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阅读: 评论:0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19年11月华东森林经理Nov.2019 第33卷第4期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V o1.33 No.4
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刘伟1      王敏彪1    杨艺薇2
(1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2浙江省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323000)
摘要:概述了丽水市的林业概况和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组织领导体系不
健全、推进力度不够,康养活动内容单一、设施不健全,森林康养理念尚未形成、造成
“政府热市场冷”,产业标准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科学规划、产业融合,加强宣传、提升理念,加快标准
制定、推进示范培育,制定扶持政策、引进社会资本和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构建科技创
新体系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9)04-0058-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健康的追求和疾病预防愈发重视,迫切需要以自然休养的方式去放松身心和释放压力[1]。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健康理论为指引,结合现代及传统医学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2、3]。森林康养产业已成为我国绿、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林业产业,是未来森林旅游创新发展和绿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4]。
丽水市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从2017年开始谋划森林康养工作。如何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经济价值,是践行“两山”理论、高质量绿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建设“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丽水市林业概况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现状
奥地利英文1.1丽水市林业概况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和浙江省重点林区,是浙江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46.61万hm2,占土地总面84.86%,其中森林面积141.15万hm2,占林业用地的96.27%;活立木总蓄积8597.03万m3;森林覆盖率81.70%。全市现有6个省级以上自然保
护区,总面积4.03万hm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2个,总面积4.74万hm2,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个,总面积0.49万hm2,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测算,2017年全市森林、湿地生态效益达4178.73亿元[5]。享有“浙江绿谷”“华东氧吧”“中国第一森林浴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美誉。
1.2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
2017年12月,丽水市政府和浙江省林业厅共同主办浙江(丽水)森林康养发展大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森林康养专家共谋森林康养
产业发展。2018年4月,丽水市政府与中国林学会签署了《森林康养(疗养)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联合建立森林康养试验示范区,合作开展国际森林疗养基地认证,建立森林疗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关系。2018年11月,丽水市政府发布了《森林康养丽水行动方案(2018—2020)》,为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发布的森林康养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建立森林康养基地10个、康养特小镇15个和森林康养特村55个的建设目标。在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指导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选择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遂昌国家森林公园和景宁草鱼塘森林公园开展国内首批森林疗养示范基地建设,营建了森林疗
养步道等基础设施,并通过中期环境和基础设施评估, 其中景宁草鱼塘基地被列为森林疗养国家重点建设基地。2019年,全市命名市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市级森林康养小镇3个、森林康养特村7个,对森林康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组织领导体系不健全,推进力度不够
9277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根据《森林康养丽水行动方案(2018—2020)》要求,成立了丽水市森林康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但各县(市、区)未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部署与推动,推进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面上没有行动起来。森林康养产业涉及国土、医疗、文旅和交通等多个行业,仅靠某行业推动协调难度较大。在政府机构改革后,原来完整的林业系统,现撤并为多部门管理(与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合并,也有与农业农村局合并,也有单设,还有整合原林业部份职能成立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等),林业组织机构弱化,目前仍由林业部门牵头,压力大、困难多。
2.2 森林康养活动内容单一,设施不健全
一是已建成的森林康养基地环境优美,非常适宜人们保健养生和疗养康复,并建有森林康养游步道和景观平台,但户外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康养接待中心设施不完善,基地道路、交通等设施有待改
善,硬软件达不到康养要求。二是森林康养基地要适合不同人多样化需求,每个康养基地都应该以某种主题为主,并具有地方特,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而目前全市康养基地的主题特不鲜明,没有整体规划,建设无序不科学,与普通民宿和农家乐同质化严重,文化挖掘不够深入。
2.3 森林康养理念尚未形成,造成“政府热
市场冷”
一是认识不到位。森林康养产业是当今我国林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产业, 公众对森林康养产业及其相关理念认知度不高,理解不够全面、透彻[6],认为森林康养就是搞森林旅游、农家乐,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和氛围形成。二是投入单一。目前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处在政府单方面投入的现状,未能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投向森林康养产业。 2.4 产业标准不完善
森林康养与森林旅游等的界限不明晰,特征不明显,优势未显现。2018年丽水市制定了森林康养基地、康养特小镇和康养特村的评定标准及评分办法,主要对森林康养的环境、交通条件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要求,但对森林康养的项目内容、要求与标准等不完善或未涉及。四川、湖南等省市已有康养经验可以借鉴,但国家层面上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2.5 政策支持不到位
一是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将森林康养作为重点产业推进,并下发了行动方案及目标任务,但各县(市、区)财政未出台相关森林康养产业扶持政策,没有形成政府引导产业发展的态势。二是未将森林康养基地列入职工“疗休养”基地,森林康养小镇和森林康养特村列入工会“疗休养”线路也未正式落实,“疗休养”政策
难突破,医保不松绑,医院没有积极性,森林康养纳入替代和医保试点条件尚未成熟。
北京最大的品牌折扣仓储超市
2.6 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全市森林康养管理、教育、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专业人才队伍极其缺乏,尤其同时掌握森林和医学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同时具备林业、养生医学、心理学及旅游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森林康养师亟待大力培养。
3 发展对策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及“两山”理论的重要举措,是浙西南革命精神落地生根的实践,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涉及的领域广、任务重、挑战多,要把丽水市森林康养产业做大做强,需要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特别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科研立项、标准制定、产业示范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认真探索、勇予创新,全力推进。
3.1 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一是成立市级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负责,市发改委具体负责产业的规划、实施、协调和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统筹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二是政府高规格定位,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强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3.2 科学规划,产业融合
一是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结合全市森林康养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明确目标定位,整体布局,编制科学、可行的丽水市森林康养总体规划,指导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二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必须与医疗、旅游、文化、交通等相关产业衔接,同时与区域的林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养殖等,基础设施与林区的基础设施结合[7,8],形成森林康养与林农致富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3.3 加强宣传,提升理念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体验活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计划地开展森林体验活动,积极宣传森林康养科普知识,同时依托乡镇、村等集体组织及社会组织,普及森林康养理念和森林康养知识,形成良好的森林康养宣传氛围。二是运用网络、电视、新媒体等宣传手段,加强森林康养知识的宣传,设立森林康养网站和,广泛宣传森林康养基地有关信息,展示基地风采,提高关注度。
三是积极举办或承办国际性或国家级森林康养研讨会、讲座等,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借鉴国内外经验,摸索出森林康养发展新模式。
3.4加快标准制定,推进示范培育
一是加快森林康养产业规范和行业准入机制的研究与制定,标准化设立和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特小镇和特村等,引领森林康养产业向标准化、系统化、规模化发展。二是高规格定位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依托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景宁草鱼塘森林公园和遂昌国家森林公园三个国内首批森林疗养示范基地,深度挖掘森林康养的丽水特,凸显富有地域特的养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森林康养基地,促进全市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形成良好的森林康养产业生态系统。
3.5制定扶持政策,引进社会资本
一是加大财政对森林康养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建设用地指标、财政资金补助、金融贷款、利息优惠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评定达标的森林康养基地、特小镇和特村,参照农业绿发展主导产业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土地、税收、金融、医疗保险和旅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二是积极推进森林康养相关内容纳入医保、(下转第64页)
时候就要考虑其低维护成本的特点,在树种选择、立地选择、植物配置等方面多加思考。
(3)注重远近结合。因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森林景观的改造提升要注意近期、远期景观效果的结合。加大苗木规格、加密种植和重要节点改造等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现状进行有效改造。但长远的、稳定的、动态平衡的森林植物景观才是森林景观的本质。
4 结语
森林景观的改造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成效”时间。但从长远来说,森林景观的改造提升,不仅可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还可以提高森林植物落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而且也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件“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好事。 参考文献:
[1] 韦新良,周国模,余树全.森林景观分类系统初探
[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7,(3):41-44+51. [2] 包战雄.福建省森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Ⅰ.
春季景观[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4,
(1):16-19.
[3] 任文俊,黄若之,史琰,等.台州市中央商务区生态
公园植物景观提升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园
林,2017,(1):81-86.
[4] 孙克南,赵小宇,宋平.浅谈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
设计与经营[J].河北林业科技,2011,(2):72-73. [5] Bonn.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Germany:the
Ecosystem Approach of the Biodiversity Convention
Reconsidered[M]. Germany:German Federal Agency
for Nature Conservation,2001.
[6] Oliver W.R. Lucas.The Design of Forest
Landscap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7-43.
(上接第60页)
工会疗养范畴,支持工会职工疗养、居民医疗保健、病后康复等活动与森林康养对接,探索森林康养与中医保健服务合作的新型模式,鼓励康复医院进入森林康养基地,发挥森林康养在替代医学和预防
医学中的独特作用[9]。
3.6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森林康养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培训机制,鼓励大专院校开设森林康养相关专业,建立培训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加强人才培养,为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二是联合科研机构和专家团队,构建森林康养科研平台,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升森林康养产业科研水平,推进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彩红,薛伟,辛颖,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贵州玉
舍国家森林公园休养地适宜度评价[J].南京林业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5):118-121.
[2] 邓三龙.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林
业研究,2016,29(6):1-6.
[3] 吴兴杰.森林康养新业态的商业模式[J].商业文
化,2015,(31):9-25.
[4] 束怡,楼毅,张宏亮,等.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
状及路径探析—基于典型地区研究[J].世界林
业研究,2019,32(4):51-56.
[5] 丽水市人民政府.丽水市森林湿地资源及生态效
益公报[E].2018.
[6] 林坚,孙小明,郑丽智,等. 南方林区国有林场森
林康养产业发展探索——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
县草鱼塘国有林场为例[J].安徽农业科
普陀山门票优惠政策学,2019,47(12):153-155.
[7] 李昊明.山西省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探索[J].山西
林业,2019,(2):4-5.
重庆三峡游多少钱[8] 冀慧萍. 我国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探究[J].经
济研究导刊,2019,(19):38-40.
[9] 郄光发,房城,王成,等.森林保健生理与心理研究
进展[J].世界林业研,2011,24(03):37-41.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09:1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57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森林   产业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