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阅读: 评论:0

冯保新;冯博;陈建军;陆志民;徐光花;周福芳
【摘 要】本文针对在长白山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以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实现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在分析长白山林区发展森林旅游业优势和劣势基础上,提出5点建议,旨在推动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业发展,推动林业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名称】《吉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6(045)004
【总页数】4页(P49-51,62)
【关键词】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
【作 者】冯保新;冯博;陈建军;陆志民;徐光花;周福芳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林绿化处,吉林长春 130117;吉林省林
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33;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33;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33;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33;吉林省林业厅,吉林长春 13002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2.3
(1.吉林省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林绿化处,吉林 长春 130117;2.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3.吉林省林业厅,吉林 长春 130022)
吉林省长白山林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包括张广才岭、龙岗山及其以东的广大区域,总面积7.1×104 km2[1]。目前由于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长白山国有重点林区已于2015年起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2],迫使林业自身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变林业企业主营方向,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旅游业是21世纪林业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游客可以通过在森林中保健疗养、度假
休憩,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从而认识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因此,发展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业,是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林区职工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1.1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长白山林区植被主要由落叶阔叶林、阔叶红松林、暗针叶林、岳桦林、高山苔原等组成,并呈现明显垂直分布规律,浓缩了从北温带到北极的植物景观,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3]。长白山林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仅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辖区为例,目前已知野生植物为2 277种,分属于73目246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5种;目前已知野生动物有1 225种,分属于73目189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59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志,1990)。
1.2多种多样的特旅游资源
长白山林区拥有丰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火山地貌、瀑布水域、熔岩峡谷、原始森林
、地热矿泉等。长白山为全球三大优质矿泉水产地与中国著名温泉旅游地之一,天池、瀑布、大峡谷与垂直植物带已成为长白山景区标志性景观。长白山林区冰雪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开展滑雪、赏雪、戏雪、雪雕等休闲旅游活动;目前长白山西坡与北坡均已建立了规模较大的滑雪场。长白山林区山峰高大险峻,拥有多座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山,为开展滑雪、登山、探险、攀岩等旅游活动和竞技体育项目提供了良好条件。
1.3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长白山自2000多年前就有古籍记载,历朝历代留下了大量历史遗迹,抗战期间,英勇的抗联战士在茫茫长白林海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留下了许多英雄故事和珍贵文物[6]。 长白山自古以来还有很多令人向往的神秘传说,尤其是“天池怪兽”,给人们以无限想象。
长白山是满族发祥地,被满族同胞奉为“神山”,保护区附近一些居民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满族风俗习惯。长白山也是朝鲜族聚居地,朝鲜族同胞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风俗习惯,浓郁的朝鲜族民风民俗,是长白山林区一道亮丽风景线[4]。
2.1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
长白山林区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局限在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对其他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形式也偏重于观光旅游,没有很好地与探险旅游、科普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旅游、民俗旅游、冰雪旅游等有机结合,旅游资源总体上利用层次不高[5],造成了前来长白山的游客短途居多、住宿率和重游率低、旅游资源未得到很好地利用、整体经济效益不高等现象。虽然除长白山主景区外,长白山林区也进行了一些其他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并已建立起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区、农家乐、采摘园等,但存在着景区形象与特设计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对不同旅游需求体针对性不强、旅游线路优化不合理等问题,从而造成了旅游资源浪费。
2.2旅游开发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长白山林区旅游资源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造成了规划上不合理性和预见性差,加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了长白山林区旅游业发展。长白山主景区通往天池公路地处火山熔岩地貌,山体岩石疏松且穿过高山苔原带,导致天池附近、温泉和公路两侧苔原带中珍稀野生植物受到严重破坏,一些长白山特有种(如狭叶瓶尔小草)已濒临灭绝,野生动物生境造成严重威胁与破坏,并有水土流失和山体结构破坏的危险。
一些当地居民、林场职工和不良商家受利益驱使,到林中打山货、采集红松籽、采挖山野菜,影响了红松等主要建树种林下更新,造成了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下降,损害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5]。
2.3旅游旺季过短,影响客流量
长白山主景区每年有9个月的冰雪覆盖期,只有6、7、8三个月无冰雪覆盖,旅游淡、旺季分明。旺季过短且客流量集中,导致旺季人满为患,景区超限接待,不堪重负,而淡季则游客寥寥无几。
2.4过于重视眼前利益,超限超量接待游客
长白山主景区旅游开发至今已近30年,游客接待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09年长白山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102万人次,日接待量最高达23 544人次[6],这对提高长白山在国内外知名度起着重要作用。但每年巨大接待量,远远超出长白山保护区生态承载量和环境容纳量,使长白山区生态环境变得不堪重负。据估算,长白山地下森林景区日游客临界容量约为1 100人,长白山北坡和天池日游客临界容量约为5 000~6 000人,而西坡日游客临界
容量约为2 500人[7]。景区接待量严重超限,造成长白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植被覆盖率下降、野生动植物生境与栖息地受威胁程度不断增加。
2.5旅游管理松散,游客不文明行为危害环境
目前,长白山景区旅游管理比较松散,缺乏引导和规范。由于少数游客无统一组织,无规范管理,无导游陪同,一些导游自身也不能做出很好表率,加之景区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力度有限,使得游客随意穿越森林和苔原地带,踩踏植被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游客文明意识不强,随地乱扔垃圾,乱丢果皮纸屑,这不仅影响景区视觉美观和整洁,还造成环境污染。
3.1深入挖掘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加大宣传力度
在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一定要树立森林文化意识,以进一步发掘森林旅游地域特、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8],并做好森林旅游景区形象定位与设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其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广泛宣传。要在突出自然景观雄浑、壮丽、奇绝的同时,注意结合人文古迹、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科学知识和民俗文化等进行旅游开发,
将自然风景、人文和情感融为一体,赋予自然景观以无限生机与活力,反映地域特、时代风貌和人文内涵[9]。
3.2做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优化旅游项目
在实施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对森林环境风景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评估和建档,建立森林资源清单,以确定是否具备开发条件、时期、强度等[10]。必须遵循科学合理规划论证与布局旅游路线、景区和景点,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开发,通过线路组织,将长白山主景区与其他已建成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区、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在继续立足观光旅游基础上,大力开发和优化科考旅游、红旅游、休闲旅游、探险旅游、康乐旅游、冰雪旅游、体验式旅游等项目,并根据不同消费体需求,规划出多条不同特旅游线路,使游客在长白山林区旅游时间增加。规划制定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和基础,结合林区自身特,进行适度合理开发。要科学确定各景区生态承载量,严禁超限接待游客。
3.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应大力推广生态旅游方式,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通过坚持和完善“定点、定线、定时、定量”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严格规范与限制旅游活动开展范围,使旅游活动不超过环境负荷[4]。管理者要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对景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和管理力度,对因旅游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由建设部门限期进行生态恢复。对游客破坏生态环境、损害野生动植物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在指导原则上,要遵循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以获得生态效益为目标,按照森林永续利用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景区投资经营者应自觉将一部分年收益用于生态保护上,以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11]。

本文发布于:2023-05-10 22:0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394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长白山   森林   林区   开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