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渭源县文化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终稿)6.20

阅读: 评论:0

关于对渭源县文化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
情况的考察报告
集团公司:
根据省公司安排,贵清山公司组织人员对渭源县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先后到渭河源、首阳山、太白山、双石门以及渭河公园等景区实地进行了考察,并与渭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文广、旅游局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就加强旅游投资合作事宜进行了积极磋商。通过考察交流,对渭源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将考察情况及合作建议报告如下:
一、渭源县情概况
渭源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全县总面积2065.5平方公里,辖8镇8乡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5.1万人,耕地80万亩,全县海拔在1930米至3941米之间,县城海拔2080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山地为主,年平均气温 6.8℃,年均降雨量363毫米左右,无霜期166天。截至2013年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3.49亿元,固定资
产投资58.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年均增长呈两位数递增。
渭源县特产业优势明显,物产种类丰、质量高,境内有林地131万亩,天然草场80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1%,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珍贵动物有麝、羚、金钱豹、秦岭细鳞鱼、鲑鱼、娃娃鱼等。依托马铃薯、中医药、畜草三大优势产业,全县年种植马铃薯和中药材均在40万亩以上,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县。2012年,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县以打造“美丽渭源”为目标,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每年植树造林5万亩以上。
(附表1:渭源名片)
二、渭源县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合作开发优势
(一)文旅资源概况及特点
在考察中不难发现,虽然渭源境内的旅游资源没有在国家认定的级别上有太多过人之处,
但实际的旅游资源品质优良、层次丰富,以山川河谷、丹霞地貌、黄土梁峁、动植物资源等为主的自然旅游资源,与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等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战略平台建设主脉络紧密融合,具有很高的共生或伴生性,是甘肃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不可或缺的有效支撑和靓丽节点。
1、生态旅游资源富集。渭源县地处陇西台地黄土高原西部及西秦岭地槽西端交汇地带,境内有洮、渭两大水系,以渭河为界,分为南北不同的两大地质构造类型,按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谷、中部浅山沟谷川台和南部土石山三个地带,形成了以山川河谷、丹霞地貌、黄土峁梁为主的地貌资源。渭河以北属鄂尔多斯台地,第四纪黄土在区内甚为发育,分布广泛,渭河以南属西秦岭褶皱系,由于多次褶皱断裂上升和侵蚀切割,形成独立山峰,名胜山峰有鸟鼠山、首阳山、莲峰山、露骨山、太白山等,境内山峦起伏,高寒阴湿,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有奇山秀水、云海峡谷,还有大面积的森林及高原草甸,林草种类达1000多种,森林覆盖度达90%以上。
渭源具有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的自然资源唯一性,地处西秦岭末端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地理环境独特性,是全省86个市县区生态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县区。全县生态旅游
资源主要有以渭河源为核心的渭河生态旅游资源带、以洮河流域高山奇峡草甸为特征的洮河风光旅游资源带和北部黄土风情旅游资源带等三个特征迥异、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类型。这些资源中有陇中少有的自然风光,也有名冠千古的人文景观,可开发资源达30多处,特点突出的有历史悠久、景奇秀的首阳山;有长虹飞耸、驰名全国的国家级文物灞陵桥;有平湖秋月、泽被渭陇的石门水库;有悬崖峭壁、幽静神奇的十五里长谷天井峡;有三山九弯、奇松满布的秀峰山;有挺拔险峻、一览众山小的神奇仙境太白山;有大禹导渭、鸟鼠同穴的渭河源头;有三山环抱、屏障渭城的老君山;有森林叠嶂、景奇丽的黄香沟;有横亘渭北、古老雄浑的秦长城,还有南横卧佛、高石崖、双石门、船崖寺、鹿鸣寺、索爷林、峡城梯级电站、脱甲山、露骨积雪、韶人秀谷等。
(附表2:渭源县主要景区旅游资源特征汇总表)
2、文化底蕴深厚。渭河流域是人类始祖区域文化走向大一统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华夏文明的中轴线,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节点,中国历史上周秦汉晋北魏北周隋唐在渭河流域演绎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渭河发源于天下名山鸟鼠山系,“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中华文明魂系渭河,渭河文明源起渭源,从渭源境内已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
化等古文化遗址看,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渭源建县历史悠久,秦末汉初始设首阳县,因被孔孟称为圣贤的商末周初孤竹国二王子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而得名,这里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是中华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西魏改称渭源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渭源是古丝绸南路重镇,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河右,沿此路段巡游渭源后到达张掖。县内有鸟鼠同穴渭河源、三国邓艾用兵的古栈道、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地段战国秦长城遗址等丰厚的文化积淀。大禹、秦始皇、隋炀帝等众多帝王将相和庾信、薛道衡、庐照邻、王昌龄、岑参等文人墨客留下了宝贵诗作。三国时“陇上医圣”、名道封衡,隋代名士李安,元代藩王汪世显,明代遗将郭节等均留有遗迹。民俗文化独具特,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9大类30项,羌蕃鼓舞、渭源花儿、伯夷叔齐祭祀、渭源皮影戏等4项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目前渭源现存文化现象看,境内传承着以伯夷叔齐抱节守志、万世可风的商周文化;大禹导渭敬业奉献、治世为民的始祖文化;老子西隐、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灞陵桥、圆明寺石窟为代表的名桥古寺建筑文化;以战国秦长城和官堡、王韶三堡、云盘寺等古战场遗址等资源为依托的边塞文化;以现存藏羌风情村寨和谐生活、原始农业生产耕作、拉扎节及花儿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农耕民俗文化;以亚欧大陆桥渭源段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
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的丝路文化;以莲峰坡儿红军烈士陵园,陇右地下印刷所和梁家坪烈士陵园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红文化;以本土特种植业、药材加工等为依托的中草药养生文化等。同时,这里孕育和产生的众多思想学说和人文遗迹,铸就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渭河历史文化蕴含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以处众、内和外顺等丰富的和谐思想,是构建和谐渭源、和谐甘肃的精神源泉。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03:1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873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资源   渭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