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孟州乡里村落地名考略

阅读: 评论:0

第37卷第1期2021年3月
焦作师范髙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Jli^OZUO TEACHERS COLLEGE
Vol.37 .No. 1
Mar.2021唐代孟州乡里村落地名考略
梁永照
(孟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河南孟州454750)
摘要:地名是一个地方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是一个地方最具特的文化印记。孟州历史悠久,唐代遗留下来的一些乡里村落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孟州地名见证了孟州历史发展的历程,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孟州;唐代;乡里;村落;地名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3465(2021) 01 -0011 -03
孟州历史悠久,文明史可追溯到八千年前新石 器时期早期裴李岗文化。自先秦设立行政区划以 来,历经多次废立,历史称谓也多有变化,其中有:盟、河雍、河阳、河亭、河清、谷旦、盟州、大基、孟州、孟县等。史料中记载的唐代之前孟州地名约13个,但现在大多已属于洛阳市吉利区,如北陈村、冶戍村 等,现属于孟州的只有白墙村和申庄®。史料所载 孟州唐代村名对研究孟州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人 文地理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孟州村庄概述
孟州市,隶属河南省焦作市,为焦作市代管县级 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滨黄河,辖4 个街道、15个社区、6个镇、1个乡,共有274个行政 村,其中包括1996年之后因小浪底水利工程移民新 组建的19个村。对孟州乡、村、镇名称记载比较全 面的是明代中期以后的《怀庆府志》和《孟县志》。
明正德十三年(1518)《怀庆府志》记载孟县有 3乡30里300甲122村,分别为:立义乡15里46 村;永安乡8里37村;太平乡8里39村[1]。明嘉靖 年间《怀庆府志》记载孟县有3乡30里300甲114 村。立义乡37村,永安乡35村,太平乡32村[2]。清顺治四年(1647)之后,孟县知县傅尔栻因明末兵 乱孟县人民凋耗,把孟县改为15里,150甲,共277 个村[3]。
二、 唐代村名考
中国历史上正式出现村镇名是从唐朝开始。唐律规定以百家为一里,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或由 一个较大的村落(100户上下)编为一里(亦可称为 “村”),或由几个较小的村落合编为一里,或由一个 大型聚落(包括村落和城邑)编排为两个或以上的 里(或坊)。唐初沿用隋制,曾设乡长(乡正),复增 设乡佐。唐贞观十五年(641)废乡长之后,乡级行 政管理遂由乡所属各里的里正共管。唐代的乡、里 不仅仅是户籍与赋役管辖区域,同时也是特定的居 住地域范围。这个“特定的居住地域范围”使唐代 开始用北方的“村”取代了“里”的建制,并开始乡村 管理。因此,逐步有了正式的村镇名。[5]
唐代孟州县名、乡名、里名、村名散见于出土墓志和碑刻文献中。县名有3个:谷旦县、河阳县、河清县。乡名有9个:上乐乡、溟梁乡、亲仁乡、韩城 乡、太平乡、安乐乡、丰平乡、丰乡、感德乡。里名有 2个:龙台里、太平里。村名有15个:虢村(太平 乡)、龙台村(太平乡)、树楼村(太平乡)、西冶村 (太平乡)、临泉村(太平乡)、殷村(安乐乡)、盐坎 村(安乐乡)、宋村(安乐乡)、许村(丰平乡)、赵村 (丰乡)、高村(感德乡)、尹村、后村、长涧村、南 庄镇。
谷旦县!《新唐书•地理志》载!“武德三年析河 阳置谷旦县,属怀州,四年省。”[6]唐武德元年(618),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同年,隋朝太尉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建立郑国,势力 达黄河两岸。秦王李世民为了消灭洛阳的王世充,
收稿日期:2021 -01 -08
作者简介:梁永照(1968 —),男,文博馆员,主要从事孟州市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①《水经注•济水》载:“溟水又东南流,右会同水。水出南原下,东北流,迳白骑坞南,坞在原上,据二溪之会,北带深隍,三面蛆脸,惟西版 筑而已。东北流迳安国城西,又东北注溟水。”白骑坞,也称白墙洼,即今天谷旦镇白墙村。安国城,后改为安村,即今谷旦镇禹寺村申庄。
• 11•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决定在洛阳北大门的河阳建立战役后方基地。唐武 德二年(619)设立了以河阳三城为中心的大基县,管辖范围包括河阳县、温县、济源县和河内县,属怀 州。武德三年(620)冬,又废河阳县,分人温县和新 设立的谷旦县。武德四年(621),王世充兵败投降,郑国灭亡。唐政府对黄河两岸的行政区划再次进行 划分,设立盟州,管辖河阳县、河阴县、温县、济源县 等,归属河南府,废除了谷旦县。[6]虽然,谷旦县仅 存几个月,但“谷旦”作为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即今孟州市谷旦镇谷旦村。
上乐乡:2006年5月土于槐树乡雷河村的《大 隋使持节仪同三司洋州刺史司马融墓志铭》载:“公 讳融,字子融,河内温人也。……仁寿元年岁次辛酉 十一月辛已朔廿九日已酉,迁葬于河阳县北原廿里 之上乐乡。”由墓志及墓志出土地点可知,上乐乡大 致在雷河村一带。
溟梁乡!1990年出土于河阳办事处廉桥村北的 《唐故朝议大夫北海郡别驾张府君墓志铭》载!“公 讳益,字守谦,清河人也。……以天宝二年正月二十 四日遇疾,终于东京陶化里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粵以其年十月二十日,迁定于河阳县溟梁乡之北冈,礼也。”由墓志可知,溟梁乡大致在廉桥村一带。
亲仁乡!《大唐故西河郡平遥县尉王府君墓志 铭》载!“公讳口,字口口,河南河内人也。天宝九载 二月九日遭疾终于河南府河阳县韩城乡之本第,春 秋五十有六,以其年三月十四日,安厝于河清县亲仁 乡,楸先祖之茔,礼也。”[!]这块墓志清初出土于横 涧村(今洛阳吉利区管辖),可知,亲仁乡大致在横 涧村一带。
韩城乡:1991年出土于孟州西虢镇店上村南的 《唐故朝散大夫梓州治中上柱国淮阴县开国公李府 君墓志铭》载!“公讳懿,字口机,幽州范阳人也。贞观十五年六月构疾,毙于梓州公馆,春秋五十有五。……粵以垂拱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合定于韩城之原,礼也。”!清初出土于横涧村的《大唐故朝议郎行兖 州都督府方与县令上护军独孤府君墓志铭》载!“以景龙三年三月廿九日遘疾,卒于河内郡之私第,春秋 七十有七。景云二年岁次辛亥二月子朔廿七日壬 寅,迁定于洛州河阳县西北韩城乡龙台里之平原,礼 也。([!]由上述墓志推断,韩城的地点应在店上村、横涧村一带,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西虢镇和洛阳吉 利区部分村落。*•
虢村:《唐故安康郡安康县令皇甫君墓志铭》载!“君讳瑶,字瑶,其先人也。……以天宝十 载七月二十九日迁定于河阳虢村之原,礼也。”[!]关 于虢村之名,《唐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墓志》载!“明年 二月十日壬寅,甫寫于河阳县太平乡虢村之原,附秘 书之墓域,礼也。”[!]1997年,孟州市西虢村北岭出 土了张建封妻子刘氏墓志,现藏于孟州市博物馆。其志载,刘氏“年二十有六,终于吴之旅舍。粵大历 庚午岁冬十一月廿七日,始获旋定于河阳北原,以金 革未夷,缓也”。由上述墓志及墓志出土地可知,虢 村即今西虢村。
龙台村:2011年前出土于槐树乡龙台村古塞门 附近农田中的《唐故金州刺史赠吏部郎中高邑公墓 志铭》载!“大唐宝历二年十一月廿七日庚寅,葬我 先君高邑公于东都畿之河阳县太平乡龙台村,从我 高祖申州长史府君之旧兆,居我祖文公墓坟之东方 五步。夫人荥阳郑氏拊焉。”由上述墓志及墓志出 土地可知,太平乡龙台村即今槐树乡龙台村。
树楼村:《大唐故雁门郡解府君墓志铭并序》载!“府君讳进,字族茂,……元和四年三月四日疾,终于河南府河阳县太平乡树楼村之私第,春秋六十 有五。即以元和五年十一月十一日权厝于私第北二 里原之,礼也。”[3]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孟县志》记载,《唐解府君墓志铭》“三十年前出土于城西五 里紫金山寺前戍楼村河岸”。[!]由此可知,树楼村原 位于黄河岸边,后因河患,向南搬迁至河岸高地,村 名由树楼村演变为今西虢镇戍楼村。
西冶村:清初出土于北冶村的《唐故李氏夫人 墓志》载:“河南府河阳太平乡临泉村郑宏礼适妻以 开成四年三月十四日皇天不佑,终于长夜。……至 开成四年已未岁四月壬子朔十日辛酉,殡于河南府 河阳县太平乡西冶村北三十五步高岗之前。”[!]明正德十三年(1518)《怀庆府志》编修者将孟县“临泉 村”写为“林泉村”。临泉村和西冶村村名至今未 变,今属孟州赵和镇管辖。北冶村南即是西冶村。相传,临泉村因村内有温泉而得名。西冶村因位于 冶墙村西而得名。
殷村:近年出土于孟州市南庄镇殷家洼村西农 田中的唐大和三年(829)《唐渤海高夫人墓志铭序》载,高氏“即以其年十月十四日权定于河阳县安乐 乡殷村”。由墓志志文及出土地可知,殷村即今南 庄镇殷家洼村。
①《唐故朝散大夫梓州治中上柱国淮阴县开国公李府君墓志铭》,现存盂州市博物馆。• 12 •
梁永照!唐代盂州乡里村落地名考略
盐坎村!《唐故尹府君朱氏夫人墓志铭并序》,清初出土于孟州城东街,其志载:“府君讳澄,其先 望在天水,贯居秦州,后子孙分散各处一方,今权居 孟州,即为河阳县人也。……会昌四年十一月十八 日葬于孟州河阳县安乐乡盐坎村,礼也。”[3]唐会昌 三年(843 ),河阳县升为孟州,当时的孟州城即今会 昌街道办事处堤北头村南的黄河北岸。金大定二十 八年(1188 ),孟州防御史么公因河患,在原孟州城 东北15里盐坎村重新筑城,即今孟州市老城区。
尹村:《户部郎中兼襄州别驾上柱国韩昶自为 墓志铭并序》载!“大中九年六月三日寝疾,八日终 于任,年五十七。其年十二月十五日,葬孟州河阳县 尹村。”韩昶墓志于明万历年间在赵和镇苏庄村北 岭韩愈祖茔地内出土[4],现藏于孟州市小韩庄韩文 公祠内。尹村,在宋金时更名为苏村,明清改称苏家 庄,[7]即今赵和镇苏庄。
高村:《唐故河南府河南县主簿李君墓志铭》,清代出土于下孟州城外,其志载!“唐河南府河南县 主簿李君讳缃,字缃,其先赵郡高邑人也。降年不 永,春秋六十六,贞元十有一年九月一日寝疾,终于 政俗之私第。……以十二年十一月九日权定于感德 乡高村之原,且其兆日,吉其必昌。”[3]高村,原在下 孟州城外,金大定中,因河患随下孟州城迁至上孟州 城南5里外河阳驿周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再 因河患,随河阳驿迁至孟县城西门外三道沟,与刘庄 合并组成高刘庄[8],现为会昌街道办事处三道沟村 委会的一个自然村。
宋村、许村!《唐故前将仕郎试詹事府主簿程府 君竹氏夫人合附墓志铭》载!“府君讳玢,字建章,武 昌郡河阳人焉。……会昌三年五月十七日终于安乐 乡宋村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七。大中九年乙亥之岁 九月丁未朔廿四日庚午,定于孟州河阳县丰平乡许 村之北原。”①该墓志于2003年3月在孟州市区西 门外一取土场出土。从墓志的出土地点与现在的宋 村和许村对比,可知宋村和许村原应在黄河北岸,应 是金代至清中后期,孟州黄河沿岸村庄因河患向北 迁移时迁至今址。宋村即今会昌街道办事处南街 村,许村即今河雍街道办事处许村。
赵村:清初出土于谷旦镇西北五里的《唐故河 阳节度押衙泽州高平镇遏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 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元公墓志并序》上记载!“公讳郇,字慕周,河南郡人也,近世徙乡壶关,和门显达。……以咸通十二年龙集辛卯七月乙已朔 二十日,自彼发引,以二十九日己酉,盖附葬于孟州 河阳县丰乡赵村北原,礼也。”®志中的“丰乡”是否 为“丰乐乡”脱字的缘故,存疑。后为了与其它赵村 区别,故改名虢村赵。[A]
后村:《唐开元间人宋定方等所造大明寺西石 佛像塔题识》载!“天成元年七月十八日,院僧令钦 惠进记。后村维口,立幢子维那!张厚、张君集、韩 廷、宁周、梁道逢、宁口、韩口、刘口、李万、本社宁章,合家供养;当村西头宁温合家供养。”[3]后村,是否 为今河阳街道办事处长店村的自然村后村,存疑。
长涧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孟县志》记载 顺涧村兴国寺内保存有唐开元五年(717)佛顶尊胜 陀罗尼经幢,幢中记载有“于长涧村,创建招提净 院”[3]。由此可知,长涧村即今西虢镇顺涧村。
南庄镇:明代中期出土于南庄村的《后晋高行 周迁葬父思继墓志铭》载!“高行周为洛阳留守,迁 葬父思继于河阳之南庄镇。”[3]由墓志可知,南庄镇 即今天南庄镇南庄村。
三、结语
孟州唐代可考的村名约15个。到宋金时期,史 料记载的孟州村名已较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村名 可能为唐时遗留下来。如宋代史料上记载的冶墙 村,其村西有西冶村,唐代已有;村北有北冶墙村,村 东的白墙村,北魏时期已有。比如金代史料记载的 临泉村、东临泉村、西临泉村,也应是依据唐代临泉 村方位上的不同而命名的。
[参考文献]
[1]孟重修,刘泾,等.怀庆府志[M].刻本.1566(明嘉靖四十五年).
[2]何瑭.怀庆府志[M].抄本.1518"明正德十三年).
[3]冯敏昌.孟县志[M].刻本D788(清乾隆五十三年).
[4]郦道元.水经注[M].陈桥驿,注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
社,2001.
[5]鲁西奇.唐代乡里制度再认识[J].中国文化,2018(2):56 -75.
[6]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阮藩侪.孟县志[M].刻本.1932(民国二十一年).
[8]河南孟县三道沟村编写组.三道沟村志[Z].内资.1985.
[9]孟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孟县地名志[M].内资.1986.
[执行编辑:牛永利]
① 《唐故前将仕郎试詹事府主簿程府君竹氏夫人合附墓志铭》,现藏孟州市博物馆。
② 《唐故河阳节度押衙泽州髙平镇遏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监察御史上柱国元公墓志并序》,现藏孟州市博物馆。
• 13*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0:5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74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河阳   孟州   墓志   出土   孟州市   孟县   墓志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