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结课论文

阅读: 评论:0

旅游文化学结课论文
题              目:水墨婺源理坑旅游文化赏析
姓              名:star
所在学院系部:世界地图高清版大图全图艺术学院绘画系
班              级:绘画3班
水墨婺源理坑旅游文化赏析
作为艺术学院的一名学生,今年上半年很幸运的和老师与同学们去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去写生。虽然很遗憾没有在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去,但是我仍旧希望可以把我在婺源这些日子的所见所感分享给大家。
婺源位于赣东北,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景德镇市浮梁县乐平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铜都德兴市,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
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明珠。徜徉十里水乡,问询千年古木,谛听断桥残垣,迎迓古道沧桑……这是每一个行走在婺源青山碧水间的旅人当有的梦想。婺源的山不高,隐隐地起伏,温柔地把村庄拥在怀里;婺源的水不深,潺潺地流出山谷,委婉地环绕着村郭;婺源的村庄小而宁静,百来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溪水边。白墙灰瓦,重重叠叠,倒影如画,在日的推移中,宛如一抹淡淡的乡愁;而那缓缓流过的岁月,更是一首让人低徊不已的诗。
而这次主要介绍的则是婺源理坑。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图片一、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理坑
(一)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
婺源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
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二)主要旅游资源: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二、山水的自然旅游文化
自然旅游文化价值观是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互为融合,互为作用,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精神内涵,是支撑旅游形象的重要特征。
自然旅游文化的审美特征包括:形式美,形境美,意象美。
这里的山势起伏,从山脚远远望去,黄灿灿的油菜花一直从平地的农田“泛滥”到了山上的
梯田,使一座座山变成了金黄的丘陵。而走到半山腰时,人就会淹没在那一片金黄海洋里。婺源的油菜花或许是受了好水土的滋养,个头尤为健硕,风一吹,那种摇曳的姿态汇成一片,而且上下自成风光。向上看是满山的黄,向下看又有着梯田特有的弧形造型作为间隔。层层叠叠,迂回飘逸,像是一朵朵黄的云。待到山顶再向下看时,那种豪迈的气势就更开阔了,只见一条条溪水从黄的海洋里流过,一个个粉墙黛瓦的徽派村落被黄的海洋包围着,间或炊烟袅袅,配以农人拉犁耕作……这种美,只有到了那里才能感受得到。
三、旅游欣赏的方式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天时——把握观赏的时机;地利——优越欣赏位置;人和——品味文化内涵。
婺源最为特美丽的就是春季的油菜花海罢,可惜的是这种遍山都是油菜花海的场景我们没有欣赏到,去的时候是五月底,已经临近炎热的夏季,老师和我们几经周折才算是深入婺源,那时候从九江出了车站接连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大巴,我们对秀丽葱郁的大山已经没有起初的惊讶与兴奋,当听到还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写生基地时,顿时车内哀嚎一片。
焦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不过随着逐渐的深入这个古老的盘旋不断的山体时,看着天逐渐接近暮,越来越浓重的雾气,以及被原始茂盛的树冠遮住的天空,还有时不时出现的小型瀑布溪流,我的心里越发的平静。
到的时候已经晚上8点多钟了,大家疲惫不堪,一下车这里给我的印象不似热闹繁华的现代城市,她依旧保持着质朴与静谧。这里不像大都市一样繁华和宽大,无需半个小时即可溜边整个村庄,因为是住宿在理坑村不远处的一个算是比较热闹的小镇上,一到晚上彩斑斓的霓虹灯闪烁就起来,在小镇口边遥望理坑村,鲜少可见如此刺眼的灯光,那里灯火在夜里泛出昏黄的暖光。
起初几天整个村庄笼络在朦胧细雨中,不下个三四天天气是不会转晴的。清晨大家收拾好雨具跟着导游踏上了游历理坑村的路程。前行的不平的路上随意可看见细雨积成的水洼,越来越临近古镇,叮咚作响的水声变得激烈了起来,远处的半山腰上缭绕着雾气,放眼望去就是布满可爱稻苗的水田,孩童们和老人们穿着雨衣和胶鞋穿梭其中。看到村口那块刻着“理坑村”的石碑时,我们才真正的进入了这个在这深山里已经静静守望了几百年的村庄。入眼就是斑驳的墙壁,白墙灰瓦,重重叠叠,布满青苔的石阶。导游绘声绘的讲述
着这里的奇闻趣事,著名的“小楼”,感叹着镇里首富的住所上方翠的琉璃瓦现在依旧贴合在白墙上,明代吏部尚书的“天官上卿”的门楣,酒不自醉人自醉的农家花酒和青梅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认为在朦胧细雨中去体味山水的美是最佳的,雨中的小镇温婉可人,孩童沓溪而行,妇女在水边敲打着衣服,竹桥的对面开着富含民俗特的服饰店,石器店。只需几元钱即可从这里把含有本土特的明信片寄往家乡的亲朋好友,而这些也只是小镇上的一部分美景。以后潮热晴朗的天气里我都甚少出门,或许是习惯了细雨的轻抚,只有在温润的雨水中漫游我才能体味到水墨婺源的小桥流水般静谧的美。
四、旅游与旅游文化的关系
成都到乐山大佛攻略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缘,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
桂林临桂新区最新消息
在婺源的小半个月里,由于交通的不便利,逐渐的习惯了这里村民的生活作息,这里没有城市的浮华,有的只是山林溪流的淳朴美,时间前行的步伐仿佛在这个小镇放慢了下来。不久的别离也变的悲伤了起来,在雾水中坐在颠簸的大巴里,透着满是雨水的玻璃,我逐渐远离了这个安静的小镇,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依然记着在这里所感受的美,所经历的美,以及我们自己不经意创造的美。
北海旅游景点地图远山、近水、粉墙、黛瓦……婺源之美不仅有着百花的点缀,更是山水与村庄的柔美画卷。“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是婺源最真实的写照。在很多人眼里,婺源也许是陌生的。因为这种纯粹意义上的乡村,依然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淳朴生活已经让现代人无法想象。可是,婺源又是熟悉的。老屋门前的古槐,古槐下的黛瓦,黛瓦上的青鸦,甚至于古巷口飘洒的清风,雕窗外浮流的柔波,老樟顶缠绕的游云,一切都似乎未曾改变。不知从何年何日里,婺源像极了一幅静止的画,画面上那片清晰而模糊的水墨,就这样一直濡染在游者的印象里,从来不曾散去。

本文发布于:2023-07-02 08:2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077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婺源   旅游   文化   理坑   细雨   才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