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伟人足迹 传承革命传统 南宁市民过“红”春节

阅读: 评论:0

春节期间,南宁阳光明媚,天气温暖,在走亲访友与快乐游玩的同时,不少南宁市民选择了参观南宁各大红基地,过一个“红”的春节。 大年初二(2月13日),记者走访了李明瑞、韦拔烈士纪念馆与邓颖超纪念馆,看到纪念馆内人络绎不绝,许多市民前来追寻伟人足迹,传承革命传统,传承红基因。

大年初二(2月13日),前来李明瑞、韦拔烈士纪念馆参观的众络绎不绝。记者 韦玮 摄

市民参观李明瑞、韦拔烈士纪念馆。记者 韦玮 摄

南湖畔缅怀革命先烈

阳光照耀下,书写着同志题词“纪念李明瑞、韦拔等同志、百起义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高耸在南湖东南岸。不时有经过的市民在纪念碑前驻足,查看碑座背面的碑志,并与纪念碑合影留念。1929年12月11日,、张云逸及韦拔等领导广西右江地区的一部分革命士兵和农民,在百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工农民主政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第七军政治委员,张云逸任第七军军长,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韦拔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在的领导下,开辟和保卫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英雄壮士们赴汤蹈火,出生入死,进行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的光辉篇章,永载史册。

阳光照耀下,楚雄州 书写着同志题词“纪念李明瑞、韦拔等同志、百起义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高耸在南湖东南岸。记者 韦玮 摄

众多珍贵文物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记者 韦玮 摄

纪念碑的正后方,就是李明瑞、韦拔烈士纪念馆的陈列馆,由红记忆、缅怀先烈、南宁市革命先驱三部分展厅组成,保存着百起义、龙州起义、红七军、红八军的部分文物、图片、史料等宣传资料。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法,生动地复原了南宁兵变、百起义、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千里远征等场景,真实再现了革命先辈们在广西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及战役中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和英勇杀敌的场景。展出的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位参观者。

李大爷并不是第一次参观纪念馆,今天,他经过这里,又拄着拐杖进来了,站在陈列馆的老照片前久久伫立。他说,我们应该心存感恩,越是幸福的时候,越不能忘记他们。

拄着拐杖的老人在陈列的老照片前久久伫立。记者 韦玮 摄

8岁的小王同学还认不全展品上的文字,但她看得格外认真,不懂的地方都要妈妈给她讲解。用了近一个小时,母女俩才参观完。她说,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她深受鼓舞,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个春节过得太有意义了。

三街两巷追寻南宁女儿

位于“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的邓颖超纪念馆同样也成为了热门景区。春节长假期间,邓颖超纪念馆照常长沙化龙池酒吧 免费开放。由于附近人流密集,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市民健康与安全,纪念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参观。2月1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到纪念馆参观的市民均能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听从工作人员安排佩戴口罩有序参观。

市民参观邓颖超纪念馆。记者 韦玮 摄

邓颖超同志1904年出生在邕江边上,并在南宁度过了她难忘的童年时光。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也是南宁的女儿。纪念馆内展览由“邕城记忆”“革命征程”“妇女先驱”“伉俪情深”“公仆本哈尔滨国际旅行社 ”“情系广西”6个单元组成,通过实物、图片、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多种陈展手段,全面展示了邓颖超波澜壮阔的一生。纪念馆现为广西廉政教育基地、南宁市廉政示范教育基地和南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市民有序参观邓颖超纪念馆。记者 韦玮 摄

邓颖超纪念馆里,市民们安静认真观看展出的大量珍贵图片、手稿、实物,对邓颖超同志70余年的革命生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近距离地感受这位伟大女性的独特魅力。

在纪念馆二楼的“伉俪情深”单元,展出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的多幅合天津万达影城 影与鸿雁往来的书信。周恩来、邓颖超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恋,再到携手一生的革命历程,50余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留下了为世人所传颂的佳话。几对情侣在此处站立良久,细细阅读着每一个字,不时轻声感慨,感受着周恩来和邓颖超这两位优秀楷模朴素的凡人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出的理想信念与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来源:南宁云-南宁新闻网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9:2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03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南宁   春节   革命   传承   邓颖超   李明瑞   韦拔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