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阅读: 评论:0

刘琳燕,孙云
温州旅游景点攻略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  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本文在分析福建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点”模式和“线”模式深度开发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的观点及方法,以及加强福建茶文化软环境建设等建议。
关键字: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点”模式;“线”模式;软环境建设
我国是茶叶种植的发源地,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时期就被发现,并逐步发展,至今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福建是产茶大省,涵盖以乌龙茶为代表包括绿茶、红茶、白茶等茶类,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早已驰名海内外。一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底蕴深厚;世代耕作的茶园流露着自然的淳朴,返璞归真。将茶园秀美的景,茶文化宁静的气息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的茶文化旅游产业正渐渐为人们所乐道。
1 茶文化旅游定义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等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1]
发展茶文化旅游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创新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营造和谐氛围,丰富精神生活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福建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2.1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安县丰州古镇莲花峰的石刻上,比陆羽《茶经》记载早300余年
[2]
。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均发源于福建。早
在宋代,福建建瓯的北苑贡茶誉冠天下,当时的御茶园在今天已是不可或缺的历史遗迹。清代以来,随着福建茶叶传入欧洲,闽茶更是扬名海外。现代福建茶人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把福建茶叶发扬光大。茶,成为了福建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深厚的闽茶文化,孕育了一代代杰出茶人。在中国现代的十位杰出的茶叶专家中,有三位来自福建省:有已故的我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科创建者庄晚芳先生、高等茶学教育创始人陈椽先生以及102岁高龄仍活跃茶坛的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前辈。闽茶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推动了福建茶叶不断向前发展。
2.2 资源丰富,客源稳定
“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的鲜明特。旅游业已成为福建重要的产业。据福建省旅游局统计,2010年福建共接待国内游客80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3]。
基于特鲜明的旅游资源、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及现代人的不断推陈出新,茶文化旅游资源逐渐丰富,东西南北各具特。铁观音文化、岩茶文化、白茶文化、茉莉花茶文化等百花齐放。 2.3 茶事茶俗,异彩纷呈
我省茶叶协会众多,促使茶事活动异彩纷呈。如海峡两岸茶博会、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海峡两岸名优农产品贸洽会暨中国(福建)国际茶博会、福建(厦门)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安溪铁观音节、福鼎白茶文化节、无我茶会、各地茶王赛等。这些活动作为茶文化交流的平台以及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契机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福建悠久的茶文化
基金项目: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刘琳燕(1990-)女,福建农林大学茶学2008级,研究方向:茶文化。 *通讯作者 E-mail :sunyun1125@sina 茶叶科学技术 2011(3):39~44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历史蕴育了很多茶俗茶礼。如擂茶、新娘茶、采茶灯、安溪茶艺、祭茶、喊山等传统文化,以其参与性强,地域特明显,很可能成为茶文化旅游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4 推陈创新,产业攀升
福建茶产业在前人留下的瑰宝中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省茶叶总产量27.26万吨,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毛茶产值约99.7亿元,排名第二。
2.5 闽台同根,香飘两岸
闽台茶叶同根生,茶香两岸飘万里。闽台两岸茶文化一脉相承,渊源深厚。海峡两岸茶文化节,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等的相继举办,为两岸茶文化的相互发展带来了商机和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交流、发展的平台。
3 福建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海今日发布最新通告
3.1 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福建的茶文化不是不够深厚,而是挖掘得不够透彻。很多茶文化产品仅仅停留在研究、保护、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上,还未真正与旅游市场接轨。例如,现有的一些茶文化旅游路线的设计上,较多的停留在游览层次,可以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蕴意深厚,但能够让游客静心领会、参与到茶文化中并达到修身养性,可以清心的行程较少。
3.2 配套设施和软环境的不成熟
目前,福建茶文化旅游市场配套设施尚未健全,如各个茶文化景点间交通线路的衔接尚未便捷化。相应的服务条件,如专业的导游、优秀的解说词等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未能真正地带领人们接受心灵的洗礼,体味茶的俭清和静。
3.3 宣传还未到位,品牌尚未建立
一个响亮的品牌可以无形中给产品赢得足够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管齐下。网络、杂志、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是很好的媒介。旅游目的地本身的茶文化旅游宣传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
总之,福建茶文化旅游发展初见端倪,已渐渐走入人们的心中。但目前福建省大多数地区的茶文化旅
游主要以参观、买茶为主,对茶文化的挖掘仅是冰山一角,系统的旅游产品还未形成,福建茶文化旅游未来的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4 福建茶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4.1 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深度开发需要回到消费者核心价值需求的原点来思考,应以目标消费者需求变化为导向,针对确定的市场加以设计,通过深度体验旅游路线,游客能够获得不仅是旅游经历,更是一种体验、感受、发现和学习的过程[4]。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点”模式、“线”模式。
4.1.1“点”模式的深度开发
所谓“点”式设计,就是依据茶文化旅游载体和基质的差异化,从纵向的角度,深挖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在展示内容安排、展示方式、解说系统、环境设计上进行细致考虑,从总体上增强游客感知和体验度[5]。我省按区域划分,可以分为五个“点”,即闽南地区,闽北地区,闽西地区,闽东北地区,闽中地区。
(1)闽南地区——以安溪为代表的铁观音文化游闽南铁观音茶文化旅游区以安溪为中心,包括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的全部,以茶园茶山、遗迹遗址、茶俗茶艺为主要景观。区内有中国茶都、大坪
生态茶园、铁观音发源地、茶王赛、天福茶博物院、知名茶企文化馆等优良旅游资源。区内茶文化旅游资源人文和自然皆俱,旅游资源独特性高,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住宿等旅游公共实施较为完善,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势头较好。
①继续加大对中国茶都建设力度。中国茶都位于安溪县城,是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与传播、茶叶科研和茶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茶业新都市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6]。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继续加大对其的建设力度,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规范现有的茶叶交易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特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如品茗专区、铁观音制茶技艺演示长廊、以铁观音传说为依据编排短剧,并定期展播等;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例如食宿行等,增设旅游商品销售中心。
②继续茶叶庄园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安溪
茶 史 文 化                            刘琳燕等: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第 3 期
现有茶叶庄园一个,即华祥苑有机茶生产基地。“八马”和“魏荫”茶业公司目前正积极筹建茶叶庄园。茶叶庄园应独具一格,百花齐放。亦或是展露茶园美丽纯朴风光,亦或是溢满茶文化浓郁风情,都应该深入挖掘茶文化,打破观赏为主的形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③要保护和弘扬丰富多彩的茶俗、茶艺等茶艺术产品。将茶俗进行弘扬和传承,并单独提炼出来,开
发成旅游产品,融入茶文化旅游中。如“安溪茶艺”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将“安溪茶艺”纳入茶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带领游客从精神文化层面对铁观音有一个更深程度的了解。
④多管齐下,不断挖掘茶文化旅游产品。如建立茶壶茶具研发中心,借助德化悠久的制瓷历史,建立茶壶茶具研发中心,借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也可在德化举行陶瓷文化艺术节,在推广德化瓷器的同时,借力宣传闽南乌龙茶,带动闽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或是将茶文化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之中,与土楼旅游结合起来,如在南靖土楼发展野生茶、土楼老茶,建立观光休闲茶园、农家乐体验园。
(2)闽北地区——以武夷山为代表的岩茶文化游以武夷山为中心,包括南平市全部地区,有独特的丹霞地貌、遗迹遗址、茶俗文化等[7]。区内有武夷山景区、下梅村古民居、曹墩乡村民俗村、宋代建州北苑贡茶园遗址、建盏遗物遗址、祭茶斗茶茶俗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得,具有不可替代性、独特性。该区不仅可以运用现有的武夷岩茶的名片,更应该辐射到建瓯,重塑北苑贡茶形象,挖掘南平地区内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使现代与历史交融。
①打造茶文化旅游度假村。武夷山风景秀丽,景宜人,整合武夷山内现有的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个茶文化旅游度假村。度假村内,依托秀丽的自然景观,融入茶文化气息,让人们在度假村内不仅
得到视觉上的享受,也得到精神上的洗礼,放松紧张身心,感悟人生真谛。度假村可以建立在自然风景优美,茶文化气息浓厚的地区,通过田园风格酒店的建设,加上观光茶园及相关设施的建立来实现。还可以鼓励住在景区的茶农搞好茶农旅社,既可以提供住宿,也可提供当地特餐饮,还可以参观、参与茶农家制茶过程,使到武夷山旅游的人们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了解、融入武夷山茶文化。
②继续加强武夷山茶博园建设。茶博园是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加大园区内休闲设施建设,如休闲长廊、自助泡茶吧,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享受人性化设施的便利;还可增设自动化导游解说词,安装在主要景点,游客只要按下相应按钮就可以对景点进行介绍。
③文化遗址的修缮,典故传说的再现。重点投入对建瓯北苑御茶园、建窑遗址的建设,大红袍传说的重现等。大红袍传说的再现可以通过话剧、皮影戏等动态的形式体现。对于“祭茶”、“喊山”等古老民俗的保护要继续加强,并开发成为游人体验式活动,成为茶文化旅游的一个特环节。
④建立茶文化综合区。整合三姑现有的茶叶店面资源,打造茶叶交易平台,建立茶文化综合区,区中还可建一个广场,作为茶文化传播的平台。综合区内不仅有形态各异的茶叶,也有古香古的茶具、招人喜爱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又可以通过民间斗茶、茶宴、茶歌、茶戏、茶艺表演等活动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游客,传播茶文化。(3)闽西地区——以龙岩为代表的客家茶文化、红旅游
闽西客家茶文化旅游区以龙岩为中心,包括龙岩市全部和三明市的西南部,以茶园、客家文化和茶文化为主要景观。区内有客家土楼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旅游景区、云顶茶园、采茶灯、客家茶俗茶艺等优良旅游资源。该区是一个红革命老区而又新兴的茶叶产区,近年来茶文化旅游发展意识增强,加之区内独特的旅游资源,茶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千山暮雪第二部①保护和弘扬客家擂茶文化、采茶灯。擂茶源远流长,已有上千年历史。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迄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客家擂茶文化、采茶灯艺术形式的保护和弘扬可以融入到永定土楼文化中。例如,为到永定土楼旅游的游客展示甚至邀请其亲自参与擂茶制作,将观赏、体验采茶灯的表演发展成为土楼旅游的规定项目等。
第 3 期                                        茶叶科学技术                                    茶 史 文 化
②将茶文化融入红旅游之中。闽西地区有丰富的红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近年来提倡“以红带绿,红绿结合”的旅游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将闽西的客家茶文化融入到“红绿旅游”之中。游览红景区的同时,品饮当年的“首长茶”;在“红军客栈”、“知青人家”等极具特的农家乐项目中亲手制作、品饮擂茶。
③与赣南地区联手弘扬客家茶文化。赣南地区也有擂茶、采茶戏、革命老区、秀丽的自然景观,但各有各的特。可以与赣南跨地区联手,将类似的旅游资源串联成线,互留客源、共享资源、一同将客
家茶文化发扬光大。
(4)闽东北地区——以宁德为代表的多茶类山水文化游
该区以海上仙都福鼎为中心,包括宁德市的全部,是以山地茶园、名茶、少数民族畲族茶俗风情为主要景观,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区内山、海、川、瀑景观融为一体,畲族风情与滨海风光为其特,有中国海峡大茶都、太姥山、三都澳、畲族茶俗茶艺、坦洋工夫红茶茶艺、新年茶茶艺、天山绿茶茶艺、凤凰茶艺等优良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虽然该区茶文化旅游起步较晚,但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使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①将闽东北民俗茶艺发扬光大。闽东北重点建设的茶艺有:坦洋工夫红茶茶艺、新娘茶茶艺、天山绿茶茶艺、凤凰茶艺等。茶艺的建设应注意还原茶艺表演的环境,不仅仅是舞台背景那样简单。如新娘茶茶艺,可以融入婚嫁习俗,让茶艺的表演在一个更逼真、更本土化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多设计环节让游客参与其中。
②打造“海上仙都,滨海茶都”。闽东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海、川、瀑景观为一体。在游览壮美风景的时候,随时随地体验闽东无处不在的茶乡风情。无论是在巍峨的太姥山下,亦或是在嘈杂的闹市边,都可以看到苍翠的茶树,勤劳的茶农,品上一壶淡雅的茶。
(5)闽中地区——以福州为代表的茉莉花茶文化游
闽中茉莉花茶文化旅游区以福州为中心,包括福州市和莆田市的全部,以茶贸易、名人文化、茉莉花茶文化为主要景观,以茉莉花茶文化为主体的茶文化旅游区。区内有三坊七巷、鼓山、海峡茶都、长龙华侨生态休闲观光园、茶艺居、茉莉花茶厂、青云山、温泉等多样化茶文化旅游资源。此茶文化旅游区是福建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温泉之都,将历史文化景观和现代都市风貌、山海风光融为一体。
①茉莉花茶温泉会所。利用福州温泉之都和福州茉莉花茶的特,建立一个茉莉花茶温泉会所,打造商务旅游中心。在温泉池边,茉莉花与茶的香气浑然一体,伴着袅袅热气,宛如仙境般,令人心旷神怡。享受过了温泉溶去疲倦后,来一杯暖暖的花茶,这是何等惬意。茉莉花茶温泉会所,融入了福州茉莉花茶特和温泉特,可以开设茶浴、茶疗SPA等,可承接商务会议,是休闲养生、商务旅游的好去处。
②在福州三坊七巷设立茉莉花茶文化传播交流平台。该交流平台集茉莉花茶制作工艺、茉莉花茶艺表演、茉莉花茶品饮等于一体。将茉莉花茶文化融入古香古的三坊七巷中,着力将其打造成为“福州的文化品牌”,重塑茉莉花茶的形象。
③规范海峡茶都茶叶市场,打造海峡最大茶叶交易平台。根据海峡茶都的特点,应由政府统一对其进行规范,加强质量、价格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打造全省茶叶集散中心,为游客营造一个称心的消费平台。
4.1.2“线”模式的深度开发
“线”式设计方案,是将茶文化旅游产品中同一主题产品进行串联、组合的开发模式[8]。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使地区各县市、乡之间的茶文化资源得到整合,进行跨地区的联合线路的开发。通过跨县市和地区茶文化旅游专线,使游客欣赏到各地不同的茶文化特,也可以在突出茶文化主题的同时,加入其他文化旅游项目,加强合作,进行综合旅游线路的开发。
(1)茶文化科普游——青少年茶文化夏令营茶文化是一种积淀、一种修养,要从小开始陶冶。针对青少年开发茶文化科普游, 让青少年们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 把茶叶生产、科技示范和思想
北京通州不限购的房子茶 史 文 化                            刘琳燕等: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第 3 期
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青少年思想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提高。该路线亦可开发用之中年、老年科普游。
路线:宁德—武夷山或安溪—漳浦游,主要景点:宁德景点太姥山、福安坦洋茶厂;武夷山茶博园、茶洞、九曲溪、武夷宫、北苑御茶园;安溪清水岩、城隍庙、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漳浦天福茶博院。
(2)茶乡寻根访祖游
闽台渊源寻根游,主要景点:泉州铁观音发源地遗址、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厦门闽台缘博物馆、青礁慈济宫;漳州南靖土楼。
闽北寻根游,主要景点:建瓯北苑御茶园、孔庙;武夷山大红袍古树、九曲溪、武夷山茶博园。(3)茶民俗风情游
该旅游路线综合了福建省各个地区的茶民俗风情,为热爱民俗文化、茶艺的人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①闽西—闽东游:主要景点有闽西客家土楼、云顶山观光茶园;闽东太姥山、畲乡茶艺。
②闽西—赣南游:闽西和赣南距离较近,而且有类似但各具特的旅游资源,可以将两地的资源进行整合、发展无障碍旅游。主要景点:闽西客家土楼、云顶山观光园、古田会议遗址;赣南将军园、茶亭。
月坨岛门票多少钱③闽茶香•土楼情:福建作为客家土楼的聚集地,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加上“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福建”的观念,特别是福建茶的日益走红,将茶文化与土楼文化结合起来的旅游路线也会有一定的市场。
路线:漳州—龙岩游,主要景点:南靖云水谣古镇、田螺坑土楼、南壶香土楼老茶厂;永定土楼、华安土楼;漳浦天福茶博院。
(4)茶文化养生休闲游
武夷山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武夷岩茶茶香醉人、品质优异;武夷山水清纯甘甜、有益健康;武夷茶宴,味清不腻,养生延年。福州温泉之都,泡温泉、沁花香,益健康、涤心灵。
路线:武夷山—福州游,主要景点:武夷山茶博园、九曲溪、武夷宫、大红袍景区;福州茉莉花茶温泉会所、三坊七巷。
(5)针对茶博会、茶王赛等特定时期的旅游路线茶博会、茶王赛等茶界盛事的举办时期无疑是茶文化旅游的高峰期,这个时期既要满足人们参与茶界活动的要求,也要满足人们参观游览住宿的需求,可筹划相关旅游路线的设计。
(6)佛、道教修性游
佛教与茶总有丝丝缕缕的不解之缘,茶可清心、佛亦可清心也。道教与茶交融,道教茶艺乃是中国茶艺中的佼佼者。此路线的特重在品悟人生、修身养性。景点可包括武夷山道教名山大王峰、厦门南普陀;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开元寺。
4.2 全省茶文化旅游发展软环境的完善
目前,福建的茶文化旅游除了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外,软环境的培育是促进茶文化旅游稳步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
4.2.1举行茶文化旅游“形象大使”的选拔
政府应大力支持并和有关部门组织茶文化旅游“形象大使”的选拔赛,选出茶文化旅游专项导游。通过“形象大使”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也可以请名人担任茶文化旅游的代言人,利用名人品牌效应推动该茶文化快步发展。
4.2.2茶文化专项导游的培养
应培训一批有茶文化内涵的导游体。茶文化导游不仅要懂得茶文化,且要懂得茶叶品鉴、茶艺等,才能更好地带领游客领略茶文化之美,感受“茶可以清心”。海南最好玩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4.2.3专业茶文化旅游解说词撰写
现有的导游词,文化内涵并不丰富,缺乏文化底蕴。可聘请有关专家人士针对不同旅游对象编写茶文化旅游专线的导游词,让游客在导游词的引导下,达到视觉、听觉、味觉乃至心灵的茶文化洗礼。
4.2.4茶宴的丰富和规范
游览了茶乡、赏了茶园、听了茶歌、悟了茶道,不能缺少的还有品茶宴。目前,我省特茶宴较少,特别是在茶文化旅游景区内的茶宴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规范。要做到以茶入菜、以茶造型,融入绿健康的时尚理念,菜品在精雕细琢之余又不失农家特。
第 3 期                                        茶叶科学技术                                    茶 史 文 化

本文发布于:2023-06-25 16:3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4954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文化   旅游   福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