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阅读: 评论:0

⼴东推动机构编制⼯作⾼质量发展
2021年7⽉,省委编办牵头组团的驻镇帮扶⼯作队进驻始兴县沈所镇,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助⼒全⾯推进乡村振兴。图为沈所镇⽯下村。
⼴州机构编制部门在⼴州南站地区调研交通、城管执法及编外⼈员管理⼯作情况。图为⼴州南站东⼴场联勤指挥部视频监控中⼼。
汕头医保服务窗⼝⼯作⼈员正在为众办理业务。
今年1⽉,省委编委印发《关于完善乡镇街道指挥协调机制促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若⼲意见》,提出⼀系列务实举措,着⼒破解各地乡镇街道委员会等统⼀指挥协调⼯作平台运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进⼀步提⾼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平。
这是⼴东扎实做好机构改⾰“后半篇⽂章”的⼜⼀项重要举措。⼀年来,⼴东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全⼒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完善机构职能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强化机构编制法治建设,各项⼯作取得明显成效,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平不断提升。
做好机构改⾰“后半篇⽂章”
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效
怎样做好机构改⾰“后半篇⽂章”?⼀年来,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效为着⼒点,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
党的全⾯领导的制度安排进⼀步健全完善。持续推动党委议事协调机构强化职责职能、完善运⾏机制,优化调整党委⼯作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明确省市县党委农村⼯作部门设置,健全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的党的领导体系。省本级和部分地区完善相关领域归⼝管理职能,加强宣传、⽹络信息安全、巡视巡察等重点领域⼯作⼒量配备。
政府机构职能体系进⼀步顺畅⾼效。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三定”规定执⾏,进⼀步理顺职责关系,如珠海建⽴四级职责分歧处理机制,制定部门职能边界清单,梳理热点难点问题203项、逐条明确职责分⼯。同时,推动建⽴健全乡村振兴⼯作体制,如惠州在乡镇整合设⽴乡村振兴机构,同步下沉编制,进⼀步充实“三农”⼯作⼒量。
乡镇街道体制改⾰⼒度持续加⼤。⼴东除了出台《意见》优化完善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综合⾏政执法委员会等统⼀指挥协调平台外,还以三个平台为依托,在乡镇街道同步推进中央编办赋予我省的统筹使⽤各类编制资源试点。
此外,综合⾏政执法体制改⾰全⾯深化。通过考核评估各地市场监管等5个领域改⾰任务落实情况,推进应急管理综合⾏政执法体制改⾰,各地进⼀步理顺县级主管部门与乡镇街道综合⾏政执法机构权责关系。如东莞印发关于加强镇街综合⾏政执法⼯作的指导意见,着⼒解决市镇两级职责界限不清、镇街综合⾏政执法办公室与相关职能机构推诿扯⽪等问题,执法能⼒得到进⼀步提升。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
积极推动管理体制创新
⼀年来,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着⼒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扎实抓好机构编制管理创新,为推动⾼质量发展提供强有⼒⽀撑。
精准服务“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成⽴省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领导⼩组,按程序设⽴省委横琴⼯委、省政府横琴办。省本级和相关地市上下联动,进⼀步健全完善机构编制事项办理“绿⾊通道”机制,加强两个合作区新型管理体制研究,加⼤⼤湾区重要节点和发展区域机构设置⼒度。
开发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东扎实做好开发区管理机构规范和管理体制创新,去年全省清理规范相关机构195个。中⼭市⼤⼒放权赋能,推动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授予⽕炬开发区⼟地管理等事权6
51项,实现翠亨新区经济管理类机构占⽐超过70%。下⼀步,⼴东将出台规范开发区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着⼒增强开发区管理机构区域统筹和辐射带动能⼒。
在全⾯深化政法领域改⾰⽅⾯,⼴东已完成全省森林公安机关管理体制调整,动态统筹法官员额、监狱单位政法专项编制,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检两院机构编制调整、全省法院监察室更名与职责优化,有序推进全省⾏政复议体制改⾰机构编制调整,研究探索公安机关机构编制创新管理。例如,湛江市⼤⼒整合派出所设置,将原37个边防派出所整合为21个,精简率43%。
深化事业单位改⾰管理
重点民⽣领域保障有⼒
⼀年来,我省积极承担中央编办部署的深化事业单位改⾰试点任务,⼤⼒推进各项改⾰管理⼯作,促进各地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持续优化、管理制度机制不断健全、重点民⽣领域保障更加有⼒。
⽬前,全省深化事业单位改⾰试点⼯作已基本完成。省本级围绕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推
动“10+1”个重点领域和系统事业单位进⾏布局重构、功能重塑、资源重组,强化公益属性、提⾼治理效能,促进公益事业平衡充分⾼质量发展。
通过4个试点市的事业单位改⾰举措可以看到,各市结合本地区实际,锚定⽬标精准发⼒。⼴州聚焦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设⽴市政府数字运营中⼼,对市直部门信息技术机构进⾏撤并整合;深圳聚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合组建4家科技创新⽀撑机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发展⽀撑保障体系;汕头聚焦省域副中⼼建设,建⽴基层公共卫⽣⽹格化服务体系,组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市级融媒体中⼼;云浮聚焦制度创新,探索创建事业单位编制使⽤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事业单位放权、松绑、赋能改⾰。
为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各地探索建⽴政事权限清单,实⾏机构职能编制规定,完善章程管理,推⾏⼀个机构多个分⽀运营模式,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从⽽推动编制资源有效盘活、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在肇庆、阳江、清远、揭阳等市,⽤好⽤活统筹周转编制池,成为破解县域之间编制保障不平衡问题、解决部分领域编制需求的“⾦钥匙”。
民⽣⽆⼩事,枝叶总关情。各地坚持⽤好“⼩切⼝⼤变化”民⽣实事办理制度,引导编制资源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化等民⽣领域倾斜。今年,⼴东将继续⽤好盘活本地区中⼩学教职⼯编制资源,同时加强乡镇卫⽣院、社区卫⽣服务中⼼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作⼒量等。
提升机构编制管理⽔平
⼤⼒探索机构编制评估
强化建章⽴制、探索机构编制评估、推动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应⽤……过去⼀年,全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结合⾃⾝实际,拿出⼀系列实招硬招好招,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法定化、规范化、精细化⽔平。
⼀年来,我省各地通过深化学习和强化建章⽴制,不断提升机构编制⼯作法定化⽔平。持续抓好《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作条例》宣传贯彻,推动《“三定”规定制定和实施办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作办法》《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等配套法规⽂件在各级党委常委会会议、编委会议传达学习。同时,省本级和不少地区相应推出⼀批机构编制制度规范,研究细化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等环节的相关程序规定。
在规范化⽅⾯,⼴东制定省委编办“三定”规定和我省“⼗四五”时期机构编制⼯作规划,推进机构编制执⾏情况和使⽤效益评估试点。各地也结合实际抓紧推进相关⼯作,如佛⼭常态化开展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评估,形成改⾰评估、申请事项评估、执⾏情况和使⽤效益评估的全链条管理模式;江门则为每个试点单位“量⾝定做”评估指标。
为进⼀步提升精细化⽔平,去年⼴东组织开展全省第⼆次机构编制核查,不断深化实名制管理,推动建⽴组织、机构编制、财政和⼈⼒资源社会保障等四部门数据共享应⽤机制,有效促进业务协同。接下来,⼴东将继续加强数据和业务⽀撑平台建设,为机构编制决策管理提供智慧⽀持。
各地实践
⼴州市
扎实推进编外⼈员规范管理
2019年以来,⼴州市通过健全制度机制、严格管控源头等举措,推动编外⼈员管理进⼊正轨,实现⼈费双控、系统集成。
⼴州市、区均成⽴⼯作领导机构对编外⼈员进⾏集中统⼀管理。明确机构编制、财政、⼈⼒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职责分⼯与⼯作规程,形成“规模控制—薪酬标准—经费⽀出—⼈员管理”链条式闭环管理模式。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稳妥规范编外⼈员,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激发编外⼈员队伍活⼒。
探索形成编外⼈员预算安排与⼈员规模双向调节机制,实现⼈员与经费“双管控”。严把预算“⼊⼝关”,在编制预算时专设“编外⼈员经费”科⽬,规范资⾦渠道,厘清资⾦来源。严把资⾦“审核关”,相关单位按照不超“基数”申报预算,并相应制定经费控减⽅案。严把项⽬“转化关”,⼤⼒推动政府采购和购买服务,修订服务⽬录清单,由“养⼈办事”向“花钱办事”“办事不养⼈”转变。
加强编外⼈员管理与镇街体制改⾰、事业单位改⾰试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的协同衔接。推动镇街协管员队伍整合优化,为镇街放权赋能。推动环卫⼀体化改⾰,将⽣活垃圾收运和机械化作业⼯
作及相关⼈员整体移交国企管理,进⾏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有效提⾼公共服务质量和⽔平。统筹编内编外两种资源,进⼀步优化教育、医疗⼈员队伍结构,夯实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发展基础。
深圳市
全⾯清理规范议事协调机构
为推动议事协调机构更好发挥谋⼤事、议⼤事、抓⼤事作⽤,深圳市按照优化协同⾼效要求,全⾯清理规范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出台规范管理办法,实现议事协调机构设⽴、运⾏、监管、退出全周期闭环管理。
按照“保留必需、整合相似、裁撤冗余”的原则,深圳集中清理存量议事协调机构。集中清理后,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精简幅度达44%,整体实现优化重构。
幅度达44%,整体实现优化重构。
深圳还出台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常管理。实⾏全⼝径管理,将与上级对应设⽴、机构改⾰中因地制宜设⽴,以及由市领导担任负责⼈的其他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联席会议全部纳⼊管理范围。明晰设⽴标准,分别明确可以申请设⽴以及不得设⽴的3种情形。规范审批流程,对议事协调机构设⽴、更名、合并、撤销、职责调整等重要事项,明确由编办审核、编委领导审定、两办发
⽂。优化内部机制,要求议事协调机构制定⼯作规则,切实发挥好统筹作⽤。强化外部协同,在⼯作任务关联度较强的机构之间建⽴健全信息共享、会前协商、议题统筹等⼯作机制,有效推动相关⼯作⼀体研究、部署、督办。
此外,深圳还加快构建经常性、常态化的监管机制。由机构编制部门定期开展评估监督、清理规范,原则上每年⼀次系统梳理、五年⼀次集中清理。同时,完善退出机制,明确应予撤销的情形。
汕头市
全⾯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试点
2020年被列⼊全省深化事业单位改⾰试点后,汕头市按照省的部署全⽅位推进试点⼯作。改⾰后,全市各镇街统⼀设置2-3个事业单位,精简⽐例近六成。
以精简和强化公益属性为⽬标,分类推进改⾰。对同⼀主管部门下属职能相近、流程相关的事业单位和分属不同部门但职能交叉、业务雷同的事业单位进⾏整合重组,如将市农业局下属6家事业单位整合组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撤并“⼩散弱”事业单位,对42家⼈员编制5名及以下的事业单位进⾏全⾯整合。巩固承担⾏政职能事业单位、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和从事⽣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成果。
汕头打破层级间、地区间、部门间编制管理和使⽤藩篱,最⼤限度发挥编制效益。加强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等领域的编制资源统筹,将12家市属公办职业教育院校整合为7家,将由市直各部门举办的10家幼⼉园按属地下放区教育局管理。加强民⽣事业领域的机构编制保障,新设⽴市华侨⽂化交流中⼼、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等单位。统筹使⽤改⾰收回的编制资源,如设⽴“⼈才编制池”。
加强与各部门沟通联动,制定出台⼀系列改⾰配套措施妥善解决改⾰后个别单位存在不同经费管理形式⼈员、超领导职数、超岗位设置聘⽤,以及⼈员安置、社保衔接、资产处置等问题,确保改⾰顺利有序。
佛⼭市
⼤⼒探索机构编制评估
2021年来,佛⼭市以承担中央编办机构编制评估试点为契机,在运⽤⼤数据开展机构编制评估⽅⾯积极展开探索。
统筹汇集各类数据,打好评估基础。以机构编制信息为基础,通过共享联动的信息平台,汇集⼈员管理、考核评价等数据,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以职能信息为纽带,通过职能综合管理系统与政务服务、移动办公平台等对接,将权责清单与职责、实名制⼈员与⽤户关联,实时获取权责清单履⾏情况、办
⽂办事⼯作量等数据。以职能综合管理系统为依托,建设机构编制评估数字化模块,将各类数据⾃动填⼊评估表单,结合部门填报和实地调研的数据,⾃动⽣成评估指标得分。
科学设置指标,提升评估质量。注重量化,将部门权责清单与主要职责、内设机构职责关联,让职责履⾏情况变成可⽤⼯作量衡量的指标。注重精准化,将⼯作饱满度精细到⼈均⼯作时长,直观反映编制使⽤效益。注重差异化,设计了两套指标,其中机关侧重评估履职效果和编制使⽤效益,事业单位侧重评估公益服务能⼒和规范管理情况。
全链条开展评估,构建管理闭环。开展事前评估,在机构改⾰及重⼤体制机制调整前,对涉改单位全⾯摸底,重点研判单位设⽴的必要性、职责划分的科学性。开展事中评估,机构改⾰和部门“三定”后,建⽴动议前⾃评、审议前复评的⼯作机制,重点评估申请事项涉及的⼈员机构。开展事后评估,重点对单位整体履职效果进⾏跟踪评估。
汕尾市
持续深化镇街体制改⾰
去年以来,汕尾市县镇三级联动、深⼊推进镇街体制改⾰,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提供有⼒的体制机制保障。
去年以来,汕尾市县镇三级联动、深⼊推进镇街体制改⾰,为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提供有⼒的体制机制保障。
⾼位谋划推动,整体推进改⾰。制定印发《汕尾市纵深推进镇街体制改⾰⼯作⽅案》,推动改⾰“后半篇⽂章”具体任务落实,并纳⼊各县区党政季度亮牌考核、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由市委编办打分评价。市级两个镇街改⾰指导组对51个镇街常态化、全覆盖现场指导。压实市直部门牵头责任、县级党委主要责任和镇街党(⼯)委直接责任。
聚焦“四个关键”,着⼒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点带⾯推动镇街“⼀中⼼四平台”体系建设,在全市打造⼀批镇街党(⼯)委统筹领导能⼒强,在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综合执法、应急管理领域改⾰出亮点、有成效的⽰范镇街。聚焦改⾰重难点,着⼒推进综合⾏政执法改⾰,司法部门分三批下放镇街755项执法权限,跟踪评估、动态调整放权事项。聚焦民⽣需求,推动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利民,全市678项⾼频公共服务事项延伸⾄镇街政务服务中⼼⼀站式⼀⼈综窗办理。聚焦⽀撑保障,最⼤限度把服务、管理资源放到基层,⼈财物统⼀划归镇街管理,下沉镇街⼈员编制共2646名,镇街本级⼈员编制增加了67.7%。此外,汕尾市在全国⾸创推⼴“民情地图”多功能应⽤,为改⾰后的镇街提供了强⼤的政务数据⽀撑。
中⼭市
“三个聚焦”优化开发区管理机构
中⼭市现有国家级⽕炬⾼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翠亨新区等两个开发区。按照省部署要求,中⼭市在规范清理、统筹融合、服务保障等三个⽅⾯聚焦发⼒,激发开发区⾼质量发展内⽣动⼒。
聚焦规范清理,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规范管理体制,明确开发区党⼯委与管委会实⾏合署办公、⼀套机构,党⼯委领导原则上与管委会领导交叉任职。规范领导职数,⼤幅压减管委会领导职数。规范内设机构,主动将翠亨新区内设处级机构降为正科级,内设机构以下不再设置管理层级;⼤幅压减挂牌机构、规范合署办公机构。
聚焦统筹融合,积极推动扩容提质。将⽕炬开发区相邻的民众镇、翠亨新区所在的南朗镇“撤镇改街”,并⼊开发区范围,翠亨新区规划⾯积从30平⽅公⾥扩容⾄226平⽅公⾥。实⾏机构综合设置,推动机构精简和扁平管理,如翠亨新区经济类机构占内设机构⽐超70%,“⼤经济”导向充分突显。⼤⼒实施简政放权,下放⽕炬开发区有利于项⽬快速审批、快速落地的事权657项,下放翠亨新区城建和服务企业⾼频事权218项。
聚焦服务保障,优化提升资源配置。强化制度保障,本轮改⾰统筹制定“1+8”改⾰⽅案,涉及机构编制、⼲部管理、发展规划、招商引资等⽅⾯。强化编制保障,赋予开发区⾃主调剂编制、统筹岗位设置的权限。强化队伍保障,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部到开发区任职,以“⼀案⼀策”引进⾼端⼈才,2
021年以来,开发区引进博硕⼠⼈才42名,全⾯激发开发区发展活⼒。
撰⽂:王聪粤编宣图⽚均由省委编办提供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3:4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74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构   管理   机构编制   评估   推动   编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