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二三 认识一个地方-塞罕坝(实用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阅读: 评论:0

文通练三 认识一个地方——塞罕坝
(实用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微导语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清朝曾在此设木兰围场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但是,在建国前,这里并不美丽,海拔高,气温低,加之多年来的砍伐,这里几乎成了寸草不生的荒漠。1962年,国家在此兴建农场。经过55年三代农场人的拼搏,终于建成了现在去哈尔滨会被隔离吗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综合效益十分显著,成为我国生态文明、绿发展的典范。2017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下面的文分别从文学和实用角度帮你认识这个现在十分美丽、已成为旅游胜地的地方。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这充分表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能量。
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表明中国的绿发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发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摘编自2017.12.7新华网)
材料二:
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
我媳妇盯前半夜,后半夜我来,我俩就这样轮替着刘军说。2006年,在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后,刘军被林场安排到了塞罕坝9座望火楼其中的一座担任防火望员。这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满是艰苦、寂寞和枯燥。
每年的3月至6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刘军、齐淑艳夫妇一刻都不敢懈怠。他俩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下所辖范围内的望情况,并向总场进行汇报。一天,96,一年,28 000多次。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是最不容易的。齐淑艳说:像如果林子冒烟了,我从颜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着了。白的是草,黑的是树。一有火情,我们立马就向林场汇报。”(摘编自2017.9.3央视网)
材料三:
巨大的生态效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增加到现在的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为滦河、辽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
显著的社会效益。塞罕坝林场助推区域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动众致富,促进地方发展,推进苗木生产、生态旅游、交通运输、养殖业等产业发展,每年可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
可观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林木总蓄积由建场前的33万立方米增加到1 012万立方米,累计为国家提供中小径级木材192万立方米。
强大的精神力量。塞罕坝林场的巨大成就,为广大人民众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摘编自2017年第17期《求是》)
材料四:
特点:氢气燃料、风力发电
芝加哥市长理查德·达利从1989年上任至今一直带头植树,为芝加哥创造了50万棵新树的环保纪录。2001年,芝加哥大规模推行的通过屋顶绿化储存太阳能和过滤雨水,以节省能源的举措取得很大成效,每年为芝加哥市政府节约1亿美元的能源开支。市政府还将位于市中心的机场改建为公园,并在千禧公园内建造了一座可容纳1万辆自行车的车站。芝加哥也是全美第一座安装氢气燃料站的城市。风力发电也是这座风之城最可利用的能源之一。(央视网旅游频道《让身心自由呼吸,全球最干净整洁的10大城市》)
 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平均海拔1 500米,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年均积雪长达7个月,最低气温可至零下43.3℃。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到1949年前,塞罕坝由林苍苍,树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皇家猎苑蜕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罕坝林场的获奖,表明中国的绿发展理念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认可。
B.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将简单的工作重复到极致。黄山风景区天气预报一周天气
C.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就是明证。
D.绿出行、利用氢气燃料、风能等是目前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答案 B
解析 原文并无此意,原文只是说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是最不容易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塞罕坝林场的成功,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革命性变革。
B.刘军、齐淑艳夫妇工作生活融合为一、矢志创新坚守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塞罕坝能够育林护林成功的重要原因。
C.由上述材料看,环保主要是种树,因为树能够改变天空,改变环境,带来生态文明,造就青山绿水。
D.塞罕坝林场由过去的掠夺性采伐、无节制农牧活动,到现在的以砍养树,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答案 A
解析 B项他们的行为不涉及育林。C项不能说环保主要是种树,每个地区环保要求特点
不一样。塞罕坝主要就是种树,其他地方未必是,有的是减少污染,有的是减少盐碱地等。D项曲解文意。
3.根据上述材料,请给塞罕坝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几条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科技人员大力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资源,引种、培育、种植。
政府在技术、设备、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
禁止乱开滥伐矿山、森林等。
利用风能、太阳能,绿出行等。
二、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塞罕坝的横平竖直
王国平
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落叶松遍布,笔挺笔挺的。
这些松树经历的四季,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序更迭。冬天长期唱主角,春天、夏天被强行压缩了,高寒、沙化、干旱,带有负面彩的词在这里集合,兴冲冲地向松树发起攻击。松树们不加理会,顶天立地,铆足了劲,往上长,直直地往上长。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些句子,都是历代文人写给松树的,都是高声礼赞。松树的品行,好像自古以来就是免检的。塞罕坝是松树的天下。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跟寂寞逗趣。漫步塞罕坝,目力所及都是挺立着的灵魂。你会感觉被一股正气萦绕着,内心不由得生发出敬畏的情感。
在这片140万亩的土地上,人工绿化面积达112万亩。都说塞罕坝在大地上书写着绿奇迹,那么松树负责的就是那一笔稳健的
松树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就是路。塞罕坝的路,那么的细,那么的长,就像孩子用纯白
的油画棒,在硕大的墨绿纸张上画出的一道道平展的白线,径直地伸向远方。
塞罕坝原本没有路,是塞罕坝人用铁脚板踩出了一条条路。森林深处的一条条小道,给塞罕坝添上了灵气,让塞罕坝的花草树木跟人亲近了,也让塞罕坝的壮美与幽深得以被人识、被人叹、被人爱。巴西国家足球队名单
如果你添加了塞罕坝人为好友,又关心运动的计步排名,你会发现,塞罕坝人多数时候是排在前列的,甚至不时占据封面。这是因为塞罕坝人总是在路上,喜欢在林子里转悠,他们在工作,在生活,在守护绿,在制造氧气,在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书写着大地上的那一笔舒展的
有了,坐标系的X轴、Y轴就确立了,而坐标系的原点,站着的是
一撇一捺,重重两笔,挥就的是人的浩浩威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塞罕坝人,在茫茫荒漠上种树,历时五十五载,那么单调,那么漫长,他们顶住了风,挡住了雨,吞下了苦,咽下了痛,以强硬的姿态号令茫茫荒漠变身茫茫林海,让绿常驻人心,并见证着生态保护跃居时代主潮。
山东威海旅游攻略必去景点一撇一捺,轻轻两笔,也状写着人的柔性智慧,涸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塞罕坝人伺候着自己或前辈种下的这些树,担心它们受森林病虫害的困扰,有个头疼脑热,又忧心它们一着不慎惹火上身,后果难以想象。在石质阳坡植树,泥土少,只能从别处运来,他们叫客土回填,给一堆土以宾客般的礼遇,整个植树的氛围也平添了几分庄严。他们还喜欢把适地适树的说法挂在嘴边,这跟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是一个道理,到什么地方种什么树,蛮横不得,强扭不来。
常熟天气预报15天查询⑩塞罕坝人,演绎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面与光明面。
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塞罕坝书写着一个重庆到武隆旅游攻略字。
1962年,那么一个年代,国家决定要在塞罕坝组建林场,目的和期望凝结在27个汉字的字里行间: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
这就是,塞罕坝人不忘本。这就是初心,塞罕坝人不忘初心
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每年释放氧气54.5万吨,拥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植物9……这是塞罕坝人提交的成绩单。
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塞罕坝书写着一个字。
森林,树木,是塞罕坝人的亲属、友朋,亦是恋人,生死相依,你侬我侬。
海子有诗: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在绿时空工作、生活着的塞罕坝人,不时享受着因静气而生发出的此等幸福。
塞罕坝有多个苗圃,树苗在这里得到精心呵护、培育,待时机成熟,就装上车,被运往四面八方。
塞罕坝人嘴边的这些苗子,携带着塞罕坝的基因,盛满了塞罕坝人的情谊……
去吧!去吧!塞罕坝的苗子,去美化别人的幸福生活,去装点我们共同的家。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内容上,将分别比作坐标系的X轴、Y轴,点出人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结构上,既总结了上文的;又引出下文,描述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面。
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绿林映白路,彩鲜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塞罕坝的路在无边绿林的映衬下细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人勤劳、奉献精神的赞美。

本文发布于:2023-06-28 15:5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01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林场   绿色   生态   中国   森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