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阅读: 评论:0

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基本概况
作为自治区驻哈单位,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贯重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服从于融合发展的大局,致力于双方的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地、市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随着旅游发展的需要和全疆旅游开发建设新的形式,打造高起点、高水准的旅游品牌已成为现实紧迫的任务。2022年9月29日,哈密地委书记、副书记及行署专员、地委委员、秘书长、地委委员、哈密市市长等一行前往林区调研。调研后提出要将白石头乡整体搬迁,原址全部用于植树造林,此项工作的实施对打造高水准的林业生态旅游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景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完整有重要的贡献。
广州汽车客运站网上订票在哈密地委多年的努力下,2002年夏季投资数亿元的从哈密市通往巴里坤、伊吾2个县的S303、S302省级公路正式通车,这2条省级公路从森林公园内穿过,连接了森林公园的大部分景区,提高了园内路网密度,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2022年哈密林场按照规划,在市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筹资金60余万元新建长1.3km的由省道通往公园大本营的公路。
2022年7月,哈密地、市两级领导也前来森林公园做了检查指导工作,对公园的开发和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目前在辖区内有白石头、松海、草原之夜等山庄、度假村,各个休闲旅游景点已初具规模,并且各点连成一片,初步建成行、游、住、食、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休闲旅游区。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在发挥景区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使周边的居民能够依托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更好地突出哈密市本土文化的特,彰显草原文化和哈萨克民俗文化的魅力。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和健康消费需求,做好新时期森林公园工作,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将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独具特的高品位生态旅游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州租房网哈密林场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森林旅游纳入哈密地区大旅游的行列中,进一步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森林公园结合哈密市夏季的气候特点,为满足现代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化变化的新趋势,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合理引导消费,积极推动节假日游、高温暑日游的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双休日、黄金周、高考、中考假日等时间的休闲度假的需求,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2年开始,哈密林场配合哈密市旅游局与森林公园周边旅游景点推出一票游,即与天山
庙、鸣沙山、松树塘景点实行一票制,不仅增加了各景区的旅游客源,较好地缓解旅游热点地区假日游客爆满、食宿困难的突出问题,还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树立大旅游意识探索了一条新路。
2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森林公园基础建设资金匮乏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采伐,企业职工人数众多,生态保护责任重,森林管护面积大,天保管护资金严重不足,林场每年要拿出200余万元用于森林管护,因此林场没有能力对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森林旅游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森林旅游在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徒步探险、科普教育等产品与服务方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哈密天山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条件与游客所追求的质量要求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现有的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突出表现在景观环境改造、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存在多方面的欠缺,使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建设受到制约。基于当前现状,可考虑采用“五级推进”运作模式对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进行逐步完善。即:一级,评估景观资源,获取合作开
发资源差价;二级,进行资源包装和前期规划,再出让项目;三级,实施基础开发,进行子项目的招商引资;四级,开展一期开发,再进行招商引资;五级,组建队伍,进行独立开发。对于林场现在的发展实力,建议按照前四级台阶的可能性进行操作,力求尽早实现资金回转。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可随时考虑接受大型开发商的部分收购。
2.2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得到开发利用
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与区域的旅游规划融合、衔接不够密切,缺乏统一规范的规划、开发和建设。近几年,哈密林场在与地方政府的旅游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与哈密市、巴里坤县旅游局合作,想方设法将森林旅游的发展跻身于地区、县市旅游规划中,终因体制不顺、管理职权不清、开发成本过高等问题,在旅游规划和开发中难以形成长远的共识,制约了森林公园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东天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综合分析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现状,具有以下发展制约条件:一是区位条件不理想。森林公园各景点远离城市,且多位于山区,可进入性差,抵达综合成本高,不利于独立开发。二是基础设施差,开发成本高。由于森林旅游目的地通常地处偏僻,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项目开发成本升高。三是资源同质化普遍。相邻区域内的森林景观、经营项目、动植物
物种差别不大,给突出特、进行差异化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四是开发范围与强度受限。森林旅游资源一般属于保护性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森林旅游项目的商业价值和资本运作空间。
2.3森林公园各景点分散,产品特和经营重点不突出
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6处支景点,分散在长达120km的公园林区内,具有较强的资源同质性,景观特性、产品特性不突出。目前,进入森林公园各景点的游客多数处于自发游玩的分散状态,以家庭、亲戚、朋友组成的旅游单元居多,以1~2d观光浏览为主,假日和暑期旅游高峰时节,自驾进入公园内的游客多,但给公园带来的收入少,对公园景观环境的破坏较大,给林区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湛江八景2.4文化旅游在森林公园中的作用发挥的不够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1]。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当前森林公园已经成为林业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森林公园内丰富而高品质的自然人文资源蕴含着生态保护、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教育、生态艺术、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化要素,是森林生态文化中的精髓[2]。
3发展对策
要克服上述制约条件,实现与地方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就需要结合森林公园的实际进行新颖的创意,要让创意转换成效益,转换成合作、投资的优势资本,建议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突破[3-4]。
3.1理清森林旅游与拉动地方经济的利益关系
上海市委常委班子简单地说,就是要与地方政府算得过账。森林旅游与地方产业互补,长短线结合,地方产业的短线获利要能覆盖森林旅游的长线投资并有较大盈余,且旅游项目能保持良性经营、长期获利。
3.2打造旅游产品的唯一性
就是打造出来的产品要有极强的市场吸引力,要有市场买项目的账,产品的竞争力要在一段时期内引领高度、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超越周边区域其他项目。如白石头主景区的高端会务接待中心、西格拉马术运动场、西黑沟山地自行车极限运动游等。森林旅游策划与设计的产品要充分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经济环境与场地环境特点要因地制宜进行产品的
打造;在资源利用与环境营造上,要有利于森林旅游与地方产业的融合,且森林旅游要能为地方产业造势并创造附加值。
3.3打造不同的经营模式
灵山岛风景区一日游结合哈密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多、游览线路长的特点,分别在各景点打造不同的经营模式,突出不同的森林旅游特,也就是旅游产品的异质性。例如:太阳沟景点重点打造休闲森林模式——森林+休闲娱乐、白石头景区打造会议森林模式——森林+商务会议和养生森林模式——森林+养生、西黑沟景点打造观光森林模式——森林+观光、西格拉景点打造运动森林模式——森林+康体运动等,各景点各具特,分类经营,适应不同消费人和消费需求,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3.4规范森林公园导游词、解说词,传播和弘扬生态文明
近几年来,通过实施森林公园生态解说示范项目,在生态文化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仅局限在编写解说词、森林公园风光宣传册和解说牌示等基础设施方面,通过文化宣传突出的还是森林景观,而在森林专类园、森林动植物标本馆、科普解说牌示和森林与民俗、
锦溪古镇旅游攻略自助游宗教文化等自然科普教育方面做的不够,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欠缺[5]。应积极通过申报生态文化建设项目,不断地规范森林公园导游词、解说词,提高导游和解说的科学性、教育性,加强对游客的自然科普教育;充分利用哈密瓜节、地方民俗运动会、冰雪旅游节等各类节庆活动,推出森林生态文化产品,不断创新出内容丰富多彩的生态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传播和弘扬生态文明,大力推介森林旅游,使森林公园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6]。
4参考文献
[1]朱创鑫.广东省大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22(13):6958-6960.
[2]苏孙卿.尤溪罗汉山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与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22(19):5828-5829.
[3]纪全武,杨立新,朱晓岩.森林公园风景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22(5):79-80.
[4]李蕾,郭峰,王鑫.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22(2):184-186.
[5]付康红.云湖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优势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21):243-244.

本文发布于:2023-07-20 17:4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39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森林   森林公园   生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