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贵州省地级市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

秦统一中国后,属马郡汉阳县地。

汉代,分属牂牁郡夜郎县、宛温县、平夷县、犍为郡汉阳县、鄢县。

三国时,分属“南中”的牂牁郡平夷县、兴古郡宛温县,魏仍分属平夷县、宛温县;晋为平夷县、宛温县地;隋为爨氏所有,未入职方。

唐代,隶汤望州、盘州。

宋代,为罗殿国、罗氏鬼国、于矢部地。

元代,分属普安路、普定路、八番顺元宣慰司。

明代,分属普安府(州、卫)、西堡长官司、贵州(水西)宣慰司。

清代,置水城厅、普安州(厅)、郎岱厅。

民国时期,置水城县、盘县、郎岱县。

解放初期,建制未变。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接着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后改特区)作为煤炭基地相继成立。

1966年,中央批准成立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

1967年10月,六盘水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六盘水开始成为一个政区,下辖三个特区。

1970年12月分隶安顺地区、兴义地区、毕节地区的郎岱县、盘县、水城县分别与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合并,合并后仍称特区,隶属六盘水地区。

1978年12月,地区改为省辖市,市革命委员会驻水城特区。

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消水城特区,分设钟山区、水城县。市人民政府驻钟山区。

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消盘县特区,设立盘县,以原盘县特区行政区域为盘县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红果镇。至此,六盘水市辖一特区两县一区,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

2017年11月9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钟山区凤凰街道石龙村、石桥社区、双龙社区划归水城县双水街道管辖的批复》(黔府函〔2017〕222号),批复:同意将钟山区凤凰街道石龙村、石桥社区、双龙社区划归水城县双水街道管辖。

2020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水城县,设立六盘水市水城区,以原水城县的行政区域(不含保华镇、木果镇、南开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青林苗族彝族乡)为水城区行政区域,水城区人民政府驻双水街道双水大道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地跨北纬25°19’44至26°55’33、东经104°18’20至105°42’50,处于滇、黔两省,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距离约为300-500公里。总面积996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3%。市境东邻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云南省曲靖市,北毗毕节市。

地质

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土类、山地黄棕壤土类、山地灌木丛草甸土类、石灰土土类、紫土土类、水稻土土类、潮土土类、沼泽土土类8种,分为24个亚类,74个土属,141个土种。土壤面积93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黄壤是境内地带性土类,面积422.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0.62%。市境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位于扬子准地台(I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II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迭陷断褶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

地形地貌

市境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位于扬子准地台(1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II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迭陷褶断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因北盘江的强烈切割侵蚀,起伏剧烈。一般地区海拔在1400至1900米之间。境内地面最高点在钟山区大湾镇韭菜坪,海拔2900.3米,也是贵州省海拔最高点;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米。相对高差2314.3米。地貌景观以山地、丘陵为主,还有盆地、山原、高原、台地等地貌类型。

气候

市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年均温13至14℃,1月均温3至6.3℃,7月均温19.8至22℃。年降水量1200至1500毫米。无霜期200至300天。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体年平均流量52.68亿立方米表水体(不计界河水)25.5亿立方米。

表:市中心区分月多年平均气象要素
月平均气温3.14.89.413.616.518.319.819.216.613.08.84.9
月平均最高气温7.49.215.119.421.522.624.424.321.317.213.19.5
月平均最低气温0.31.65.39.412.815.116.615.713.510.25.81.8
月平均日照时数85.089.3142.5157.5143.9117.6162.0168.4122.294.594.395.1

水文

六盘水市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大致以滇黔铁路为分水岭线,以北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乌江水系在市境以三岔河为干流,地处北部地区,包括水城县、六枝特区及钟山区的部分地区。珠江水系以北盘江为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市腹部,南盘江支流分布在南部边缘。

全市长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1条,其中乌江水系14条,珠江水系57条。按流域面积划分:10~50平方公里的河流24条,51~100平方公里的19条,101~500平方公里的19条,501~1000平方公里的3条,1001平方公里以上的6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167公里。境内河流除几条干流外,多属于源性河流,源匮流短,枯水季节常出现断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六盘水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有煤、铁、铅、锌、铜、锑、镍、铀、钻、银、硫铁矿、硅砂、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萤石、方解石、冰洲石、重晶石、海泡石(石棉)、锗、镉、镓、铟、铱、镧、砷、水晶、油页石、石膏、水泥配料黏土等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铁、铅、锌、铀、镍、银、锗、镉、镓、铟、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石膏等,其中以煤、铁、铅、锌储量为多。煤储量居全省之首。六盘水煤田可靠储量711亿吨(2000米以内),探明储量164亿吨(普、详、精查),垂深1000米以内可靠储量413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市境因此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

水资源

六盘水境内水资源主要源于天然降水。1999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61亿立方米,重复主算量22.61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81.49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转化频繁。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化学类型简单,以低矿化度重碳酸盐类淡水为主,除局部轻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适合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过境客水主要为北盘江及三岔河干流客水。北盘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三岔河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13亿立方米,总量36.5亿立方米。由于河流切割深,农田灌溉难于利用。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6.65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7.66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70.68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59.84%。

植物资源

六盘水市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按用途分为牧草类、药用类、果类及其他类4个类型。牧草类植物有40科192属514个种。药用植物略计700余种,主要品种195种。野生果类有刺梨、猕猴桃、棠梨、山楂、樱桃、葡萄、批把、杨梅、草莓等。其他有用野生植物有毛栗、毛脉山栎、青冈子、蕨类、火棘、野生茶树、苦酊茶、八角、花椒、棕榈等。市境乔木树种及竹种223个,分属62种、140属。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秃松,二级保护树种伞花木、香果树、银杏、杜仲、十齿花、光叶珙桐、鹅掌楸、红豆杉、野茶树,三级保护树种银雀(瘿椒树)、黄杉、西康玉兰、三尖杉、檫木、厚朴、清香木、木荷等;有省、市珍稀树种木棉、紫树、复叶栾树、黄连木、香楠、毛黑壳楠、山桐子、黄牛奶树、火绳树、贵州紫薇、红花油茶、灯台树等。具观赏价值的树种有滇杨、杜鹃、大官杨、沙兰杨、水杉、垂柳、法桐、女贞、枫杨、冬青、雪松、玉兰、木槿、龙柏、凤尾柏、木芙蓉、郁李、桂花、夹竹桃、山茶、罗汉松等。粮食作物有玉米、稻、马铃薯、麦、大豆、荞等。玉米产量居全市大田作物之首,尤以稻产为大宗。经济作物有油菜、烟草、花生、茶、麻类、棉、糖料、蚕桑、芝麻及其他油料作物。所产水果分属12科22属计30余种。

动物资源

六盘水市的动物。鱼类有35个品种,分属4目8科。其中本地鱼21个品种,分属4目7科;省外和国外引进品种14个,分属3科。两栖类动物共18种,分属有尾和无尾2目7科。其中大鲵(娃娃鱼)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贵州疣螈、蓝尾蝾螈为稀有品种。爬行类动物分属龟鳖目、蜥蜴目、蛇目,有8科33种。野生鸟类品种繁多,数量不明,常见50余种,分属13目21科。稀有珍禽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白冠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三级保护动物鸢、苍鹰、鹊鹞等。哺乳类野生动物有52种,分属8目23科。其中珍稀种类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野生华南虎现已绝迹)、黑叶猴、金钱豹(市内未发现)、云豹、斑羚、苏门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穿山甲、林麝;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西南黑熊、大灵猫、小灵猫、豹猫。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247026.38公顷(370.54万亩)。其中,水田12529.08公顷(18.79万亩),占5.07%;水浇地72.51公顷(0.11万亩),占0.03%;旱地234424.79公顷(351.64万亩),占94.90%。

(二)林地521987.55公顷(782.98万亩)。其中,乔木林地266989.61公顷(400.48万亩),占51.15%;竹林地3153.37公顷(4.73万亩),占0.60%;灌木林地239813.77公顷(359.72万亩),占45.94%;其他林地12030.80公顷(18.05万亩),占2.31%。

(三)草地20501.72公顷(30.75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837.53公顷(2.76万亩),占8.96%;人工牧草地118.28公顷(0.18万亩),占0.58%;其他草地18545.91公顷(27.81万亩),占90.46%。

(四)湿地126.54公顷(0.19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六盘水市内陆滩涂126.54公顷(0.19万亩),占100%。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8862.81公顷(88.29万亩)。其中,城市用地5206.05公顷(7.81万亩),占8.84%;建制镇用地7727.04公顷(11.59万亩),占13.13%;村庄用地41081.13公顷(61.62万亩),占69.79%;采矿用地4154.52公顷(6.23万亩),占7.0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694.07公顷(1.04万亩),占1.18%。

(六)交通运输用地20637.91公顷(30.96万亩)。其中,铁路用地1255.76公顷(1.88万亩),占6.08%;轨道交通用地0.03公顷;公路用地9761.47公顷(14.64万亩),占47.30%;农村道路9327.92公顷(14.00万亩),占45.20%;机场用地266.12公顷(0.40万亩),占1.29%;港口码头用地3.02公顷,占0.02%;管道运输用地23.59公顷(0.04万亩),占0.11%。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992.60公顷(14.99万亩)。其中,河流水面4645.12公顷(6.97万亩),占46.49%;湖泊水面8.36公顷(0.01万亩),占0.08%;水库水面3727.47公顷(5.59万亩),占37.30%;坑塘水面733.53公顷(1.1万亩),占7.34%;沟渠531.19公顷(0.80万亩),占5.32%;水工建筑用地346.93公顷(0.52万亩),占3.47%。

行政区划

六盘水市辖4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市辖区2,县级市1,特区1),92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街道27,镇39,乡26)。面积9914平方千米,人口323万人。六盘水市人民政府驻钟山区钟山西路47号。

六盘水市行政区划
名称区划代码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千米)政府驻地
六盘水市5202003239914钟山区
钟山区52020150487凤凰街道
水城区520202843578双水街道
六枝特区520203701792九龙街道
盘州市5202811194057亦资街道
钟山区
街道(9):黄土坡街道、红岩街道、荷泉街道、荷城街道、杨柳街道、凤凰街道、德坞街道、月照街道、双戛街道镇(5):大河镇、汪家寨镇、大湾镇、保华镇、木果镇乡(3):青林苗族彝族乡、金盆苗族彝族乡、南开苗族彝族乡
水城区
街道(9):双水街道、尖山街道、老鹰山街道、董地街道、新桥街道、以朵街道、红桥街道、石龙街道、海坪街道镇(11):比德镇、化乐镇、蟠龙镇、阿戛镇、勺米镇、玉舍镇、都格镇、发耳镇、鸡场镇、陡箐镇、米箩镇乡(10):坪寨彝族乡、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顺场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杨梅彝族苗族回族乡、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乡、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果布戛彝族苗族布依族乡、猴场苗族布依族乡
六枝特区
街道(3):九龙街道、银壶街道、塔山街道镇(9):岩脚镇、木岗镇、大用镇、关寨镇、牂牁镇、新华镇、龙河镇、新窑镇、郎岱镇乡(6):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新场乡、中寨苗族彝族布依族乡、落别布依族彝族乡、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
盘州市
街道(6):亦资街道、翰林街道、两河街道、红果街道、胜境街道、刘官街道镇(14):民主镇、大山镇、保田镇、石桥镇、响水镇、柏果镇、新民镇、盘关镇、竹海镇、英武镇、鸡场坪镇、双凤镇、丹霞镇、乌蒙镇乡(7):普田回族乡、坪地彝族乡、淤泥彝族乡、普古彝族苗族乡、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保基苗族彝族乡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六盘水年末常住总人口290.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3.14‰,比上年上升0.7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13‰,比上年上升0.56个千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六盘水市常住人口为3031602人。

民族

2016年,六盘水少数民族人口89.27万人。全市共有少数民族44个。1万人以上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水族、7个民族。

政治

交流城市

奥地利施拉德明广东湛江海南海口大连(辽宁)
匈牙利克西昆菲莱哈扎四川乐山广西贵港

经济

综述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73.65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69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670.03亿元,增长9.4%,其中工业增加值588.13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623.92亿元,增长7.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2.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715元,增长8.3%。

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9.62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7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99.9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68.84亿元,增长4.3%。

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1265.97亿元,比上年增长7.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54.76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582.43亿元,增长8.7%,其中工业增加值512.24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528.78亿元,增长6.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003元,比上年增加2829元,增长7.0%。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2%、46.0%和41.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下降0.4个和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5个百分点。六盘水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4.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7.4%;林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10.4%;畜牧业增加值33.10亿元,减少0.7%;渔业增加值0.33亿元,增长8.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5.6%。

2019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7.31万亩,比上年下降5.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7.76万亩,稻谷种植面积19.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78.9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60.46万吨,比上年下降6.7%。其中:夏粮产量23.41万吨,秋粮产量37.04万吨。谷物产量38.60万吨。其中:稻谷产量9.24万吨,小麦产量4.26万吨,玉米产量24.16万吨。单位面积粮食产量3399.55公斤/公顷,减少50.8公斤/公顷。

2019年全年油料种植面积30.29万亩,比上年减少22.2%;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5.92万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13.86万亩,比上年增长9.2%;年末茶园面积28.04万亩,比上年增长0.7%;年末果园面积140.70万亩,比上年增长0.8%。油料产量3.07万吨,比上年减少28.1%;中草药材产量3.38万吨,比上年增长14.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7.96万吨,比上年增长11.2%;茶叶产量0.28吨,比上年增长17.1%;园林水果产量25.47万吨,比上年增长44.7%。

201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2.57万吨,比上年减少4.0%。其中,猪肉产量9.27万吨,下降9.0%;牛肉产量1.41万吨,增长7.8%;羊肉产量0.32万吨,下降1.5%;禽肉产量1.57万吨,增长24.0%。禽蛋产量0.61万吨,增长15.4%。年末生猪存栏73.61万头,下降25.0%;生猪出栏104.45万头,下降10.1%。

2021年,六盘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9.60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12.84亿元;林业总产值22.55亿元;畜牧业总产值57.47亿元;渔业总产值0.82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15.91亿元。

2021年,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278万亩,比上年增长2.7%;粮食产量63.9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2.48万亩,蔬菜产量175.08万吨,增长4.5%。年末果园面积147.06万亩,全年园林水果产量22.53万吨,增长7.3%。年末茶园面积28.46万亩,茶叶产量0.36万吨,增长7.1%。

第二产业

2019全年4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0%。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5.8%,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8%。轻、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66:96.34,轻工业占比较上年下降0.87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长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9%。

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8%,黑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4.4%,四大传统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3%。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9.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9.3%,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5.1%。

201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27.54亿元,比上年下降3.6%;实现利润总额83.17亿元,增长4.4%;实现利税总额142.58亿元,下降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3.6%,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43%,提高0.2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1.58元,下降1.40元。

2019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5户,比上年增长3.3%;全年建筑业总产值87.7亿元,增长2.5%。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92.5万平方米,下降21.8%;房屋竣工面积66.3万平方米,下降51.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9万平方米,下降69.9%。

201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7.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2.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3%。

2019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0.4%。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比上年增长58.3%;办公楼投资比上年增长161.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比上年下降30.9%。商品房销售面积211.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6%;商品房销售额107.74亿元,增长23.5%。

2021年,六盘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230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实现营业收入12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实现利润总额103.86亿元,比上年增长52.1%;实现利税总额175.90亿元,比上年增长51.5%。

第三产业

2019年末各类市场主体200643户,比上年末增长12.74%。其中,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41780户,比上年末增长1.06%。

201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增长6.2%;餐饮收入额增长9.3%。

2019全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6.7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7.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2.2%,化妆品类下降8.5%,金银珠宝类增长0.6%,日用品类下降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6.4%,中西药品类增长7.4%,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2.0%,家具类增长4.7%,通讯器材类下降15.4%,汽车类增长3.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

2019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5升3降”态势。食品烟酒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分别上涨5.3%、0.4%、0.4%、6.5%、2.2%;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0%、1.3%、3.2%。

文化

民族风俗

农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六枝折溪乡的彝族同胞在村里演出傩戏,以祭神驱鬼。集神、鬼、人于一体的傩面具扮相生动,人物性格突出。每逢演出,观众踊跃,热闹异常。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滑石板村和邻村邻县数千苗族同胞聚集于村东侧的一个洞前,唱情歌,吹芦笙、直箫,边吹边歌,人头涌动。不少男女青年以这种方式谈情说爱,寻求对象,故名“采花洞”。

农历二月十五水城区南开乡三口塘每年都要举行当地苗族(小花苗)同胞最喜庆的传统节日——“跳花坡”。届时成千上万苗族同胞聚集在此,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这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民族节日之一。

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玉舍乡海坪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盛大的彝族“火把节”。所有活动均在篝火旁、月中举行,所以又称为“晒月亮”。

在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支奇特的苗族支系——长角苗族。他们常年隐居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深山中,过着神秘而古老的部落生活,与外界绝少联系,至2014年仍相当完整地保存和延续着一种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苗族文化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顶上戴有形似长角的大木梳,两角高于头顶两侧,角上绕有3-4公斤重的毛发。

民间音乐

市境内的民族民间歌谣曲调抒情优美,感情朴实。有热情真挚、含蓄细腻的山歌情歌,如:仡佬族山歌、彝族山歌、苗族山歌、布依族山歌、水族山歌、汉族山歌等;有伴随红白喜事叙述民间习俗的酒令坐歌;有叙说传说历史的古歌以及轻松愉快的民间小调等。还有一些联曲体的民歌小调,如“宝玉哭灵歌”、“梁祝”等已呈现出戏剧曲调的雏形。

六盘水各民族中,民间器乐主要有芦笙、唢呐、大筒箫、直箫、三眼箫、四眼箫、月琴、筒筒(二胡)、道琴、口弦、泡木筒、木叶、海螺、改装口琴等吹拉弹拨乐器,以及铜鼓、大鼓、花鼓、皮鼓、大钹、铙钹、大锣、锣、马锣、包包锣、铛铛、磐、铃、木鱼、师刀等打击摇摆乐器。各种器乐均有不同的组合谱子,在不同的场合演奏,较有特和流行较广的有芦笙曲、唢呐谱、箫筒调、铜鼓谱等。

民间舞蹈

六盘水民间舞蹈分布较广,并且种类繁多,样式不同、风格迥异。从舞蹈的作用和目的上分,大多为生活舞蹈,它是各居住民族为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通常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等。舞蹈

较有代表的有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唢呐花鼓舞、火把舞,布依族的铜鼓舞、撒麻舞、插秧舞等,以及世居民族间互有的酒令舞、盘歌舞、酒礼舞、板凳舞等和汉族的金钱棍舞、火龙舞、狮子舞、划旱船、花灯舞、扮象舞等等。

是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较有代表的有苗族的芦笙祭祀舞,彝族的唢呐花鼓舞、跳脚舞、海马舞、毕摩舞、板凳龙舞,仡佬族的祭祀舞,汉族的皮鼓舞、转场舞、师刀舞以及庆坛神社巫傩戏班表演的各类地(傩)戏舞、傩面舞、神舞、弥拉舞、端公舞、道师舞、师娘舞等。

市境较有代表性的社交舞蹈有彝族的搭体舞、铃铛舞,苗族的芦笙集体舞、布依族的竹筒舞等。

市内较有代表性的自娱舞蹈有在各大工矿企业、厂区和城镇居民中跳的秧歌舞、交谊舞、威风锣鼓舞以及各类改编的集体舞、游行队列舞等。

六枝新窑一带“四印苗”支系民族跳的花棍舞,观赏性极强,为该市民间体育舞蹈的代表。

民间戏曲

六盘水境内流传的民间戏剧、曲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方长期流传的特有形式,如六枝特区境内的地戏,水城县、盘县境内的傩戏(端公戏),水城县彝族中盛行的盘歌说唱表演以及全市范围内均有流传的花灯等。另一类是外地传入的剧目曲种,如传入较早的文琴坐唱、唱道情、打道筒等,在六盘水已有较长的历史。

文化遗产

六盘水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六个民族为六盘水市的世居民族。在长远的历史长河中,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和传承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的民族风情。截止2010年,该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共搜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200多条,已有六枝梭戛箐苗彩服饰艺术、盘县布依族盘歌、水城苗族芦笙舞(箐鸡舞)、盘县淤泥彝族山歌等4个项目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县“老厂土法造纸”等24个项目列入省级名录,同时,该市公布了三批市级代表作名录73项和两批县级代表作名录101项。

文物单位

截至2009年,六盘水市共发现各类文物183处,其中旧石器遗址在数量上(7处)和考古学价值上都居全省首位,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如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被评为199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旧石器遗址之一。明代建筑保存数量亦较多位列位列贵州省前茅。在明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盘县普安州文庙一期维修工程已告竣工,该建筑完整保留了宋代“柱升起”工艺和承重斗拱的建筑风格。清代建筑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又创造性地吸收了地方民族文化,颇具特,如盘县谢家祠堂六角亭、水城老城杨氏民居等。石刻年代较省内其他地区较早,其中六枝栏龙彝文石刻最为珍贵。盘县碧云洞摩崖石刻有24块之多,年代自明代中叶至清代晚期,这在贵州省是首屈一指的。市境内少数民族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文化文化价值。从依法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六盘水市各类文物中被国务院和省、市、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8处。拟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拟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建有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

饮食文化

六盘水饮食文化具有地域性强、品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烹饪技艺灵活、肴馔制作独特、区域风格历史传承性和多元复合性等特点。主要名优小吃有:水城烙锅、水城羊肉粉、蒸蒸糕、郎岱酱、荷叶糯米鸡等等。

交通

2016年全年,六盘水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0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406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97%。

国家高速公路有4条通过六盘水境,分别为沪昆高速(G60)六盘水境67公里、都香高速(G7611)六盘水境154公里、杭瑞高速(G56)六盘水境64.5公里、纳兴高速(G7612)六盘水境65公里。省级高速公路有4条,分别为昭通至安龙(S77),六盘水至赫章高速25公里,盘县至宣威高速22公里,机场高速20公里。六盘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公里以上,距省会贵阳250公里,重庆610公里,成都700公里,南宁700公里,昆明310公里,缩短了与周边省会城市的运输距离,节约了运输成本。六盘水

铁路枢纽

六盘水市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起来的能源原材料城市,至2015年6月,境内有铁路440公里(铺轨里程740公里),其中贵昆铁路123公里(双线电气化),内昆铁路23公里,水红铁路162公里,南昆铁路57公里,盘西铁路34公里,水大支线41公里,六盘水南编组站(近期货物总运量5162吨,远期6727万吨)。六盘水是贵州省铁路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是贵州连接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有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通过六盘水盘县境6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六盘水至安顺城际铁路98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拟建六盘水至威宁城际铁路、纳雍至六盘水铁路、六盘水至攀枝花铁路等项目。2016年,沪昆高铁境内段建成通车,安六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建成高速公路6条,通车里程达到380公里,成为全省第二个县县通高速的市州。2020年7月8日随安六高速铁路的开通,六盘水东站投入运营。

至2015年6月,六盘水有通航里程150公里,其中四级航道27公里,五级航道30公里,有客货运船舶200余艘,年客渡运周转量100万人公里,货渡运周转量200万吨公里。出海通道以北盘江为主,下游连通北盘江龙头赛、红水河,沟通西江干线,是连接内陆与华南地区的重要水运通道。北盘江是西江干流的上游,是西南水运出海的中线通道,属交通部规划的国家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六线主通道之一,由于北盘江水电梯级开发形成的光照、马马崖、董箐电站闸坝碍航设施,按照《贵州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3-2020)》将逐渐建设过船设施,恢复出海航运。

2014年11月28日,六盘水月照机场正式通航。首飞航班贵阳—六盘水,机场首期开通的航班有六盘水—贵阳,每日两班;六盘水-重庆,每日1班。机场陆续开通北京往返六盘水、昆明经停六盘水往返上海、广州往返六盘水等航线。

邮电

2016年全年,六盘水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0.77亿元,比上年增长68.2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8.47亿元,比上年增长70.7%;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5%。互联网用户、移动电话用户继续较快增长,年末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分别为279.33万户和30.63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8.7%和22.8%。

社会

文化事业

至2013年年末,六盘水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乡镇文化站98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9%和97.6%,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1.0个百分点。

至2016年年末,全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3个,公共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乡镇文化站及街道教科文化服务中心共93个;六盘水市广播综合覆盖人口为327.05万人,覆盖率为98.10%;电视综合覆盖人口为327.73万人,覆盖率为98.35%,分别比上年提高0.03和0.06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3年,六盘水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新农合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24.26万人,农民参合率达98.7%。

2016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229.55万人,农民参合率达99.25%。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67个。其中,医院100个,与上年持平;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与上年持平。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17517万张,增长19.09%。卫生技术人员14257人,增长9.2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05人,增长8.88%;注册护士6258人,增长17.37%。

社会保障

2016年,六盘水市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4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894人,比上年增加1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7%。

至2016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9.92万人,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29万人,比上年增长7.2%。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0.79万人,比上年增长0.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2.82万人,比上年下降35.15%;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30万人,比上年下降29.1%。

教育事业

2014年,六盘水市有幼儿园282所,比2013年增加3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115所,增加17所。民办154所,增加21所。其他部门办13所,减少1所;幼儿在园(班)人数75792人,比2013年增加606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为75.3%;幼儿专任教师3013人,比2013年增加615人。有小学673所,比2013年减少43所,有小学教学点133个,比2013年减少26个;小学在校学生255335人,比2013年减少923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辍学率为0.13%;小学专任教师13734人,比2013年减少335人。全市现有初中学校195所,比2013年增加3所;初中在校学生167977人,比2013年减少7059人,入学率105.53%,辍学率为1.24%;初中专任教师8966人,比2013年减少123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3.37%。有普通高中学校30所,比2013年减少2所;高中在校学生86299人,比2013年增加4884人;毛入学率达到78.48%,普通高中专任教师4568人,比2013年增加789人。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特殊教育在校学生431人,专任教师110人。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1所,教职工人数1157人,比2013年增加78人,其中专任教师910人,比2013年增加58人,中职在校生35300人,比2013年增加6063人。

2016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5.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1.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04%,比上年提高0.5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13903人,比上年增长23%。

六盘水师范学院何林1978年公立大学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明湖路288号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李志2002年公立大学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钟山大道西段1119号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黄筑卫2018年公立大学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双水街道办事处以朵大道160号
备注∶统计截止时间2016年12月31日

旅游事业

2016年全年,六盘水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901.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90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082人次,增长14.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4.65亿元,比上年增长68.9%。

生态文明

2016年,六盘水市完成营造林51.75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66.42平方千米,治理水土流失58.2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48.5%、较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深入实施重点流域河长制,建成污水处理厂8个,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1.6%和88%。启动空气质量PM2.5监测并定期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全市空气质量API优良率保持在99.4%以上。加快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循环化发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68%;煤矸石综合利用375.60万吨,利用率达73.31%;粉煤灰利用297.21万吨,利用率53.16%。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问题整治,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9个减排项目全部完成。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6起,督促企业投入整治资金3.47亿元。

基础设施

2016年,六盘水市完成国省道改造107公里、建成通村油(水泥)路5933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98.5%;月照机场通达15个城市,盘州官山机场完成选址工作。建成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3座,实现每个县有1座以上中型水库目标,工程性缺水问题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加快完善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成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29座,新增线路7631公里,农村电网网改率达到100%。实现“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重点旅游景区、星级酒店WIFI全覆盖。

2016年,六盘水建成内环快线、机场高速等城市主干道路,地下综合管廊、水城河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建成6个城市湿地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六枝至水城天然气支线管道建成投用,全面完成市中心城区天然气置换工程。实施市中心城区城市山体保护和景观提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1平方米。

其他事业

环境保护

2016年,六盘水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86.09%;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年优良率达96.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06%。至2016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36.59万亩,治理石漠化301.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363.0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52.77%。创建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24个。大力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十二件环保实事”,建成1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和81.0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8.66%。

安全生产

2016年,六盘水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数下降11.5%。其中,工矿商贸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数下降81.4%和8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4,较“十二五”期间平均数下降48.4%。

循环经济

2016年度,六盘水市资源产出率完成2598.43元/吨;能源产出率为5794元/吨标准煤;水资源产出率为191元/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5.0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62%;建设用地产出率为22138.91万元/平方千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82%;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为16.44%;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为72.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为23.53%。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9.66%。

旅游

坡上草原

六盘水最高海拔2845.7米,最低海拔586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野玉海、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盘县新民鱼龙化石和妥乐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阿勒河等众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景观。“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面积380余平方公里,园内有世界“最大的天坑”;有世界上“最深的竖井”;有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有北盘江大峡谷;有地下溶洞;有高原佛光;有喀斯特地貌石林峰丛;也有远古鱼龙化石和古人类遗址等。同时,还有北盘江、牂牁江、阿志河、月亮河及众多的高山湿地。坡上草原

著名景点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是六盘水市第一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公园位于水城县境内,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森林公园。公园距六盘水市区30km,交通便利,有水柏铁路和两水线可到达景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为水城县玉舍国营林场,2001年被审批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部,是新建的六盘水市西出口的地标性建筑,明湖湿地公园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澄澈的湖水和西侧的自然山体相连,长达1.13公里的彩虹桥凌驾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2013年10月8日,贵州省六盘水明湖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正式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得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六盘水境内的风景名胜区
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省级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省级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
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省级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
盘县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省级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特区
南开风景名胜区省级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特区

代表人物

吴大平(1955—1987),革命烈士。
唐逊虞(1905年—?),任远征军郑洞国部上校参谋。
彭公武(1872—1935),又名文治,号昌庭。任贵州军二团团长。
宋选铨(1902—1984),号止衡,国民大会代表
刘雪苇(1912—1998),原名刘茂隆,曾用名孙雪苇、韦辛、魏有生等。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
龙德云(1905—1956),字腾霄,彝族,任滇桂黔边纵罗盘支队盘县游击团参谋长。
张道藩(1897—1968),字卫之,曾用名张道隆,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家、剧作家。
邓汉祥(1888—1979)字鸣阶,开明民主人士,曾任国务院秘书长。
尹自勇(1914—1939),字界基,中国工农红军中任警卫营长。
黄竹青(1913—1979),大营人。游击活动中曾化名高永。战斗英雄。
刘安民(1914年—1949),革命烈士。
汪克锷(1928—1950),江西省人。1949年7月在赣东北参加革命,革命烈士。
李兴隆(1921—1949),郎岱“三·三”烈士。
龙腾(1917—1950),又名友松,爱国革命战士。
牟廷芳(1902—1953),曾任冀东绥靖区司令官。
桂天相(生卒时间不详),桂天相先生,字云农,祖籍成都,生于六盘水,著名书法家。
王显荣(1864—1939),著名的教育家。
安健(1877—1929)字舜卿,彝族,民主革命家。
张重山(1896年—1945年),名连科,字重山,贵州省著名的冶金钢铁实业家、理论家。
吴晋卿(1899—1951),字有安,号晋卿,著名的教育家、民主人士。

获得荣誉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中国低碳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城市
中国特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十佳开发潜力城市中国健康城市美丽中国·十大生态文明城市
全国十佳绿环保标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
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国特休闲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
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2017中国特魅力城市200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第72
“2020中国避暑名城榜”第10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2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8年12月,全国校足办、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的函》,六盘水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本文发布于:2022-11-17 03:4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0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六盘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