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高州景点旅游资料

阅读: 评论:0

茂名市
茂名市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背靠祖国大西南。据史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59年设立茂名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茂港区和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茂名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 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1644万人,其中市辖区12645人。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江总书记在茂名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期间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茂名荔枝更是名扬天下。茂名市是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3位;也是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级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水果总产量、油料作物总产量、猪肉总产值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均排第一位。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茂名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相辉映,粤西风情浓郁,地方特鲜明,一些资源在省内甚至国内有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一是海滨旅游资源优势。茂名南部临海,海岸线曲折多湾,迂回220多公里,滩长、林绿、水清是这里的资源特。夏商时期始称百越族。茂名大地历经千年的风雨剥蚀,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高州的冼太庙、观山寺、宝光
塔、长坡旧城、信宜的镇隆古书院、化州的孔庙、电白的钟鼓楼、冼太故里、茂南的恐龙蛋化石等人文景观引人入胜,文化底蕴丰厚。茂名,在历史上还出过不少名人,如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岭南著名才子陈鉴等都是茂名-高州人。今天,大部分古迹都被开发成景点,供游人参观游览。五是红旅游资源优势。高州是江总书记对全国进行三讲教育动员的地方,也是江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方,江总书记作三讲动员的高州人民会堂、参观过的高州冼太庙以及亲手种植的优质荔枝树中华红等都成了国内游客向往的旅游景点。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式向海内外推出了100个红旅游精品景点,该市的高州作为红旅游的重要一站,必将带来茂名旅游的新一轮发展高潮。
  茂名以炼油、乙烯生产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茂石化炼油加工能力、乙烯生产能力分别达到1350万吨/年和38万吨/年,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原油加工能力,有中国南方油城之称。预计,2005年炼油加工能力还将扩大到18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扩大到80万吨/年。此外,茂名市还有400多家各类型的化工企业相映争辉,出产的油品和化工产品品种多达400多种 。茂名化工年创利税约20亿元。 
  茂名陆地面积11459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30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近百座;地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土类土种达8192种之多,开发空间广阔。茂名已探明矿藏近100种,潜在价值4000亿元以上。油页岩和高岭土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玉石矿为全国三大玉矿之一,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银岩锡矿居全国第三,东坑金矿为广东省第二,稀土、斑岩型锡矿、钛矿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茂名市位于南中国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深水港口资源优势。茂名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包括水东、博贺、北山岭三个港区,现已有码头泊位41个,是全国大港之一,吞吐能力1759万吨。茂名市有岛屿12个,迂回海岸线达220公里。-10米等深线海滩涂面积628平方公里,目前仅开发了30.3%。在现今博贺港,以莲头半岛为依托,-10米等深线离岸仅700米,-15米等深线离岸仅2.5公里,-20米等深线离岸仅11公里(湛江港为30公里,惠州港为40公里),稍加疏浚即可达-22米水深,最适宜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码头;与其相邻的北山岭港区(即规划建设中的博贺新港区,已建有85万立方米原油库和全国第一套25万吨级单点系泊系统,系统距岸边15.3公里),天然水深-24米,初步论证,可建230万吨级码头泊位89个。
茂名市初建时,因未定市名,而暂叫茂名工矿区。当时成立的一些属于市筹建处的直属单
位,叫茂名工矿区城建局、茂名工矿区财政局等等。这个市叫什么名称,省委要市筹建处提出意见上报。有人建议,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县的县名,觉得夺去县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纪念传说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彩。又有人建议叫公馆市而公馆又带有庄园气味。还有人建议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几个矿区的特点。最后有的领导提出从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几个矿区的名称串成一个市名,从金塘中取、从羊角中取,以同音取,叫金阳市,意思是在金的太阳照耀下,创建美丽的城市(后来有条马路叫金阳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阳商店,缘由就是从这里来的)。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对这四个市名都分别陈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荐,由省委作决定。省委考虑茂名工矿区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别的名称,容易引起错觉,为了连贯性起见,决定叫茂名市,将茂名县改为高州县,报国务院批准,1958826日将茂名工矿区正式定名为茂名市。
潘茂名传说
潘仙故里位子浮山潘村之后侧。浮山是潘仙之故乡。潘仙俗名潘茂名,晋代人,一生向道,相传于高州之观山参透禅机,得道成仙。现在高州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潘仙的传奇
故事,过去茂名县和现在的茂名市,就是当年隋帝以潘茂名的名字命名而延用至今。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着道士下棋。道士欣赏他的对答和相貌,教他予黄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东山采药炼丹,而后升仙于西山(观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门外冼太庙门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迹,今该庙内还有一块生长着少许苔藓的石船破石存在,作为传说中的潘仙遗迹的历史见证(又一说是冼夫人遗物)。 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历史功绩,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唐因之。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高州冼太庙 
高州冼太庙为国家AAA级景区,位于高州市人民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是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 冼太庙主体建筑共三进,总进深49.5米,总面阔13.4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砖木结构,红墙绿瓦,斗拱飞檐,装饰华丽,运用彩绘、堆塑、雕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貌。庙内《冼夫人记》碑、《恭谒冼夫人庙书》碑等碑刻,保存完好。八十年代以后,庙内雕造于清同治年间的玉香炉,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归庙。两尊冼夫人塑像,一大一小,大者由雕塑师与机械师仿原像设计,施以巧艺,使之能坐能立,供人瞻仰。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俚族(黎族),南北朝时高凉郡人。冼夫人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海南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冼夫人是我国六世纪南方百越中杰出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总书记赞她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海南人民敬称她为南天一柱圣祖母。冼夫人自幼聪颖贤慧,通晓兵法,武艺娴熟,青少年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当地俚族著名的首领。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冼夫人嫁给原北燕皇族时任高谅郡太守冯宝为妻。夫妻俩共主政事,推行政令,主张俚汉两族团结,传播当时汉族封建礼教,促进俚汉民族友好融洽,被传为佳话。
  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为了从政治上解决海南长期被弃置的问题,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冼夫人以南越部族首领的身份请命于朝,置崖州,获准并被委任为全权负责。于是与丈夫冯宝统率三军下海南,扎营梁沙坡(今海口市龙华区新坡梁沙村),深入调查研究,采取以德为怀、分化瓦解的策略,平乱招安,终于建立了崖州,结束了海南多年久治不统的局面,使海南岛重新发隶属中央政权直接管辖。隋朝仁寿初年(公元602年),冼夫人与世长辞,享年90岁。
放鸡岛
放鸡岛横卧在电白县南海洋面,属地博贺港湾口西南部,距博贺上岛码头 8 海里,是广东东部通向湛江、北部湾必经之岛,岛的最高峰顶端建有照距 15 海里的太阳能灯塔,指引船舶安全航行。放鸡岛呈橄榄形,东北、西南走向长 2 公里,最宽为 0.91 公里,最窄为 0.10 公里,岸线长 5.96 公里,最高顶端海拔122米(东北部),面积 1. 9 平方公里,是电白县 23 个岛屿中最大的海岛。海岛地段可分为四个类型:侵蚀剥蚀低丘陵、海积阶地、沙滩、岩滩。由于长期受海蚀作用,基岩裸露,海蚀崖、海蚀糟沟,海蚀洞穴随处可见。山坡怪石兀立,植被茂盛,景秀丽。西北部海岸,沙质洁白松散,海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可达 8 米。放鸡岛旅游开发项目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手续齐备。电白县人民政府与茂名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环保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维护生态,保护资源,科学地利用,可分为三大部份:放鸡岛茂名第一个潜水基地,位于博贺港的东南方,水东港的西南方,距两海港里程相等,从这两个港口乘快艇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海岛四周的海水极为清澈,水深612米处能见度8米远,站在岸边,可以清楚地看见远处水底的礁石。据说只有夏威夷的海水能与之媲美。 岛上既有自然景观资源,又有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有:岛景秀丽,石景多姿;沙滩、蚀洞、岩石、林木、阳光、海水,具全。东南部海域面临浩瀚南海,涛声如吼,常年浪击岛岸悬崖峭壁,雄伟坚挺,奇礁怪石遍布:景观形象丰富,势态逼真,唐代至今称奇景观有南天飞石”“鸡海迥澜”“仙石听涛”“羊礁观日”“鲤鱼吐珠”“石眠澜。人文景观;湾州寻古 ” “渔火闹汛”“灯耀南海”“鸟翱翔”“白帆竞逐”“李陈庙祠及有唐朝宰相李德被贬崖山的湾州庙遗址。还有都市斗牛、水族馆、植物标本馆和珊瑚礁观光区。是广东沿海最理想的潜水区和全国最大的垂钓区。目前海上游乐项目有:潜水、冲浪摩托艇、游艇、海上自助香蕉船、海面拖曳伞、海泳、钓鱼、沙滩跑车等项目。
高州古城
  高州古城址位于高州市北25公里处的长坡镇旧城村,始建于南朝梁代大通中(530),废于明代成化四年(1648),其间经历近千年。高州古城遗址北靠宝鸭山,南临石骨河,中为广阔的平原盆地,周边有环山围绕,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高州古城遗址布局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重,似呈正方形,外城边长400余米,内城边长200余米。内外两城之间,有一条防城壕沟环绕,沟宽30--100多米。在城墙中间,于东、南、西、北四面各开城门一个,门口宽10米,城墙用黄泥逐层筑制,层高10厘米,土层厚度5.5米。在夯土层外边,用青砖迭筑加固。内城墙厚度为25米,外城墙厚度为28米。在城墙四角及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上方,分别建筑有卫楼一座,成为较有规模和设施完善的古城。
  历代对高州古城遗址都进行修缉加固,明清尤甚。据《高州府志》记载:永乐七年,指挥俞林,甃以砖,计六百四十步,周围一千一百丈,高一丈二尺,高五尺,共高一丈七尺。为东西南北四门上各为楼。上段楼四十,角楼四窝,铺三十有二,万历三年,又于四城之外建敌楼十二座,以拒敌,开四孔以通乌铳。万历七年,又把城墙增高三尺,城面马路,装为阳桥,三尺五寸。清代顺治九年,建明楼,每城一面,一十二座。十四年,重修城垣,四脚易砖以石,东西明楼重新鼎建。城池周围一千一百六十四丈,宽三丈,深一丈七尺。天启年间,因城环,重修复浚濠。池之深阔,倍于旧。这样,由于旧城占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并经过历代的频加修缉,使旧城从一个行政古城变成了军事要地。旧城内外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地上保存的古建筑有冼太庙一座,冯宝公祠一座和古井两口。冼太庙为纪念冼夫人而建,冯宝公祠为纪念冼夫人丈夫冯宝而建。这两座庙宇均始建于隋,明清时代重修。古井的井口甚窄,井底遗留有古代汲水用的陶质容器。 陈仓米是高州古城遗址下埋藏量最多的文物之一。据《高州府志》载:旧城土人掘地,往往得窖,窖中有米,坚如石,煎汤服之,可治瘟疫。传为冼太陈仓米。陈仓米集中分布在旧城冼太庙前面池塘的西南侧,散布于约750平方米的地下,离表土1.3米,厚度为 30—100厘米。米粒呈黑,似炭状,出土时搓之即碎,经水煲煮后坚硬如石。煮后水清,带有泥味,据说有药用价值。陈仓米清末期间被发现,至今已陆续被挖取1800多斤。 高州古城遗址下出土的文物类型很多,既有日常生活用具,又有建筑构件,还有用于军事器械装摆的特种文物。如石雕插座较为奇特,此器物上部有插孔,颈部有双层覆莲纹,下身呈八角形,脚部大于身部,雕饰云纹。这是唐代用于武器架的石插座。瑞兽门砧是建筑构件之一,用于安装门槛的石构件。此器物呈怪兽头,往前伸出。颈部较长,呈稍弯状,上半有鳍条凸起,后部有横槽及圆孔,用于安放门槛及门板。伴随各类文物出土的还有数量较多的城墙砖。城砖体形较大,砖身往往刻有文字,如高州长见太平年等吉祥语或工匠姓名。 在城外北部的宝鸭山及南部的山坡上,因水土流失及建筑施工等原因,暴露出大量的陶瓷器物,年代从汉以来均有出土,其中以隋唐的为最多。这些文物,为研究广东的南部地区古代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高州古城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光塔
宝光塔位于高州市区西南部的鉴江河畔上,建于明代万历四年( 1576 )。该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通高 65.8 米,底层边长 5.72 米。塔身全部用青砖砌筑。塔基为须弥座,束腰部分各面均嵌有花岗岩浮雕图案 3 幅,每幅浮雕长 1.45 米,高 0.55 米。浮雕内容分别有吉祥富贵、双凤朝阳、鹏程万里、鱼跃龙门,还有独具特的高州香蕉图等。两幅浮雕之间,镶嵌一块竹节形石浮雕相隔。竹节浮雕 0.55 米,宽 0.28 米。基座每角镶嵌一尊托塔力士浮雕,高 0.55 米,宽 0.38 米。托塔力士双手高擎塔身,给人以安全稳重之感。 宝光塔塔门用砖雕图案装饰,门额上方用砖雕阴文横书塔名宝光塔。塔内建有螺旋形砖级,为壁内折上式,沿着阶梯,可以逐层攀登,直到塔顶。每层设四面真门四面假门,两两相对。塔内通明透亮,空气疏通。过去在塔内,每层都有佛 像数尊,其中底层为护塔大佛像,造型高大威严;其余各层为小佛像,其形态各异。加之塔下同时兴建的发祥寺中有众多的大小佛像,形成浓郁的宗教气氛。因此,众俗称宝光塔为佛塔
观山寺
观山寺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观山上,观山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山清水秀,风景迷人。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民国期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虚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彩。在这些建筑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体和石刻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最有特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景貌依然。观山寺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宗教体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名目繁多,结构复杂。代表着相应宗教信仰的宗教建筑也遍布各地,其中佛教和道教尤为突出。观山寺是属于道教的体建筑。包括潘仙殿、观山寺、玉泉寺等。
缅茄树
高州市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有中国唯一的一棵珍贵的缅茄树,树高20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此树曾遭雷击,树干上部劈分为五,又竟能遇难不死。主干自地面高两米处分出五桠支干,每桠约有一人合抱粗细;枝叶浓茂成荫,树冠宛如巨伞,荫地达三四亩。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据清嘉庆《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株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缅茄树的出名,不是因为它中土无双,而是有关它的那个凄美动人的故事,人们来到缅茄树前,总会为那个冤死的丫环嘘唏悲叹一番,而寄望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1988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古缅茄树周围兴建了缅茄公园,塑建缅茄女像,教育后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当地雕刻艺人在蜡蒂上精雕细刻成工艺品,除图章外,还传统地镌刻出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19575月,高州缅茄雕刻工艺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并获奖,后被编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列为全国著名土特产之一。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19575月,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10颗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饮誉全球。
  长期以来,见于书述的国内缅茄树仅有四棵:高州城内共有三棵,城西鉴江河东岸的一棵不结果实,市府大院里一棵虽结果却没蜡质蒂头,上述两棵树龄均不超过二百年,仅有城西鉴江河西岸的那棵树龄有四百五十多年,是国内唯一结籽能用的缅茄树。另外鉴江下游几十里外的吴川县亦有一棵200余年树龄的缅茄,却也是结果而无蜡蒂。而且缅茄树在中土地区难以繁衍种植,以往虽经林业部门多次试种,却终难成活。1986年元旦间,总书记到高州视察时,曾指示:不要让他断子绝孙,要想办法繁殖这稀有的优良树种。高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拯救高州西岸古缅茄这独一无二的珍稀品种,从2002年开始对缅茄繁育进行尝试,取得成功,并于2003年开始立项《缅茄繁育技术的研究》现已完成该项目的工作。高州林科所的主要做法是:缅茄种子用100开水浸种,自然冷却浸种24小时取出播种,发芽率可达97%以上,而且方法简单易行。缅茄的嫁接时间选择在秋季,用不同产地的缅茄作砧木(嫁接高州西岸缅茄,嫁接成活率都比较接近,差异不大。所以选择外地缅茄子种子作砧木,可大大降低育苗成本。缅茄种子实生苗要生长超过10年以上才能开始开花结果,通过苗木嫁接换冠,三年便可开花,使缅茄大大提前开花挂果时间。培育缅茄种子实生苗,选取高州西岸缅茄的结果母枝作接穗进行挽冠,可获得早产的高州西岸缅茄的优良后代,通过这种方法,向社会大力推广种植高州缅茄,不但挽救了我国独一无二珍稀缅茄品种,同时亦大大提高了缅茄的生产的经济效益。
中国荔枝第一镇 根子镇
根子镇地处广东高州市东南部,全镇总面积87平方公里,其耕地2.2万亩,山地9万亩,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63000多人。 根子镇地貌以丘陵为主,根子镇是国家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20002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亲临视察,并在观荔亭亲手种植金蜜荔,还访问了农户。中央及全省市许多领导亲临视察指导工作,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客人前来考察.观光。
根子镇以荔枝六最驰名中外,成为中国荔枝第一镇 
1、历史最久。在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产。柏桥村有个贡园,树龄多在500年以上,被誉为荔枝博物馆。据史载,唐朝高力士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摘于此园,因此根子被称为大唐荔乡曾任清朝两广总督诗人阮元也因此有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的佳句。 
2、 面积最大。地处丘陵地区,气候和地形都最利于荔枝生长,现已形成了一望无际的荔海,面积已达7万亩,是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3、产量最高。荔枝管理实行科学化,年年丰产,挂果面积逐年增长,1999年产量2.2万吨,且年产量以20%速度递增。荔枝产量为全国乡镇之最。
4、品质最优。种植荔枝得天独厚,品质优良,品种有白糖罂.白腊.黑叶.妃子笑.桂味.三月红.糯米糍等十多个,白糖罂.白腊.黑叶为当家名优品种。白糖罂被评为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第一名,被第三.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5、成熟最早。荔枝每年5月初开始成熟,5月中下旬开始上市,比其他地区早熟2030天,是全国荔枝成熟最早的产区。
6、市场最广。荔枝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出口港澳及国外。
贡园 在被称为荔乡的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现存有一果园,园里生长的荔枝树虽然树龄都已在500年以上,但棵棵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这就是中外闻名的贡园!据史载,唐朝宦官高力士当年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就摘于此果园,并后续进贡给皇帝,所以人们称此果园为贡园。当年大诗人杜牧有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该诗中可以看出,杨贵妃是非常喜欢贡园荔枝的。据说目前高州市大多数的荔枝树都是贡园荔枝树的后代。因此贡园也被人们尊称为荔枝博物馆。而贡园所在的根子镇,由于荔枝的品种和产量在全国最多,也被业内的人们称为中国荔枝第一镇。由于名气大,内涵多,贡园早已经是广东省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每年都接待大批的国内外游客。2000年时,在广东省视察工作时,曾专程参观过贡园,并在根子镇亲手栽下一棵中华红荔枝树。2002年国产电影荔枝红了,片中就使用了贡园作为一个盛产荔枝的村子的名称,讲述了贡园村农民靠荔枝脱贫致富的事迹。 
  红荔阁位于高州西南部的根子镇,在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产。其柏桥村有个贡园,树龄多在500年以上,被誉为"荔枝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该镇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以荔枝为龙头的三高农业,全镇荔枝总面积达041万公顷,荔枝的品种、质量、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乡镇之冠,被誉为中国荔枝第一镇。根子荔枝品种齐全,有白糖罂、白腊、黑叶、桂味、糯米糍、妃子笑、三月红等十多个品种。二月荔花盛开,漫山遍野,粉妆玉砌,驻足于花径之间,踏春、赏花、尝蜜、迷人春风扑面而来;五、六月蝉鸣荔熟,这时,漫步荔乡、一边看红荔,一边品尝荔枝,确为人生一大快事。2000219日,同志亲临根子视察,探访农家,在红荔阁观赏万亩荔枝树,并在红荔阁旁亲手种植了一棵致富树中华红荔枝树,大大提高了根子镇的知名度。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加大投入资金,完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红根子、绿根子的旅游品牌。投资300万元建成红荔苑红荔阁、游客接待中心、景区指示牌.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17:2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912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州   荔枝   全国   广东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