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与载畜压力评价

阅读: 评论:0

济南海底世界与泉城极地海洋世界
青海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与载畜压力评价
辛有俊;杜铁瑛;辛玉春;吴阿迪;陆福根
【摘 要】广西景点排名大全集青海草地资源理论载畜量为1608.08×10^4羊单位。其中,天然草地载畜量为1282.84×10^4羊单位,人工草地载畜量为224.78×10^4羊单位,农作物秸秆载畜量为104.45×10^4羊单位,分别占理论载畜总量的79.77%、13.73%和6.50%。与全省2009年度存栏牲畜3020.05×10^4羊单位相比,超载1411.97×10^4羊单位,超载率87.81%,属重度超载,草地载畜压力指数为1.88。经畜、草平衡分析,青海牧区19个县共计需要减畜1183.26×10^4羊单位,减畜幅度为60.71%。%According to survey, the theoretic livestock carrying capacity of Qinghai grassland is 1608.08 ×10^4 sheep units, including 1282.84 ×10^4 sheep units of natural grassland, 224.78 ×10^4 sheep units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and 104.45 ×10^4 sheep units of crop straw, accounting for 79.77% ,13.73% ,and 6.50% of total theoretic livestock capacity, respectively. Comparing with the actual livestock population (3020.05 ×10^4 sheep units) in 2009, there were 1411.97 ×10^4 overgrazing sheep units, with an overgrazing rate of 87.81% and grassland livestock
carrying pressure index of 1.88, which suggests a state of severe overgrazing.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balance analysis result, the 19 pastoral counties of Qinghai should decrease their livestock population by 1183.26 ×10^4 sheep units, with a 60.71% of decrease rate.
【期刊名称】《青海草业》
【年(卷),期】2011(020)004
【总页数】10页(P13-22)
【关键词】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载畜压力
【作 者】辛有俊;杜铁瑛;辛玉春;吴阿迪;陆福根
【作者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812.5
根据青海省农牧厅安排,从2007年开始,青海省草原总站在省财政和农牧厅的支持下,与全国畜牧总站、青海大学等单位合作,应用3S(GPS全球定位系统,RS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快速、便捷、节省的优势,采用遥感影像分析与野外对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3年的野外调查,对全省38个县市的草地资源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通过3452个样地(点),11620个样方的测定登记;采集牧草分析样品42份,植物标本146份;拍摄样地、植物及相关景观照片万余张;记录、收集了鼠虫害、毒杂草等有关资料,获取了大量的草地资源信息和基础数据,并以县为单位建立了草地资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省级服务平台,为全省草地管理、利用和草地资源演变趋势预测、动态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就草地载畜量的统计方法及全省载畜压力做一初步评价,供参考。
1 草地载畜量计算方法和依据
草地载畜量是用家畜单位来表示草地的承载能力。青海草地载畜量计算包括天然草地、人
工草地和农作物秸秆的载畜量。其计算标准和系数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标准执行,在实际测算中对标准的个别指标根据青海省实际进行了微调。
1.1 相关参数的确定
1.1.1 羊单位日食量 本次草地资源调查载畜量计算中的羊单位日食量确定为可食鲜草4.0kg(或可食风干草1.38kg,天然草地牧草的干鲜比平均按1:2.89折算),以全年365d计算,分别为可食鲜草1460kg/羊单位(或可食风干草503.7kg/羊单位)。主要依据1980年青海省草原总站在刚察县、祁连县和同德县对藏羊、高代改良羊和牦牛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数据,以及青海省上世纪80年代草地资源普查时羊单位日食量的标准确定。
1.1.2 各类牲畜折合羊单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指标,结合青海家畜的实际体重,青海省各类家畜折羊单位比例确定为:
一只绵羊折1.0个羊单位、一只山羊折0.8个羊单位、一头黄牛折4.5个羊单位、一头牦牛折4.0个羊单位、一头奶牛折6.0个羊单位、一匹马折6.0个羊单位、一匹骡折5.0个羊单位、一头驴折3.0个羊单位、一峰骆驼折7.0个羊单位。
1.1.3 各类家畜幼畜折算比例 各类家畜幼畜在畜中所占比例有不同的报道,本次调查主要依据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的试验研究资料,各类幼畜在畜中的比例进行折算,并确定为:绵羊、山羊幼畜(1岁以下)占畜总数比例的21.32%,每只幼畜折0.4个羊单位;马幼畜(2岁以下)占畜总数的50%,每匹幼畜折合3个羊单位;牛(含牦牛、黄牛、奶牛)幼畜(2岁以下)占畜总数的49%,每头幼畜折合2.8个羊单位。
1.1.4 各类农作物秸秆谷草比及饲草利用率 青海省各类秸秆的饲草利用率因地区、谷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鉴于此,在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及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各类秸秆的饲草利用率为各类秸秆理论产量的35%;其中:谷草比分别为:小麦 1:1.25、青稞 1:1.1、马铃薯 1:0.65(折粮后的比例)、豆类1:1.73 ~2.01、油料1:2.7。
1.1.5 青海天然草地利用率 青海天然草地不同放牧利用的草地利用率,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既不同利用季节放牧草地的利用率及退化草地利用率的规定,但在实际测算中对个别指标根据青海实际,考虑到本次调查的方法手段、基础数据和信息源等作了适当调整,并统一按全年放牧利用率的指标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青海省天然草地不同季节放牧利用率表单位:%注:按部颁标准,轻度退化草地的利用率
微山湖旅游景区门票
以未退化草地利用率的80%计;中度退化草地利用率以未退化草地利用率的50%计;重度退化草地实行休牧或禁牧。?
1.1.6 全省各类牲畜饲养量统计 全省现有牲畜饲养量统计数据,根据青海省农牧厅编制的《青海农牧业统计册》中牲畜存栏统计资料。即全省各类牲畜数按2009年末存栏1976.29×104头(只、匹、峰),根据折羊单位标准折算为实际饲养的羊单位。
1.2 草地家畜承载量的计算方法
本次调查的草地资源载畜量计算,采用家畜单位法,即1hm2草地上全年可承载的羊单位。其计算公式如下:
1.2.1 单位草地上可承载羊单位
式中:Ausw——1hm2全年放牧草地可承载的羊单位;
Yw——1hm2全年放牧草地可食产草量(鲜草,kg/hm2);
Ew——全年放牧草地利用率(不同草地类型利用率,见表1);
Ius——羊单位日食量;
Dw——全年放牧天数;
式中:Aush=1hm2人工草地全年利用可承载的羊单位;厦门旅游团
Yh=1hm2人工草地可食草产量(鲜草,kg/hm2);
Ef=人工草地的利用率(按90%计);
Ius=羊单位日食量;
Dh=全年利用天数;
1.2.2 草地类型的合理载畜量 依据上述公式,某类放牧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其公式如下:
式中:Awk——某类型放牧草地全年可承载放牧的羊单位;
Snw——某类型放牧草地可利用面积,hm2;
少林寺景区
Susw——1羊单位全年需某类型放牧草地的可利用面积,hm2/羊单位·a;
式中:Ahk=人工草地全年利用期内可承载的羊单位;
Snh=人工草地可利用面积,hm2;
Sush=1羊单位全年所需人工草地可利用面积(hm2/羊单位·a)
1.2.3 农作物秸秆的合理载畜量 首先,按谷草比计算出某一地区(县、市、区)的农作物秸秆理论总产量,然后再确定该地区范围内农作物秸秆可收集率和可作为饲草料的利用率,再计算出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的合理承载量。
式中:A——为某一地区农作物秸秆可承载羊单位量(羊单位);
Y——某一地区各类农作物秸秆总产量(kg);
H——某一地区各类农作物秸秆可收集率(按70%计);
E——某一地区各类农作物秸秆可作饲草的利用率(按35.8%计);
光雾山住宿攻略

本文发布于:2023-07-01 07:2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059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草地   单位   青海   利用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