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关于《黄河颂》教案十篇

阅读: 评论:0

2023关于《黄河颂》教案十篇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
  课前准备
  歌词是贴近大众的文化样式,形式活泼,琅琅上口,深得学生的喜爱。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教学设计:芙蓉镇门票多少钱
  一、 导语。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就是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二、 话说黄河。
若尔盖旅游攻略
  (学生自由畅谈)
  小结: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诗人光未然做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三、 吟诵黄河。
  1、 师范读。要求:批注重音字,语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来读。旅游线路设计毕业论文
  2、 探讨朗读语速,语气及重音。
  3、 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4、 师生联读。(配乐)
  四、 探究黄河精神。
  1、 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3、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词来替代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
  五、 咏唱黄河歌曲。
五指山在哪个省
  六、 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七、课外延伸。
  ++++++++++++++
《黄河颂》教案 篇2
四姑娘山景区海拔多少
  教学目标: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想: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__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张家界天气预报30天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本文发布于:2023-07-20 22:5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399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河   学生   精神   歌词   朗读   歌颂   搜集   培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