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阅读: 评论:0

第37卷第1期(2021)河西学院学报Vol.37No.1(2021)
“大思政”视域下
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曹瑾
(河西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专业课程。《产业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阵地。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经管类专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文章阐述了“大思政”视域下,构建包括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始终、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互补、知识传授与案例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对接、过程评价与终极考核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内涵。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产业经济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20(2021)01-0124-05
[DOI]10.ki.62-1171/g4.2021.01.019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of“Industrial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ction””
Economics
Economi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struction
Cao J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xi University,Zhangye Gansu734000)Abstract:The basic carrier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As the core cours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Industrial Economics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his course is benefici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i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ajor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is constructed,which includes value guidance throughout the course,“complementarity’between online teach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integration”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case teaching,“do
cking”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practice teaching,and“combination”of process evaluation and ultimate assessment. Key words:Stereoscopic teaching model;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Teaching reform;Industrial Economics;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s
收稿日期:2020-10-17
基金项目:河西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课程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以《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项目编号:HXXYJY-2015-018);河西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产业经济学”。作者简介:曹瑾,女,甘肃张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农业与农村经济。
曹瑾:“大思政”视域下《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2017年,中共中央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了以“课程育人”为首的“十大”育人体系,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进一步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产业经济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产业经济学》课程的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易陷入“能力培养困境”[1]。如何在有限
课时约束下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主深度学习能力,始终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河西学院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定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产业经济学》课程构建“思政+理论+实践”“线下+线上”混合立体教学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一、《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契合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国家和学校政策为导向,顺应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2],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017年,《实施纲要》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20年,《指导纲要》中再次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些文件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对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二)聚焦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本科课程的教学质量,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首次提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建设标准。《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实际教学中存在内容多、课时少;师生交流少;缺乏实验实践设计;缺乏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地方特的案例集等问题。此外,传统灌输式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普遍采用浅层次学习策略,部分学生有“搭便车”倾向,学习投入明显不足。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面临新的教学问题,深入推进《产业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需求,《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为:构建符合“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深度参与教学的“立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以及在产业领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终身收益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大思政”背景下《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见图1)。
河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图1《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
(一)价值引领贯穿课程始终,凸显课程育人功能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提炼蕴含在《产业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价值范式,寓价值引领于产业经济理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把《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相结合,结合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产业经济学》教材选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
资源建设、案例讨论、实验实践等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思政目的。例如在“产业组织”专题讲授中,通过芯片行业产业组织分析,结合“美国制裁华为事件”,让学生深入感受“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的深刻内涵,要脚踏实地,居安思危、自立自强。在“产业发展”专题讲授中,通过观看《大国重器》短片,从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中深入理解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发展模式理论,与此同时,深刻感受凝聚在普通产业工人身上的“新时代工匠精神”,让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二)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互补,发挥混合学习集成优势
在《产业经济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河西学院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平台。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线教学为辅,构建“翻转课堂+在线平台”互补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课堂教学重难点,课前发布课程任务清单,引导学生课前或课后学习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超星学术视频等在线平台中提供的优质开放课程,运用“翻转课堂”发挥传统课程优势,激励学生不断思考,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深入参与教学实践全过程。利用河西学院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发布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预告、课前任务清单、线上线下活动、教学讲义、视频、案例、文献资料、推荐阅读、章节练习题等丰富的教学资料,学生自由安排时间利用“两个平台”进行自主深度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独自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完成从接受式到主动式转变。
(三)知识传授与案例教学融合,注重参与和能力培养
《产业经济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按教材章节讲授的方式,将二十多章的统编纸质教材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结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实际,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前提假设—基本理论—理论应用”逻辑框架进行重组拓展,设置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列专题,每一个专题都设置与理论内容相应的案例教学材料。案例材料涉及国际先进产业发展
过程考核多元主体
过程考核70%
任课教师、学生组长终极考核30%任课教师考核
考勤10%
单元
测试
10%
案例
讨论
15%
实验
15%实验20%
学习态度能力掌握
期末考试
综合分析
经验又契合“讲好中国故事”要求,除了宏观的国家叙事层面案例外,还结合甘肃省及各地市与产业经济相关的素材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分析和总结案例中涉及的理论内容,总结“中国经验”,由小组中1~2位同学对“案例说”进行展示,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由“说教型课堂转变为引导型的课堂”,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从学习的开始到结束,更注重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参与能力培养。
(四)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对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其成效主要是通过对课程教学的评价来考核的[3]。实验实践教学是高校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4],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集模拟教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职业素养为一体[5],与理论教学共同居于教学中心地位[6]。为了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了传统理论讲授完毕后再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流程体系,根据专题理论内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单独编写了《产业经济学实验实践教学大纲》,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创新实践”递进路径将实验实践课程进行了拆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无缝对接。通过在中国钢铁及电信行业产业集中实验,学生学习如何定量区分四种市场结构;通过投入产出实验,学生深入理解产业间关联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某行业产业组织实践调研,学生深入了解某一产业发展现状、与企业家、管理者进行直接对话,并分析已有产业政策;通过产业结构实践,从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中,学生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潜力,通过地方产业结构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掌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法。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操作相结合,不仅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而且还强化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敢闯会创”的创新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五)过程评价与终极考核结合,实现精准育人目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考核应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业经济学》课程改革了传统期末闭卷考试决定结果的考核方式,采用多次考核、综合评定的方法,注重设计考核过程,强化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跟踪,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见图2)。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70%)和“终极考核”(30%)两部分成绩组成(见图2)。
曹瑾:“大思政”视域下《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图2《产业经济学》课程考核体系
河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其中,过程考核包括考勤(10%),案例讨论(15%),单元测试(10%)、实验成绩(15%)和实践报告(20%)四个部分。考勤由任课教师依据“雨课堂”出勤率打分。单元测试成绩由任课教师通过雨课堂的“嵌入式测试”功能,在专题学习结束后当堂发布单元测试卷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手机进行作答,教师可根据整体正确率和测试成绩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验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评定。案例讨论和实践报告实行组长、组员互相打分及自己打分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产业经济学立体教学模式涵盖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三种教学方式,形成了协调统一的完整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在遵循理论讲授的同时强调价值引领,在学生主导过程中强调教师引导,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强调实践体验,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相结合等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学体系,以实现高校教育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7]。《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在今后教学中需要通过问卷或访谈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以学生需求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既要主次分明又要体现时代特点并反映学术前沿,不断补充更新案例资料库,建构并完善“重学习态度,重参与过程,重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和平,韩永彩.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索——基于能力提升的视角[J].梧州学院学报,2020,30(02):107-111.
[2]吴小超,王俊,李庆奎,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郑州大学金属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7):118-120.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4]王存宽,吕慈仙,杨桂珍.从“总分匹配”到“专业导向”——高考志愿模式的转变对高校专业建设的驱动作用分析[J].教育研究,2016,37(06):81-88.
[5]梅霆,林建中.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01):27-28.
[6]牛红军,董继刚,刘桂艳,等.强化实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03):357-360.
[7]林蕙青.加快形成中国特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20(09):1-3.
[责任编辑:杨芳]
本刊声明
近期,编辑部接到作者反映,有不法分子冒用本刊名义,收取高额版面费,进行活动。此举严重侵害作者的合法权益及本刊形象。为此,本刊特发表声明如下:
一、本刊所发文章全部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或授权其他单位和个人收取版面费等费用。
二、任何机构或个人冒用本刊名义收取费用,皆与本刊无关。对侵害本刊的行为,我们将追究其
法律责任。同时,提醒广大作者切勿上当受骗。
《河西学院学报》投稿网址:ki/WKC/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hxxy
特此声明!
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
2021年1月10日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4:1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74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课程   教学   产业   实践   经济学   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