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结构、技术”市域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云南边境疫情防控

阅读: 评论:0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Jonrnai of Yuunan Police Collegg
2021年第1期NO.C2021总第144期Suml44
“价值、结构、技术”:市域社会治理
视角下的云南边境疫情防控
金蓉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内容摘要:市域社会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在合作基础上运用某种方式和途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基层社会治理”
“目标价值、主体结构、手段技术”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三大核心要素”本文以云南德宏州为例,展示了以市域社会治理理论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州、市、县、镇、村”“党、政、军、警、民”为一体的治理主体结构;
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治理技术。并以此探讨了市域社会治理在云南边境治理中通过“价值、结构、技术”三维核心要素创新边境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在云南边境地区实现善治的过程”
关键词:市域社会治理;价值;结构;技术
中图分类号:D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57(2021)01-67-05
22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①,提出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标志着我国社会治理制度
的。“市社会理”是2019
年7月4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延安干部学院新任地市级党委政法委书记培训示范班开班式上首次正式提出来的。所谓市域,是在空间范围内包含城市与乡村的一个整体,市域社会治理则是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借用学者陈成文等人对其概念的定义,市域社会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在形成合作性关系基础上,运用一定社会控制手段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基层社会治理。②这里的多元治理主体包含了国家的委社会的种
社会组织及其公民个人。而社会控制手段可以理解为治理技术,包含政治的、法治的、自治的、德治的、智治的多种手段的结合。
这种从空间视角提出的市域社会治理在2222年遭遇了时间上的挑战。2022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掀起了一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并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是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给边境疫情防控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云南地理位置特,是国向南、南国家
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边境线总长4061公里。在边境线长、边境情况复杂等情况下如何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边境疫情防控工作不仅是对边境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目前还未充分准备好的市域社会治理的考验。然而,在对云南德宏州边境疫情防控工作的实地调研中却发现,市社会理在边境疫防控工作到充的体现,并走出了一条云南边境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的。
—、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与理论内涵
“市社会理”一概念的出,
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浪潮,一些城市结合地方实际开展了颇具特的探索。如杭州市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等工作结合,出杭州市社会理“六和塔”工作体系,可谓是新时代打造“枫桥
收稿日期:2027-16-28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云南省202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保障体系研究"(编号:QN202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蓉,女,云南警官学院治安管理学院讲师,公安学博士,研究方向:治安学。
①唐任伍.新中国民生发展70年:成就、理念及对世界的贡献[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1-9[2020-08-17]•
经验”城市版的典型样本①;浙江衢州市以强化地方立法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良法+善治”模式推动治理有序发展②;山东省聊城市以网格员、基层法律顾问、人民调解专家、社区自愿者“四支队伍”的组建和城市网格化管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③;河北石家庄市发挥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作用,逐步形成了以“三个五”为重点的社会治理“石家庄模式”④。全国各地的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为市域社会治理理论提供了经验路径。
而在理论界,“市域社会治理”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首先,一些学者聚焦于对“市域”的分析,在空间层面对于“市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基本达成一致。而一些学者认为,市域不应仅强调城市的空间层面,还应从城市本原出发,探讨城市“空间、经济、社会、组织”四个维度
的“城市性”,才能在此基础上回应城市治理,迈向结构化、整体性的市域社会治理⑤;其次,就“市域社会治理”而言,则是覆盖城乡的社会治理,这种治理能打破城乡二元治理格局,解决效率、公平、稳定等社会问题,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制⑥;再次,学术界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观点集中于治理理念、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维度。如陈成文⑦、闵学勤⑧等人都对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理体系 理能力的行析。
市域社会治理秉承了社会治理的要素与核心,但是仍有不同侧重。市域社会不同于科层理性支配下的“层级治理”,也不同于多中心主义下的“分权治理”以及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的“合作治理”⑨,而是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以建构城乡共同体为目标,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通过社会政策统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以收善治之效的统筹治理。⑩是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客观需要,突破“碎片化”“低组织化”“内卷化”等困境,覆盖农村、联结城乡的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态。⑪
二、“价值、结构、技术”与市域社会
治理的契合
市域社会治理是城乡多元治理主体在合作基础上运用各种治理技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理。在一概念,实社会发展是一种价值规范与目标取向。其次,在同一价值规范取向上形成多元主体构成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结构,是开展治理行为的基础与框架,而在价值取向、主体结基础实目一系列的大山包旅游攻略
社会控制手段、管理制度的治理技术保障。由此“、结、”是市社会理必不可少的三大核心要素。
(一)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一些特定的部分和要素相互结合,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或者体系。在这种架构体系中,价值或者说是价值规范则是这种体系能够维持的基础。正如结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塔尔科特•帕森斯所指出那样,稳定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价值规范的制度化结晶,它支撑着社会关系结构。这种价值规范是这个结体系主体能够互合作的基础,是多元主体能够做出统一行为的依据与准绳,并能在一的基础合作,一步形成为社会性的共识。
在市域社会治理语境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
①张仲灿.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研究一一以杭州市为例[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0,(02).
②陈志明,周世红,严海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衢州实践[J].政策瞭望,2019,(07).
③杨国强,李静,王大鹏,李恩泽.山东聊城先行先试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J]・社会治理,2020,(05).广东接下来15天天气预报
④河北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课题组,杨安,崔立华,徐超,熊忠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石家庄模式[J]•社会治理,2020,(05).
⑤吴晓林.城市性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J].天津社会科学,2020,(03).
⑥党国英.论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一一关于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 2020,(02).
⑦陈成文,陈静,陈建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20,(01).
⑧闵学勤•市域社会治理:从新公众参与到全能力建设一一以202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探索与争鸣,2020,(04).
⑨吴晓林•城市性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J]•天津社会科学,2020,(03).
⑩成伯清•市域社会治理:取向与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11).
的总和,是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幸福。因此,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则是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始终秉持人本价值理念。不管是城市的居民还是农村的村民,都应以人为本,重点在于众思想上的疏导和价值理念上的引领。当然,国家
在发挥价值引领、服务众的同时更需要注重众公共精神的培育,这种公共精神是内化于心的价值认同,能够降低动员成本,有助于市域社会治理良性运行。
(二)结构
如前所述,一些特定的部分和要素相互结合,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结构或者体系。结构中多元主体在同一价值规范的引领下做出统一的行为。而这种结构或者社会体系则是这个多元共同体实共目的体。在市社会理境中,治理主体结构是囊括城市与乡村多元主体的一种结体系。种结体系而下的国家科层治理组织,也有自下而上的各种社会性组织,甚至包含城市居民与乡村村民个体。借用学者杨磊等人对市域社会治理结构体系的表述,即在市域这个大型治理单元中,如果把城市与市区看作是大型的治理结构单元,那么县级以及乡镇则为这一结构中的基础单兀,社区、乡村则为一结的型。①因此,市社会理的主体结,市作基层社会理的
空间支撑点,不仅突破了市、县域、街道、村庄的纵向管理体系,建立起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和逐级应对-反馈的执行体系;还建立起各级各部门多元主体共治的横向联结体系。②切实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理主体结。
()
理是理主体实理目而
用的特定手段和方式。是在价值基础、结构框架基础实理目的。市社会理主体运用一定的社会控制手段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特定的社会控制手段可以理解为治理技术手段。技术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着治理效果的好坏程度。市域社会治理是从解决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为导向,灵活运用多种治理技术的过程,而多种治理技术的灵活选择不仅能够弥合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因地位、资源、权力多寡而导致的张力,还能打破国家与社会、社会与市场等多维角之间的壁垒。
在市社会理的境,
上包含了城市与乡村,那么治理的技术必然包涵成熟的政治、制度化的法治,也应包涵着传统的自治与德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必然包涵着与时俱进的智治。智治是包含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等新工具的治理手段。因此,市社会理是、法、、德
智治的相互融合,连接不同治理主体成为治理共体。
综上所述,价值理念是整个治理体系行动的向导,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而健全、合理的理体系或结是实理能的
体,架性、整体性、基础性;而理
则考验着治理主体将治理理念融入到具体治理过程的方,性、性、
效性。因此,我们探讨“市域社会治理”在云南边境疫情防控中的治理,便是要围绕“价值、结构、技术”这三维核心要素在边境疫情防控的体体,展云南边境疫防控的市社会治理经验,丰富市域社会治理理论,为边境治理提供借鉴。
三、市域社会治理下的边境疫情防控
德宏州辖芒市、瑞丽两市和陇川、盈江、梁河三县,辖区面积1926平方公里,总人口H 多万人(常住人口),有4个边境县(市)、22个边境乡(镇),边境乡镇总人口44多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和no族等。全州与缅甸拉咱、雷基市、南坎县、木市、S古镇区、九古镇区等地接壤,边境线长570多千米。
自2220年疫情爆发以来,德宏州全州上下众志成城、积极抗疫,以人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迅速组建“州、市、县、镇、村”纵向到底,“党、政、军、警、民”横向到边的抗疫理结体系,通过管人、管村、管住证件、管住通道、管住边境的模式充分
①杨磊,许晓东.市域社会治理的问题导向、结构功能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0,(06).
发挥“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的治理技术,推动边境疫情常态化、智能化、法治化治理。截至2220年9月,全州累计报告确诊病
丽江旅游两人费用
例5例,治愈出院5例,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已治愈解除隔离观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的疫情战斗取得重大成效。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市域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是以人民性为统领,以服务于人民为中心。人民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是党和国家力量的源泉。22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各族众有更多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冠肺炎爆发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要把人民众生
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静园小说诺言
德宏州有4个边境县(市)、22个边境乡(镇),多种少数民族边民聚居,边境防控压力巨大。大规模社会动员的驱动力需要凝聚价值和情感共识才能消除猜忌、疏离和冲突。而在边境
地区要动员大规模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社会力量对于政府来说是一项挑战。但是,
新冠疫情阻击战必须是全民参与、全国动员
的人民战争,服从服务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宗旨。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中心的团结、宽容、信任、互助是维护多元化
主体的统一性和不可分割性的情感来源,是维护边境安全、国家稳定、民族和谐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①德宏州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全力抗击疫情,调集最优秀的医生组建抗疫团队,快速高效调集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急需的资源集全州之力提高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感染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紧绷疫情防控弦,展现了
全党全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二)“党、政、军、警、民”多元一体的理主体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以“加快推进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统筹边境地区
北京大兴区房价
城乡整体性治理,创新边境治理结构,继续加强防治、联防联控治理共同体建设,突出社会力在边境理的主体。
德宏州举全州之力,积极完善疫情防控治理主体架构。一方面,发挥纵向主体整体治理功能,增强党委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统合和协调的地位,在“州、市、县、镇、村”纵向层级中建立起上下贯通的执行体系。全州“州、市、县、
镇、村”共43.5万边民投入到疫情一线,全民动员守好点,联防联控巡好线,纵深推进控好面,全力构筑疫情战疫屏障;另一方面,建立各级“党、政、军、警、民”之间的横向高效联动体系,构筑防治抵御疫情的人民防线。党员、政府、公安战士、解放军以及各类社会力量
以全民抗疫为共同目标,以“千人红袖标”“车轮警务”“三队一组”等方式,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和“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口岸一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县市实际,制定了“三级书记”“段长制”“封闭式”“四级防控线”“五户联防”等特联防联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在压实属地责任、主管责任和主体责任的保障下,通过一线查、二线堵、三线控的全天候查缉管控机制和保责任制,形成环环相扣、无缝对接、闭环管理的全方位立体防控体系。全州每日联动包括党政干部、解放军、公安、边管、边检、村组干部、村民、民兵、护边员和其他防力量在内的一线巡
防封控管控力量4000余人,涌现出了一大批战“疫”英雄。
()“、法、、德、智”多的理
市社会理是“、法、
德治、智治”的相互融合。
其一,不管是特殊时期的疫情防控还是常态边境社会理,“法”一来是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底。2222年1月新冠疫爆发来,平总书记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丿卜、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实施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②德宏州各级
①刘佳•"国家一社会”共同在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全民动员和治理成长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7,(03)•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为了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全州坚持依法防控打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守住底线、常抓不懈”的治理思路,力保边境治安稳定。全州公安机关在上级党委的周密部署下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坚持“破大案、缴、打团伙、摧网络”的工作思路,在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以“打、防、管、控、治”整体推进跨境违法犯罪整治活动,全力遏制“赌、毒、诈、私”及偷越国(边)境等跨境违法犯罪势头,维护云南边安稳定。
其二,传统的“自治与德治”在边境社会治理中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宏州边境线全长503.8千米,
边境少数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但有着各自传统的边民自治、边民治边本土文化底蕴,边民主动护边、维护国家主权的责任意识强烈。①而激发这种边民责任意识和情感价值,不仅在于各项边民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还在于边境优秀本土文化及良好乡风文明的培育与发扬。疫情防控期间,各边境村每家每户的村民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各村出入口执勤点的轮流值岗,长期坚守、主动作为。因此,德宏州各地特的常态化边民管理,是国家法治、政治与本土自治、德治的有机结合,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动员基础,不仅锤炼了边民的责任意识、国家意识还充分培育了边民的自治精神。
其三,“智治”在边境治理中彰显出边境治理新特。德宏州山川、河流、村庄为界的边境地缘关系复杂,“有边无防”是边境线一大特。因此,“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口岸一方案”的特智治模式不可复制。“以崇山峻岭为边界的堡垒式防控”和“以山川河流为边界的五级阶梯式防控”以及“以村寨田边的网防控”实
理的跨发展,动在边境治理中赋能、赋慧功能的实现。首先,进一步升级技术手段,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的科技布防。压实属地、部门、行业的责任,推动全社会力量解决数字化摄像头、无人机、隔离墙或隔离栈道、巡航设备等科技布防落实到位;其次,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释放了网络动员的巨大潜力,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加快建立了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机制、多元化数据共享机制、专业化的数据应急体系、个性化的数据运行规范、系统化的数据生体系。
四、结语
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正当其时。②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的 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疆问题、贫困问题等相互交织,要坚持走中国特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开展民结步,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③云南边境地区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大省情为一体,于边境区的疫防控社会理“值、结构、技术”三维核心要素,坚持整体性市域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构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主体结构,充分发挥“州、市、县、镇、村”“党、政、军、警、民”多元治理主体的行动自觉与互助合作,加强和巩固政治与法治,保障边境治理稳定,发扬边境民、本文作,
动德治与积极自治,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融合“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多治齐驱的治理技术,动市社会理在边境区实。
(责任编辑刘敏)成都必去的五个景点
①夏文贵.管控与动员:边境民族地区边民管理的双重机制——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M县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 209,39(06).
②云理轩•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J]•社会主义论坛,:。?。,(0)1
③习近平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祝祖国欣欣向荣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21:3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69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理   社会   市域   边境   疫情   防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