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羊獬

阅读: 评论:0

山西洪洞县羊獬、历山“接姑姑”习俗调查报告
卫才华
摘要:洪洞羊獬、历山两地的“接姑姑”民间活动,是迄今为止山西发现的迎女神、
送女神活动中珍贵的活态民俗资料。当地人把娥皇、女英称为“姑姑”、“娘娘”,每年阴历
三月初三羊獬人要到历山“接姑姑”回娘家祭祖,待到四月二十八尧生日这一天,历山人
来羊獬给尧王爷祝寿,同时把“娘娘”迎回去。
这一民俗活态事象是北方尧舜信仰体系中女神崇拜的地方形态,对它的实地调查研究
可以与南方尧舜信仰形成比较的学术视野,同时也可以为山西大量出现的女神 “迎送现象”
提供比较研究的资料。
关键词:山西洪洞 尧舜 娥皇 女英  信仰
一、羊獬、历山民俗概况
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汾河之畔,东临古县,西接蒲县,南与临汾
为邻,北与汾西、霍州接壤,总面积1494千方公里。汾河由北向南贯穿中端,南部低平,
形成东西高、中间低的河谷盆地,这里文化资源丰富,有侯村娲皇庙、大槐树移民遗址、
苏三监狱、霍泉水神庙等历史文化遗迹,此外,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引发的四千余年传承
不衰的羊獬、历山联姻民俗更是全国绝无仅有。
1、羊獬村基本情况介绍:
羊獬村,原叫周府村,位于山西洪洞县甘亭镇西南,在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与屯里、
吴村相连,开车半小时可到达,建村四千多年,1994年分为南北羊獬两村,两村轮流执社,
今年执社村为南羊獬。村中共约430户人家,村中人口约为1850多人,全村总共十多个姓
氏,(张、王、李、孙、阎、薛等)其中张、王、孙、阎、李、薛几姓较多,共约占百分之
六七十。各姓氏间基本上均有亲戚关系,原来村中几乎全为周姓,但现在周姓在村中已基
本消失。村中基本无外地人定居,北羊獬外地人稍多一些。南羊獬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村民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居多,高中较少,基本无大学生。据该村支书介绍,村中经济状
况“一般还好”,地里庄稼收成不错,全村村民存款余额500万。
村中有庙宇“唐尧故园”,是“娥皇、女英”二位神女的住所,也是尧的寝宫。临汾
城内有尧庙为其处理政事处。
2、历山基本情况介绍:
历山,又名英神山,位于山西洪洞县万安镇西北部的东圈头村,在县城西北约25公里
处,东圈头村与神西岭、兰家节为邻,从城内开车约需40分钟可到达。整个历山区共六个
自然村分为三个社(社为传统民间组织,古时承担农村社会的公共事务、祭祀娱乐、社会
福利和自卫保护等等所有官府不管的事情,现在有社依然与行政单位互不冲突,只是只承
担祭祀活动),如下:
东社:三教村、宋家沟;
中社:东圈头、兰家节;
西社:西圈头、神西村。
六村中基本无外地人定居,共约7000人,每村六七十户至四五十户人家不等,年收入,
夏麦约人均500斤。其中东社人口最多,西圈头约500人,姓氏以高、何、许、梁、李、
史居多,约占半数以上,当地居民多在煤矿工作,地里收成也不错,村中水源不足,村民
集中取水,以担论价(0.1元/担)。
舜庙所在地历山主峰位于东圈头村南,全山共分五大景区:主峰、百鸟峰、神象岭、
舜田、舜井井区,其中主峰状类龟,头南尾北,站在龟背远眺,平阳万古城,霍山千秋雪,
尽收眼底,左依青山,右环汾水。
自光绪以后,初三晚上途经万安村要住宿一晚,万安村南接梁家村,北临杨家庄,村
分两社,每社各分为四班,每年各班轮流接待羊獬来人,八年轮一次。
3、羊獬、历山两村关系:
因为娥皇、女英与舜的婚姻关系,两村数千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自古以亲戚相称,是几千年的皇亲,羊獬人称二女为“姑姑”,历山人则称二女为“娘娘”(即我们日常
称的奶奶),平时两村人见面,羊獬人称历山为“表侄”,历山人则称羊獬人为“表叔”/“表婶”,最平常的也说“亲戚来了”,羊獬人要比历山人高一个辈份,因此虽然两村历来关系
良好,却从不通婚。除了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以外,五月初五舜帝生日,六月十八娥皇生日,九月初九女英生日两村人都会自愿相集来历山为他们祝寿,但活动规模远不及迎送二
神女时大。
娥英出嫁争大小的故事和走娘家、回娘家
娥英争大小的故事一直流传,在车上妹二人最终商议好,上犁山种田,妹为正宫
共在家管理家园,这也说明女英在万安。
羊獬接姑姑,先接大姑娥皇,再接小姑女英,所以,三月三接姑姑时,初二先到神立
庙接娥皇,三月三吃完早饭后动身,午饭前必须到万安。而万安早在杨家庄等接娥皇娘娘,双方烧香磕头,将娥皇娘娘从羊獬驾楼迎入万安驾楼,妹见面,看戏,会餐。晚上向公
婆请假回娘家。初四起身经北桥饮“九龙壁”酒,带烧饼,消除灾难,经大街出大南门到
南天门,双方叩首将二位姑姑请入羊獬驾楼。羊獬在北天口接二位姑姑。沿路有腰饭。回
到羊獬众早在“上天口”迎接姑姑。先接的大姑姑一碗清茶请回殿。二姑因不是同时同
地接,故先在村外的二姑姑庙暂住一夜(旁有将军庙保护二姑姑)。第二天,羊獬家家作
饺子迎二姑姑进殿。
在接姑姑的过程中,所过各村都自愿做好腰饭,再苦的年景都要招待亲戚。如焖饭、小米、苦苦菜等表达团结之意。张村的金豆子汤、沙盆菜表示赤胆忠心,红心一片,沙里澄
金之难也要接待亲戚。威风锣鼓中的“西河滩”和“吃凉粉”流传千年,也为了纪念亲情
友谊。
每年八天祭祖时间
每年祭祖时间固定有八天,“三月三、三月十五、四月八、四月二十、四月二十八、
五月五、六月十八、九月九”。羊獬妇女拜寿是五月五,舜王寿。六月十八娥皇寿,九月
九女英寿都是提前一天到神立,正午前必须到万安拜寿听戏。羊獬男性三月三接姑姑和万
安神立四月二十八为尧贺寿都是男性的正日。三月十五万安神立的妇女到姑射山为南仙洞
神女拜寿,同时这天也是尧与鹿仙女成婚的日子。四月八那个村妇女到尧庙为鹿仙女庆寿,现在都去羊獬,也有到南仙洞的。四月二十是万安舜庙威风锣鼓节,是舜父亲的生日,也楚雄
是药王寿辰。
舜王庙
舜王庙位于万安东门内,又名“安乐庙”也称人根之祖庙。
马王闻忠塑在左边,保四季按时下种。“八蜡”管虫神塑右保佑禾苗无虫,健康成长。
药王孙思邈塑在马王东殿保佑成年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三霄娘娘(琼、云、碧)在“八蜡”西殿以保佑幼儿不生怪病。
舜的正殿东西墙根塑站像为十大朝臣。东墙:[]管农业;契管教育;垂管工业;益管
山泽水土,飞鸟走兽;商均管财政;西墙:伯仪管仁义道德;龙负责传达指示;丹朱管接
待和会议安排;象管各诸侯,定期汇报工作;[]负责交通。
献殿设“击鼓登殿台”左为君,右为臣,前为仙家。登殿台中为禹总理行政,左边皋
陶负责司法,右边董宰相有训龙之技,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舜在正殿后观察禹管理
政事。登殿台后放驾楼,设龙凤扇,五彩镖旗,五彩盘龙旗五对,皇罗伞锈“千乾德永明”及八卦国旗一对。登殿台前有回避肃静牌两对,靠墙放銮驾。前有十根三眼炮。过厅东设
三间灵龟鼓厅,称“敢谏鼓”广纳民主之意。
3月旅游最佳去处
娥英庙
宝天曼漂流门票多少钱一张此庙位于万安北城外西北角,按八卦开门而建,是每年三月初四送二位娘娘之地,由北河顺城壕任意
漂流至北天桥,主事班捞出,放花拦墙,接送人们每人饮一杯酒,并带烧饼,消灾除难。庙前挂大匾“有虞内助”,两旁为斗拱繁密的庙门,西有二宅石狮,称“灵狮”,知天气变化。东有三宅石狮,工艺超。匾“舜地逢春”及“德配重华”。舞台中四扇屏与舜庙相同,上挂大匾“德未曾有”。庙院有观戏亭,旁开小门。上十二个保全年平安之台阶到过厅,
专供每年五月请舜王过寿之用,并有四通碑,两套威风三眼冲,十根炮架子,当中放肃静、回避牌两对,上挂“长寿亭”三字匾,亭两旁设各种旗号,人走中间通献殿,中有女英娘娘驾楼。驾楼两旁插为民造福的八卦旗,并有五对镖旗盘龙保镖。黄罗伞绣“坤德常照昭”,舜庙绣“乾德永明”,都为杏黄,清道飞虎,龙凤扇,和舜庙相同。献殿壁画女八德为中华民族做人因素,是五十六个族人民学习的榜样。窗下塑红、白马,并有牵马二将。
正殿中为娥皇女英,东为子孙娘娘和保姆,西为三霄娘娘。东西墙上画有戏女,文武场,佣人等。庙内还设有办公、休息、厨房、用餐等场所,相当齐全。盘龙柱,门槛上顶按舜王小庙,内有舜及两帮手,皋陶、董老,是辅尧王工作,在对面看两位娘娘是否按众要求办事。
西北为开门的人根之祖殿,中挂“舍宏光大”,出入两边,门上挂“尧天”及“舜日”鸡蛋圆匾。明三暗四,前按栏杆,行人不如像内。第一间帝喾和庆都在小炕上坐着,中放小桌,尧在父身旁。炕下放圆桌有姜原生葉,简狄生契,常仪生挚,六人为训子台之情。第二间为尧和鹿仙女商谈部落之事,中放小桌,
娥皇在母旁,女英在父旁,炕下圆桌有九子不肖各研究各心爱之事务。第三间握登照顾瞽叟用饭,小炕桌上舜在旁学习,炕下按放桌有后继母嚣和儿象傲及*首,想害舜而女儿劝之情景,第四间舜和女英在小炕桌上品茶,并商谈国事,以德治国安邦。炕下方桌有儿子姚商均及女儿霄明烛光,一同研究陶窑的事。献殿到过厅东西各建九间展厅及办公住人屋,还有走廊栏杆,亭台楼阁,美观大方。
三官庙
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
三官庙位于万安中心,在“光荣楼”前,座东朝西,庙两旁立着一对“漏骨狮”,庙里客厅展厅戏厅都有。戏台有分文武场。
海丰莲花山温泉度假村
金殿前走郎花木栏杆,殿前每间四扇软门,中间两扇能开动,三官神像是“天官、地官、水官”。传是元始天尊口吐的三星。正月十五吐火星是赤龙天子。四月二十八“火得王”尧王。五月十五生舜,七月十五口吐火星,“土得王”舜。二月初五生禹,十月十五吐水星禹。
东墙壁画是要骑农民子辛赠送的“虎龙马”,旁边还有备用马“火炎驹”。西墙壁画是舜骑着“飞马”。靠像台是禹骑着的黑马“千里驹”。这四匹马及夫人的四匹马被称为“八骏马”。
正殿东北角是楼坡,殿东有一间殿塑着尧妻鹿仙女和禹妻涂山氏。东墙是鹿仙女的枣红
登云马。西墙是涂山氏的杏黄驾雾马。殿西有一间塑着娥皇女英。东墙女英的马士纤离
红,西墙娥皇的马是纤离白。这里的风水据说是在凤凰尾巴根部,因为是舜诞生的圣地,古时又称“尧婿舜乡”和“凤xi龙蟠”。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天大会。大庙和牌楼巷东
的三光楼同一天大会。三光楼那边是唱小戏三天,白天木偶,晚上灯影“皮人”。
羊獬村名来历
“阳城周府(洪洞古为阳城,隋时始改今名,参见《洪洞县志》)。有一老者特来献宝,
言说该村有一牧童放羊,羊里有一母羊生了一只独角羊。这羊毛青,四足,性忠目直,
见斗则触不直,闻论则咋不正,可谓神羊。”
于是尧王带着妻子女皇(散宜氏的女儿)和女儿娥皇一同前往周府视察。大臣皋陶看
了言道:“此乃祥兽,可谓国宝,我听仙家赤将子舆讲过,从前黄帝时就曾出现过一次,名
叫‘獬豸’这只兽只有在仁德如天的国君掌朝时才会出现,如今第二次出现正是圣君大德
所感……同时在朝内也可识奸忠,辨邪正……”帝尧到生獬处视察不胜惊奇,只不过一席
之地,四周绿荫如织,独于这一小块寸草不生,久鱼不湿,片雪不沾。正在帝尧视察之际,
妻子分娩,生下了女儿女英。出生三天,女英浩齿如鲜,自言自语,又过两天开始行走。
尧王惊喜若狂,周府宝气十足,于是将周府改名羊獬,又迁居羊獬。
沟北的女英泉
舜在临汾平阳就职后,把二妻留在历山和父母弟妹共同生活。他开垦的地,一部分无
偿地分给当地乡邻,一部分象耕鸟耘,由娥皇女英经营。
娥皇女英二姊妹不仅对父母兄弟甚有妇道,对百姓也很任爱。有一次女英去田间采集
野菜,碰见两个陌生人在历山挑水,一问得知他们是山下沟北村的,村里没有水井,祖祖
辈辈都是在附近的各村水吃。女英听后便将此事告之舜,骑上舜的老马,到沟北村实地
考察。沟北村位于历山脚下,村里由上而下一层一层的都是窑洞,人们依山穴居。女英骑
马从村西到村东,没有发现水源,于是来到谷底。谷底是源于历山的一条溪流,溪水很浅。
女英在溪流北边的崖岩下发现了水纹。不久,懂得水性的老马卧立的地方湿润了一片,女
英见状大喜,赶快告诉人们挖井。后来当地村民为纪念女英,就把打出的井叫做取名“女英泉”。(参见《洪洞县志》)。
迎送联姻民俗的民间解释
帝尧迁居羊獬后,人民亲身体验到他爱民如子,仁德如天。所以村中不论男女老少都尊称尧王为爷爷,尧妻为娘娘,娥皇 女英为姑姑。舜集忠孝仁爱于一身,也深得历山人民的爱戴,尊称他为爷爷,娥皇 女英为娘娘。见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从尧女妻舜后,两地便结成姻眷亲戚,羊獬人成了长辈,历山人成了晚辈。(历山分三社:西圈头 神西为西社 东圈头 兰家节为中社 三教村 宋家沟为东社)。两地人与人之间互称亲戚,不论生日满月 红白喜事,都礼尚往来。至今,年复一年,相延成习,成为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例如娥皇 女英在世时,每年农历三月三(正值清明时节,回娘家祭祖扫墓),都要到羊獬住娘家,住到四月二十八(这天是尧王的寿辰,两个女儿为尧王做寿后在回去。历山地区开始夏收,龙口夺食,不能延误。)回到历山。所以每年三月三 四月二十八,娥皇 女英往返两地时,当地人民都自愿相集,争相应送。直到两位女神都仙逝之后,两村将这种习俗延续下来,每年两地人民都自发组织威风锣鼓迎来送去。参加迎送的人每年都不下千余左右,规模宏大而隆重。特别是双方亲戚到来的头两天,各家各户都自动打扫房屋,拆洗被褥,杀猪宰羊,准备佳肴,以资接待。节日当天,两地都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男女老少都盛装来到古庙。二位娘娘起身时,有人秉执事,有人荷鸾驾,有人扛着龙凤日月牌,有人举着万人伞,金瓜,岳爷,朝天蹬,金锤等,护卫着
娘娘的驾楼。途径各村,都有威风锣鼓迎进送出,各家各户都争相舍茶施饭,盛情接待。
两位娘娘走后,两地还有一个共同的传统习惯,就是集会唱戏五至七天,这期间同正日一样,赶会烧香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这各民间习俗相延了四千多年,传承不衰。
部分习俗的来历
不在韩家庄吃饭的原因:
冰峪沟在哪舜的继母是韩家庄人,无论是性情还是相貌都是丑陋凶狠,挑唆娘家人不和舜来往,长此以往,舜便不在去韩家庄。当时的韩家庄是个独姓的村子,只有韩姓一族,多不过十几户,外爷舅父不过亲,其他同族人也照例行事。习惯成自然,这种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英神山和神立庙的来历
历山又名英神山,俗称神立庙:相传历山古庙曾因天灾毁于一旦,后村民在历山近处另择庙址,并将材料工具一起运了过去。此时春末夏初,娥皇 女英得知重新择址建庙的消息后,经实地观察,认为不妥,连夜将材料工具又运回历山旧址。后来人们看到历山山巅上的古庙前残砖乱瓦被清除的干干净净,满山荆棘也变成了荆巴,庙宇原来的基石已立木成型。人们意识到二位娘娘依恋历山旧址,这里是她们生前的故居,不仅和羊獬东西相望,而且和平阳南北对应,风景宜人。为了纪念两位娘娘转移建材的神圣力量,将历山易名为“英神山”,庙宇改名“神立庙”。
二、“接姑姑”活动由来及相关民俗
历山是舜的居住地,羊獬是尧的居住地。尧舜之间的姻亲关系使这两个地方民众的相处来往十分密切,比如这次的“接姑姑”活动。
羊獬本叫周府村,因有一只母羊喝了许由的洗耳水生下能辩忠邪是非的“獬豸”。尧听说此事,便来视察,尧的妻子恰好在这时分娩,生下女英。女英容貌美丽,三天就会说话,五天便能行走。尧大喜,认为这块地方是吉祥宝地,便改周府村为羊獬村,举家迁居到这里。
尧第三次访贤访到历山访到舜,把娥皇女英嫁给他。尧访到舜的日子是三月初三,正巧有一年的清明也在这天,所以每年三月初三,羊獬人都要到历山接姑姑回娘家省亲,帮忙干活。娥皇女英一直留到四月二十八尧过完生日,历山人来羊獬再把两位娘娘迎会婆家。  威风锣鼓
黄帝年间形成的“拨筋”喻打鼓的说法,“击鼓”判是非的演变。黄帝战蚩尤时,其女剥蚩尤皮所制。
威风锣鼓,最早是由锣和鼓相和而成:1鼓带8锣——2鼓带16锣——4鼓带8 12 16
24锣。尧在访贤期间,锣鼓曲牌也逐渐形成,开始只是一些简单的曲调,明朝时期才正式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也各有不同,但并未固定。
敲鼓鸣信,鼓点不同。村头,村中,出村的鼓点各不同,具有辟邪烘托气氛的作用。    因为羊獬地势低,历山地势高,两地互不相望,只能通过每一个村不同的鼓点来传达。    由于传承性,民族性,习惯性,原来的100多个曲牌变成现有的5个经典曲牌:
《风搅雪》  传说是尧王为感激羊獬人民对姑姑的盛情而作。(此曲牌仅羊獬人会敲打)  《刺结花》  传说是舜王忆苦思甜而作。(此曲牌只有历山人会敲打)  《西河滩》  传说因为羊獬和历山两地村民感情好,舜王触景生情而作。(此曲牌两地人都会敲打)
《驷马投唐》据说这是最早的古谱之一,是歌颂帝尧功德的传统曲牌。曲名取意是表现唐尧时期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人民丰衣足食,唐尧之地是四方人心所向之地,所以取名为[驷马投唐]。又传说此曲牌也叫[四马刨唐],讲的是娥皇 女英二位“姑姑”骑马回婆家,行至现在的赤荆村,人和坐骑都渴极了,大家头晕眼花,却四处无水可饮,这时只见二位姑姑的坐骑聚在一处低洼地,用前蹄一阵急刨,顿时涌出一股清水,人马都解了渴,从此,这儿就有了一眼水井,后人起名“马刨泉”,此井至今尚在,泉井旁建有小寺庙供后人祭拜思恩。因这一带的荆条被“马刨泉”的水浇过而由绿变红所以人们把村名改为赤荆村,一直叫到今天。(此曲牌两地人都会敲打)
《吃凉粉》  传说四月二十八历山人“接娘娘”回家时,天气炎热,村民吃凉粉解暑,舜触景而作。(此曲牌两地人都会敲打)
以上五个曲牌中《风搅雪》《刺结花》两个曲牌只有在“接姑姑”活动中才可以打,其它三个曲牌在平时也可以敲打。
其它曲牌还有《东河沙》《五路垣》《笑回乡》。
敲打各曲牌的意义:
(1)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七 二十八汾河西边的历山神立和万安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的羊獬村接“娘娘”回家。这天,羊獬村的队伍要到汾河东岸等候迎接,当历山和万安的队伍来到河边时,两支队伍隔河相迎,敲锣打鼓以示问候。羊獬村队伍面西演奏[西河滩]曲牌迎接“亲戚”,同时,历山 万安队伍隔河面东演奏[东河滩]热情呼应。
(2)[吃凉粉]曲牌多在路上行走,或中途在某一村庄吃“腰饭”时表演,在漫长的迎亲途中,队伍在沿途指定的几个村子要集体休息吃补餐,演奏此曲牌的意思是说明在农历三月青黄不接的季节,村里没有很好的饭菜招待“客人”,大多是一些凉拌菜,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凉粉,吃凉粉来解除途中的疲劳与辛苦。
(3)据说,舜为家乡姚墟(今万安村)修铺了五条通往四方的路,后人为纪念他的恩德,每次在上历山舜王庙祭奠时,和到万安出南门路口,面向五条通往四方的路时都要演奏[五路垣]曲牌以示怀念。
(4)[笑回乡]曲牌描绘讲述了乡亲们每年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接娥皇 女英回娘家和婆家时,一路上,二位“姑姑”同乡亲们问长问短,笑容满面,心情格外高兴,因此,乡亲将曲牌取名为[笑回乡],以此表达大家所共有的愉快心情。
威风锣鼓的队伍在以前都是男性,近年来也有女性参加。
所有村子在主要的街道和十字路口敲锣鼓,大约是每50米敲打一次。
神人中介
由于“姑姑”已成为地方神,这样她们就无法与人进行直接交流,只能通过一种中介。在当地,这位能“通神”的人被称为“麻子”。
据当地人说,“麻子”是由“姑姑”选出来替人们接受考验的,这种考验被称为是“上马”。在活动当天(即农历三月初三)正午时分,“上马”活动开始。此时的“麻子”已完全失去意识,由固定的人为其“开顶”,用木锤将一小刀片钉入“麻子”的额头,再用两只铁钎穿透脸颊,这时“麻子”已血流满身,由一“陪神”执铁鞭带领他在庙前行走跪拜(见图一)。

本文发布于:2023-05-19 09:08: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13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山   姑姑   曲牌   娘娘   两地   女英   娥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