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

阅读: 评论:0

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
第29卷 第2期四川林业科技 
Vo1.29, No .22008年4⽉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Ap r ., 2008
收稿⽇期:2007207230
所属街道社区怎么查询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
李柳林
(唐⼭市交通局公路⼯程处,唐⼭ 063000)
摘 要: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防震减灾的⼀项重要措施。本⽂介绍了防灾公园的概念,提出了防灾公园应具备的功能。
关键词:抗震减灾;防灾公园;功能
中图分类号:S731.2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3-5508(2008)02-0078-02
城市是⼈⼝、建筑物、⽣命线⽹络密集,社会财富⾼度集中的区域,⼀旦发⽣破坏性地震,将造成巨⼤的经济损失和⼈员伤亡。导致城市地震灾害的原因是多⽅⾯的,其中城市规划不合理是重要的原因。如城市⼈⼝密度过⾼、⼯矿企业过于集中、⾼楼林⽴、密度过⼤,造成没有⼈员疏散躲避的空旷场地。为了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员伤亡,必须快速将⼈员撤离危险地区。这是地震应急的⼀个⾄关重要的环节。如何撤离⼈员、如何安置⼈员、安置在什么地⽅、如何救助难民,需要在城市规划及编制地震应急预案时考虑,其中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是防震减灾的⼀项重要内容。
1 什么是城市防灾公园
防灾公园是近些年来为抗御严重灾害规划建设的避难疏散场所。2003年我国建成了全国第⼀个防灾公园———北京市朝阳区元⼤都城垣遗址公园,之后⼜有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公园等防灾公园问世。⽇本的⼀些城市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了防灾公园、像兵库县三⽊综合防灾公园、⼤阪府久宝寺绿地、名古屋市稻⽔公园和稻永东公园、市川市⼤洲公园等。
所谓防灾公园,是严重灾害发⽣时,为了保障市民的⽣产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建设的起避难疏散场所作⽤的城市公园或绿地。防灾公园不仅可以作各类避难疏散场所,各类防灾公园还能⾃成防灾系统,发挥综合性的防灾作⽤,⽽且中⼼防灾公园可以⽤作抗灾救灾指挥中⼼,紧急救援中⼼,重伤员抢救与转运中⼼,在各类避难疏散场所中居重要
巴厘岛一次难忘的spark
广东最穷十大城市排名
地位。
在⽇本历次严重地震灾害中,城市公园发挥了重要的避难疏散作⽤。关东⼤地震时,在城市公园避难的⼈数占当时东京市避难总⼈数的40%以上。阪神⼤地震时,神户市27个城市公园成为市民紧急避难疏散场所。
我国的城市公园也是重要避难疏散场所。2005年九江地震,许多市民到绿地上避难。唐⼭⼤地震时,唐⼭市区数万名市民在凤凰⼭公园、⼤城⼭公园、⼈民公园等公园绿地搭建窝棚或简易房作为紧急避难疏散场所和固定避难疏散场所。在这次地震中,北京市仅中⼭公园、天坛公园和陶然亭公园就涌⼊1714万⼈避难。1999年我国台湾省集集地震,丰原市、⼤⾥市和东势镇共有414万⼈在51个避难所避难,其中公园的避难⾯积约占1/3,东势镇在公园绿地避难的⼈⼝占避难总⼈⼝的5613%。
平湖人才招聘网最新招聘20222 防灾公园的作⽤与功能
需要隔离14天的省份
防灾公园具有⼀般城市公园的浏览、休闲、体育锻炼功能,并依据城市防灾要求赋予必备的防灾功能。
2.1 避难疏散并确保避难⼈员基本⽣活条件的功
防灾公园的第⼀功能是为附近市民提供避难⽣活空间,并确保避难⼈员的基本⽣活条件。防灾公园必须有⼀定规模的可供市民避难的绿地或⾃由空间,⽤作市民避难区域。起固定避难疏散场所作⽤的中⼼防灾公园,⾯积应⼤于50hm 2
;起固定避难
疏散场所作⽤的防灾公园,⾯积应⼤于1h m 2
(最好
在10hm2以上)。防灾公园内必须能够搭建供避难⼈员栖⾝的窝棚、简易房、防震棚、帐篷村。有紧急提供被褥、⾐物、⾷品、饮⽤⽔、⽣理品和其他⽣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供给能⼒;有备⽤的应急电源、供电⽹络、照明和供⽔设施;按规定设置⼀定数
郑州附近旅游景区哪里好玩
量的临时厕所;提供市民交流信息与晾晒⾐物的空间等等。实质上,防灾公园就是灾时市民的避难疏散场所,必须在发挥城市公园原有抗灾减灾功能的基础上,赋予更完善的防灾减灾功能。
2.2 防灾减灾功能
防灾公园必须具有确保避难⼈员⼈⾝安全的基本条件。防灾公园要避开可能进⼀步致灾的地震发展断
层、岩溶塌陷区、矿⼭采空区和场地容易发⽣严重液化的地区以及次⽣灾害源(特别是⽕灾、⽔灾、海啸、滑坡或⼭崩等)。防灾公园与周边环境之间设防⽕隔离带,各避难栖⾝场所之间设防⽕通道和消防通道,充分利⽤公园内的湖泊、⽔流、⽔池作消防⽔源,配置确保消防⽔源的消防栓。严格控制公园的⽕源,并在有可能发⽣⽕灾的场所配置⾜够的消防器材。震后,公安部门为灾民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与条件,有防范、制⽌越轨⾏动和各类刑事案件的有效措施。
2.3 情报收集与传递功能
欲合理地、准确地指挥避难,抗灾救灾指挥机构必须及时开启防灾公园的指挥系统和通信系统,尽快地掌握地震灾害的早期综合情报,作出避难的初步决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为了及时掌握避难过程的各种信息,要在防灾公园内安装监控装置。通常,防灾公园内应设有⼴播设施,及时地把有关避难的情报传递给每位避难者。防灾公园内还应当为避难⼈员安装电话,以便与外界沟通安危信息,养活⾮灾区的亲属等盲⽬进⼊灾区。在⽹络环境下,充分利⽤信息⽹络收集与传递灾情情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阪神⼤地震时,由于灾害情报不畅,⼤阪市和神户市的公园未能及时发挥避难疏散功能,因为地震灾害发⽣在凌晨5时46分,各收费公园都处于闭园状态。
2.4 医疗、救护功能
灾害发⽣后,重伤员从受伤地点送往医院或转运外地,救灾物资和市民⽣活必需品的紧急调运,
抢险救灾部队和其他救援⼈员进⼊灾区或在灾区内实施救灾救援活动,政府要员到灾区视察、外国救援⼈员往来灾区或新闻记者到灾区采访,其他⼈员进出灾区等,⼀般都需要乘坐各种交通⼯具。这些交通⼯具的重要活动地点是包括防灾公园在内的各类避难疏散场所。因此,设有抗灾救灾指挥机构的中⼼防灾公园应当设⼤型机动车停车场和直升机坪,各类防灾公园和其他避难疏散场所之间及其内部必须有满⾜机动车辆通⾏的道路、出⼊⼝,必要时设停车场。
严重灾害发⽣后,灾区内外的运输任务极为繁忙。以唐⼭⼤地震为例,震后的最初⼏天时间内,10万名中国⼈民解放军指战员、2万多名医务⼈员和⼤量⼯程技术⼈员进⼊灾区必须安排运输基地,为运输车辆和相关⼈员提供服务。
3 结束语
提⾼防灾公园的减灾功能是今后科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应当⼴泛应⽤⾼新科技成果,强化减灾功能。例如:在建⽴城市综合防灾数据库、城市综合防灾知识决策系统时,设防灾公园⼦系统;充分运⽤卫星通讯、飞机通讯、有线与⽆线通讯等多种通讯⼿段构筑⽴体的现代通讯⽹络;发挥因特⽹在收集、传递灾害情报中的作⽤;有效地使⽤太阳能、风能作照明设施的能源等。我国应当在更多城市建⽴更多防灾公园和避难疏散场所,设⽴管理防灾公园系统的办事机构,加强平时与灾时的管理,使各类城市灾害避难疏散场发挥更⼤的防灾减灾功能,取得更⼤的防灾减灾效益。
参考⽂献:
[1] 苏幼坡.城市灾害避难与避难疏散场所[M].北京:中国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6年5⽉.
[2] 城市与减灾编辑部.全国第⼀个应争避难所在北京建成[J].
城市与减灾,2003,(6):4~5.
[3] 张芝霞.对城市规划中抗震与应急救灾问题的思考[J].灾害
学,2002,17(1):37~40.
[4] 齐 瑜.北京市应急避难疏散场规划与建设[J].中国减灾,
2005,(3):34~36.
[5] 苏春⽣.城市园林的抗震减灾功能[J].世界地震⼯程,2005,
21(1):37~41.
97
2期李柳林:城市防灾公园抗震减灾功能浅析

本文发布于:2023-06-24 08:5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929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园   防灾   避难   疏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