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探析

阅读: 评论:0

- 223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
【摘要】颜词汇属于“文化限定词”的一种,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对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词共性与不对应性共存。例如红、蓝、黄等颜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述的过程中表述的含义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差别,价值取向差异以及政治与宗教环境等。因此,在针对颜存在的不对应性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灵活的选择翻译策略,以便能够让目的语读者准确的理解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涵义。现文章主要针对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颜词 英汉互译 不对应性
在语言中颜词类型众多,并且与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较大,所以部分颜词在两种语言中所表达的文化涵义会有所差异。这一情况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与英汉互译的重点难点。因此,针对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进行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探索英汉语言背后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
颜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民族受到自然环境、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
对颜的观感与认知也不尽相同,对相同的颜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在英文与汉语中颜词会就存在一定的不对应性。
1.红。红(Red)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流血的、暴力的、政治极端主义等,属于贬义词。Red 的搭配词汇有“red bait ”(扣“赤分子”帽子加以迫害)、“red handed ”(染血的,当场的)、“red tape ”(官样文章的,繁文缛节的)、“red battle ”(血战)等等。而汉语中的“红”则是寓意着吉祥、热闹与喜庆,在婚宴、寿宴、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喜欢用红来装点气氛。“红红火火”、“开门红”等词汇都是颜“红”的汉语词组,寓意着热闹、喜庆、好运气、顺利;“满堂红”寓意着胜利、兴旺。
2.蓝。蓝(Blue)在英语中代表着社会地位较高、有权有势、出生名门。例如,She has a blue blood(她出身在贵族家庭),blue book(蓝皮书),即为英国官方专门刊登知名人士,特别是政府高官名字的书籍。除此之外,蓝还可以代表忧郁的、伤感的、情绪低落的,例如词汇“in a blue mood ”(情绪低落)、to have a fit of the blues(沮丧的、低沉的)句子“Tom felt blue all day ”(汤姆整天都很沮丧)等等。在英语中Blue 还可以代表猥琐、下流、情,例如词组“to make a blue joke ”(讲黄笑话)、“a blue talk ”(下流的言语)、“Blue Monday ”(沮丧的星期一)。在汉语里蓝的意义众多,大多是通过词组搭配来体现含义,例如蓝图(blueprint),比喻未来
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探析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李超
的发展计划;蓝本(script on which the works are based ;model)代表“以XX 为底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the new coming from the old is better than the old)代表“学生超过老师”。
3.黄。黄(Yellow)在英文中代表“背信弃义”、“胆小怯懦”的意思,例如词组“a yellow dog ”(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 coward ”(胆小鬼)。具体应用在例句当中,“You are yellow ,Why don ’t you resist ?”(你太胆小,为什么不反抗呢?),“You are too yellow to be bullied ”(他太胆小,任人欺负)。在汉语中黄代表着崇高、权力和尊严。在中国古代黄与封建权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皇帝的衣服、座椅都是黄的,黄袍“yellow robe ”,朝廷放榜的皇榜“emperor ’ s document ”。在现代汉语中黄代表淫秽、下流、例如,黄笑话(blue jokes)、黄新闻(sex news)等。
二、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蕴藏的文化差异文化是一套复杂的体系,在汉语英文中颜是常用的构成部分,其能够展现两种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差别。英语表述的思维习惯往往突出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而汉语表述的思维习惯则偏向于整体把握,从实际情况互发,注重主体与客体的融合。这一思维特点可以从Greenhouse 的表述中看出。Greenhouse 是由Green 和house 组成,在汉语所指为“温室”,而英文则突出这种放在的内在作用,这种放在寒冷的天气下可以持续的保持植物的生命力,让植物长时间保持
绿的状态,所以称为“Greenhouse ”,这一称呼就是突出了温室可以让植物常绿的特点,强化了主观作用;而汉语表述为“温室”则在整体上把握了这一特点,感觉与其他房子温暖。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文化更加注重神韵,思维特点拥有整体性、意向性、模糊性;而西方文化则突出科学准确、精准度,西方文化认为对客体进行研究要客观、精准,不能模糊。
第二,价值取向差异。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以红和黄为尊贵的象征,以白与黑为不吉利、卑贱的象征。中国人对红的崇拜源自于远古时期对日神的敬仰,对黄的崇拜源自于对地神的敬仰。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与黑往往都是包含了一定的贬义,这源自于我国祖先对方向与彩的崇拜。而西方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对颜的偏好喜恶都是源自于圣经。因此,西方文化自古就有重视白、忌讳黑、排斥红、黄的传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红代表着幸运、代表着吉祥、代表着热情,人们十分热爱红,并且也热衷于将红运用到婚宴、寿宴、生日宴上。在汉语中也有一些如“红人”(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 224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
in power)、“红利(bonus)”等带有褒义的词汇。相对这些词汇的英文表述方式,英文中具有相同意义的表述方式没有与红有任何的联系。西方文化认为红与幸运没有丝毫的联系,红是血腥、是暴力、是恐怖,例如“red flag ”(让人生气的东西)、“red ruin ”(火灾)。这些词汇在翻译成为汉语使用的时候十分容易出现使用错误。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是权力的象征,是地位的象征。中国古代文化认为,黄是五之首,是至高无上的,黄同时也是大自然的颜,代表着土地与中心,是最受尊重的颜。“黄门”、“黄袍”都与封建帝王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帝王家才有资格穿着黄的衣服。而在西方文化中情况却恰恰相反,黄在西方文化中所表示的意思是十分复杂。在西方文化世界中圣人彼得就是穿着黄衣服代表着智慧与荣誉,而叛徒犹大也是穿着黄衣服代表叛徒、懦弱。在英文词汇中“yellow dog ”(卑鄙无耻之人)。
第三,政治与宗教。全球各个民族自古就开始使用颜来表示政治派别或社会地位。中国自从唐朝时期就开始用颜来区分官位品级,最高权力的皇帝穿着黄龙袍、亲王和三品官员就穿着紫官袍、四品五品官员穿着红官袍、六品七品官员穿着绿官袍。平民所穿着装为白衣。在政治方面,不同颜的运用也十分常见。在我国国内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被称为“红军”,而国民党的军队则为“白军”,国民党残酷的所作所为被成为“”。反思想又被成为“黑干将”、“黑帮”等,而与之对应的是正面力量则被成为红“”。而在西方文化中经常出现“the black death ”(黑死亡)来代表死亡。黑代表着末日、代表着痛苦、不幸,所以黑被认为是死亡的象征。基督教中耶稣
受难是在星期五,所以这一日又被成为“黑星期五”(black Friday),黑(Black)在英语中表示着死亡、邪恶、不受欢迎、不吉利的,例如“black mail ”(敲 诈)、“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害之马)、“black guard ”(流氓、无赖、下流)、“black word ”(不吉利的 话)、“black house ”(牢房)、“black man ”(恶魔)、“black mood ”(情绪低落)。而在西方文化中白则代表着纯洁、幸福与快乐,例如“a white day ”(吉日)、“days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White sale ”(大减价)。
三、颜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的翻译策略1.直译。直译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翻译策略,以保持原文内容与形式为特点的翻译过程。直译时根据演示对等的词汇进行翻译。例如,white cell 白细胞、White House 白宫、black market 黑市、green card 绿卡、red carpet 红地毯等等。在科技文体的翻译较为客观,不带有主观彩,主要也采用对等译法,例如black radiation 黑辐射等。如果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涉及的颜词汇源自于典故或传说,则在直译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的加上注释,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了解。例如,黄袍加身。Be draped with the imperial yellow robe by one ’s
supporters —be acclaimed emperor(汉英词典:522);黄泉The Yellow Springs —the world of the dead(汉英词典:522)。上述两个案例的翻译不仅仅不会给目的语言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且注释的存在还可以向目的语读者传授不同的文化意象。
2.意译。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来进行翻译,不需要按照原文的每个词组来进行翻译。在对颜词采
用意译翻译方法时可以体现不同语言民族在物质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差异。其中,归化翻译策略是一种科学的翻译方式,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上文中已经提到,英文与汉语都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与表达方式来表示颜及其用法。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例如,“black tea ”是翻译成为“红茶”,而不是“黑茶”。英文是以茶叶来称呼,而汉语则是以茶水的颜来称呼。“brown sugar ”被翻译成为“红糖”,并非“棕糖”。在英文中很多使用的颜词汇所蕴藏的文化都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形成的,所以当无法直接对颜词进行翻译的时候,也可以运用意译翻译策略。例如,black smith 铁匠、white rage 震怒、a white elephant 耗费巨大却无实用价值的东西、Black sheep 害之马、red ruin 火灾等等。
四、结束语
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截然不同,英汉两种语言颜词的使用以及其代表的涵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在进行颜词汇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理解源语言基本涵义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类型、文本内容、文本风格、读者类型等因素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直译与意译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最常使用的翻译策略,两种翻译方法各有特、各有优势,能够一定程度上规避颜词在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不对应性。参考文献:
[1]颜娟.浅谈英汉互译中颜词的翻译[J].新西部(理论版), 2012,(09):103+98.
[2]王丽,杨虹.英汉互译中颜词文化语境的传译[J].琼州学院学报,2011,(04):168-169.
[3]张宏莉.翻译汉语化信息的传递——颜词英汉互译技巧探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06):79-82.
[4]刘占辉,吕红梅.如何处理英汉互译中颜词的不对应现象[J].考试周刊,2012,(71):98-99.
[5]陶李春.从认知角度审视和应对英汉互译中基本颜词的异同[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363-364+379.
作者简介:李超(1982-),满族,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4:3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750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颜色   文化   翻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