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申论范文宝典(教材节选)

阅读: 评论:0

申论范文宝典导论
——申论易考热点的基本特征
一、易考的热点问题须与当前的理论热点密切相关
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应试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远大的理想、服务的意识、求实的作风等,必须对当前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具有深刻的理解,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必须深刻把握当前的理论热点。毋庸置疑,对政治理论不重视的应试者,难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申论考试首先是对应试者政治理论素质的考察。2009年国考申论以目前中国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产业问题,即农业中的粮食问题和工业产业升级转型问题为主题进行命题,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怒江水电开发”,主要考察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观点,也是围绕科学发展观来命题。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土地问题”,主要考察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这都紧扣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国策和理论热点。在2009年各地的公务员考试中,山东省考察的是体性事件问题;北京市考察应试者对国民素质、公民道德与国家软实力知识点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谈浙江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乡农民工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受困等为话题,考察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2008年,湖南省和云南省考察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广东省是社会
救助问题;山东省是社会感恩意识匮乏问题;天津市是公共安全问题……2007年,广东考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问题;重庆考察的是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贵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上海市是公务员精神和价值取向问题;河南省是“洋垃圾”问题;江西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通过后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些热点问题都是围绕科学发展观展开的,都紧扣重大理论热点。事实充分证明,以理论热点为背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以国家政策为指导,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趋势。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
上海七宝老街图片那么当前最大的理论热点是什么?是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社会救助?新医改方案?家电下乡?农民工返乡?能源危机?食品药品安全?……所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但必须强调的是,一定要深挖热点问题的理论依据,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一定要结合理论来进行分析。二、易考的热点问题须是中观层面的问题,往往采取宏观引领,中观立意,微观切入的考察办法我们研判发现,宏观引领,中观考察,微观切入是近年来申论命题的一大思路。公务员考试的目的在于选拔优秀人才,申论测试只是考察和测评人才素质的手段。由于国家行政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参与其中,为此,公务员队伍必须囊括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精英。由于应试者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从文史哲到数理化,并没有一定之规。申论考试命题者必须考虑应试者相差较大的专业素养,不会设置过于宏观或微观的考题。过于宏观,容易使应试者夸夸其谈,空喊口号,无法拉开档次,不容易到切入点,只能在表面上做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实际上无法体现应试者
的真实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能达到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过于微观,选拔到的人才可能只是某个领域的优秀者,其他专业的精英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这样将使得公务员考试既有失公平,又无法实现广纳贤才的初衷。为此,“申论”题目定是“中观”的,出题者往往选择兼具广泛性、现实性、紧迫性的热点问题,将应试者的视野锁定在统揽全局的角度上,思考空间置放在广阔的现实社会背景下,跳出一件简单的具体事件或一个单纯的具体问题的牢笼,以期解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观层面问题”。
宏观引领,中观考察,微观切入是近年来申论命题的一大思路。应试者在申论应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宏观的政策,宏观的政策是管总的,比如教育乱收费,收入分配,社会,医疗
费用等问题,这些都会涉及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党中央、国务院具体的方针政策。脱离了国家的宏观政策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方面容易离题万里,无的放矢,其结果必定是“败走麦城”;另一方面容易浅尝辄止,没有深度,也难获命题人的青睐。应试者不能脱离微观分析,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说,应试者必须用宏观政策,分析中观问题,解决诸多具体的微观问题,将三者有机结合。
三、易考的热点问题涉及的面一定较广,须以点带面
申论考试往往以某一中观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考察实际问题。申论试题不可能把所
有的热点问题或者相关的理论知识都包括进去,它只能选取代表性强的,同时也能够反映较为广阔社会背景的问题为切入点来命题,这样一来既能够考察应试者的真实水平,也能够满足考试条件的限制。易考的热点问题,倾向于能够体现宏观性、突出现实性、体现操作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应试者关注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具体事件,解决的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具体问题,而是着眼于更广泛、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性质、根源和影响。比如,2009年,山东省通过“重庆出租车罢运”、“瓮安事件”、“玉湖水利体事件”等考察如何应对体性事件问题;北京市通过新加坡、韩国、美国等提升文明意识,强化文明行为的做法和杭州市红领巾岗哨做法,考察应试者对国民素质、公民道德与国家软实力知识点的理解;浙江省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谈浙江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江西省以返乡农民工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受困等为话题,考察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再比如,2007年,广东省公务员申论试题,以在农村盛行为材料,考察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试题,通过农村农民、城市居民、受灾众、外来务工人员、退役运动员、贫困大学生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多个社会体的社会救助切入社会保障、社会公平问题。2006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试题,通过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切入社会公平问题;山东公务员申论试题,通过证人作证制度、见义勇为保护制度切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
四、易考的热点问题须较为中性,没有太多争议,不涉及敏感问题
申论考试不会直接考察敏感而有争议的事件,而通常会对事件所延伸出的社会问题进行考察。申论考
试不是单纯地为考试而考试,也不仅仅是为了要某个问题的结论而考试,它试图通过以考题的形式,通过审阅应试者的答案,了解应试者的思维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应试者是否能够尽职尽责依法行政。因此,考题往往是大家在社会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而且有较为明确的答案。而争议太大的问题,整个社会还处于对它的观察思考的阶段,换句话说,大家的认识还处于模糊期,应试者本人也极有可能对该问题具有偏激的认识,从而无法反映他的真实素质和能力。另外,申论考试的试卷也是需要专人去批阅的,如果考题争议太大,阅卷人和应试者如果持有针锋相对的观点,阅卷人很可能有失客观,倾向于否定应试者的最终结论,而忽略他分析论证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年度发生的过于敏感的问题,争议较大的问题,没有结论的问题,一般不会涉及,这是申论考试命题的重要原则。也就是说,并不是事件一直没有争议过,有争议多是过去的争议,而且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以2008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为例,试题围绕怒江开发探讨人与自然的问题,其背景资料是怒江于2003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通过了在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级水电站的方案。汪永晨和其他环保人士展开了反对建坝的“怒江保卫战”。2003年9月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的怒江项目听证会上,来自动物学、植物学、地学、生态学等不同领域的30多位学者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关心怒江命运的民众的声音也加入到对怒江大坝的争议
中来。2004年2月18日,总理作出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
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怒江建坝工程被搁置。2005年水电专家对《提请依法公示怒江水电环评报告》公开信予以澄清。这一问题,在经过充分讨论后,双方观点已经定型,国家也有了明确的政策,而且延伸出的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故而能在2008年成为命题点。
但是,并不是年度焦点问题就不会成为命题点,只要不是敏感、争议、没有结论的三位一体的话题就有可能成为命题点。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就是以“重庆出租车罢运”、“瓮安事件”、“玉湖水利体事件”等社会舆论热点话题考察如何处理体性事件,对于这些问题,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基层政府,都是高度重视的,国家的政策也是很明确的,不属于争议较大或没有结论的问题,只是由于地方政府处事不当而引发而已。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不可忽视食品药品安全、拆迁、农民工返乡、家电下乡、扩大内需等年度焦点问题。五、易考的热点问题须是社会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但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申论的性质类似于古代的策论,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综合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自2000年开考申论以来,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的申论试卷,还是各省市的申论试卷,都是选取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或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考试的背景材料。因此,申论的背景材料一定会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但为什么说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呢?因为,申论考试的题目必须要体现一个“不可预测性”。首先,从考试的区分度来讲,最热的问题应试者通过种种途径都能感受到,而且很可能所有的应试者都能对该问题侃侃而谈,
大家考得都不错,应试者间的分数也就难以拉开,就失去了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其次,社会上最热的问题一般都是争议较大而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设置这种考题的弊端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了。公务员考试是规范的考试,一般不会涉及这种类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当年的理论热点问题,同时,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备考,我们还应当关注“往期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最近五年的热点问题),往年的真题,特别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重复命题或围绕同一话题出题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思维,是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什么是“往期”的“热点”话题?简单地说,就是这一社会话题在过去的某段时间内曾经是公众相当关注的话题,在当时曾经被广泛讨论过,但现在公众焦点已经不是主要集中在该话题上了,这就是“往期”时事。为什么还是“热点”问题呢?是指该话题虽然已经不是目前公众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但这一话题仍然对现在的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对现实的发展仍然有影响,还是“热点问题”。前文已述,2008年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级水电站的方案,是发改委在2003年提出的建议,由于当时争议较大,被搁置,当时也就没有成为命题的焦点,经历几年争论后,争论双方的观点已经定型,所以在2008年才成为考点。再比如,2006年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也不是当年的热点,早在2003年“非典”出现之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索。再例如,2008年奥运之年,众多人都以为北京会以奥运话题为中心命题,然而,在2009年才以奥运会这个往期话题,与国民素质提升相结合进行考察。此外,2006年下半年,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话题——“专家信用(诚信)危机”的社会问题,这一话题在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其实源于200
自贡市5年《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教授丁学良的访谈。在访谈中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并放言:中国合格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一言论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公众和传媒的广泛谈论,而专家的诚信问题也就开始被公众所关注。可以说这是2005年的一大新闻,但却在2006年下半年的广州公务员考试中成为背景资料。2005年的“三农”问题,早在2004年年初,中央就发布了免除农业税的一号文件,接着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从而把全社会的焦点导向了“三农”问题。
在此,我们重申一个观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后,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知识更全面、素质更高。公务员考试,需要应试者持续不断地关注国家大事,厚积而薄发,不能为应
考而简单备考。我们反对猜题押题,尽管我们经常与申论试题不谋而合。备考会让你暂时通过考试,但公务员更需要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引导应试者具备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习惯和思维,提升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试者应正确定位,明确自身努力方向,持之以恒,保持关注分析国家大事的敏锐性和辨别力,这对应试者今后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是非常有利的。
六、易考的问题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意义
申论考试范围在材料的选择、具体要求方面进一步体现了对应试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注重了应试人员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掌握和运用。纵观历年考题,可以发现,申论考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迪意义,对于应试者今后走向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引导应试者思考,也能引起社会关注,以形成合力,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现实针对性是指申论材料涉及的都是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都是发生在人民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都是需要国家予以解决或应对的问题。启迪意义是指通过考试唤起应试者和社会公众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省。可以说,公务员考试的命题点大都曾在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读报》中出现过,这些话题都有其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意义。公务员考试是通过考试引导应试者树立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民生的习惯,注意思考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办法,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一个为国为民做事的人。
公务员申论话题一般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对这些问题你不陌生,但也不会成竹在胸。也就是说,具有现实意义和启迪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平常一定接触了,只是没有进一步地去思考,所以才在考试中如此被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命题特点和热点问题,也为了节省应试者的时间,我们整理了2005年~2009年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申论话题,希望引起应试者的重视和关注。
2005年全国各省市申论话题集锦
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江苏省:政府诚信问题。
湖南省:粮价出现波动(上涨)问题。
湖北省:霍岱珊直击淮河治污真相问题。
江西省:通过鄱阳湖湿地保护考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安徽省:人才市场的造“假”问题。
广西:医药价格高和看病难的问题。
河北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北京市:青少年网瘾问题。
辽宁省:公平与效率——从个人所得税谈起。
吉林省:环境污染和节约用水问题。
四川省: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2006年全国各省市申论话题集锦
江西省:自主创新问题。
广东省:运力紧张问题。
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海南省:新农村新文化。
江苏省: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天津市:构建节约型社会。
浙江省:“公平与效率”问题。
吉林省: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黑龙江:城市垃圾处理收费的问题。
福建省:有关“志愿者活动”的话题。
云南省:关于“平价医院”的问题。
湖北省(选调生考试):有关“出国留学的留学生在外国的遭遇”的话题。
永善天气预报
安徽省:贫困生上学难问题,主要是助学贷款问题。
重庆市:主题是中国大学排行榜。
河北省:省公务员考的是无偿献血问题,各地市考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
广西:虚假广告、不实广告、违法广告问题。选调生考试:教育乱收费问题。
山东省:两个话题:1.公民道德建设;2.证人保护制度。选调生试题是:富人教育子女和穷人子女上学的问题。
四川省:经济适用房。
贵州省:义务献血的话题。
广东省:关于手机短信垃圾的问题。
海西旅游景点
2007年全国各省市申论话题集锦
广东省:在农村盛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
重庆市:上半年,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话题;下半年,围绕“政府机关能源节约与浪费”的话题。
江苏省:关于社会救助,涉及农村农民、城市居民、受灾众、外来务工人员、退役运动员、贫困大学生和流浪乞讨人员等多个社会体。
贵州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山东省:关于网络募捐的真实性问题。报考乡镇机关职位申论考试涉及的题材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是当今农村在税费改革后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该如何解决。山东省选调生考试: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上海市:关于公务员精神和价值取向、职业道德的问题。
吉林省:房地产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纠纷问题。
河南省:“洋垃圾”入侵中国问题。
江西省:考题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题型,包括水土污染及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湖南省:烟花爆竹“禁改限”政策。
浙江省:全国包括浙江省掀起的“文化热”问题。涉及浙江省的文化活动、文化资源、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影响、文化对经济的推动、新兴文化产业成为社会发展新动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热点。
山西省: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省:两道试题都围绕青少年教育。针对青少年犯罪,政府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
北京市:联系物权法,分析北京城市管理部门治理无证摊贩的问题。
2008年全国各省市申论话题集锦
湖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江苏省: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话题,探讨科技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广东省:社会救助问题。材料以南方雪灾为切入点,反映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
福建省:国学热与外语热问题。
安徽省:手机短信文化问题。通过手机短信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探讨如何建设短信文化平台。云南省: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孤独症儿童的保障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给中国带来的挑战等。深圳市:大气污染的治理问题。
浙江省: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以浙江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为核心,探讨如何发展浙江。
山东省:襄樊停止捐助事件和社会感恩意识匮乏。主要围绕受助者应以何种方式感恩,捐助者要不要受助者感恩,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江西省:政府及公务员的廉洁问题。列举了大量非法违纪的腐败典型案例,对腐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罗列了杜绝失职渎职的对策。
山西省:阅读经典,传承文明。涉及当今信息社会公众阅读呈现的主要特点,“读报”与“读屏”的关系,谈浅阅读盛行和功利化阅读泛滥问题。
陕西省:行业不正之风问题。材料通过单位乱收费、行业潜规则、制假售假等现象,折射出我国体制存在弊端,政府对部分行业监督不力等问题。
天津市:公共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公共设施安全等。
北京市:行业协会自律问题。考察应试者对行业协会的作用及如何对其进行规范的思考。重庆市:老龄人口社会保障问题。通过老龄人口面临的温饱及医疗等问题,以及各地政府为解决此问题所做的积极探索,探讨如何加强老龄人口,尤其是农村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吉林省:社会养老问题。
2009年全国各省市申论话题集锦
北京市:以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新加坡、美国、日本提高国民素质的做法,杭州“红领巾瞭望哨”为背景资料考察应试者对国民素质、公民道德与国家软实力知识点的理解。
汉城湖公园简介
浙江省: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谈浙江经济发展如何走出困境。
江西省:面对金融“海啸”,以返乡农民工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受困等为话题,考察在转“危”为“机”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民生问题。
宁波疫情最新动态
天津、陕西、湖北三省:围绕网络媒体和网络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对和怎样提高网络媒体行业的自律水平的看法。
山东省:应对体性事件突发、频发话题。
四川省、江苏省考,湖南选调生考试:关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上海市:论公务员精神的价值取向。
需要强调的是,2009年,已有三省进行统考试点,今后会有更多的省、市、自治区参加统考,这需要引起应试者的关注。由于申论的取材较广,社会上任何一个热点都有可能成为某个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的取材来源,因此,完全相同的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例外,如2003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给定的材料是有关人类与环境话题的,并给出了相关的问题,而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完全借用2003年山东省给定资料,甚至申论要求完全相同。另外,近年来,各省市命题互鉴,也是申论考试的一个特点,比如:
(1)无偿献血话题:2006年河北、福建、贵州
(2)资源匮乏问题:2004年浙江、2006年青海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18:5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102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问题   考试   申论   应试者   社会   考察   公务员   话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