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阿边境神秘“禁区”瓦罕走廊(下)

阅读: 评论:0

探访中阿边境神秘“禁区”瓦罕走廊(下)
韶关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离开罗卜盖孜,行进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瓦罕走廊中国部分的最后一道哨卡——克克吐鲁克边防连。
“克克吐鲁克”在塔吉克语中的意思是“充满绿的走廊”,这里距离中阿边境只有23公里。边防连门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鸡鸣三国”四个字。边防连指导员孙亮介绍,由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的边境在这里南瓦根基达坂的萨雷阔勒岭交会,所以用“一只公鸡打鸣,三个国家能听见”来形容这里特殊的地势位置。
北京国际鲜花港地址在连队的营区,这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上尉军官告诉记者说,他当兵13年,一直就在瓦罕走廊。以前这里的条件艰苦,后勤补给总是跟不上;现在连接314国道至中阿边界的战备砂石公路修好之后,后勤补给实现了夏季一个月3次,冬季一个月2次,驻边境部队全年都可以吃上新鲜蔬菜,四季豆、青菜、西红柿等应有尽有,冬天吃菜也由过去的“老四样”变成了现在的天天不重样。
连队住房也完成了由“保温型”向“保健型”的升级。战士们现在住的第五代营房专门加装了保温层,氧气接到战士床头,由战备氧变为常态氧、保健氧。医疗技术水平和官兵的高原保健意识也相应提高,肺水肿、脑水肿等以前威胁官兵的“高原杀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若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向上级申请直升机空运。
沙巴在哪个国家营区的后山腰上,有一个碉堡,还有个机暗堡,孙亮说这是当年国民党部队驻守时留下来的。车上一位塔县陪同同志介绍说,这里还有一段
值得纪念的往事——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驻守瓦罕走廊的国民党军队在错综复杂的边境形势中牢牢把握着对国境的控制权,瓦罕走廊整个防区没有一个哨所弃土而逃,全部坚持等到解放军部队实地接收、平稳换防,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出贡献。
长岛旅游住宿攻略
稍事休整之后,记者一行人终于来到此行的尽头——位于海拔4800米的南瓦根基达坂的中阿边境界碑处。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活动异常痛苦,走路必须放缓节奏,一旦走得稍微快点就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胸口和头部都会有刺痛感。
透过边境上铁丝围网可以看到,阿富汗一侧是无人区,山谷中怪石林立,毫无生气。中阿边境的2号界碑就静静地矗立在南瓦根基达坂上,这块界碑是根据中阿两国政府所签的边界划分协议于1964年设立的。界碑的中国一侧刻有中国国徽和“中国,1964”的字样,阿富汗一侧是刻有阿拉伯文和当时阿富汗王国的徽章。上海地铁线路图
瓦罕走廊阿富汗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居民基本靠天吃饭。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居民面临着贫困、缺乏粮食医疗教育以及、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9·11”之后,由于瓦罕走廊的特殊地缘和战略位置,美国曾经向中国政府提出借道瓦罕走
三亚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廊,补给在阿的美军和北约部队,被中国政府婉拒。
离开瓦罕走廊的时候,记者在一处墙壁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古道倚长剑,边关写春秋。”瓦罕走廊在经历了古丝绸之路的热闹喧嚣之后,现在留下的只有安宁和美丽,希望这样的宁静永远不要被打破。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5:1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596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边境   走廊   中阿   中国   记者   高原   介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