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枯叶蝴蝶》精品教案 鲁教版

阅读: 评论: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枯叶蝴蝶》精品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情感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此文表达的生活哲理,从而深刻地感受人生经验。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借助枯叶蝴蝶特有的保护,发表议论,赞美真善美,批判假丑恶,又兼及保护生物物种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体会诗意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步骤:
一、引导自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低音播放《蝴蝶泉边》的葫芦丝乐曲,同时展示美丽的蝴蝶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蝴蝶给你的印象。这世界上还有一种蝴蝶,它非常美丽,也非常与众不同,因为它特别爱把自己丑陋的一面表现给别人看,它的名字就叫做:枯叶蝴蝶。(板书:枯叶蝴蝶徐迟)紧接着展示出一张枯叶蝴蝶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继续讲解:那么这种枯叶蝴蝶的生存方式以及命运到底如何,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一篇诗意与哲理交融的散文来揭开谜底,让我们一起走近徐迟的《枯叶蝴蝶》。
(二)要求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采取自由阅读的方式初读课文。
广州好玩的公园排名A词语积累:阖.收敛.逸.出枯槁
..
..憔悴
..行径装假作伪生生不息(加点字注音)
B整体感知:库木塔格沙漠图片
枯叶蝴蝶是如何伪装自己的?枯叶蝴蝶伪装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它最后的结局怎样的?
先让学生独立出答案,然后全班同学大声朗读答案并进行分析。
二、合作互学
同学们,美丽的蝴蝶不难发现,但是会隐藏自身美丽的蝴蝶却是罕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具有这种特质的事物它的背后总是隐藏着许多引人深思的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1、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悲惨的结局?
2、你对枯叶蝴蝶的这种悲惨命运抱什么样的态度?作者的态度与我们的一样吗?请从文中出依据。
教师评价学生答题。本文脱开了借赞美蝴蝶来歌咏爱情的框架,也没有落入因蝴蝶濒于绝种,提醒人们抢救自然资源的窠臼,而是从枯叶蝴蝶因装假作伪而导致绝灭这一角度,谈及“真”的重要性。这是作者能够从与我们不同的视角来立意,从而写出了一些令我们有所启发的语言,写出好文章的原因。
三、点拨导学
朗读课文,背诵你最欣赏的语句段落,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1、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写出了()。
2、我最欣赏课文的()句话,()词用的好,好在()。
3、我觉得()写的好,告诉我们()。
第一个句式重在发现精彩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第二个句式重在品味词语,教学生懂得从词语和修辞入手,赏析语言,揣摩其意义作用;第三个句式重在教学生学会出意蕴深刻、哲理丰富的句子,侧重理解句子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做人、追求真善美、保护环境等方面多角度思考,可以从抨击见利忘义,应该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角度来谈;可以谈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或谈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
四、拓展求学
1.枯叶蝴蝶的悲剧让你有哪些感想?
2.假如你是世界上最后一只枯叶蝴蝶,孤独地在花丛中飞翔着,你想对这个世界诉说些什么?
设计本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课文提出的问题,进而关注社会,使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在碰撞中升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上网搜寻枯叶蝴蝶目前的生存状态, 做一个小小的调研。
2、针对本文阐明的哲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400字的周记。
备课手记: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枯叶蝴蝶》选自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环境,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枯叶蝴蝶》是一篇诗意与哲理交融的咏物散文。视角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运用多媒体手段引起学生对枯叶蝴蝶的兴趣,采用自学、合作、点拨、拓展的教学顺序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由浅入深地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在朗读、探讨、议论中理解文章观点,深化对问题的看法,圆满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精品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文常用实词、文言文虚词,初步认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现象。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增强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再现“核舟”的形象。
难点:完整了解雕刻艺术的构思。
教法与学法
1、读法
2、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入题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工艺美术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的是一篇介绍工艺小品的文章——《核舟记》(板书课题)。
烟台长岛旅游攻略一日游
二、整体感知
1)关于作者
魏学伊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亲魏大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流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末成。其父被害死在狱中,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悲愤而死,只活了30岁。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2)词语积累
罔(wăng)贻(yí)有奇(jī)黍(shŭ)糁(shăn)髯(rán)褶(zhě)膝(xī)篆(zhuàn)狭(xiá)
3)朗读指导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东莞附近一日游
珠/历历可数也
4)字词把握
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通曲:弯曲
左手依一衡木衡通横:跟地面相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5)词的活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竹叶做成的船篷。
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型发髻。
6)重点句子
播放课件: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那人正眼看着炉子,神平静。亚龙湾人间天堂鸟巢度假村酒店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墨:笔划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颜是黑的。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挑拣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灵怪矣哉:这种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7)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
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8)理清说明的内容及顺序。
明确:本文结构属于总一分一总,开头总写,由评论引入所要说明的事物,结尾再总写,在总述事物概貌的基础上再作扼要的评论。
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哪位同学能告诉我?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核舟作者的时代,姓名和其雕刻工艺的奇巧,提出核舟的由来及其主题。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五自然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叙述各部位的人与物的神情状貌。这是全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总括核舟上的人,物种类和数字,赞美核舟雕刻者的精巧技艺。
三、研读课文
朗读课文可以男生、女生分读,师读齐读等方式,对读得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读书力求使用普通话,尤其注意古今异读、变读、通假字、多音字的读法,读准字音才能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才能理解得清楚透彻。
3.齐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分析,设计问题如下。
(1)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2)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3)出说明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答案:
(1)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
(2)盖大苏泛赤壁云。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四名学生朗读第2-5段,然后分析讨论。
(1)这四段文字是对“核舟”的具体细致的说明,作者怎样说明的?可分成几个层次?
第2-4段是一层,说明的是船的正面;第5段是一层,说明的是船的背面。作者是按照由正面到背面、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的。
(2)研读第二段。设计问题如下。
①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船舱,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
②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突出王叔远的“奇巧”、“灵怪”,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③请同学领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让学生自己动口讲一讲。
(3)研读第三段。
讨论:①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着力表现苏武、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神情态度。
开展小活动:课堂表演(三个男生分别扭作苏东坡、黄鲁直和佛印,让他们按照课文中所述的情境实际演练,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变抽象为形象,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教师点拨:“东坡”与“鲁直”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佛印”矫首昂视,屈膝盘坐,神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表演完毕后设计思考题如下:
②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③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④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
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小结第三段:这段文字,说明人物神情态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描述每个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层次分明。
(4)研读第四段。
开展小活动——课堂表演。
让两名男生扮作两个舟子,身边放上一些道具充当“楫”、“壶”、“炉”“蒲葵扇”等物,模拟两名舟子的神情动作,让讲台下的同学观看并说出他们跟书中所作是否一致,主要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变抽象文字为具体形象。下一步,教师设计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文字说明舟尾情况是怎么布局的?
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总说“揖左右舟于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
②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06:43: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006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蝴蝶   说明   作者   核舟   刻有   教学   雕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