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

阅读: 评论:0

近十年来渤海湾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平安7天旅行意外险
王勇智;吴頔;石洪华;赵晓龙;闫文文
【摘 要】近十年来我国海岸带地区快速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持续高涨,导致沿海地区围海造地现象愈演愈烈,海湾纳潮海域面积持续萎缩,对海湾的水交换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此,选取我国海岸带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区域——渤海湾为例,研究近十年来渤海湾海岸带城市化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基于国际流行的MIKE3水动力模型耦合粒子追踪模块,应用2000年和2010年两个典型年份的渤海湾岸线资料,分别计算了2000年和2010年渤海湾环流系统及其驱动下的水质点运移规律和变化特征.研究将渤海湾划分为8个区块,定量化研究和对比了近十年来由于渤海湾持续围填海导致的海湾水存留时间和不同区块水交换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近十年来渤海湾沿岸快速城市化产生的岸线变化,导致湾内环流涡旋增多,决定湾内水交换的流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各区块的水交换能力和平均水存留时间不仅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2000年相比,2010年天津港、黄骅港和曹妃甸港区海域的平均水存留时间明显增加,水交换率下降,对区域水质的改善十分不利.
【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
【年(卷),期】2015(046)003
【总页数】10页(P471-480)
【关键词】巴马天气预报15天查询渤海湾;水交换;围填海;城市化
【作 者】张掖七彩丹霞天气预报王勇智;吴頔;石洪华;赵晓龙;闫文文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753
南昌旅游景点围海造地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 也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和扩大社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但由于围海造地在短时间、小尺度范围内剧烈的改变了海域自然属性, 对海洋生态系统易产生强烈的扰动。经统计, 近十年来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我国填海造地总面积超
台湾旅行社过 1100km2(国家海洋局, 2012;2013), 相当于我国第三大海岛崇明岛的面积。以环渤海湾地区为例, 沿岸为京津唐等重要城市, 近十年来由于渤海湾沿岸快速城市化建设以及多个国家级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实施, 沿岸集中了化工、港口、养殖、油气、矿产、旅游、盐业等多种经济活动, 导致沿海地区土地需求量增大。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工程位于唐山曹妃甸和天津滨海新区, 其中曹妃甸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填海总面积310km2, 截至2014年1月共计完成填海造地 210km2; 天津滨海新区近十年来累计填海造地面积约 320km2, 人工岸线从 41.16km增加到217.79km(国家海洋局, 2012, 2013); 正在实施的沧州渤海新区区域建设用海项目也计划填海造地75km2, 加之环渤海湾零零碎碎的填海活动, 导致渤海湾自然岸线急剧萎缩。而且, 渤海湾近岸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急剧增加, 大量排放入渤海湾。渤海湾属于典型的半封闭缓坡淤泥质海湾, 湾内水交换本不顺畅, 持续高涨的填海造地进一步加剧渤海湾海域环境质量的下降, 湾内生物多样性减少, 渔业资源衰退, 不利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近十年来海岸带地区快速城市化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是渤海湾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认知背景, 引起了众多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
水交换是指水体通过对流和扩散等物理过程与周围水体相互混合, 在海湾、近岸海域的水交换研究中, 一般是通过定义各种时间尺度来描述水体交换能力的强弱或交换速度快慢, 并使
全国导游考试入口用半交换时间、交换率和存留时间等描述其时间尺度。箱式模型是最早应用于水交换研究的数学模型之一, 高抒(1991)基于狭长海湾多箱物理模型研究了象山港的水交换机制。随着数值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流扩散模型和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模型逐渐成为研究海湾水交换的主要方法, 对流扩散模型通过求解对流扩散方程得到保守物质浓度分布的模型, 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模型是通过计算水质点的运移来研究水体的交换情况,两者均在渤海湾等其他海域的水交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匡国瑞等(1987)以高低潮盐度变化给出了乳山湾一个潮周期内的水交换率。Roger等(1995)应用欧拉弥散模型计算了北海的半水交换时间。Signell等(1992)定义湾内水降为原有水体积的37%时所用时间为平均存留时间。Choi(1999)计算了黄东海风生流、潮汐余流、密度环流等驱动下不同的水体更新时间。魏皓等(2002)应用数值模型, 表明渤海半交换时间约为0.5—3.5年, 渤海3个海湾及渤海中部交换能力相差很大, 以莱州湾交换能力最强, 辽东湾最弱。王悦(2005)分别计算了新旧地形影响下的渤海湾水体的平均存留时间, 表明新地形条件下渤海湾水交换能力明显减弱, 平均半交换时间延长约 16天。李希彬(2013)应用三维水动力和水交换数值模型, 得出渤海湾水体半交换周期为323天, 海湾西北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的水交换率较低。赵亮等(2002)应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研究了胶州湾的水交换, 表明胶州湾深水区交换时间为7天, 而北部和西部
海区交换时间超过2个月。孙英兰等(1988)通过拉格朗日余流分布和标识质点跟踪的方法, 对胶州湾水交换活跃程度进行区域划分, 将其划分为湾顶滞留区、黄岛附近活跃区和湾口良好区。李小宝(2011)应用随机游动模型研究了渤海和天津近岸海域的水交换, 分析了有无风场对渤海各海区水交换的影响。
有关近十年来渤海湾岸线变化对海湾和天津滨海新区近岸海域水交换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 故本文拟应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和拉格朗日水质点追踪方法, 以2000年和2010年渤海湾的岸线为计算背景, 定量化计算和分析近十年来渤海湾岸线变化对渤海湾和天津滨海新区近岸海域水交换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模型简介
水动力和水质模拟采用的是丹麦水力学研究所研制的DHI MIKE系列数值计算与分析软件, 该软件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数值模拟软件系统, 在模拟前处理和后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受河口海岸工程技术专业人员认可, 在海洋、海岸和河口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horin,
1967)。本文采用MIKE 3正压水动力模块 FM(Flow Model)开展水动力模拟, 并耦合粒子追踪模块 PT(Particle Tracking)进行水交换数值模拟(DHI, 2008)。同时渤海湾夏季盛行偏南风, 海水容易向渤海湾西北角聚集, 而冬季盛行偏北风, 有利于水交换, 因此, 潮流驱动下的水质点运动可代表渤海湾水交换的情况。因此, 本研究以标识水质点追踪的方法, 定量分析渤海湾各区块与外海水交换的时间。
模拟区域覆盖了渤海和部分黄海, 岸界和垂直边界采用无通量条件, 开边界为: 出流, 辐射边界条件: 入流, 无梯度条件。开边界设置在山东省成山头(37°20′54.09″N, 122°40′52.15″E)至 朝 鲜 Changyon(38°7′33.43″N, 124°38′59.57″E), 开 边 界 潮 位 采 用M2、S2、N2、K1、O1和 P1共 6 个分潮驱动, 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发的MASNUM模型, 风场来源于 ERA40近十年的气候态风场数据。在渤海湾内进行网格加密, 最小网格步长为 100m, 垂向分层采用 sigma分层, 均分为 7层, 时间步长为300s。
1.2 基本定义与计算方案
根据 Backhaus(1984)和赵亮等(2001)对海湾水交换的定义: 从水质点追踪起算的时间开始, 对每个水质点开展追踪和标识, 当标识的水质点运动至渤海湾外, 即认为湾内海水与洁净的
湾外海水进行过交换更新, 标记出每个水质点第一次到达渤海湾外的时间, 即为湾内每个水质点的存留时间, 湾内每个水质点的存留时间求和平均后可得到湾内海水的平均存留时间。统计各区块内每个时刻湾内、湾外的水质点数量, 湾外水质点数不为零的起始时间即为此区块开始水交换时间; 湾内水质点数变化小于 2%时为交换达到稳定态时间(赵亮等, 2001), 每个区块中运移到湾外水质点的数量与原来各区块初始标识的水质点数之比为该区块的水交换率。
为体现渤海湾围填海对渤海水交换的影响, 分别采用2000年和2010年渤海湾的岸线数据, 渤海其他区域的岸线数据保持不变(均使用 2000年渤海岸线), 两种方案的计算时长均为4年。为定量研究渤海湾内水交换情况, 将渤海湾分为8个子区块(图1), 由于天津滨海新区主要入海排污口大部分分布在塘沽区及汉沽区, 因此将天津滨海新区近岸海域单独划分为一个区块研究。
图1 2000年(左)和2010年(右)渤海湾各区块划分示意图Fig.1 Region division of Bohai Bay in 2000(left) and 2010(right)
2 研究结果
2.1 渤海湾潮汐验证
选取模型稳定后 3个月的潮位, 采用 T_TIDE(Pawlowicz等, 2002)进行调和分析, 得到四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 所得潮汐结构与《渤黄海海洋图集: 水文》及前人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并与渤海沿岸 21个验潮站的调和常数比较, M2分潮振幅平均误差为4.17cm, 迟角平均误差为6.82°, K1分潮振幅平均误差为 2.32cm, 迟角平均误差为 5.48°, 表明模型的潮汐模拟基本可信。计算结果显示M2分潮在渤海湾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潮波系统, 渤海湾东北部较西南部同潮时线相差 60°, 潮时相差 4.6h, 振幅从湾口向湾顶逐渐增大, 湾口约为 30cm, 至渤海湾湾顶振幅可达到约 110cm, 与《渤黄海海洋图集: 水文》中的结果一致。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3:3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560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渤海湾   交换   时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