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凝固了的“王的魂魄”

阅读: 评论:0

青铜器,凝固了的“王的魂魄”
如果说中华⽂明是⼀条绵延不断的河流,那么,艺术便如同河上的层层帆影,顺流⽽下,如磁⽯般吸引着两岸匆匆世⼈的⽬光……
先秦两汉的⾼古⽟器,温润光华……;晋⼈的书法与南北朝的造像,神来之笔……;唐朝的服饰,仪态万⽅……;两宋的青瓷与青词,温⽂尔雅……;混元⼤⽓的元青花;简约优雅的明式家具;繁花般绽放的清代彩瓷……
中华民族是⼀个崇尚艺术与美学的民族,上⾄王侯将相,下⾄市井百姓,各种艺术均可上下贯通。然⽽,其间的⼀种,⼏乎从诞⽣之⽇,便与王权紧密相连,从不与民共享……
它因王权的威仪⽽⾦光闪耀;它上⾯的⽂字,曾经见证千百年征战的鲜⾎淋漓;它的形制,映射王权的⼒量;对它的争夺,见证着⼀⼈功成万⾻枯;对它的膜拜,是通往神灵的天路……
它,是青铜器,凝固了的“王的魂魄”……
青铜龙⾸ | 摄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青铜龙⾸,摄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记忆⾥的青铜器,仿佛都是绿锈斑驳的样⼦。然⽽它最初的样
⼦,可能出乎很多⼈的意料,它是⾦光灿灿的,这也是为什么⾼古⽂献中的“赐⾦”、“受⾦”,很多时候都指的是青铜。后来的绿锈,只是因为年代久远,青铜合⾦中的铜⽣锈所致。这柄龙⾸,可以依稀看到青铜器最初的颜⾊。】
青铜提梁卣 | 摄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春秋 | 青铜双龙⽿瓶 | 摄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春秋 | 青铜尊 | 摄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青铜提梁卣 | 摄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青铜时代(Bronze Age)是由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先提出来的⼈类物质进化史上的分期概念。世界上所有的古⽼⽂明都经历了⽯器时代、铜⽯并⽤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在青铜时代(距今约4000年⾄2200年)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化。
从出⼟和传世的⼤量青铜器可见,古⽼的块范铸造技术在远古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古代青铜器与青铜⼯艺的演化,不仅是中国⼈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的精神进化史。
青铜容器在古代常常被⽤作礼器。商周社会以严格反映等级制度的规章仪式,即所谓“礼”来维护政治、经济权⼒,⽽祭祀则是沟通⼈、神,使⼈间秩序神圣化的中⼼环节。青铜器在祭器中占据了很⼤份额,是贵族宗室内部族长和作为天下'共主'的天⼦主持祭祀必备的礼器。
商 | 青铜觥 | 摄于上海博物馆
春秋 | 甲簋 | 摄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罍 | 摄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罍(局部) | 摄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盘 | 摄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盘(局部) | 摄于上海博物馆
错⾦青铜⽅壶(局部) | 摄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基座 | 摄于上海博物馆
青铜⿎基座 | 摄于上海博物馆
作为古代礼治社会政治、经济权⼒的象征,王、侯所制造的⿍、簋也被视为国家权⼒合法性的来源。传说⼤禹“收九牧之⾦,铸九⿍,铸⿍于荆⼭下,各象九州物”是⼀匡诸侯、统治中原的夏王朝⽴国的标志。⽽“夏后⽒失之,殷⼈受之;殷⼈失之,周⼈受之。”则是表明每⼀次王朝的代兴,“九⿍”便随之易⼿。春秋时,楚庄公向周定王的使者“问⿍之⼤⼩、轻重”,使得'问⿍'⼀词成
为觊觎国家权⼒或泛指试图取得权威⽀配性的经典说法。置⽴于王室或宗庙内青铜礼器的转移,实质上是权⼒与财富的再分配所带来的政权转移,“九⿍”作为中央政权的象征,谁占有
了“九⿍”,谁就握有全国最⾼的政治权⼒。同时,各级贵族在使⽤礼器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低。所谓“钟鸣⿍⾷”,即是表⽰了家族⼈丁兴旺、仆役众多的庞⼤场⾯,成为贵族显⽰⾃⼰⾝份之⾼贵的标志。正如著名学者张光直先⽣所⾔:“青铜便是政治和权⼒”。
春秋 | 蟠螭纹蹄⾜青铜列⿍(⼭西博物院藏)
春秋 | 蟠螭纹蹄⾜青铜列⿍(⼭西博物院藏)
【蟠螭纹蹄⾜青铜列⿍,春秋晋,1988年⼭西太原⾦胜村晋赵卿墓出⼟,⼭西博物院藏,《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赵卿是春秋晚期晋国执政卿,依礼制可⽤五⿍。赵卿墓出⼟三套
列⿍,为七、六和五⿍。此套六⿍,不合列⿍奇数礼制,也不和赵卿⾝份,体现了赵⽒家族⽇益壮⼤和礼崩乐坏的史实】
商后期 | 四⽺青铜⽅尊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后期 | 四⽺青铜⽅尊(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青铜⽅尊,商后期,1938年湖南宁乡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尊⾼⼤雄奇,肩部、腹部与⾜部作为⼀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在宁静中突出动感。此器在器范的制作中,并⽤线刻、浮雕、圆雕技法,铸造⼯艺精湛,是我国古代青铜⽂化的珍品。】
战国-楚 | “熊悍”青铜⿍ | 摄于中国国家
【“熊悍”青铜⿍,战国-楚,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器及盖⼝刻有铭⽂62字,记录了楚幽王时期楚国⼤败秦军,⽤缴获的铜兵器溶化后铸造此⿍,以彰显功绩】
春秋-楚 | “王⼦午”青铜⿍(附⼔)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王⼦午”青铜⿍(附⼔),春秋-楚,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
家博物馆,北京。腹内壁铸鸟篆体铭⽂84字,内容主要是王⼦午叙说⾃⼰的德政,同时上祭祖先,下为⼦孙祈福。”王⼦午“是⽂献记载中楚庄王的⼉⼦⼦庚。⼔是古代⼀种多⽤途餐具,可以作勺、⼑、叉等,还可以防⾝。】
周武王时期 | “利”青铜簋 | 摄于中国国家博
【“利”青铜簋,周武王时期,1976年陕西临潼零⼝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器内底铸铭⽂,记述甲⼦⽇清晨武王伐纣。】
战国-楚 | “栾书”青铜⽸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战国-楚 | “栾书”青铜⽸(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栾书”青铜⽸,战国-楚,《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是⽬前所见最早的⼀件错⾦铭⽂青铜器。】
春秋 | 青铜剑
【青铜剑(上,春秋-楚,1965年湖北江陵望⼭出⼟),“吴王夫差”青铜剑(中,春秋-吴,1976年河南辉县出⼟,此剑为吴王光之⼦吴王夫差⾃作⽤器),“吴王光”青铜剑(春秋-吴,此剑为吴王光⾃作⽤器),《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战国-曾 | 青铜冰鉴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冰鉴,战国-曾,1978年湖北随县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器为曾侯⼄⾃作⽤器,由⽅鉴、⽅⽸组合⽽成。⽸置于鉴内时,鉴底部有三个弯钩与⽸底⽅孔套合,其中⼀个弯钩有活动倒栓,插⼊⾃动落下,固定⽸。使⽤时,⽸盛酒,鉴⽸间放冰。这家伙够“洋”吧?】
战国-曾 | 青铜⽸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战国-曾,1978年湖北随县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为曾侯⼄⾃作⽤器,重327.5千克,是迄今出⼟的最⼤最终的先秦酒器。注意旁边的⼈的⾼度,
差不多⾼的。】
春秋-郑 | 虎钮青铜罍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虎钮青铜罍,春秋-郑,1923年河南新郑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战国-魏 | 错⾦银马⾸形青铜辕 | 摄于中国国家博
【错⾦银马⾸形青铜辕,战国-魏,1951年河南辉县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这件精美的马头是车器装饰,装配在车辕前顶端。】
战国-齐 | ⼈形青铜灯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形青铜灯,战国-齐,1957年⼭东诸城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战国-楚 | 青铜编钟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编钟,战国-楚,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编钟、编磬是打击乐器,常被⽤来为庙堂之上的“雅歌”伴奏,是当时“礼乐⽂化”的象征】
春秋-邾 | “邾公华”青铜钟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邾公华”青铜钟,春秋-邾,传⼭东邹县出⼟,此器为邾悼公所作。邾即邹,初建都于邾(今⼭东曲⾩东南),后迁都于邹(今⼭东邹县东南),战国时为楚国所灭,《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战国-楚 | 错⾦“鄂君启”青铜节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战国-楚 | 错⾦“鄂君启”青铜节(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错⾦“鄂君启”青铜节,战国-楚,1957年安徽寿县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此节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的经商通⾏证,共5枚,剖⽵形,错⾦铭⽂,车节147字,⾈节164字,记载鄂君启周节车节颁发时间、⽤法,详细规定商队车船数量和⾏商路线、货物种类及税收。】
战国-百越 | 兽形青铜尊(贺州博物馆藏)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兽形青铜尊,战国-百越,1991年⼴西贺县出⼟,贺州博物馆藏,《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西汉 | 错⾦银云纹青铜犀尊 | 摄于中国国家博|
西汉 | 错⾦银云纹青铜犀尊 | 摄于中国国家博|
【错⾦银云纹青铜犀尊,西汉,1963年陕西兴平茂陵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尊通体饰错⾦银云纹,精美华丽。犀⽜体态雄健,⽐例准确,肌⾁发达,是古代⽣活在我国的苏门犀的形象。此物形神兼备,是青铜⼯艺的巅峰制作,⼀扫中国古代作品只写意,不写型的印象。】
西汉 | 鎏⾦鸟兽纹青铜尊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鎏⾦鸟兽纹青铜尊,西汉,《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周康王时期 | 青铜觥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觥,周康王时期,1954年江苏丹徒墩⼭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商王武丁时期 | “妇好”青铜鸮尊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妇好”青铜鸮尊,商王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器⼝内壁铸铭⽂“妇好”】
西周早期 | 青铜罍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罍,西周早期,1980年四川彭县⽵庄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西周早期 | 青铜雁尊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雁尊,西周早期,1955年辽宁凌源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西周中期 | “盠”青铜⽅彝 | 摄于中国国家博|
【“盠”青铜⽅彝,西周中期,1955年⼭西郿县李村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器内铸铭⽂,记述了周王册命做器者盠之事,⽂中提及西周职官中的“司徒”、“司马”、“司空”与
军队中的“六师”、“⼋师”。】
商王武丁时期 | 青铜瓿 | 摄于中国国家博
【青铜瓿,商王武丁时期,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周宣王时期 | “虢季⼦⽩”青铜盘 | 摄于中国国
【“虢季⼦⽩”青铜盘,周宣王时期,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器内底铸铭⽂,记述虢季⼦⽩率军作战,斩敌⾸500,俘虏50,周宣王宴虢季⼦⽩,赐马、⼸⽮、钺以资勉励。”虢季⼦⽩“青铜盘是著名的西周青铜器,其铭⽂是⼀篇优美的韵⽂,具有极⾼的历史价值。】
西周晚期 | “颂”青铜壶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颂”青铜壶,西周晚期,《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此器颈内壁铸铭⽂21⾏151字,较详细记录了周王册命颂之事,其完整的册命仪式可与《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的有关记载相互印证。内⽂:唯三年五⽉既死,霸甲戌王在周康……】
西周中期 | “盠”青铜驹尊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
【“盠”青铜驹尊,西周中期,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驹尊背、颈、胸部铸铭⽂,记述甲申⽇周王“执驹”,并赏赐做器者盠两匹马驹。“执驹”见于《周礼夏官校⼈》,是周天⼦考牧简畜的⼀种制度。】
西汉 | 彩绘雁鱼铜釭灯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
【彩绘雁鱼铜釭灯,西汉,1985年⼭西朔县照⼗⼋庄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釭在此处指中空的烟管。此灯鱼⾝、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灯盘、灯罩可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向,各部分可以拆卸以便除垢,构思设计精巧合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 |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局部)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诅盟场⾯青铜贮贝器,西汉,1955-1960年云南晋宁⽯寨⼭出⼟。贮贝器是滇国特有的贮放贝币的青铜器,此器器盖上的场⾯表现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商 | 青铜⼈⾸ | 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商,1986年四川⼴汉三星堆出⼟,《古代中国》,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END-
来源:天⽔成纪博物馆

本文发布于:2023-05-04 04:58: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769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青铜   摄于   北京   青铜器   河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