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军事新闻“二次传播”路径探析--以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报道《致敬最可爱的人》为例

阅读: 评论:0

王務人语:
全息媒体、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标志着媒体融合已经由
简单叠加走向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随着移动客户端及微博、等种类繁多的官
方账号和自媒体账号的大量涌现,新闻传播已经由一次传播演化为各种媒体相互
联动而进行的“二次传播”甚至是多次传播;新闻事件的关注度,也呈现出重大
新闻事件抢占新闻第一落点进行首次传播产生的“轰动”效应,和普通新闻事件
经过“二次传播”、发酵后呈现的“爆款”现象并举的格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新闻“二次传播”,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转载、转发、转播,而是对新闻内容
纵深挖掘和多维切割后的多元呈现。在此情况下,了解新闻“二次传播”机理,
运用以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等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思维,
深刻把握网络媒体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以及低成本等特点,已成为军事媒体
人必须解答的一道命题本期的专题策划,我们刊登一些军事媒体人结合新闻采
编实践撰写的探索新闻“二次传播”特点和规律的相关文章,以期对广大军事媒
体人进一步搞好新闻“二次传播”有所启发,助推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相
结合、一次传播和“二次传播”相结合、线上传播和线下传播相结合的立体传播
格局,提升军事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主持人:爲後T
2020年第12期|Military Correspondent07
s特别策划・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二次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PEC1AL I'l ANNING
融媒体环境下军事新闻“二次传播”路径探析—
—以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系列报道《致敬最可爱的人》为例
■田源磅振华
摘要: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策划完成了系列报道《致敬最可爱的人》,实现了传统通稿线路首次传播、线上新媒体报道“二次传播”和
线下实体影像展“多次传播”的多维度传播格局。本文以此次报道实践为例,着重就融媒体环境下军
事新闻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的“二次传播”之路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军事新闻;“二次传播”;抗美援朝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周年主题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联合新华社摄影部、新媒体中心和3()个省级分社200多名i己者,用时2个多月.行程数万公里,完成了系列报道《致敬最可爱的人—5000人民币在泰国能玩几天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影像专辑》.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7()名在世事迹过硬的志愿军老战±,包括黄继光的战友、“奇袭白虎团”亲历者、《上甘山令》电影原型等典型人物.共播发图片通稿372张.海报70张和重点短视频1部,媒体采用量累计超过2万家次.网络浏览量超过[亿。在线上报道的同时,我们还联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军博兵器馆举办了同名主题影像展.日均观众近1万人.实现了传统通稿线路首次传播、线上新媒体报道“二次传播”和线下实体影像展“多次传播”的多维度传播格局。
一、多方位发力,打造军事新闻“二次传播”新格局
日本富士山喷发最新消息(一)依托通稿线路抓住媒体用户“第一落点”,实现准确高效的“首次传播”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报道中,新华社利用记者遍布全国的优势.发挥“摄影国家队”的特长.为70名志愿军老战士拍摄了70组高质量的肖像照。在当前的传播生态下.越来越多的受众
倾向于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取新闻,
使得传统阅读模式的人不断缩小.
传统媒介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但
青岛旅游资源即使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下.新华社通
稿线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依旧发挥着
无可替代的作用:采访对象的故事普
遍发生在70年前,所以很容易出现记
忆偏差:在采访编辑过程中.我们严
格核校每一个细节,坚持通过本人核
理县海拔高度是多少米实、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审核、与往年
新华社通稿比对等手段,确保了所有
稿件没有一个差错准确性带来了很
高的通稿采用量.达到2万家次.切
实抓住了媒体用户的“第一落点”,
实了准确高效的“首次传播”
(二)
线上融媒体报道确保“二次
传播”提质增效
紧随通稿线路之后.我们在通稿
照片的基础上.加工形成海报组图,在
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公
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很快在朋友圈
实现了“刷屏”转发,揭开了“二次传
播”的序幕:不少志愿军老战士的子女
纷纷在新华社留言.实现了
一波又一波的转发高潮、志愿军老战士
王清珍的孙子刘航留言:”小时候就知
道奶奶是英雄,看着这么多从林弹雨
中活下来的爷爷奶奶照片,直到凝视他
们的眼睛不停地落泪时.才真正明白他
们,明白那个不平凡的时代!”这组冲
II SQQ
作者菇振华近照
击力很强的海报配合当下最易接受的短
视频,使第一波发稿的传播效果得到延
续随后,《我在现场:致敬最可爱的
人采访手记》系列又开始上线,数十位
记者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形式带观众
回到那些采访现场.进入老英雄们的内
心世界.这些报道在新华社客户端的平
均阅读量都在百万以上,真正实现了“二
次传播”的提质增效:黄龙景区游玩攻略
(三)
线下举办主题影像展实现
“网上网下”多次传播
为了进一步做好报道的“二次传
播”,甚至是多次传播、反复传播,我
们开创性地将新闻策划从线上搬到线
下,从稿件中精选7()幅志愿军老战士
肖像照,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联
合在军博兵器馆举办“致敬最可爱的
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主题影像
08军事记者|2020年第12
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二次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特别策划c
SPICIAL PLAWIX V—T
展”:这70名老战士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百万将士,他们中有被称为“活烈±"的庞兴海,有全身大面积烧伤的涂伯毅,有“活着的罗盛教”黄治富.也有电影《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的原型王清珍……7()张照片.凝结了70个瞬间,讲述了7()个故事,让人铭记那段气吞山河得壮烈历史,永远记住英雄的模样。很多志愿军老战士闻讯从吉林、青海、湖北等地赶来观看,6本留言本被写得满满当当。志愿军战士王仁山的女儿王建华在她的朋友圈里感慨:“这些英雄儿女书写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地,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的战士,终将记住这些奉献青春的人们!”线下展览每天吸引
近万人参观,很多人又通过个人自媒体账号将参观感受发布出去,并吸引了《中国日报》《人民摄影》报等媒体前来报道,进一步强化了“网上网下”多次传播的效果。
二、融媒体环境下军事新闻“二次传播”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二次传播”?“二次传播”即继续传播,是指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在被受众接受后,又以其他舆论形态继续传播下去。传统意义上的“二次传播”往往是口口相传的模式。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次传播”的媒介呈现多元化,形态更为多样丰富,力量更为强大,对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拓展有着几何式倍增的传播功效。
互联网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革新.使得微博、等媒介的“二次传播”手段变得多样化,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以及低成本等特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转载、转发、转播,而是呈现为几何式的传播格局=新闻信息会在"二次传播"、“三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中,得以延伸拓展并日趋深度化,产生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所属的新华军网和新华社客户端军事频道就借
助“二次传播”实现了其影响力的有效
提升。我们将图、文、短视频通稿和原
创新媒体稿件播发在这两个平台之后.
被新浪、网易、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
大量转载,进而再被其他中小网站转
发,逐渐形成枝干不断延伸的“传播
网”。以《致敬最可爱的人》系列报
道为例.在首波通稿线路取得2万家
次采用之后,这些媒体用户也都会将
稿件挂到各自的网络平台和媒体账户
上,快速形成了“通讯社—
—媒体用
户—
媒体用户网站”三级传播网。
紧随其后的是投放到新华社新媒体平
台上、经过加工的海报和短视频产品.
再次被各大门户网站和个人自媒体账
号转载,形成第二波次的“二次传播”。
与此同时,在军事博物馆为期1个月
的同名主题影像展.通过观众现场参
观的形式再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传播,
形成第三波次的“二次传播”。
对军事新闻而言,新华社和解放军
新闻传播中心等军事报道主流平台具备
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其实现“二次传
播”的理想平台。在当前的融媒体环境
下,军事新闻因其特殊性一直备受媒体
追捧,一方面国内各大媒体和商业网站
普遍都设有军事新闻发布平台或者军
事新闻频道,另一方面很多军事爱好者
也在微博、、抖音、B站等自媒体
平台开设军事账号,用新奇的角度、抓
眼球的形式吸引受众。这一新情况对军
事报道主流平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
充分重视并利用好“二次传播”的作用,
将军事新闻报道得更快、传播得更远、
持续得更久,将其作为拓展自身影响力
的重要途径。
三、军事新闻“二欠传播*'的
探索思考
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布信
息的格局被打破,受众接受信息渠道多
样化.在这一全新的新闻传播生态格局
里,军事新闻报道也必须摒弃过去“被
传播”的做法,应主动与新媒体融合,
碓臼峪自然风景区
重构“二次传播”.拓展影响力,确保
自身的主流地位。
首先是以内容为王。没有抓住受众
需求.产品就没有值得传播的价值.更
谈不上“二次传播”o对于军事新闻而言.
要在融媒体环境下”二次传播”■必须
要有能抓住受众需求的内容产品.要在
“内容为王”的意识指引下,提供可以
“为王”的内容,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
力。在《致敬最可爱的人》系列报道中,
最大的亮点就是全国范围内筛选出来的
7()名事迹过硬的老兵.他们平均年龄
9()岁.将他们经过时光雕刻后的模样展
示给全国人民,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凝固在一张张照片里,这就是最硬核的
“内容”O
其次是针对性编辑加工。“二次传
播”其实也是新闻事件个性化传播的代
名词,必须在传统讲述模式的基础上进
行编辑加工,以更好地在融媒体环境下
传播。一条军事新闻播发之后,紧接着
进行海报、长图、短视频等形式加工,
就能抓住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和不同
文化程度的受众,就能更加立体有效地
进行“二次传播”,增强军事新闻传播
效益。
第三是缩短“二次传播”与首次传
播的间隔时间。“二次传播”同样具有
时效性,把两者的时间间隔降至最低,
就能把传播效果提到最高。众所周知,
时效性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
媒体特别是通讯社的生命线。新华社
对于时效的要求是以秒为单位来计算
的,这就确保了每条新闻的“二次传播”
都能达到良好效果。
当前,各种全新的媒体和传播手段
的不断涌现,面对新的传播环境.新时
代的军事新闻人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
借助新媒体“二次传播”的火种.继续
以权威、及时的报道,发挥其引领舆论
的作用。
(作者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2020年第12期|Military Correspondent 09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7:3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415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新闻两则
标签:传播   媒体   新闻   军事   通稿   老战士   志愿军   报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