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阅读: 评论:0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6期策论园地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黄传霞王汝雯韩正龙厦门集美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合肥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安徽合肥230071)
[摘要]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重要体现。伴随新一轮消费升级,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营造夜间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合肥市政府于2019年12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10大夜间消费集聚街区为“夜合肥”地标,打造“一核十街多点”的空间格局。笔者通过调研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分析梳理合肥市发展夜间经济存在的优势与短板,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关键词]合肥夜间经济问题对策
夜间经济通常指从下班后进行的经营活动。上海市商务委等部门2019年5月联合印发的《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夜间经济”定义为“从晚7点到次日6点在城市特定地段发生的各种合法商业经营活动”。夜间经济因可以延长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现已成为城市经济新动能。北京、天津、上海、西安、重庆以及昆明、成都、广州等城市纷纷发力“夜间经济”,从规划统筹、业态丰富、管理创新、设施齐备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点亮“夜间模式”,为夜间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
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22时的销售额占全天的一半,夜间为消费的“黄金时段”;2018年全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达22.8万亿,预计2020年将突破30万亿$今年以来,合肥市深挖内需潜力,发展夜经济培育消费点。围绕“夜赏演艺、夜品美食、夜购名品、夜游庐州、夜健美体”等主题,开展各类夜间经济特活动,完成多处特街区改造提升和业态优化,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市民及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其中,1-8月“夜庐阳”活动直接带动相关商圈餐饮消费1500万元,间接拉动整体交易额超16亿元,人流量突破70万人次$
一、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及需求
(一)从现状看,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商圈数量多,服务范围广。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商业综合体中,商业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的有39家;5万平方米以上在营大型综合体有59家,建筑总面积(不含办公、公寓)达676.15万平方米,经营面积达489.67万平方米$此外已建未营业的综合体有4家,在建15家综合体。二是商业街区规模大,特鲜明。全市认定的特商业街区有48条,总营业面积320多万平方米:其中获国家级称号的
基金项目:合肥市政府与安徽大学共建研究院一合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2019年预备课题“合肥夜间经济发展研究”(立项编号:REUD2019009)o
收稿日期:2020-09-21
作者简介:黄传霞,合肥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二级调研员。王汝雯,合肥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二级主任科员。
韩正龙,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讲师。
2条(淮河路步行街、曇街),获省级称号的15条,获市级称号的31条。三是经营业态全,多向融合。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健身、文化、体育、科技于一体(见图1),尤以购物①、住宿、文化、体育、旅游五大业态最为成熟,市场供给体系及承载主体完善,公共设施及配套供给存量较为齐备、增量供给增加较为快速,基本契合各阶层、各年龄段居民的夜间活动需求,既满足居民的胃,又丰富居民的心。
购物「旅游
\方面I方面
图1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主要业态
(二)从空间分布看,可分为高中低三类
因城市夜间经济的空间集中度和承载主体的不同,合肥地区夜间经济活动区域可按三类来划分:高密度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密度的商业街以及低密度的夜市(见表1)。
乌克兰宣布对中国免签表1合肥市各地区夜间经济活动区域统计表
地区综合体商业街夜市特
庐阳区新天地广场淮河路步行街小商品夜市颇具特
蜀山区厅达广场、华润万象城、
之心城、国购广场、保利
MALL新地中心、港汇广
金大地1912、官亭路美食
街、半边街
贵池路ff尚
街、青阳路.
田埠路
体钳较大,业态较F•富.
经营相对成熟
包河区静街、宁国路龙虾街,金
水街、后街
具有成熟的商业街
瑶海区瑶海大剧院.区文化馆.
图书城
夜间文化艺术较为乍富
高新区砂之船奥恃莱斯以砂之船奥特莱斯为主,小型自发餐饮排档为辅
新站区五里山人街.家天下生活
广场郸城天气预报30天
番街
夜市分布零散,缺少管理
主体.发展不够成熟
经开区百乐门广场.尚泽大都会、
港澳广场
以商业综合体和沿街商
铺为主
肥东县桦槎路.公园
以餐饮业态为主
庐江县安德利百货、华润苏果、
rr货大楼
培育恺姊街
中心城、汽车
主要形态是超市商场和
羌食街
长丰县双风、収墩、水湖镇以餐饮业态为主
肥两县名邦广场、绿地新都会三河山镇景区
以三大商圈和一个景区巢湖市人民路步行街.耳街安成路以步行街为持
(三)从需求基础看,发展潜力大
依人口规模看,总量人口呈持续增加、稳中有升态势。2019年底与2015年同期相比,户籍和常住人 口分别增加52.74万和39.9万,增速分别为7.35%和5.12%。人口规模的扩容和增速加快势必产生更多 的夜间生产和生活需求。依人口增速、增量看,2015年户籍人口新增仅为7.3万人,到2019年底增加到 52.74万人;其中,机械增长人口在2015年占比为20.79%,到2019年底提高到40.83%。日益剧增的新 增人口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潜力和空间$依人口分布看,2015年至2019年城区人口总量净增加 39.78万人$但人口分布较为分散,集中度和规模效应不一。如相对2015年,包河、蜀山净增人口分别为
9.2万、12.8万,其余各区、开发区增长不明显(见表2-3)。
表2 2015--2019年市户籍人口增长规模和结构
(来源:合肥市公安局、合肥市统计局$
年度户籍人口
常住人门新增人口总数增速总数
增速总数自然增氏机械增氏机械增长占比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
2015
717.7779-7.31  5.79  1.5220.792016
729.8  1.69786.9  1.011218.42  3.6830.412017742.8
1.78796.5  1.2213736  5.584
2.922018758  2.05808.7  1.53
上海植物园有什么好玩的15.29.21639.472019770.44  1.62810  1.2612.497.495,1040.83
表3 2015与2019年市户籍人口分布状况
名称2015 年
2019 年人口(万人)占比(%)人门(万人)占比(%)
县市466.68
65.02479.6262.25城区251.04
34.9X 290.8237.75瑶海46.0818.36
48.4116.64庐阳46.8418.66
51.1417.58蜀山57.2122.79
66.4322.84包河55.6522.1768.49
23.55高新8.79  3.5011」6
3.84经开
19.907.9325.758.85新站16.56  6.6019.43  6.68(来源:同表2)
二、合肥市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供给同质化严重、层次低,差异性与多样化不足
目前合肥夜间经济的承载主体以商圈、示范街、购物中心、街边店为主,业态种类集中在餐饮、购物 及少量的文娱项目#虽然供给数量充足,但层次相对低端,多属于传统业态,新业态和新经济供给明显不 足#缺乏“充电”消费,文艺演出、博物馆、阅读健身、经典游览等优质项目供给不足或发展单一,如部分阅 读空间内的书不够新颖经典,不适合中高文化层次阅读;民间自发乐队演唱会、自发广场舞
表演会等缺 乏统一引导,缺少文化风气培养;公益场馆如科技馆、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设施完善的公园等夜间不 开放。缺乏识别度,大部分商业消费载体缺乏整体统筹规划、缺乏准入标准,建筑外形缺少精心设计、模 仿气息浓厚、创新性不足,如180艺术街、黉街$相对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较发达的地区,合肥市夜间
经济内容、建筑装饰等,缺合肥气质、合肥味道,表现形式为大而全,缺乏精而强。缺乏精准度,精准把握消费人不够,如自由职业者、加班、夜班族以及亲子教育,未实现分层次消费,未针对性提高供给产品质量和特,创新创意类、体验类新型服务稀缺$缺乏品牌意识,未将合肥经典打造成品牌,未形成将传统项目与时尚科技手段、文化创意、靓丽舞台相结合的文旅产业,如合肥的名人传记、嫁娶文化、庙会文化、庐剧文化、马牌皮影戏文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
上海迪士尼门票预订(二)公共设施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利用效率不高
以夜间经济发展必备的硬件(灯光)为例,整体供给不足,缺位现象明显,如球场、景点景区、公共活动区;供给错位问题凸显,公共场馆、景点景区供给多在日间但需求多在夜间和周末,导致日间公共资源利用率低,而周末和夜间供给相对不足;新增的文体场馆和景区多分布在城市新区,而人口分布重心在老城区或核心区。再以交通为例,消费载体间连贯性不足,几个较大的商圈间交通缺乏连贯性,往往导致消费者逛得不尽兴、满足感不强等;缺乏停车位,地铁、公交运营缺位居民夜间出行,
部分居民出行不便;省内及市内交通不通畅,导致消费人口外流,如芜湖至合肥与芜湖至南京时间虽然相当,可南京夜间经济供给更丰富,在合肥夜间消费需求最旺盛的周末或节假日,合肥本地人部分分流到南京,芜湖等更方便到南京、上海地区的省内城市人口也趋之若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肥夜间消费人的总量;相较东部城市,我市缺乏港口和外贸优势,合肥机场目前主要是经停机场,如省外游客通常直飞黄山,而非中转合肥,导致省外人流难以聚集本市;缺乏夜(旅)游专线,高铁站的米字型优势和市内地铁网络正在形成中,尚未完全凸显聚集人流的功能等等#
(三)存量需求未有效盘活和利用,增量需求潜力需挖掘和培育
互联网等消费新业态的出现对夜间经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拥有低价格、多种类、低交易成本优势的各种互联网交易平台,加速了存量需求向网上转移#人口分散、集中度和规模效应不足,合肥市虽然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可净流入规模较小,且主要来自省内或市内的农业迁入人口以及高职、本科学历人口,由于增量人口主要收入整体偏低、消费能力不高,还需进一步挖掘消费提升潜力#经营成本的上涨,夜间经济活动更多为服务业,需要较多数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而年轻劳动力的相对缺乏,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同时发展夜间服务业还面临房租成本高涨问题,会一定程度抑制夜间经济发展#市场力量参与较少,公共场馆、景点、设施的供给方和运营方均为政府,供应缺乏弹性,利用效率低,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现象并存。
(四)现行体制机制不畅、管理创新不够、政策难以落地
规划难以落地,如三河古镇作为全市唯一5A级景区②,年游客量早已突破400万人次,且呈上升态势,近期推出“点亮三河”夜游产品打造品牌,但由于住宿硬件跟不上,旅游产品供给不丰富,游客到景区多以半天到一天的休闲观光游为主要游览方式,滞留时间短、参与度较低,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夜间消费场景,对综合收益影响甚微$总体规划虽包含大型会议厅、住宿等服务在内的五星级酒店、民宿客栈等项目建设,但因迟迟难以立项,规划项目无法实施,导致景区发展面临有方向、无行动的困境,景区夜游供给亟待提质升级。政策不够细化,有大政策,无小政策,存在一刀切现象,缺乏具体可操作性指导;政策制定目前主要集中在传统经营业态,新业态较少。利益协调机制缺乏,夜间经济涉及各区县层面的利益冲突及公共诉求较多,如整齐划一的城管制度与夜间经济的摊位外摆需要、商业街和步行街的夜间开放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关系、公共娱乐场所的夜间经济活动与社区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关系,公共场馆如图书馆、博览馆、美术馆等非营利部门因延时开放而引发的员工收入和场馆管理机制间协调不畅等问题,弹性执法和区域性执法理念尚未深入。
三、合肥市夜间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认真调查研究,准发展方向
明确定位。夜间经济与城市其他经济产业一样,需要提前布局,认真谋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匹配,结合未来新型知识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及比例,把真实需求与城市未来发展结合起来,量体裁衣$把握
方式$夜间消费有更明显的体验性、随机性和冲动性,须充分认知城市特点及人消费品位及趋势,避免东
施效颦,给城市人居环境和综合治理带来过多困扰。以有效利用已有的商业中心、历史文化街区、自然生态资源、公共空间或场馆打造夜间消费聚集区为重点,形成城市夜间经济集约化发展格局,避免无计划拓展夜间消费空间边界。形成指南。按年龄层次分类,对合肥近几年消费习惯理念进行调研,根据周边发达城市发展轨迹及消费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合肥未来几年消费趋势及增长点,形成消费报告,科学布局夜间经济,实现全域夜间经济产业链。
开原(二)制定扶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
支持引导。政府对夜间经济发展的支持,重在营造环境、保障设施,做好规划,搭建平台。制定相关招商引资、土地使用、事业改制、税费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机制等。设立专项。选择培育部分文化③、旅游、体育项目,培育新市场及新业态,打造合肥经典。积极调动市场力量,将具体夜市的建设和运营交给有关公司。建立机制。探索城市管理改革创新,建立商家、消费者、居民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配合,共同发力,处理好区(市)县各级的信息反馈、执行监督与同级政府的利益协调、协同合作。增设夜间后勤突发安全保障,提升交通指挥、突发事件和消费投诉事件等协调处理能力。
(三)创设消费场景,提升治理能力
因地制宜。创设优良的夜间消费场景和空间,关注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点在于夜间景观的营造和多元化业态的形成,增强持续吸引力。以高新区为例,突出其独有的科教资源优势与创新基因、国际化元素,打造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提供多元化科技文化交流场所,减少后期发展需求与供给错位带来的经济损失。新站区台湾同胞集聚,建设商业综合体及发展夜间经济时,应凸显台湾同胞的诉求,让其感受到家乡味道,提升归宿感与认同感。城市标志。在发展夜间经济,建设体育馆、商业综合体,改造特街区等的过程中,要用长远的眼光布局,突出城市标志建筑特,让城市形象潮流起来,同时为城市增添旅游吸引力。优化交通"对内要打通各商圈与各区(县)之间的结点,对外打通周边城市与合肥的结点;按需延长商圈沿线的部分线路公交、地铁运营时间;增加网约车监控,只允许部分信用分数较高的合格车辆进行夜间运营。
(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安全保障
亮化城市景观。充分考虑传统和时尚、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协调性,体现科技和艺术的结合,实现wifi 通讯全覆盖,布局5G站点,将合肥及安徽文化底蕴、甚至中国文化特,以商家创意广告牌的形式融入景观亮化中,形成场景艺术生态消费及广告消费氛围,“亮”化城市的“形”,“美”化城市的“貌”,“活”化城市的“夜”。升级夜市集。鼓励商店电子化,方便商户与消费者之间金钱交易。避免夜市街区雷同
化,实现有序错位发展的同时,提升文化场景打造,如在各步行街、商场增加收费的文化场馆、凌晨书店、黑科技体验店、解压乐园、按摩汗蒸场所等,消除新店积攒人气难的隐患。鼓励夜市及商场管理公司引进潮流品牌,如喜茶、三顿半等,加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提升人气聚集力。规划夜游专线。将合肥景区,如淮河路步行街、曇街、1912街区、包公园、安徽剧院、万达游乐园、三国遗址、创新馆、名人馆等旅游景点,打包联结在专门旅游专线中,实行流水收费,任意时间可坐旅游专线游览,实现将白天文旅与夜间经济巧妙结合,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巩固的作用。
(五)强化品质意识,打造专属名片
提倡个性打造。对规划中要建的商业综合体、体育馆、博物馆等,不能只是简单重复,在外形上要有个性,让人一眼记住这是合肥建筑,在内部设计上要更人性化,分布更合理化,内容上更潮流化。提升门槛。要引入具有商业前瞻力、能够深入理解消费者社交、艺术欣赏、休闲放松等需求及其变化、有独特经营理念、有能力更新业态内容、成就高品质服务的商户。激励创新。抓住现在年轻人工作、居住、娱乐、学习环境集聚、融合的特点,补齐消费供给的短板。提供多方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民间资源,调动居民积极性,发挥民众的创造力,打造亲民品牌。限时开放。夜间开放博物馆"、名人馆、创新馆、艺术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让工薪一族有时间陪孩子家人,接受文化熏陶,满足精神需求。开放体育馆,提供宽阔舒适的健体场所。定期表演。给予展示空间,如一年一度广场舞比赛、庙会、灯会等,一年四季的民间乐队表演等。培育项目。打造完整的、具有合肥文化及
地域特且结合现代科技的表演(下转第27页)

本文发布于:2023-07-28 08:2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53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经济   发展   消费   合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