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填空练习

阅读: 评论:0

高中语文诗词填空练习
                                     
一、《归园田居》(其一)
(1)(2018北京卷)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2)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是田园风光,其诗云:“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短歌行》
(1)(2017山东卷)曹操《短歌行》中“          上海拍照景最美的地方          ”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016全国卷Ⅰ)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辛弃疾感慨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词句是: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的潮水洗尽历史铅华,让曾经辉煌的人事渐次淡去。《永遇乐》中类似的句子是:      ,      。 
(4)宋武帝曾经的住处,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是: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写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忘却战败历史,与前面“烽火扬州路”惨状形成鲜明对照。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                 ”一句,描写了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1)(2019全国卷Ⅲ)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2)(2018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2017山东卷)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
(4)(2015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侧面表现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7)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琵琶行》
(1)(2018全国卷Ⅱ)白居易的《琵琶行》“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2018北京卷)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3)(2016全国卷Ⅲ)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4)(2015全国卷Ⅱ)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5)(2015北京卷)白居易《琵琶行》运用了通感手法来写琵琶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6)(2014)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7)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
(8)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
(9)《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用“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选择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_______”,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则“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天姥山雄伟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天台山从侧面表现天姥山的高峻。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具体描写李白月下到达剡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诗中描写山路曲折,景物优美,诗人流连忘时的诗句是: _______, _______。
(6)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视、听二觉描写仙府大门打开时让人产生强烈震撼的瞬间景象是: ______, _______。
(7)《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游仙诗,也是留别诗,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从诗中“_____, 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
(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 ______。
(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 ____”两句,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天空黑云笼罩、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
六、《登高》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作为《登高》的主旨句集中表现诗人忧国伤时情感的句子是: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七、《荀子·劝学》
(1)(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2)(2017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鹤岗市天气预报15天                              ”的观点。
(3)(2016全国卷Ⅰ)《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4)荀子的《劝学》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闸坡旅游景点推荐,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5)(2020高考题)在停课不停学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东江湖风景图片          
(6)_____________,则(    )而行无过()。(《荀子·劝学》)
(7)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8)《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9)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它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             
(10)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           ,            ”观点相同。
新昌大佛寺图片(1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                                 。 
(12)《荀子劝学》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          ”,踮起脚极目远望,“            ”。
(13)荀子《劝学》中的“                ”两句,用踮脚和爬山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八、《师说》
(1)(2019全国卷Ⅲ)《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2)(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
海口必去景点推荐
(5)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6)在 《师说》中,当时士大夫之间不愿相互拜师学习的理由是“               ,                ”,这种错误观念使得传统的从师风尚在当时社会难以恢复。

本文发布于:2023-06-23 19:56: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92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描写   琵琶   学习   表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