一个。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学习氛围,儋州被誉为“中国书法之乡”。在苏东坡的影响下,儋州人好吟诗作对,如今儋州也荣获“中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美誉。

峨蔓千年古盐田

除了绚丽的文化宝库,多样的民俗技艺是儋州的另一张名片。淳朴、智慧的儋州人不仅传扬了文化精髓,也利用儋州独特的地理风貌谱写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儋州峨蔓镇的制盐工艺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与儋州的足迹一样,这座古旧的盐田也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

峨蔓千年古盐田由盐丁、灵返、细沙三个自然村盐田组成,这些村落的建筑多是由万年前火山爆发的玄武岩石堆砌而成。当天气晴朗时,家住峨蔓镇盐丁村的李生华会早早出门,开始一天的制盐工作。制盐,要选择海水涨潮后的第二天进行,一个月约有15天的时间适合晒盐,晒盐要经过晒沙、压沙、过滤海水成卤水等几道工序,村里没有耕作的土地,只有这黑的石头,为了生存,当地人把一片一片或圆或尖的石头,凿平,留出沟槽,便成了晒盐的盐田。

儋州古盐田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一处以“日晒制盐”方式为主题的文化景观,从唐朝开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利用盐田“日晒制盐”,晒出来的优质海盐通过盐丁港,销往全国各地。经过一天的忙碌,盐丁村的制盐工序接近尾声,每当收盐时,这些晶莹剔透的结晶中总能映射出祖祖辈辈晒盐人劳作的身影。

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祖辈传下来的制盐手艺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一份责任,李生华想把这种传统的民俗精粹继续延续下去。把晒好的盐归拢到一起后,人们把盐移送到村中的仓库中,这些石头仓库经历多年风吹日晒,依然能很好的为人们保管收获的成果。石头房子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龙门激浪

峨蔓镇的千年盐田在海边形成一道苍茫而古朴的风景线,而镇子里的另一处海边却有着与村中截然不同的风采。正如盐丁村中的火山岩建筑一样,这里的海岸线由于多年前火山的喷发,形成了诸多壮观的景致,其中“龙门激浪”是这里较为突出的一处所在。这座石门高30多米,宽尚湖花园酒店 20来米,中空通风,形状呈拱形,北风吹来,卷起巨浪,撞击在石门上,浪击石鸣,犹如击鼓,响彻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

在儋州丰富多样海岸线上,游人们总能发现多种不同的海滨风光,在这里既可以感受惊涛拍岸的雄浑,也可以体会在沙滩上漫步的惬意。在海边,时不时出现的渔民们补网的场景,也给这份海天一线的旖旎风光曾添了些许烟火气息。

此时已至傍晚,这是盐丁村的人们出海捕鱼的时间,当地人保留了千年的制盐工艺,也继续着靠海吃海的生活习惯。捕鱼工具虽然简陋,却不妨碍人们的满载而归。村中的年轻人是出海的主力,李生华结束了晒盐的工作后跟随他们到码头。他年岁已高,目送年轻人们远行,期待他们平安归来,渔船要等到第二天才会返航。

渔船即将开始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海上作业,而几十公里外的儋州市区内,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闲暇的业余生活。城中一场小雨也给这酷热的天气带来一丝凉爽。

随着时间推移,儋州各处弥漫在落日的余晖中,夜幕降临了。儋州城区内华灯初上,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走进晚间的繁华与喧闹中。街道两旁斑斓的灯火为这座海滨城市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除却千年古城的身份外,沐浴在海风中的儋州给人一种海滨城市的恬淡与舒适。

儋州的夜市,各种美食的诱惑令人应接不暇,种类繁多的颇具儋州特的小吃吸引着人们的味蕾。不管是忙碌了一天的儋州人,还是外来的游客,此时坐下品味一番儋州的味道,确实是不二之选。

清补凉

清补凉多以成糖水及老火汤的形式出现,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风味和食疗效果,流行于中国海南、广东等地,而儋州的椰奶清补凉中不仅包含原材料绿豆、红豆、莲子等,又融入了椰奶的清香,这也是儋州人多年来饮食习惯的一个缩影。椰奶清补凉,既美味又清热祛湿,是炎热夏季一道难得的美食。品味完一碗清补凉,白天的繁忙与劳累也被抛之脑后。

出海

一夜繁华喧闹过后,天刚亮,离儋州市区几十公里外的白马井渔港上早已是一片忙碌的场景,渔民们准备妥当后要在海上航行三天左右,这是一段长时间的海上捕鱼工作。海上捕鱼的作业并不简单,这是份消耗脑力与体力的工作,也需要耐心和勇气。渔民根据自己的经验到鱼所在地,然而经验再足,也需要捕捞多次才会有收获。

洋浦大桥

儋州所处海域物产丰富,这种先天的优势为当地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白马井渔港遥相呼应的对岸,是洋浦港口这座新兴的航运枢纽。如今,两岸已太康县 被洋浦大桥连通。洋浦大桥线路总长3.3公里,主跨460米,是海南省主跨最长的桥梁。桥上不息的车流与两岸的各类建筑也反映出儋州高速发展的现状。

儋州在飞速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同时不忘初心,它踩着厚重的历史足迹,逐渐走向台前。历史虽已远去,但不管是冼夫人的巾帼事迹,苏东坡的诗词文章,还是耸立在祠堂前的敬字塔,这些久远的事物如今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儋州人的精神。正空客321 像峨蔓古盐田上那些忙碌的身影,纵然千年过去,祖辈的智慧与淳朴仍是今天的人们最珍贵的财富。

儋州这座千年古郡,它的厚重底蕴中仍有更多精彩等待着人们的探寻。

素材来源:美丽中华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5:0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02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