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评析

阅读: 评论:0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1.对对子
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理解。)
教师总结: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2.请学生在第一段中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幻灯片板书。)
3.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由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引出,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基本情况。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结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1.学生带问题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写实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其中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6分钟。假如全文录读,太费时。)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
(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第2段)
(3)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4)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出来并大声朗读。
学生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
(幻灯片板书)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
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因为课文有十多处提及“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
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个段落(3—6段),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或互相探讨,或询问老师,画出关键词句,并实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升学生的理解。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表达语文课堂的本。
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对应图片,协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
(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旅游景区项目策划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个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水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武夷山九曲溪介绍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能够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但是技术。
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
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能够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但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
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但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能够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但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很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绘“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设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能够改为“决不相同”吗?不能够,“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世博会博物馆要门票吗⊙用减词法品味以下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水面假设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板书——课件展示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
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上海外滩夜景视频
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
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江苏徐州最新疫情>霍尔果斯旅游十大景点(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
原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学生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味“败笔”这个词。原意——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园林中的败笔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学生交流7-9段学习所得。内容见下: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注:假如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彩美等三个
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
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本文发布于:2023-05-21 11:3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18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州园林   学生   艺术   园林   介绍   特点   池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