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森林火灾特点及预防措施探讨

阅读: 评论:0

新马泰旅游报价七日游>九华山门票怎么买便宜南方森林火灾特点及预防措施探讨
摘要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森林茂密,再加上气候的影响,使得我国南方一些林区常年深受森林火灾的困扰。一旦出现森林火灾,无疑增加了森林消防人员救灾工作的难度。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当地森林消防部门需深入了解森林火灾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保证森林资源的平安。关键词南方森林火灾;特点;森林消防中图分类号:S762.3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 ki.1673-890x.2021.17.031森林火灾的危害程度较大,所以也成为了世界上公认的突发公共事件之一。森林火灾的发生,严重威胁到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平安性,其所产生的烟尘会严重污染到大气环境,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的南方地区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我国南方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也是我国的火灾高发地区,这也使得我国森林资源的多样化开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我国南方地区森林火灾的现状南方地区是我国森林火灾多发地区【1】。以我国四川、广西两个森林火灾的多发地区为例,针对上述两个地区2021—2021年森林火灾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见表1。由表1调查结果得知,我国四川地区2021—2021年森林火灾数量有所增加,而到了2021年,其森林火灾的数量那么呈现出小幅度的降低趋势。与其相比,我国广西的森林火灾数量2021—2021年逐年攀升。就四川地区而言,其大凉山与攀枝花两地区的森林火灾次数最多,而甘孜地区的受灾面积最大。在这些森林火灾中,引起火灾的火源只有10%为自然火,其余的90%均为人为纵火。南方地区的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大都为午后,尤其是13:00—14:00的时段,此时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
数森林火灾发生后蔓延的速度极快。而森林火灾发生的地区也多为海拔为500~2500m的松林内。在起初发生火灾时,均为上山火,火势开展的速度迅猛,直至转变为下山火灾时,其强度才有所减弱。2我国南方地区森林火灾特点分析2.1季节性明显南方地区普遍存在海拔高、四季清楚、冬季极寒、夏季极热的特点【2】,全年约有75%的太阳光辐射集中于4—10月,而80%以上的降水都集中于5—10月,冬季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5%左右。所以整个南方地区呈现出了冬季、春季干旱现象严重,所以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的时段内,极易发生森林火灾,而此阶段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森林防火的重点时段。南方地区50%以上的森林火灾都发生在3—4月,这也充分反映出了该地区的森林火灾呈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3】。2.2针叶林区森林火灾多发在森林资源中,针叶林区作为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对象,也是森林火灾的多发林区之一【4】。尤其是在分布广泛的南方地区,有50%以上的森林火灾发生在针叶林区。以广西北部的马尾松林区为例,因为其富含的油类物质较多,一旦遇到火源,即酿成大型的森林火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森林资源损失。而在一些人工种植的松林中,因为树木之间的密度较大,再加上枯枝落叶的积累较多,加速了地表火的形成,之后借助风力开展成为地下火,造成了严重的森林火灾。2.3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多发森林火灾南方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主要分布有苗族、壮族、布依族、瑶族以及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5】。就广西而言,少数民族聚集的桂北、桂西北、桂西北等多个地区历来都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素来都流传着一种“赶山吃饭〞的习俗,就是在每年的春季耕种之前,村民们首先要砍伐一局部树木,并将其燃烧,在烧成灰之后,意味着播种于人间。而这些村民们甚至还抱有这样的想法,他
阳朔竹筏游漓江攻略
们认为如果不用火去燃烧这些枯槁的树木,一年便得不到良好的收成。而这些传统的陋习流传至今,也成为了这些地区森
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再加上一些地区的通讯、文化较为落后,仍然延续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假设用火不慎,就会导致人为的森林火灾。3我国南方地区森林火灾预防中存在的问题3.1居民防火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森林火灾的防护力度,投入了更多的消防设施与人力,力求通过对于预防森林火灾的宣传工作,强化人们的防火意识,从根本上降低人为纵火的发生【6】。但是因为一些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延续,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譬如“赶山吃饭〞,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当地居民防火意识的淡薄,因为传统习俗而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其中也不乏一些未成年人、智力障碍者恶意纵火,这也说明了监护人未能更好地履行监护义务,未起到有效的教育工作,从而酿成惨剧。3.2森林防火根底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南方诸多地区为了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开展了森林火险区域的建设,如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区。但是一些乡镇地区因为建设的速度缓慢,其防火设施的建设依然薄弱,这种现象不利于我国南方地区森林火灾的预防。而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因为经费的缺乏,极大地减缓了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步伐,与城市消防人才队伍的相比,其消防根底设施的不完善成为了制约当地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开展的最大阻碍。3.3森林地区交通不便南方地区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区,从2021年的湖南雪灾、四川汶川大地震,直至近几年的洪涝灾害、旱灾,让南方的森林资源屡遭破坏。而在发生地质灾害后,林区的交通
贵阳到荔波
自然也随之遭受严重的损害,一度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出行。与其他类型的地区不同,林区通道的等级较差,一旦遭遇突发火灾,如何联系当地消防机构前来救援都是一个难题,因为交通不便,大大降低了救援的效率,同時也增加了森林消防工作的本钱。而森林火灾多发生交通不便的林区,与公路的距离相对较远,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救援时间,消防人员经常是翻山越岭,如果海拔相对较低,救援的时间可以缩减到几个小时;假设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到达火灾地点的时间可能就要花费十余个小时,甚至是一两天,这样既消耗了救援人员的体力,又延误了救援的时间。4我国南方地区森林火灾预防的优化措施4.1强化当地居民的防火意识为了强化当地居民的防火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人为纵火的发生,需不断加大预防森林火灾的宣传力度【7】。由当地森林消防部门联合乡镇地区政府,共同开展预防森林火灾的主题宣传活动,加强当地居民对于森林火灾的认知。4.2加强防火根底设施的建设通信作为森林火灾救援的重要工具,只有保持通讯的畅通,才能为火灾的救援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而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防火根底设施的完善,逐步建立起防火工程工程,提高扑灭的速度。根据林区的气象状况,深入分析该地区的森林火险等级,并根据不同林区的气候条件与特点,制定适合当地林区的救援方案,不断改善当地的救援设备。4.3加强县乡两级森林防火队伍的建设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由林业部门转移至应急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后,县级森林防火队伍要与其他救援队伍相整合,实行技能综合化、人员固定化管理,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乡镇森林火灾扑救队伍是距离火灾现场最近的救援力量,是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大乡镇级森林火灾扑救队伍的建设,加大其人员培训和资金、科技投入,应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中之中。4.4加强航空灭火的投入对于
一些交通不便的林区,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救援时间,南方地区可以采取航空救援的方式。因为林区山高路远,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很难及时赶到救援现场,再加上当地交通建设滞后,使得火灾得以迅速的蔓延,不利于后期的扑灭工作。为了提升救援效率,南方一些地区尝试加大投入,引进航空救援机,为了予以航空救援工作更好的开展空间,应在森林资源密集的乡镇地区兴建航站,一旦一些海拔高的林区突发火灾,可以采取机降的方式,从距离
近的航站向救援现场运送救援人员,以能及时开展扑灭工作。5结语加强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职责。自然火灾是人力无法控制的,但是可以增强自身的防火意识,合理控制人为纵火的发生,从根本上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基于此,首先阐述了我国南方地区森林火灾的现状,其次从季节性明显、针叶林区森林火灾多发以及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多发森林火灾三方面阐述了我国南方地区森林火灾特点,之后提出了居民防火意识淡薄、森林防火根底设施不完善以及森林地区交通瘫痪等森林火灾预防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参考文献:【1】王学文.贵州省森林火灾特征及其森林防火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1,25〔6〕:184.【2】晏世祥.德江县森林火灾特点和防火工作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87〔3〕:147-149.【3】宋国忠,王炜烨.黑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及防火工作策略研究[J].森林防火,2021〔3〕:22-24,57.【4】尹赛男,刘焕达,周辉,等.吉林省延边地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规划[J].森林防火,2021〔2〕:15-19.【5】郑宏,王英博.关于黑龙江省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几点思考[J].防护林科技,2021,34〔6〕:89-90.【6】孙健壶口瀑布在哪里
平.威海市X景区森林火灾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濱工业大学,2021.【7】张静美.保山市森林防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1,12〔26〕:72-73.〔:赵中正〕游乐场图片

本文发布于:2023-06-17 17:5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79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森林   火灾   地区   防火   救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