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阅读: 评论:0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精选6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珠海海洋公园门票价格
  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
  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
  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南澳岛旅游景点介绍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这样形
成的山体就是火山。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
  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
  (三)巩固拓展
  (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知识。
  (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关资料,做成PPT或视频,下节课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
  火山的形成: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2
  一、学情分析:
  在高二地理文理教学中,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五个理科和一文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其中1、2班基础较好,8、9、10、11班的基础较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初中和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个是他们的地理学习习惯不好,不爱学习。如何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这是本学年的教学重点。这一切都要求老师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好教研组、集备组整体优势。
枣庄十大旅游景点  二、指导思想:广西天气预报15天查询桂林天气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教学班6个,5个班学生基础都较差,在高二年级也非常特殊,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1、2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好点。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阜阳是几线城市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普洱茶为什么喝生不喝熟五、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07:0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947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火山   教学   学习   地理   形成   实验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