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与西夏的战争,看宋朝令人生畏的城防

阅读: 评论:0

前言

《孙子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一守一攻,一天一地,正合天地阴阳二数。中国历史上,擅攻王朝有汉朝、隋朝、唐朝、明朝、明朝,不过这些王朝的擅攻往往只是一段时期亦或者说是一位皇帝在位时期是擅攻的,而不是说王朝由始至终都保持这种状态。擅守的王朝则有宋朝,鼎鼎有名的擅守,从头守到尾,不擅守就只能被灭亡,只有挨打和败仗的份,不擅守还能怎么办。宋王朝初期对外战争中时常打着败仗,后来逐渐转攻为守,不耗费那么多精力、军队和钱粮进攻敌国,转型为以守代攻、以守获胜。宋王朝就是那种“藏于九地之下”的善守者。

两宋时期可以说是中原王朝面临的敌国势力最多“最强”(相比较而言,宋太弱了,因此衬托出对方强大)的时代。北宋时有西夏、辽朝、吐蕃、大理,南宋时有西夏、金朝、蒙古、大理,宋王朝的太平年岁不是国力带来的,而是一次次岁贡付出亿万钱帛换来的,是屈辱的,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处理手段。同样,当金钱解决不了问题时,宋王朝只能被迫走上战场,依托城池抵御外敌入侵,由此以来换取和平之道路,这段几乎全是守城的历史,在中国军事史留下别有风采的一笔。下面我们将从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去了解宋朝令人生畏的城防,为什么说令人生畏呢?因为看着宋人的城池和防御,完全没有欲望去攻城,这不是简单的一眼望去得出的,而是对宋的大大小小的战役、血淋淋的例子得出的。

如此一来,反推动着西夏不去军事侵略宋地,而是用较为柔和的钱帛去侵略,用宋人的资源养自己的兵马。

西夏与北宋的龌龊

西夏是两宋时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党项人的政权,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唐朝末年唐僖宗时代,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得赐国姓李(即一种荣誉)。从此之后李思恭的后代以夏国公的身份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据有银州、夏州、绥州、宥州与静州等五州之地。五无锡宝龙广场 代十国的大混战时期,李氏族长对当政强国都是俯首称臣,表现得无比顺服,从而得到当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赏赐,以及之后与辽宋保持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宋太祖赵匡胤执政后期,虽对地方藩镇的兵权夺去,但西北少数民族的政策还是相对宽宥的,宜都市 “许之世袭”。

可到李继捧上任夏州节度使后,不能很好的解决家族内即将爆发冲突的矛盾,遂亲率族人前往大宋京师面见宋帝,表示愿意献出银、夏、绥、宥四州八县地方表示彻底臣服。李继捧愿意,其族弟李继迁等人不肯,便借故不去京师,而是逃到夏州三百里外的地斤泽集结反宋武装,进行袭扰宋境的军事活动。本来北宋是占有极大优势的,李继迁等起义武装不足挂齿;可大地春饼店 到雍熙二年,宋将曹光实被诱杀,李继迁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直接与宋翻脸,随即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国主。

至道二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宋地灵武城,宋太宗赵光义勃然大怒,派五路大军讨伐,皆败北。之后宋真宗即位,息事宁人,割让五州之地给李继迁,官面上承认西夏的独立地位。但西夏并未罢休,继续贡献宋朝西北重镇灵州和凉州,让西域诸国对宋朝的入贡和贸易(贩卖马匹)中断。此后的西夏,作为辽朝忠实打手,已经成为与北宋平起平坐的国家。西夏建国史,可以说充满了传奇,堂堂大宋朝,竟然被从几百人的乌合之众发展至坐拥数州的小国压着抬不起头,说来实在是可笑。

西夏对北宋的军事态势

终北宋一朝,辽朝始终是北宋最大的威胁(靖康之耻前后以外卡地亚广州专卖店在哪里 ),但是双方越到后面越少进行硬碰硬的战争或拉扯,反倒是作为辽朝小弟的西夏,发挥着拖垮北宋的作用。澶渊之盟后,宋辽关系趋于稳定;宋夏关系则不然,即便是在国力远比不上辽朝和北宋的情况比利时的首都是什么 ,还是叛臣无常,一下战一下和,最终耗空北宋国力。北宋在极短时间内亡于崛起于白山黑水之地的女真金人之手,与西夏的不时反叛息息相关。宋夏战争经历过三个阶段:叛宋收复旧地、西夏大举侵宋、宋主动向西夏进攻。

三个阶段,根本没有所谓的绝对和平,从头到尾都是打仗,即使臣服、签订合约,西夏还是敢悍然对北宋边境发起进攻。宋夏战争初期,北宋接连战败,有识之士发现问题症结所在:“今若兴兵出攻,且西虏地无水草,又飞刍挽粟,崎岖山谷,虏必深遁远去。我若进攻,虏必遣兵,依险设伏,绝我粮道。进则不得攻,止则粮不给,退则必有掩袭之兵,此出攻其利少也。或曰:即不可出攻,又不可通和,但增兵守边,繁费转多,虏何时可破乎?”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逐渐将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战争主动权回到北宋手中,灭亡西夏是指日可待的事,前提是北宋在后来没亡于女真。西夏领土主要是沿着黄河中上游分布,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三大块组成,而其与北宋交界的边境则是以河谷和丘陵为主。西夏军队是在战争中延安东路 磨练出来的,武器制造、军事体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适应西北地区的战略战术。不过西夏军队受限于西夏国,后勤保障和攻坚作战能力极弱。党项族在初期实行的是原始的部落兵制,“亦兵亦民,衣食自给,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种落散居,衣食自给,或忽尔点集,并攻一路。”

因为后勤保障的薄弱,让夏军每次征伐携带的粮食不过十天,需要就地劫掠人口、牲畜和财物等等,一是以备军需,二是补充国家劳动力。攻坚能力弱,持续作战能力强,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不就是据城防守打持久战吗?绍圣三年十月发生的一场战争就是绝佳的好例子,西夏发五十万大军入犯北宋,二百里间相继不绝,声势浩大。臣惶恐,宋哲宗却泰然自若、毫无惧地说:“五十万众深入吾境,不过数日;即胜,不过一二砦,须去。”最后果不其然,西夏大军攻破金明砦后立马撤退。西夏此举,付出和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宋人经过长时间的实战摸索,得出了一套城防理论专克他们,最后使得西夏军不敢入边境与城寨中的宋军交战,而宋军却可以对西夏军肆意妄为了。

令人生畏的城防

城寨是既是北宋军事防守的据点,是显露军事力量的“肌肉”,还可以作为向西夏境内进攻的跳板。史料记载,专门防御西夏的陕西五路共修筑三百余城堡,“待罪三班,修定陕西河东城堡之赏法,因得考于载籍。盖秦凤、鄜延、泾原、环庆、并代五路,嘉祐之间,城堡一百一十有二,熙宁二百一十有二,元丰二年二百七十有四。熙宁较于嘉祐为一倍,元丰较于嘉祐为再倍。而熙河城堡又三十有一。虽故有之城,始籍在于三班者,或在此数,然以再倍言之,新立之城固多矣。”

北宋朝廷既能以城寨为依托,招抚蕃部,组织蕃汉弓箭手,充实边境军事力量;还能减少沿边驻军,节省军费开支,还能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经济,让边地宋军可持续作战能力增强;最后是保护后勤交通线,确保物资和兵员的运送。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城寨的基础上。城寨作战方法的日益精进,令北宋逐渐形成“筑城迫城,移寨攻寨”的战略,让宋夏边境是处处是关隘,可以达到将西夏占领的土地夺回后牢固地掌握在手里,再一步步深入西夏腹地,取得最终大胜。

北宋这一招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一步一步以绝对的实力(即城寨)碾压过去,西夏一点办法都没有。因此在北宋年间,陕北一地出现了可与万里长城并立的又一军事建筑奇观:堡寨密布、纵横成网的战略大纵深地带,最远纵深可达两百公里以上。除非出现奇迹,否则西夏军是不可能突破此地,攻到北宋腹地的;这一战略,把西夏军的优势抹去、劣势抓住。

具体的城防设置

城寨一般会依托地利修筑,分为三种类型:山城、平原城和依山带河的偃月形城池。选城寨建址宋人会特别关注控制制高点,即便是平原也不例外,尽量将制高点纳入城中,利于观察内外情况,更好更迅速地做出应对。其城防设施颇为严密:有瓮城、城壕、羊马城、马面、女墙、敌棚、敌团、敌楼、城门重门、闸版、凿扇、弩台等防御设施。可以说是严防死守,所有方面都考虑到了。“门外筑瓮城,城外凿壕,去大城约三十步,上施钓桥。壕之内岸筑羊马城,去大城约十步。凡城上皆有女墙,每十步及马面,皆上设敌棚、敌团、敌楼。”

这些城防工程的式样和技术朝廷作了统一,若是不按照标准形式来做,会被其他同僚排斥和御史指责。《武经总要》对城墙的尺寸有规定:“平陆筑城,下阔与上倍,其高又与下倍。假如城高五丈,则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一说筑城之法,每下阔一丈上收四尺。凡城高五丈、底阔五丈,上收二丈,尤坚固矣。”城身的底宽与高度之比作有科学的比例制定。为了让城墙坚固,在夯筑前会开挖地梁子湖区 基,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碎砖瓦石札进行夯实。“其深不过一丈,浅止于五尺或四尺,并用碎砖瓦石札等,每土三分内添碎砖瓦等一分。”

还有夯筑城墙的配料有严格的规定和比例外,其叠压次序也非常讲究:“筑基之制:每方一尺,用土二担;阜宁天气预报 隔层用碎砖瓦及石札等,亦二担。”这一切的做法规定下,城墙质量大大提升,防御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城防器械

以《武经总要》为范本,城防器械众多,根据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阻滞类。即在敌军攻城前消耗敌军有生力量,有铁菱角、铁蒺藜、鹿角木、地涩、搊蹄、木蒺藜等。第二种,抛掷类。即在敌军攻城攀爬城墙时,守军攻击无力还击的攻城士兵,有巨石、檑具、车脚檑、夜叉擂、狼牙拍、飞钩、铁撞木、穿环等。第三种,类。宋代种类繁多、名气甚大,最有名的就是神臂弓,可击穿双层铁甲,射程达 500 公尺。弩身是山桑木,弩梢是檀木,扳机是铜制,弦是麻绳,弩的前端还有协助装填的装置“干镫”。《武经总要》记有的四种弓和十二种弩。

第四种,火器类。有燕尾炬、飞炬、火球、蒺藜火球、霹雳火球、毒药烟球、铁咀火鹞、竹火鹞等。第五种,个人武器。守城作战中的士兵大都配备着拐突、抓、拐刃、钩竿、木立牌竹立牌、剉手斧和叉竿。第六种,辅助类。 一旦城防工事被敌军破坏,又无法及时修复时,守城会用到辅助防御设施暂时阻挡敌人的攻势。例如重门设计,“凡大城门,去门阖五尺,立两颊木,木开池槽,亦用铁叶裹之。若寇至,即以绞车自城楼上抽所贯铁索,下闸版于槽中,外实以土,防火攻;内枝以柱,防倾折。”

结语

宋与西夏战争愈打到后期,西夏进攻性愈弱,北宋进攻性愈强。中国基建狂魔的基因和外号,很可能就是从北宋时期传下来的。封建军队,哪愿意攻这种城寨,而且这城寨不是一两个,而是遍地都是,打完一个有一个,杀敌数可能不抵不上自己的伤亡数。不过这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就是耗费钱粮亿万,十分巨大,而且需要长期且持续投入进去,这也是北宋为什么没将其大规模地运用到对辽防御中。北宋这种全盛时期的城防,的确令人生畏,即使是金兵和蒙古兵看到都头大,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说在当时算不上强国的西夏。十万大军攻过去,途中十有八九折损五六千人;再到攀城墙,完全是绞肉机般去送死,就算是吕布冲上去也得死。

不得不说,北宋的城防是除其繁荣文化外的又一传奇,就是很少人关注了解。

参考文献:《武经总要》《西夏战史》《中国城池史》《中国军事史》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4:2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121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