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水城

阅读: 评论:0

江北水城——聊城
江北水城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运河畔。她碧波千顷,处处春水闹古城。她有着独特的风韵和迷人的魅力、灵气。烟波浩淼的东昌,曾有凤凰栖息,有胭脂对湖梳妆的倩影;气势恢宏的京杭大运河,象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令人不由得想起辉煌的往昔;宽阔的徒骇河,象一轮巨大的弯月,簇拥着南部的半个城区,谁说听不到大禹师徒的惊叹!古老的黄河,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它通过引水渠道,为城区编织出一条条水网,构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湖河一体、交互辉映、北国江南的独特水城风貌。欢迎大家来聊城作客!
聊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誉。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
聊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有谋士计然。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
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通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建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称东昌,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现有名胜古迹44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风景如画的东昌湖,面积达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的独特的古城格局和风貌,是著名的中国北方水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游资源聊城山陕会馆,临清舍利塔、清真寺,东阿曹植墓,阳谷景阳冈等。
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气势恢弘,“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雕刻精细,布局严谨,是我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被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宋代铁塔,古朴雄浑,苍劲挺拔,是我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收藏之丰富“为海内之甲观”。在市区周围,还分布着武松斗西门庆的狮子楼、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鱼山脚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阵、鳌头矶、舍利塔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
聊城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是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国画大师李苦禅、民族英雄张自忠和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故乡。
东昌湖是北方最大的内地湖,可与杭州的西湖媲美,历来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之说。聊城因其城中有东昌湖和京杭运河而被誉为江北水城,她最大的特就是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安徽中青旅旅游,自北宋开始,聊城便形成了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的水城景观。碧波万顷的东昌湖湖水清澈,这里是没有任何污染源的。转过几个街区,又一片水面倏忽映入眼帘,真是水中有城,城中有水,水城一,宛如一位美人犹抱琵琶,让人难窥其全貌。这更加勾起了我们的兴致。
天很蓝,没有一丝云彩,像一块大大的蓝绸布挂在头顶。蓝天下,湖水很安静,细看,有着浓浓的墨绿,深不见底。微风过处,湖面如同少妇的长长裙裾起了皱褶,更显风情,又如初恋的少女轻轻皱了一下眉头,惹人爱怜。当年运河从南到北带来无限的繁荣,想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过了济宁便是东昌的辉煌。
光岳楼就矗立在眼前,散发出刀兵的气息,好象朱棣带着数万士兵在摇旗呐喊;曾经至上的帝王已去,人民造就的光岳还在;谁又是历史的英雄呢?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东昌湖畔西北隅。孔繁森,聊城市五里墩人,两次援藏,工作十载,为西藏的发展和藏汉民族的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藏民称为活菩萨19941129日,时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他一生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开拓进取,求真务实,被誉为新时期的焦裕禄陕西汉中有什么旅游景点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为纪念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于19957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914日正式开馆。馆占地面积10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换廊式结构。馆坐西面东,正门上镶嵌着总书记于1995728日亲笔题写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八个鎏金大字。馆内设1个纪念厅和3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个展览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同志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风上镌刻着总书记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展厅内布置着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分为6个部分,展出图片多张,陈列实物千余件,并配以3组电视录像片。自开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共接待全国各地观众达200余万人次。1997年,被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运河博物馆
山陕会馆是清时的一个商务酒店。会馆临江而建,由于要收门票三十元。由山东聊城闸口桥往南,约一里许,便能到山陕会馆 沿途岸草青青,垂柳依依,影荡河中,相映成趣。河岸上是宽阔的绿化带,由曲径通幽导引,不断地向前扩展、延伸……把个古运河打扮得更加靓丽和俊俏了。
桥南东岸是绿地广场,广场与新时代城市商居广场相连。彰显着绿、生态、文化、智能的理念。西岸是仿古的运河商城,灰瓦白墙,高低错落,古古香,与运河古码头相映成趣。古码头有两座,俗称大小码头,大码头是货运码头,小码头是客运码头,都是在原址上,用挖掘出的大青石板叠错砌成。台阶双分,平台两层,十分壮观实用。虽经百余年的
失落沧桑,但仍可想见当年京杭大运河漕运繁盛时,这里是何等的人流如织,喧哗热闹。不过,现在是只供游览凭吊,冷清多了。只有早晚休闲健身的人们,还常来操练起舞。
由大码头向前,是湖景名仕苑别墅小区。区内有一座清末遗存下来的基督教堂,刚刚经过修葺,面貌全新,信奉上帝的人们还常在此做礼拜。在建筑风格上,倒与欧式别墅协调相配,妙趣横生,成为运河岸边的开放景区。
名仕苑南端的商住楼,与聊城一中隔河相望,有桥互通。站在桥上,遥望西南,在一片顺河柳浪的上面,突然浮显出一座天上宫阙!——只见飞檐凌空,翘角若翼,密密丛丛,如鹤盘翔而下……人说,这便是山陕会馆了。
会馆坐西朝东,面河而立。功能是集神庙(关帝庙)和商会于一身的行会场所(祀神明而联桑梓),是一座集商业与文化之大成的典型建筑。据说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成建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前后历时66年,耗银6万余两,占地3311平方米。在民用公共建筑史上,多次集资之巨,始扩建持续时间之长,建筑体组合之得体,雕刻装修之华贵堂皇,儒商文化之浓烈醇芳,馆内人文商神精神之合一,都创中华之最!足见当时山陕两省商贾,是何等的财大气粗和资本雄厚!又是何等的信心百倍和勇气实足!他们智商高,文化素养好,看准了东昌这块康熙御批的免税码头(免税御碑曰:今日
无税,明日有税。每天看都是今日无税,故为免税码头),必定商机无限,有大钱可赚。故他们敢在东昌多次投下巨资,建了这座金碧辉煌的会馆,以展示其豪华气派,和鹤立鸡标新立异的富商风度。
聊城古志上说:象这样的外省会馆,如江西、苏州、赣江、武林等会馆共有八处。由此可见当时街巷纵横,百业兴旺,市场繁荣,人流如织的昌盛景象。
古聊城是京杭大运河的九大商埠之一,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俨然是江北一都会,并享有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的美誉。
整个山陕会馆建筑,系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南北中三大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跨院等组成,共约160间,多为联体结构,布局紧凑,疏密得体,错落有致,精巧夺神。特别是从山门和戏楼前后两个方向看,只见重檐翘角(一般古建筑每层翘四角,然而该馆戏楼顶层竟翘出十角!),争奇斗胜,其势如凤凰展翅,其状如鹤翱翔,脊顶多饰以龙吻等诸兽,更显其仙灵活现、生机勃勃、和肃穆庄严百万葵园景点介绍……
据专家考证:聊城山陕会馆的戏楼,无论从规模、风格和建筑精巧程度上,只有颐和园与故宫的大戏台可与之媲美!其他民间戏楼,无一能与之争高低!堪称会馆一绝。该戏楼每
年五月十三(关公单刀赴会的日子)和六月二十四(关帝生日),都要演戏三天给关帝看。其他节假日或重要商业庆典,也要请戏班演出。据馆藏资料记载,每年演出几百场,不下百二十个剧目,是研究清代戏剧史的佐证资料。
戏楼面对三大殿,两侧是看楼,组成一个方形四合院。大殿的正殿有关帝塑象,正对戏台,方便于观看演出。三大殿后是春秋阁,由两侧游廊相连,另组成一个四合院。加上进山门的小院,已经是第三进院落了。这些院落中,最值得看的是三大殿、戏楼与春秋阁廊檐下的额枋木雕。木雕全为透雕,立体感特别强。内容多为八仙游踪,三国故事、二十四孝图解或其他民间传说等,幅连翔实,通俗易懂,栩栩如生。另有山水人物、鸟兽虫鱼、瓜果花卉等,刻画得无不玲珑剔透、细腻入微、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此透雕廊,工程浩繁,保存完整,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表现手法上,拟或是艺术高度上,都堪称中华之最!是现存古建筑中绝无仅有的珍品!
另外,馆内还有许多浮雕、线雕、碑刻、楹联、匾额、门楣等几十处,无不透出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底蕴,堪称书法、绘画精品,甚或是极品!令游客叹为观止,徘徊不前,或反复回观,呈流连忘返状……另两大殿,还同时供水、火、文、财诸神,反映了商贾们乞求发财免灾,文光射斗牛、附庸风雅的愿望。
整个会馆,简直就是一座艺术殿堂。儒商之说,在此得到有力的佐证。不少现代的企业经营者们,专程来此参观,领略儒商风彩,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得到诚信经营的启迪。为打造本企业的儒商理念,不断来此洗礼、升华。
额枋透雕上的八仙故事,昭示商贾们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能因循守旧,不能人云亦云。要大胆创新,敢于走自己的路,开发新的市场,要与时俱进。
中国木质第一古楼--楼、门票还真不便宜,每人30元。宋代铁塔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光岳楼位于聊城旧城(现称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心,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上,高24米。光岳楼的通高和底边长者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是阳数之极,寓意它的高度不可超越。根据介绍,600多年来,光岳楼也一直是中国最雄伟最高大的建筑之一。聊城在明清两代为东昌府治。明朝初年,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陈镛为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东昌土城改建为砖城,并在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余木楼,后因地而名东昌楼。当然,还有一说是,当年修建北京
城从大运河运木料(这些原木都是从当时的苏禄国,也就是菲律宾进口的上好楠木),最后一批原木到达东昌府时,紫禁城已经建造成功,东昌知府就把这些剩余的木头建了这座楼。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似乎是明确的,即,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料敌望远、报时、报警,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功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它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后来有人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就命之曰光岳楼。光岳楼是鲁西名胜,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意为东岳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而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并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乾隆行宫就设在光岳楼的二楼,乾隆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风流才子,一生作诗一万多首,仅在光岳楼上题诗达十三首。碑文字迹圆润流畅,有较高的书法造诣。光岳楼上其它附属文物也十分丰富。拾级而上,梯道尽头,一抹蓝天,敞轩内檐下悬有一匾《共登青云梯》,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杰作,此匾、此情、此景当有画龙点睛之妙用。一楼东檐下悬有一匾《泰岱东来作翠屏》,作者是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言谈笑止,气势更为雄奇。巍巍泰山,竟只配给光岳楼做翠屏。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
988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高望远,凭栏远眺,鲁西平原尽收眼底,黄河在天边流过。据说在天气清爽时还能看到泰山。可惜当天有点薄雾,就看不了这么远了。
从远处看,光岳楼显得高大而墩实。这应该源于它特殊的构制。光岳楼由楼基和四层主楼构成,高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光岳楼楼基是一个由砖石砌成的正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略有收缩,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形拱门和一个直通主楼的台阶组成,台阶约50多级。因为军事需要,这里是登楼的惟一通道。

四层主楼为木结构,为四重檐十字脊楼阁,方形带廊,高24米,楼脊为歇山十字脊,脊顶正中装有一座高3米、直径1.5米的透花铁葫芦。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主楼全部由32根巨大的木头柱子撑起,它们或直接矗立在房间里,或镶嵌在墙壁里。四周的砖墙导游说只是用来挡风的。三层是光岳楼的结构层,32根柱子到了这里被横木穿插,梁枋扣合,形成一个整体,使光岳楼更加稳固。导游说,这是虽然
很暗,但是光岳楼的"心脏"4层就好像是整个建筑的一个帽子。这"帽子"下面是一个莲花造型,莲花象征着水,水能克火,所以这个全部是木结构的古建筑从来没有失火。
登上4层,整个古聊城尽收眼底。远处,鲁西北平原辽阔无垠,黄河苍茫接天;近处,4条经纬分明的古老街道向四处辐射,通过长长的拱桥与湖对岸连接,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民居白墙灰瓦,掩映在浓密的绿树丛中;中间,东昌古城就象是漂浮在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水之中了。另外据说,过去的东昌湖因为淤积而只有很小的面积,修建京九铁路的时候,聊城人把淤泥挖出来,一方面修了火车站和路基,另一方面挖出一个碧波荡漾的东昌湖,真可谓一举两得。

从光岳楼出来,我又想起刚才在摩托车上看到的汉白玉雕花桥栏,想再去看个究竟。于是,先了家旅馆把东西放好,空身向来路(楼西大街)走去。好在旧城不大,一会儿就来到了桥头。仔细一看,原来是以《水浒》故事为题材制作的雕刻,例如武松醉打蒋门神燕顺救花荣。桥的两边都有,每一块长约100厘米,高约60厘米,画的下方刻有标题。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我大致估算了一下,总数应该在三四百幅左右。小时候曾读《水浒》数遍,对书中的英雄人物崇敬备至。成年以后,上山下乡,读书工作,几十年来
陷身于四化建设和柴米油盐之中,《水浒》已经渐渐淡忘。看到这些雕刻,不免眼前为之一亮,就一幅一幅细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水浒》,太阳已经偏西,午后的炎热渐渐消退。我又沿着东昌湖的西岸慢慢走去。那里是一片新开的休闲区,有游船码头,绿地和花坛,环境相当整洁,有人在那里散步和聊天。湖水是绿的,水质很干净,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一孩子蹲在湖岸台阶上用手捞小鱼。一艘游船在离岸不远处驶过,成排的微浪向岸边轻轻扑来,孩子们发出一阵笑声。我估计湖面的宽度大约有500米,把东昌古城团团围在中间。远远地可以看到古城街道上的车辆和行人。看来,江北水城这四个字的含义在于:它是由水把城围起来,而不是象南方水乡那样让水在城里穿行。当然,应该说两者各有千秋:如果说南方水乡的小桥流水更多的是表现为精巧和雅致,那么,有光岳楼矗立在这一大片水面中间,江北水城就更多的是表现为豪放和从容。

第二天的安排是去看山陕会馆。从光岳楼坐一路公共汽车,在区政府下车,再往南走一点,首先就看到了古运河。显然政府在上面投了不少钱,这一点从护堤和桥栏杆的建筑质
量都可以看出来。运河的宽度约有二十米,一座造型精巧的石拱桥横跨在浅绿的河水上,两岸是一排排的柳树以及草坪和花坛,运河在这里划出一道弧线,伸向远方。我索性一直下到河岸的石板路,沿着运河一路走去。河边静静的,地上和水面上都堪称整洁。在一个花坛前,有一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写生。再向前走,又看见一中年人在专心地学练太极拳。好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我不由得对聊城人心生羡慕。沿着运河又走了大约10分钟,就看到了路边的山陕会馆。门票30元,还是既来之,则看之吧。

山陕会馆坐落在古运河西岸,座西朝东,是山西商人集资兴建的一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建筑。根据介绍,这座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历经四年,主体工程竣工。会馆最初的建筑规模并不大,历经4年建成的房舍也不多,只有正殿、戏台和一排楼,南北两面都是空的。但乡情是如此的执着,让腰缠万贯的山陕商人们不惜钱财继续扩建,其后又连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之规模,前后历时六十六年,耗银60,465两,占地3,311平方米。
古北水镇在哪整组建筑有山门、过楼、戏楼、南北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三大殿及春秋阁组成,大、小房间共计160间。 此外,会馆还有石制方形镌花镌联檐柱,圆雕狮、象
、麒麟条柱,照壁、折壁、浅雕山水、花草。可以不夸张地说,每一件作品都堪称精美。当然,最精美的还要算木雕。木雕题材是分广泛,花鸟虫兽,人物无所不有,以龙凤牡丹最为普遍。它的雕花斗拱、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事实上,山陕会馆在历史上是和京杭大运河的繁荣密切相关的,它是聊城当年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让我们来读一读清朝人李弼臣撰写的《旧米市街太汾公所碑》,他写道:聊摄为漕运通衢,南来客舶络绎不绝,以吾乡之商贩者云集,而太汾两府尤多。自国初康熙间来者踵相接,桥寓旅社几不能容。议立公所,谋之于众,捐厘醵金,购旧家宅一区,因其址而葺修之,号曰太汾公所太汾公所便是山陕会馆的渊源,当山陕商人多得连太汾公所也不能容纳时,山陕会馆就应运而生了。由于需要容纳三教九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和重大意义。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山陕会馆建筑交相辉映的是当年山西商人在管理方面的精明、严密、勤勉和细致。由于担心纸质文件不耐久,会馆管理者在两侧过墙边共设有19块碑碣。这些碑碣不仅记载了会馆置地、建设、重修所用的银两开支数目,而且在八块石碑的背面不厌其烦地刻上各商号的捐银数目,这些碑石林成了一片财务公开栏,是活生生的商业史料。限于时间,我不可能去逐块阅读。我看到南侧过墙上一块题为永垂不朽,下面写着“……,东西长三十四步,南北阔三十步,……大清乾隆八年岁次中秋吉旦 山陕众商公立,显然是用来见证当初购买地块这一事实的。与此对应,在北侧过墙上有一块万古流芳“……。所有捐金店号列于左 庶几前人之盛事不替云……大清乾隆三十七年岁次壬辰季秋 吉旦(此时,距乾隆八年购买地块已经过去二十九年了)。此外,据说在会馆复殿正堂的脊檩上至今仍保留着乾隆八年岁次癸亥闰四月初八日卯时上梁大吉的朱墨文字,南间脊檩上还用朱笔写着山陕工匠的名字----梓匠(即木匠):赵美玉、常典;泥匠:孙起福;油匠:李正;画匠:霍易升;石匠:李玉兰。北间脊檩上写着会馆住持张清御和山陕经理18人的名字。据记载,会馆的兴建让山陕客商兴奋异常,他们感慨会馆是一处以敦亲睦之谊,以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若同乡的好地方。同时,即使在兴奋之余,他们也并没有忘记亲兄弟,明算帐的道理。

上海周边郊游好去处
在山陕商帮的眼里,这里的精神中心非他们的武财神兼老乡关云长莫属。一方面固然因为关公是山西人,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关公文化所强调的忠、义、信、智、仁、勇和人们对于商场道德的期望不谋而合。当然,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是对关公地位的刻意拔高。且不说由朝廷为关财神颁赐的那个长达几十字的头衔(历代王朝对关羽的加封在清代达到极盛,清德宗光绪皇帝对关羽的封号最长: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我们先看看供奉着关财神的大殿正面。两边的对联是伟烈壮古今 浩气丹心 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 英文雄武 晋国千秋大丈夫。横额大义参天。其实大殿前面的那对石狮子也很能说明问题。据导游讲,清朝官员家门前石狮子头上的那种螺状发髻一般不允许超过十三个,否则就有犯上嫌疑。而这里的石狮子,头上的发髻竟多达四十四个。我想,在那个经商受到官家正统文化歧视的时代里,这恐怕不失为山西商帮们打着关财神的幌子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一种变通之举。当然,既然朝廷已经把关公抬到如此高度,那是决不至于拿这位人神一体的财神治罪的。

导游还介绍,会馆极盛时期,内外共有各种花灯350盏,每更换一次蜡烛就需要350支,其
中大殿供桌前的一对大蜡烛有五尺多高,直径超过一尺。据说,两个大蜡烛点上后可以燃烧一年,是山西一个经营蜡烛的商人特意制作的。每年快到关帝生日的时候,那个商人就选好日子,用一头小毛驴驮着两支大蜡烛起程了,在关帝生日这一天赶到聊城,点上新蜡烛以表对关帝的尊敬。这样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山陕会馆的戏台是最热闹的戏台,大大小小的戏班都来这里演出,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三节更要演戏娱神,让老百姓免费观看。但会馆的戏台一般不演关公戏,关公老家的商人们尊关公为帝君,认为帝君在殿一切活动都应严肃,决不能容忍关帝随便粉墨登场扮演唱作。有些人不信这一点,非要对着来。当年有一个驻聊城的军阀就硬要在这里演一次《走麦城》的大戏,谁知锣鼓刚刚敲响,演员尚没挑帘出场,大殿内的桌围、布幔却轰地着起火来,一下子把会馆照得通亮,火焰直向坐在台前的军官扑去,当即把那人吓昏倒地。自此,在这会馆里再无人敢演关公戏了。
但聊城当地众却不像山陕商人那样买关帝的账。据说,过去在运河对岸还有一座当地人修的关帝庙,只有一间房一个门。矮小简陋的小庙和山陕会馆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庙门上添了一副对联:河东河西两关爷,一穷一富;沟南沟北双眼井,有苦有甜。下联说的双眼井是聊城清水沟两侧的两眼井,一河之隔却苦甜大异,又让人联想到关财神也难免偏心,
穷人与富人还是那样悬殊。
当年山西商帮的富足早就名闻天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更直接的佐证。就说上面讲到的那两只石狮子,其雕琢之精美堪称绝世。关于雕造这两只狮子的花费,会馆南过墙的石碑上有一段非常明晰的记载:石料使银一百六十三两六钱一分,石匠路费使银四十一两,石匠工使银四百二十九两八钱八分。总算下来,这两只狮子共耗白银634两有余,须知,这在当时是可以称得上一笔巨款了。
山西商人之富绝不虚妄,如此一座会馆体现出的实力自然不可小瞧。在当时,人们排列富裕商人的名次,位居前列的基本都是山西人。聊城人还传说,不仅干着生意的山西人富裕,当年就是那些宣告歇业、打道回府的商人中,携带钱财最多的也是山西人。山西商人为什么这么富裕?有人将此归结为持筹握算、善亿屡中的个人经商才能,有人则认为出于朴诚勤俭的经商理念。山陕会馆1807年曾立一《山陕会馆接拔厘头碑记》,碑中可以读到这样的语句:从来可大而不可久者,非良法也,能暂而不能常者,非美意也……”。所以,始终强调可持续发展(或套用一句会计学的术语永续经营)的原则,这大概是他们最大的成功秘诀。
当然,山陕会馆也曾有过阴霾的日子。1938年,日寇侵占聊城,山陕会馆被日伪汉奸盘踞。
会馆的当事人陈继先老人回忆,当时会馆的首事人用十个大铁箱装载着会馆200余年来的全部账簿、册籍等档案资料,交给值年管账陕西籍怀德堂药铺。当日寇攻人东关大街时,市民早已撤离。怀德堂的人来到会馆,将大门紧闭,日寇敲打不开,就放火烧毁了会馆的前院,一时间灰飞烟灭,会馆账簿、文书等由此付之一炬。另外,可以在会馆南侧的小花园里看到一块由当时的聊城伪政权知事为阵亡日军招魂的纪念石碑,而碑下方勿忘国耻四个字显然是后人刻上的。
套用一句现在的流行语,山陕会馆真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到几百年前一个特定的职业体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盛衰史,所见所闻,令人感慨不已。再联想到光岳楼和聊城以及周边的其他一些文化遗迹(例如水浒、聊斋、泰山、孔孟),以及京九铁路的通车所带来的便利,我觉得山东省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价值链。这些文化遗产能落地在这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是鲁西人民的骄傲,也是福气。如果想让这些文化遗产为鲁西人民和全国人民造福,那就要取决于地方当政者的决心和智慧。
聊城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誉为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始建于宋代,是本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铁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佛塔,现为12层,通高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
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16平方米。塔座四面刻有人物、花草、仙鹤、鸾凤和带翼龟龙,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塔身用生铁仿木结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铁塔原为13层,由于风灾地震、年久失修,上部8层和塔顶在百年前倒塌,仅存下部5层塔身与塔座。19733月,聊城县政府对铁塔进行了清理和重修。他们首先从铁塔四周泥土中挖出了7层塔身和塔顶。并对残存的5层进行清理,重立后的铁塔为12层。在拆卸塔座时,发现乐舞人物浮雕刻石4块,接着,在塔座底部中间发现一块1.米见方的石盖,盖下有一地宫,地宫内还陈放着铜菩萨、铜佛、青花瓷瓶、瘗钱等佛教教器物。还陈放着一个长方形石函。石函内放置一银棺和两包骨灰。棺身刻有"辟支佛舍利"五字。棺底刻有大明成化丙戌三月吉日(1466)。棺内有丝料骨灰袋一个、银币四枚和舍利子若干粒。
  聊城铁塔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铁石建筑,不论在建筑风格,铸造技术,还是在雕刻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977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原名余木楼 古楼修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1486年重修时称东昌楼1496年改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一层供奉鲁班,上有乾隆行宫,有联为赞:泰山东峙,黄河西临,岳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丛台射书,微乡明志,义行高蹈,登楼怀古有余馨。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聊城古城中央,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该楼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此楼四重檐十字脊楼阁,高33米,巍峨壮观、气势非凡、为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康熙、乾隆皇帝和众多文人墨客多次登临,留有多块御匾御碑和词赋诗篇。光岳楼是游客们思古怀幽,感受登高望远的愉悦和鸟瞰城区风貌的绝佳之处。
出了光岳楼,南行数百米便是海源阁。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杨以增所建。它与江苏常熟县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吴兴县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以翟杨两家所收藏的宋元刻本和抄本书为最多,因之又有南翟北杨的美称,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可惜盛况不再,只看到图片和新修的建筑,旁边的图书馆已成为普通的图书馆
    下午坐船游览东昌湖。旧称环城湖,曾用名胭脂湖。是江北最大的人工湖,是大明湖的
五倍,总面积4.2平方公里,始挖于宋代熙宁三年(1070年),真正体现了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特。
    最后一站是姜堤乐园,本来是准备去山陕会馆的,结果走错了路,阴差阳错到了姜堤乐园。这里是孩子的天堂

本文发布于:2023-07-12 21:5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25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会馆   聊城   东昌   建筑   运河   商人   中国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