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路学校善的教育理念系统

阅读: 评论:0

济渎路学校“善的教育”理念系统
(讨论稿)
序言
济渎路学校位于国家园林城市济源市,因地处济渎路而得名。学校建于2011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占地面积177.23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分小学、初中两个校区,实行半封闭寄宿制管理。小学设8轨48个教学班,初中设12轨36个教学班,可容纳4000名学生就读。
建校以来,在校长崔云道的带领下,学校着力“文化立校”,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实践探索。崔校长认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有文化的学校才有发展力。他倡导教师做有文化的教育者,让文化精髓内化在教育教学行为上,通过长期努力,办出一所处处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人文学校。在“文化立校”这一基本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坚持明确的工作思路:一轴两翼,一个亮点,一条主线,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轴心”,以师生成人、成才为“两翼”,以办好家长学校为亮点,以“学生校长助理”竞选活动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学校先后邀请省内外多位教育专家到校实地考察,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学校师生对校训、校风等学校理念系统进行深入讨论,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尊重师生创新。尽管最终意见
不尽相同,但无论是专家还是学校师生都认为,既然济渎路学校以“济渎”命名,地处济水之源,就要以传承、发扬“济渎精神”为切入点,精心打造具有“济渎”特的学校文化名片。
济渎精神的本质是“水”的精神,而“水精神”的核心即是“善”,所谓“上善若水”。一个“善”字道出了中国水文化的深刻内涵,也是“济渎精神”的高度概括。济渎路学校以“济渎”为命,其魂魄所系自然是“上善若水”。因此,建议把“善”确立为济渎路学校的灵魂关键词,以此为核心,建设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全面实施“善的教育”。
第一章基本理念中山陵简介
校魂:上善若水
校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校风:知善,向善,乐善
教风:善教,善导,善研
学风:善学,善思,善行
校魂:上善若水
“善”有美好、善良、擅长、友好等意,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社会学内涵。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可称之为“善”,其中既有善心,也有善行。因此,“善”既是道德修养,也是行为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劝善内容,向善、为善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懈的德行追求,学校教育也早就把向善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大学》开篇便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整句话的意思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2月份适合去哪里旅游
《说苑·杂言》记载,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孔子形象地概括了水的品质,说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却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
兰州旅游自由行攻略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
不可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善于改变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之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处事有度;历经挫折,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仔细观察和体会。
济水是四渎中最奇异的一条大河,时常伏见不测,能穴地伏流,隐见无常,“一出为济源,再出为荥水,三出为山东诸泉水”,留下了三伏三现的神奇佳话。其顽强精神、坚韧意志、高洁品质、宽广胸襟和包容精神,体现了水的全部高尚品质,实乃至善之水。济渎路学校以“济渎”为名,其必应体现、传承和发扬济渎的核心精神,以“善”为安身立命之灵魂。
校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乌镇门票网上预订语出《三国志·蜀志传》,是三国蜀主刘备的遗训,原话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今将其句序调整作为校训,意在警示和诫训在学校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每一个人——善虽小,却是文明一盏灯;恶虽小,竟成心灵蛊惑虫;善小而为终成器,恶小而为必遭殃;要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做善事,不做坏事,积善成德,善学成才,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青海湖景区照片
校风:知善,向善,乐善
知善就是知道什么是善;向善就是努力做好事,做好每一件事;乐善就是做善事、善做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内心愉悦的情感。知善方能为善,向善才能行善,乐善终能成德。济渎之善博大精深,济渎路学校必兴知善、向善、乐善之风,方能彰显济渎精神之气,成就至善大德之人。知善、向善、乐善追求知行一致,情智共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风:善教,善导,善研
善教就是用合适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善导就是善于指导学
生学会学习;善研就是积极探求教和学的有效策略。善教者知生之愤悱,善导者引人习其志,善研者行成而言立。教学不仅是专业技术,更是教育艺术和科学。善教、善导、善研不仅是济渎路学校教师的专业追求,更是这所学校为师者应有之德行,三者相辅相成,共行共生。
学风:善学,善思,善行
十渡怎么玩最好善学就是勤学、会学,努力学到最好;善思就是边学习边思考,理解所学要义;善行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思者举一而反三,善行者才高而德广。学习贵在学、贵在思、贵在行,要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思考探究,注重练习运用。学习无止境,要专心致志,永不自满,坚持不
懈,终身不辍。善学、善思、善行相互促进,共成至善。
第二章办学理念和宗旨
办学理念: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
办学宗旨:培养善德善才的济源人
办学理念: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
学校是生命成长的地方,应该充满阳光的温暖和情感的润泽,让生活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济渎路学校地处济渎之源,得尊师重教之天时,具圣水滋养之地利,仰万众期待之人和,集九年义务教育为一贯,其为少年儿童生命奠基之责任尤重。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体现了学校区位文化的特点,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济渎精神,能够让师生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根本任务。学校的追求是,让“善”像阳光一样照亮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师生在“善”的光亮下幸福生活。
办学宗旨:培养善德善才的济源人
善德,意即高尚的品德。“德”指道德、品行和思想修养,也称德行。《周礼·地官》注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荀子·王
制》言:“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老子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德行看作人之所以为人的首要方面。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善德”之人就是培养品德高尚、乐于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聪明才智的社会公民,意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
善才,意即在某一领域有专长。“善才”本是唐代对乐师的通称,乃“能手”之意。白居易在《琵琶行》写道:“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所谓“善才伏”,指的是琵琶女弹奏的技艺精湛,曲罢使得乐师佩服。古时将“善才”引申为擅长诗、书、棋、琴、画等文学艺术某一项或多项的人,今则指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具有专业才能。培养“善才”意即培养有知识、有能力、能创新、有特长的国家建设者和民族接班人,意合“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要求(十八大报告提出)。
徐万山
2012-12-04,完稿。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4:3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562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校   文化   君子   有如   济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