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丽傣族孔雀舞传承和现状研究报告

阅读: 评论:0

50瑞丽市是傣族先民发祥地,即“傣族的摇篮”。外来宗教传入之前,傣族人均信奉原始宗教,13世纪后极多数傣族人改信佛教,较大的傣寨逐一建设奘房(寺庙),日益形成寺、塔遍布的地域特景象。傣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音乐、壁画、舞蹈、书法、文本写作等均为其载体,记述着傣族的历史和文化。舞蹈作为聚集文化表象的综合体,涵盖了大部分内容记载,成为记述主体,也因此造就了形形的舞蹈表现形式,如象脚鼓舞、鱼舞、双面鼓舞、马鹿舞等,而在瑞丽广为流传的则是极具民族风格特点与标志性的傣族孔雀舞。
1.孔雀舞舞蹈文化概述
舞蹈,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繁衍不息,流传至今。在人类创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历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为媒质的存在方式、呈现方式,决定了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号称“艺术之母”。然而舞蹈的意蕴并非仅限于肢体表象带来的感受,不同历史成因、文化环境派生出不同舞蹈,不同舞蹈又包含其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孔雀舞,傣语称“戛洛
瑞丽傣族孔雀舞传承和现状研究报告
【摘要】彩云之乡,红土之上,傣族民族世代在此繁衍生息,根生土长的族源特质,使其成为云南古老的传统民族之一。深厚的人文底蕴,多元的文化发展,赋予了傣族独具风格的民族特。舞蹈作为人类
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符号性、具象性的方式记载了傣族历史进程、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并与社会共演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位于祖国西南部,中缅边境,因毛相、旺腊、依团等传承人在此不懈努力地传扬、发展孔雀舞,使当地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及表演方法呈多姿态之势,孔雀舞启发了当地民众的艺术追求,给予了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自信,可谓老少皆知,男女皆舞,瑞丽市因此享“孔雀之乡”美誉。文章将从舞蹈文化传承与现状两方面记述瑞丽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回首历史,瞻仰未来,为筑牢中国软实力,展现中国丰富深厚特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而努力奋斗。
张湛龄  陈珊珊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瑞丽;艺术传承
DANCE  FASHION      2022
DANCE  FASHION 新知
勇”“戛朗洛”或“戛来洛”,其成因在专著书籍、地方文学及民间口传中都有阐释,百喙如一,大致可归类为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及模仿说。
1.1神话传说
关于孔雀舞的神话传说比比皆然。据传承人依团介绍,在瑞丽广为流传一则孔雀舞的神话传说。远古时期,佛祖到人间周游传经授规,路过“天柱山”下金孔雀的住地时,去看望久别的孔雀。一只雌孔雀看见了佛祖,它兴高采烈地呐喊:“万能的佛祖来看望我们了!”于是,孔雀们纷纷起来拜见佛祖。为了照顾矮小的雌孔雀,佛祖映射出金灿灿的光芒,雌孔雀的尾部上根根羽翎霎时缀上了镶有金圈的"圆眼"纹图案,成为人们所见到的样子。见此情景,佛祖惊喜交集,临别之际叮嘱:“孔雀啊,你们变得如此美丽,到‘摆帕拉’时,我们再见面。”一年一度的“摆帕拉”很快到了,佛祖坐在高高的莲花宝座上,面对数不清的傣族众合掌念经,不停地传授佛规教义。金孔雀们从“天柱山”赶到摆场,向人们展现佛祖赐予它羽毛的异彩并跳起了舞蹈。它们优美的舞姿吸引了佛祖,集聚了众人的目光,大家不约而同敲响了象脚鼓为它们伴奏,称赞它们的精彩表演,唱起了优美的赞歌(孔雀词):“孔雀最向往光明,它们的心像月亮一样明净;它们愿把彩屏献给别人,不愿把功劳写入佛经,我们要像她们一样勤奋造福,像她们一样善良待人。”从此,每当宗教节日和年节庆典,人们为了赕佛和祈求吉祥,都要表演孔雀舞。孔雀舞的传说就这样世代传袭,成为瑞丽江畔最美的民间故事。
1.2图腾崇拜
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一书中指出:“人最初是从功利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原始社会时期,傣族先民在经历认知世界、适应大自然生存法则的过程中,逐渐对自然界的浩渺有了初识,他们尽其精力关注着与生存发展相关联的事物,并以其为目的,用功利的眼光区分万物的利弊,选取生存的依荷兰是发达国家吗
据,图腾崇拜由此而生。据史书记载,凤凰是极为优美的神鸟,被称为“百鸟之王”,与生俱来的灵性能保护人间,给予万物祥瑞之兆。关于凤凰的原型颇有争议,众说纷纭,常见闻如孔雀、锦鸡等。傣族先民因此对孔雀心怀尊崇,祈愿它将吉祥、幸福、和平带予人间,庇护本民族消灾免难、风调雨顺,将其视为吉祥之物。后来人们模拟孔雀外形绘制于墙壁、衣物、鼓面等之上,习得孔雀的外貌、姿态,创造跳孔雀舞的形式与方法,试图以此为媒介,与神灵相通。作为铜鼓的发源地,云南出土的铜鼓上铸有“羽人图”“鸟冠羽人”的神秘图象,有学者推论,即是傣族先民孔雀舞的雏形。著名孔雀舞传承人毛相老师用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傣族对孔雀图腾的崇拜,他认为孔雀是最美的动物,孔雀舞是最美的舞蹈。1.3模仿说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冲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在历史演进中环环相扣。时代更替,事物发展,孔雀舞的呈现从模仿孔雀图腾的姿态造型过渡至当下近距离的实体模仿,民间艺人通过对孔雀的细致观察,从其外貌形态、生活动态中提炼出标志性神、形特点及动作,发展成更为具象,更具可舞性和审美价值的孔雀舞,创造出多种仿真的起舞形式。据依团所述,孔雀舞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饮泉戏水、追逐嬉戏等。发展至今,孔雀舞的跳法已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规范化手位、步法,每个动作均有相应的鼓点伴奏。
傣族人之所以能将孔雀模仿得鲜活生动、惟妙惟俏,是由外及里、由内而外的必然结果。人们往往对尊崇热爱的事物怀有美好向往,在傣族人民的心中,孔雀温文儒雅、聪慧勇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他们以跳孔雀舞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孔雀舞或多或少影响着傣族民族个性的生成,他们从外部的形态模仿深化至精神世界的认同,习之模样,感之秉性,合而为一。民间艺人尚卯相介绍,早先傣族民间认为孔雀没有固定居所,幼时没有长出漂亮的羽毛,甚至有人将其认作小鸡,直到它长大后有了丰满漂亮的羽毛才被关注、欣赏。傣族人民认为,要学习孔雀先苦后甜的精神,才能从一无所有到有所成就,绽放光彩。
至今,学者对有关孔雀舞的起源还继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以上提及的多种说法和记载只是认同统一的几部分。孔雀舞娱神也自娱,传人更育人,是探索傣族历史文明的“活化石”,是傣族人民审美演化后的杰作,更是傣族多类舞蹈中夺目艳丽的一支。
2.瑞丽孔雀舞的传承与现状
瑞丽是傣族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之乡。据调查,2006~2010年,德宏州共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傣族孔雀舞就是2006年第一批被列入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瑞丽市共评审认定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0名,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4名。孔雀舞作为傣族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许多傣寨都有擅长孔雀舞者,在代代相传、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不同流派、各具特的孔雀舞。瑞丽孔雀舞取得今日的辉煌成就,各位传承人、民间艺人功不可没,从老一辈的毛相、旺腊,直至中青一辈的依团等人,均为孔雀舞的传承和发展倾尽全力,做出贡献。
2.1毛相
据资料记录与毛相之子(依团)的介绍,毛相与孔雀舞之缘,源于他从小帮一户景颇族人家放牛,期间看到孔雀在林间嬉水、踱步、飞舞,每次一看就是几小时,经年累月下,他由喜欢孔雀发展到对孔雀舞的热爱,并通过模仿、探究、专研编创出诸多孔
DANCE  FASHION
榆林最穷的三个县202251
DANCE  FASHION新知
雀舞跳法。因为孔雀舞,他飞上了国际艺坛,轰动了世界。毛相十四五岁开始弃农学艺,先后拜傣族拳王俄贺哈、德昂族民间艺人慕嘎为师。之后,又学习了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的代表性舞蹈、武术性舞蹈和缅甸舞蹈。大家尊称他为“宰弄毛相撒腊弄洛勇”,即孔雀舞大师傅。
毛相的艺术巅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3年党和政府送他到保山干部培训班学习,同年被调到北京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在北京工作时,他开阔眼界,广纳博采,借鉴并吸取了其他民族的舞蹈艺术,创造性地对傣族传统“戴头盔假面、身扎鸟身架子”的孔雀舞进行了改变,摆脱了沉甸绕身的孔雀面具和道具,解放被其占用的肢体空间,从而开启了孔雀舞从形似到神似的技巧突破。在京期间,
、周恩来以及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他的表演赞不绝口。1954年秋,毛相离开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了他难舍的孔雀之乡——德宏瑞丽。毛相老师虽已离世三十多年,但他对艺术追求的精神,一直延续、影响着后代之辈,他对孔雀舞的热爱与坚持创造了傣族舞蹈的新气象,向世界呈现着傣族艺术的独特魅力。沙面一日游最佳路线
2.2旺腊
旺腊,1946年出生于瑞丽市广拉寨,于1957年开始学跳孔雀舞,曾师从帅喊很、莫恩帅、莫喊帅、瑞板、毛相等人。他刻苦好学,善于观察,从孔雀的生活习性中得到舞蹈启发。他表演的孔雀舞独具特,眼神的运用及肩部动作处理得恰到好处。直至今日,已形成一套传统徒手孔雀舞的套路与跳法,基本手型有掌形手、孔雀嘴、孔雀眼、爪形手,基本步伐有台抬踏步、甩步、碎步、蹉步、踮步、虚点步,基本动作有孔雀嬉戏、孔雀晒羽毛、孔雀上岸、孔雀扒水、孔雀喝水。1959年,参加瑞丽农村民间业余文艺演出队,到昆明表演孔雀舞,因技艺精湛,后又多次参加云南省组织的文艺汇演和全国舞蹈比赛。旺腊习孔雀舞已有40年,所传学生计以百数之多。笔者在研究生期间有幸参加由云南艺术学院开展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民族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旺腊老师作为受邀国家级孔雀舞传承人对项目参与人员及校内部分师生进行了孔雀舞的教授。他娴熟的技艺、出神入化的表演迎来掌声不断,甚至有学者赞叹,旺腊老师的傣族孔雀舞将拟物仿生舞蹈推向了新高度。
2.3依团
1960年,依团出生在舞者之家,受父亲(毛相)的影响,他从小热爱舞蹈。据依团讲,他的父亲并未期望让他学习孔雀舞,因艺术之路不易,担心他吃苦。依团明白父亲的心意,但又极其渴望学习,两难的他,只能另择老师。依团跟从旺吞编导学习孔雀舞,又向傣族民间舞蹈家约相广拉与旺腊求教,吸取其长处。经过与编导的不断推敲和自己的钻研琢磨,终于把孔雀舞跳得有血、有肉、有生命。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表演技能,他吸收、融合各类舞蹈中可使用的动作语汇,如蒙古族的“软手”“碎抖肩”,戏曲中的亮相表演方法等,都揉在孔雀舞的表演中,做到眼、手、表情及舞姿、步法的配合应用,使孔雀舞更加丰姿多彩,灵动曼妙。依团的表演受到各国政府和当地观众的欢迎与好评,并被中国驻西、法、日、泰、缅、摩国史馆誉为“中华文化使者”“国际乌兰牧骑”,为弘扬祖国民族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笔者于2021年3月27日参加了由省民宗委、云南民族大学、瑞丽市人民政府、瑞丽市委宣传部主办,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瑞丽市文旅局承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傣族孔雀舞学术研讨会及孔雀舞教学展演,亲自目睹、体验了传承人依团、闪瑞的“孔雀软跳”,即徒手孔雀舞;传承人喊思的“孔雀硬跳”,即架子孔雀舞。几位传承人的现场表演和教学透露出“十年磨一剑”的深厚舞蹈功力,他们对孔雀舞的热爱与追求深深撼动着在场的所有参会人员。目前,因瑞丽市疫情管控的原因,田野调查暂停,待形势稳定,笔者会继续深入当地收集孔雀舞的相关资料,走访还未请教、了解的传承人。
3.结语
目前,瑞丽市文化部门已联合部分中小学设置孔雀舞传承课程,请传承人入校进行教学传授。在当地,部分传承人设立了培训机构,作为孔雀舞传承场点,面向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孔雀舞教学。
河北省天气预报今天傣族民间孔雀舞作为瑞丽市的一张“活名片”,在国内外收获了较高影响力和受众力。如《傣族孔雀舞》一书中提及:“随着传承人们的年龄增长和身体变化,他们创造的艺术经典逐渐离我们远去,将这些活着的国宝级艺人的特殊技艺绝活在他们艺术青春正旺的黄金时期及时抢救记录存世,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历史责任,也是多位迈入古稀之年的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们有生之年的夙愿。”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对于傣族孔雀舞的研究、探索、传承、发扬不止于此,应当兢兢业业有所作为,在前人创造、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面前砥砺深耕、笃行致远。
【参考文献】
[1]杨德鋆.美与智慧的融集体---云南民族艺术介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2]石裕祖.云南民族舞蹈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胡帅.浅析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舞的传承发展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7(14):2.
[4]刘兰雨.舞蹈生态学视角下傣族孔雀舞的发展与变迁[J].大众文艺,2019(08):127.无锡惠山古镇景点介绍
[5]周芬.云南德宏傣族孔雀舞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点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7):238.
【基金项目】本文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傣族孔雀舞区域传承与发展对比研究》(项目编号:A2020QW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10月旅游推荐城市52DANCE  FASHION      2022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21:3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69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舞蹈   传承   艺术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