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空间的风环境设计——以上海浦东地区的公园为例

阅读: 评论:0

北京五日游报价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
园区内水体调动主要通过2处泵站进行处理:枯水期通过1号泵站从下游河道取水,进入水质净化系统后,再通过2号泵站将水从湿地抽至中心湖,补充中心湖湖水的蒸发及渗漏,以保证中心湖的水质及景观生态效果。
其中取水点位于下游河道(地表劣V类水体),须依次经过除砂池、草滩、浅水卵石沙滩、浮游动物引导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打造的涵养湿地湖三级水体四重净化后,出水达到地表III类,达到人体可直接接触的水质标准,其污染物削减量如表1所示。补水湿地的设计目标是使市民游客在感受园林景观之美的同时,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生态净化过程。促使人们去探究科学和自然环境的奥秘,达到赏景、戏水、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设计目标。
6植物配置
(1)选择植物以珠海地区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种驯化成果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提高成活率及保证绿化效果。(2)植物设计中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树种相搭配,使项目内夏季有荫可遮日,四季有花可观,营造出不同季相的植物景观。(3)为了使水岸边缘的绿地更有趣味性,除了选择乔木与灌木相搭配外,更多选择观赏草,多年生地被、水生植物等进行配置。(4)草滩按照带状种植挺水植物,在满足美观要求的同时,满足水质净化的要求。(5)涵养湿地湖种植多样化的沉水植物,并配合少量浮叶植物,
满足水质净化的要求。
7结语
可以预见,金湾航空城中心湖补水湿地建设能有效解决河水进入中心湖之前的水污染问题,在保证中心湖水量的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外来污染物破坏中心湖景观和生态系统,有效解决静止水面富营养化的问题,保证水体通透、洁净。项目园区通过人工湿地系统与景观设施的相互融合,除了营造出优美的景观环境,更最大程度地向市民游客演示了水如何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态净化过程,寓教于乐,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园科普教育、戏水赏景的功能要求,成为一处供市民休闲游憩的一处绝佳去处。
参考文献
[1]夏汉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与效率[J].生态学杂志,2002(4)
(责任编辑张芝)
1空间中的气流与微气候
1.1气流的定义及特性
流动的空气称为气流,也可称之为风。向上运动的空气称之为上升气流,同理向下运动的空气称之为下降气流。上升和下降2种气流在生活中很常见,例如滑翔机、风筝以及在空中飘的物体都会受到这2种气流的影响,在空中划出波浪形的轨迹。气流的生成非常复杂,受到各种天气、温度、湿度、空气温度递减率、地表温差、气压等数据影响,一般来说,气流是由这些因素的叠加形成的。
气流的特性可以分为以下方面:惰性,气流往往走的是最短、最近的途径;释放点,水平运动状态的气流如果遇到激发物,也就是依托物,就沿着依托物爬升,直到依托物的最顶端即释放点。在城市景观的地形设计时,可以考虑地形地势的变化进行设计气流的流向;根据场地判断气流,在山环绕的空中,气流出现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山窝里的气流,气流在山窝里流速比沟外的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城市里会产生弄堂风;热力气流和动力气流,动力气流即动力上升气流。平行移动的气流在遇到障碍物激发的情况下,改变自身原本的运动方向继而形成的向上运动的气流。热力气流即热力上升气流,是受日照、气压、温度、风力等自然条件和地形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上升气流。例如砂石吸收的热量最少,最容易饱和,此时日照还是继续,于是把多余的热量转达给周围的空气,使得空气加热。而水、湿润的地区受阳光照射后形成热力气流则比较慢,因为水的比热高,需要的热量很大,水周围的空气温度不及沙石周围空气的温度,于是就有了气流的循环。这就是根据热力气流所产生的景观空间“小气候”。2023春节旅游最佳去处
1.2气流产生的微气候
地铁北京线路图
覆盖在人们周边的气流所产生的气候称为人的微气候。微气候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疲劳程度及舒适感等。影响微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体受热辐射获得的热量较多,这时人体会感觉到热,若增大气流的速度会使人感到凉爽。气体流动的速度大,带走人体表皮的体液,降低人体表层的温度。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微气候的改变与温度、气流速度、湿度等因素有关。一个微气候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是由其构成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显而易见,人们对微气候的评价也必须综合考虑。
城市景观空间的风环境设计
——
—以上海浦东地区的公园为例
姚翔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一日游攻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在如今喧嚣的城市环境,追求宁静舒适的自然环境是人们的渴望。美国曾经有个关于居民生活质量的调查,得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他们共享的空间在城市空间所占比例以及使用情况。作为城市的公共绿地,是人人
五台山旅游地图
都可以“占有”的。在有限的空间里,如果能提高舒适度,以及对城市的贡献问题,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景观;气流;风环境;上海浦东;世纪公园
作者简介:姚翔(1990-),男,浙江丽水人,景观建筑硕士,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动漫游戏学院专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公共空间艺术等。
景观设计
71
--
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
在人们生活起居环境里,气温、湿度、热辐射以及气流的速度对人体的影响可以相互替代、相互遏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可以由另一个因素的变化来抵消或替代。此外,人体对微气候的主观感觉,也就是身体、心理上是否感到舒适是进行微气候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2上海世纪公园的风环境
2.1公园的勘测
上海浦东新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东亚季风盛行的滨海地带,属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照较足,温度适中。勘测的时间为立春,有风。温度在9~17℃,风速为3~4级,速度大约为8.5m/s。从风向图(图1)中可以看出,勘测当天,宏观上的风向为东北风。气流大导向可以确定是由东北至西南。在大风力导向下,是否在公园的各个角落都一致呢?答案从图上不难看出,是否定的。在公园的局部还是会产生小的微气候。
在世纪公园中央有个湖,水体容量较大,面积占到了公园面积的1/4。中午12点时,阳光直接照射下,产生了2种情况:(1)在陆面上,由于陆面的比热较小,温度容易提升,从黎明的9℃直接爬升至27.4℃,当然周围的空气温度也跟着提升。(2)世纪公园的水体体积大,比热较高。所以当外面已经是27.4℃时,水体表面只有15℃左右,水表面的气温也不高,这就形成了温差。水体周围的温度较低,陆面上较高,于是陆面上的气流向水体方向往上爬升,水体上的气流向四周陆面做下沉运动,形成一个湖与陆的循环,这个独立的循环几乎不受到大气流东北风的影响。经实地勘测气流会绕过湖面,然后继续往西南方向移动。说明世纪公园内部的气流循环虽然受到了大气流的影响,但还保持着自我的循环状态,并且使得大气流有部分避开。
再看世纪大道的主入口附近,入口往南的气流紊乱,勘测时也十分困难,风向极为不稳定,流速时大
时小。地形上有高起的土坡,植被有高大的乔木以及密集的灌木。风力风向的叠加导致行人能感觉到乱流,同时气流在植被中穿梭十分紊乱。整排高大的乔木对气流方向的改变显而易见。再往南是梅花林,高度平均在2m左右,地势趋于平缓。
在图上还可以看见有小圆点,这是静风区域。在世纪公园里,一开始认为较开阔的空间几乎不存在静风区,但实地测量发现,静风区并不是存在无风状态下,也可以存在有风的时空里。在湖的西南方向有一处静风区,恰好是几个方向不同的气流抵触点,也就是说,气流在这里形成对立状态,外界的力几乎相互抵消,所以这个位置几乎感觉不到风的存在。其次是在湖的东南方向,也有连续的静风区。2.2世纪公园的气流环境分析
分析世纪公园里的气流后,主要来探讨发现的问题:(1)从最南边的入口进入绿地时,前方由于有较开阔的草坪区,气流移动的速度较快,流体体积量较大,速度大约为5m/s。这个问题就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如果在冬季,气温较低,则风寒效应会使进入世纪公园的游客感到突来来袭的寒冷;如若是在夏季,那么会让游客觉得凉爽、舒心。(2)关于梅花观赏区容易吹起的尘土。在梅花观赏区里,由于没有高大的乔木作遮挡,气流速度大加上气候稍干燥,极易吹起地面的土壤,使得游客极为不适。(3)公园内较私密的区域应该控制成静风区。每个公园必然会出现较开放的空间与较私密的空间。从心理角度看,在私密空间里,游人多数渴望安静、平和的状态,那么私密空间的气流移动速度应该不高于1.2m/s。(4)在一些小的过道上产生“弄堂风”。弄堂风容易使游客感到不适,同时还容
易引起扬尘。
3结论与展望
3.1结论
在城市绿地里,所产生的气流问题各种各样,这些问题一部分是规划设计不完善遗留的,一部分是后期养护不完善造成的。自然界里的每种物质都有它独特的性质,想要营造出舒适的风环境需要从气压、温度、湿度、地形地貌等方式来改变引导气流。对于上海浦东世纪公园的风环境改善,有以下几点结论:
(1)入口处的气流较急,可以从2个方面缓解这个问题,①在南入口与大草坪区域,种植乔木类的植物。可以形成一个气流缓冲区域,使得气流经过时缓冲对游人的作用力,降低速度。其次可以是气流在乔木林穿过,保持透气。②从湿度上,可以在此区域建水体景观,形成局部微气候,也可以改变该空间的气流模式。
(2)梅花观赏区,只能从风速角度考虑。可设置喷雾装置,首先增加土壤湿度,使得土壤粘稠度增加。其次增加空气的湿度,使得这一区域的气体交换变缓。引起风尘的气流主要是扰流,由地面向空中移动的气体造成,也可以在导向性方面来控制。在梅花观赏区域以北可以堆积小土丘,或者弧形景观墙,把气流顺势导向南边。
(3)静风区问题,前文提到静风区应该在公园较私密的空间里出现,那么也就转变为如何营造私密空间的静风小气候。先从地势出发,地势选择较低处,或者人工建造出下沉地势,在地势上造成突然的落差,这样在气流较快移动时,气体分子的惰性以及粘性,只有极小比例的气流会进入此区域。在内部,植被方面可以根据此空间的开放的方位来种植处半包围式的绿篱。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引入水体,环绕其周围。
(4)“弄堂风”需要先出公园内的阻碍物,有小的建筑,有高大的植被。建筑方面是否可以移除,或者降低其高度。降低植被密度,给气流通过的空隙增多,分散风力,从而得到缓解。
(5)在不影响游客观赏的同时,增加公园趣味性,可以设置些具有颜型景观,根据彩的冷暖与位置来互补。
3.2对未来发展的意义以及展望
本文浅谈景观空间中的气流环境,希望业界人士这个
河北旅游线路全攻略
领图1世纪公园总平面局部风向图
景观设计
72
--
2018年第5期现代园艺
域越走越远。最后,希望将来能规划以及建造出真正具有调控功能的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造福,提升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牛艺霖,胡望社.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及其启示[J].后期工程学院学报2009
(1)
[2]刘志辉.城市高大建筑周围风环境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35)
[3]柏春,方圆,莫天伟.小气候对人的环境行为影响研究——
—以上海淮海公园前广场为例[J].新建筑,2006(1)
[4]李飞.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对微气候环境改善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3
(责任编辑禾初)
济南名泉文化景观的活态保护与发展
郭兆霞
(济南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
摘要:基于活态保护的理念,从对济南市当前历史遗产保护的具体情况分析入手,对泉水要素现状进行细致而深入的调研挖掘,探究济南名泉文化景观的自然生态背景及社会文化传承,通过分析济南古城景观表征与文化内涵作用关系的分析,提出济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统的保护与利用要顺应时代要求,在新形势下将泉水保护与利用古今相通,形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冷泉;文化景观;生态;动态;活态
济南以“泉城”闻名于世,其先民自古依泉而居,才有了后来多个朝代的治所,才有了泉水护城河环绕的“明府城”,是人类应对独特泉水环境、利用自然水系统营建水利设施、创造与泉水全面融合的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杰出范例,留给后世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保护济南名泉及古城都是全市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城市化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大潮,对于遗产的破坏更是势不可挡,济南古城名泉文化景观在其粗放式发展影响下日渐脆弱。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们对保护遗产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提升。从文物古迹到历史街区,再到整个历史文化名城,从具体的
构筑物遗迹再到广泛的社会文化,内容越来越广泛,内涵越来越丰富。当今社会,遗产保护需要全面细致地认识遗产的真实性,将遗产融入到时代的生活中,以活态保护的方式保存。活态的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而且仍然具有其原始的使用功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持续发挥作用。
1生态——
—济南名泉文化景观遗产要素的自然生态环境探究
济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统是济南聚落发展的过程中,基于济南岩溶水系统冷泉集中出露所形成的特殊泉水环境,经过人与环境的长期互动和演进而最终形成的独特大型聚落冷泉人工利用循环体系。它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聚落泉水资源利用体系的独一类型,凸显了济南人民水环境治理与利用的高度智慧,对今天人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1探寻济南古城冷泉利用系统形成的自然生态环境
1.1.1济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影响下的古城独特水环境。济南古城区处在南部山区与北部黄河之间的山前倾斜平原之上,其岩溶地下水系统是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地区单斜自流的地质构造条件形成溢流泉,这是济南泉水文化景观形成重要的自然条件,也为济南古城营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背景。
济南古城应对多水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特殊城市选址、营建及建筑防水等措施。古城水利系统的人工水道起始端与泉水相接,末端与自然水系统合为一体;通过主动将人工水系统纳入生态循环,构成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利体系。古城水利系统中还有多处人工水利设施,将大流量的泉水引出城市核心区以及将城市内部泉水汇于一处,改善了无序出露的泉水环境,使城区免受水害。同时对城北部东西泺河的改造,改善了城市北部宣泄无序的水环境。
1.1.2遗产要素丰富且遗产地覆盖泉域。济南泉域范围南侧至泰山北麓内岭山分水岭既市域南界,北侧最远到黄河水,东至东坞断裂,西至马山断裂,缓冲区面积约1588.14 km2。总遗产地面积为1751.82km2,覆盖整个济南泉域。遗产提名地的核心区为申报遗产地,其中核心遗产区面积为163.68hm2。遗产要素为10大类别,包括泉水、泉水公共空间、泉水私家园林、泉水街巷、泉水院落、泉水寺庙、人工泉渠、人工湖泊、人工河道、水闸及城墙遗址及周边环境相关要素。1.2自然遗产要素的现状生境探寻
1.2.1泉水大多作为景观观赏要素,且价值极高。济南是全国唯一一座城区内泉水分布众多的城市,泉水出露形式多种多样,泉池、河道及湖泊保护现状基本良好,体系完整,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点状泉、簇状泉、散点泉、面状泉、混生泉等观赏形态各异,人工河道玉带一般环绕济南老城而行,“山—泉—湖—河—城”历经千年的发展变迁而兴盛不衰。
1.2.2济南古城内保留的泉水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泉池、泉渠由于各种原因被填没。如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朱砂泉、孝感泉等。公共区域的泉池、泉渠管理亟待加强。泉池周边众多经营业者与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泉水产生一定的污染,使得泉水景观难以达到其最佳观赏效果。再加上老城区内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完备的市政管网及配套设施,致使有的水渠已被严重污染,从而导致整个老城内的泉水系统均存在潜在威胁。
景观设计
73
--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19:4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139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气流   泉水   济南   环境   景观   公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