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遗产税对比

阅读: 评论:0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二是税收。〞还有一句话说:“只有一件事比死亡和税收之类的不幸更甚,那就是死亡与税收结合的产物——遗产税。〞一、遗产税概论
度假村哪里好
所谓遗产税,简单来说就是对死者留下来的遗产征收的税收。因此,在国外也被称为“死亡税〞。其中,遗产的涵盖范围不仅仅包括现金和存款等流动资金,也包括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因此,遗产税是属于财产税的一种征收形式。一般来说,为了防止被继承人生前以赠与的方式恶意转移财产而逃避纳税,绝大多数国家都要求赠与税与遗产税应同时课征,作为铺助。虽然有些国家并没有开征赠与税,但规定死者生前一定年限内赠与的财产一并纳入遗产税的征收范围,一同征收遗产税。
遗产税是一个的古老的税种又是一个现代的税种。它最早起源于4000多年的古埃及,当时埃及法老为了筹集战争经费而开征了遗产税。近代意义上的遗产税始于1598年的荷兰,而这之后,相继有英国〔1649年〕、法国〔1703年〕、美国〔1797年〕、意大利〔1862年〕、日本〔1905年〕、德国〔1906年〕等国家开征遗产税,其目的大多也是为了筹集战争经费。而相较于古代和近代开征的遗产税,现代遗产税的征收主要是作为协调社会成员财富分配的一9月份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国内
南戴河农家院种手段,征收对象只是针对少数高收入阶层的人,因此,其课税收入也只占财政收入的很小的比重,取得财政收入的作用大大减少了。
我国早在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就有了开征遗产税的主张,但碍于政局不稳,战争频繁等各种原因,直到1938年10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了?遗产税暂行条例?,并于1940年7月1日正式开征,至此,酝酿了28年的中国遗产税终于付诸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那么?。文件中规定全国要开征14种税种,其中就包括遗产税。但当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此税种并没有真正开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特别是20XX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开征遗产税的条件也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吁此事,希望以此来增强税收杠杆功能。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目前,在世界上127个有税收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有大约2/3的国家和地区是正在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其余的国家和地区是没有开征或曾经开征、目前已经停止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近几年来,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纷纷停征遗产税,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等。最近又有报道称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72票对162票通过一项法案,
池州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
该法案称将于20XX年起彻底废除联邦房地产遗产税。为什么历史如此悠久的税种在这些国家会最终走向消亡?追根结底是遗产税收入不能有效的提高财政收入。国外遗产税的征收对象只是少数高收入阶层的人,课税收入只占财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在美国,每年去世的人中只有2%的人被征收了遗产税。如此低的比例,却要付出很高的征收成本,导致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遗产税收入相对较低,不能起到有效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最终放弃了征收。二、遗产税的国际比较〔一〕课税制度的国际比较
从征收制度来看,遗产税课税制度分为总遗产税制、分遗产税制、总分遗产税制三种,这是一国在进行遗产税制设计时所面临的首要选择。
1.总遗产税制
总遗产税制是对遗产总额进行征收的税制。其最主要的特征为“先税后分〞,即是先就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净值进行征税,然后再将税后财产分配给法定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目前,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沿用此种课税制度。
2.分遗产税制
南京海底世界年卡
分遗产税制〔也称为继承税制〕固然与总遗产税制相反,它在遗产的处理程序上采取了“先分后税〞的方法,即允许法定继承人按照国家有关的继承法律分得财产,再就各继承人取得的遗产净值征税。
采用这种课税制度的有法国、日本、德国等41个国家。
3.总分遗产税制
总分遗产税制〔也称为混合遗产税制〕是将总遗产税制与分遗产税制综合在一起的税制,实行“先税后分再税〞,即先就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净值课征遗产税,待税后遗产分配完毕后,再对各遗产继承人分得的财产份额征收继承税。意大利原来是实行混合遗产税制的典型国家,但从20XX年开始已经停征。

本文发布于:2023-07-02 15:2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083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遗产税   遗产   税制   征收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