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初探

阅读: 评论:0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经济初探
                       
武陵之源梵净山佛教文化历史悠久为“天下众名岳之宗”。近年来,随着梵净山旅游业的开发,对梵净山佛教文化研究也在不断走向深入,“世界唯一弥勒道场”北戴河旅游景点大全免费开放、“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被佛教界和学术认可。打好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牌,对推动梵净山佛教文化的振兴,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一业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佛教名山与地方旅游经济的关系
  (一)佛教名山古刹地必是文化繁荣地。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的兴起,首先是佛教文化的兴起,以佛教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推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有兴衰更替,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四大佛教名山通过信众朝拜,兴办佛学院,举办佛事活动等方式,促进文化交流,加速多元文化融合,提升了名山文化软实力。山西五台山从1981年以来,先后成立了五台山研究会、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院、五台山书画院、五台山佛乐团等文化机构,创办《五台山研究》和《般若海》杂志,建立五台山研究网、五台山佛教
在线、五台山佛教网等网络,先后编辑出版了《五台山寺庙大全》、《五台山佛教史》、《五台山文物集锦》、《文殊圣殿》等20余种书籍文献和《五台山研究》杂志100多期,为弘扬五台山佛教文化,发展五台山旅游经济,推动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2)佛教名山古刹地必是经济振兴地。四大佛教名山为中国佛教圣地,每年吸引大量信众前来烧香许愿、礼膜朝拜。大量信众的涌入,造成信众在文化、物资等方面的需求与当在产品供给的矛盾成为佛教名山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矛盾,当地政府加强了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解决了客人进入性通道问题;加快餐饮业和住宿业的发展,不断满足香客、游客的吃住需求;加速佛教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满足客人在佛教文化上的深度体验需求。以佛教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3年中秋小长假,九华山开发合家祈福游、佛国风情游、放生祈福、利民送福、撞钟、抱佛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休闲旅游。短短三天假期,池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6.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9亿元。其中九华山接待游客6.67万人次,门票收入628.2万元
海南博鳌超级医院
(3)佛教名山古刹地必是社会地。几千年来,佛教文化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安身立命和人生价值取向,改变了信众的工作、事业和处事方法,其的大慈、大悲、大善的文化精髓,引导信众和谐相生、健康向善,使信众在工作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在生活上、名利上顺其自然,淡然处之。推动了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诠释了中华大国的和谐文化。佛教名山圣地围绕僧众的需求、佛教信众的需求,为僧众提供物质产品供给、为佛教信众提供服务,为大量的社会闲置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解决了众收入路径,增加了从业人员的收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根据九华山所在地池州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该市2013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441万人次,旅游收入345亿元,分别增长30.3%、30.2%。
  二、梵净山佛教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梵净山与四大佛教名山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寺院建筑差距。梵净山以金顶为中心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环山地带,现仅有护国禅寺、承恩寺、龙泉寺、大金佛寺等几座寺庙恢复较好,外围多数寺院无论单体建筑还是综合布局,都落后于四大佛教名山。除大金佛寺的天冠金玉弥勒佛像可与四大名山比肩之外,至今在佛塔、佛钟、佛像等山标建设
上,尚无其他标志性建筑。二是僧团队伍建设差距。存在高僧大德少,难以对各地信众产生吸引力;个别寺庙僧人修为差,鱼龙混杂,不求念佛诵经,只求烧高香发财;僧团管理各自为阵,缺乏统一有效管理制度等。三是佛教文化氛围上的差距。虽然名山有古寺、古寺有高僧,但梵净山却存在有名山之名,无青灯古佛之境,外龙岩有什么好玩的旅游景点在佛教文化氛围不浓。虽然举办过佛教文化研讨会,但寺届开展弘法、诵经等佛事活动不多,影响不广,导致香客不多,佛教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不大。
(二)梵净山佛教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不足。虽然梵净山佛教文化起源较早,但由于兵灾匪患,大量寺庙损毁,僧众外流,导致梵净山佛教文化在清中期至近现代出现文化遗失的真空,从而也使梵净山佛教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形成寺院僧众需求供给产业链条,因为僧众少,需求小,难以在山体环线形成为寺庙僧众提供物质产品的产业链条;二是没有形成信众需求供给产业链条,由于进山烧香朝拜信众少,过夜客人少,导致专门为信众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发育不成熟;三是没有形成佛教文化产业链条,由于佛教信众需求不大,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餐饮、农事生产体验、佛学传承、弘法扬道、苦行修为等产业发展不足。
广西桂林为什么穷
(三)没有四大佛教名山的地位和影响力。在佛教地位上,由于四大佛教名山佛教文化传承了几千年,佛教文化自承一体,香火旺盛,信众遍布海内外,其在佛教信众中的地位根深叶茂,难以憾动。在佛教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方面,至今梵净山既没专门的佛教文化研究机构,也没有专门的佛教文化刊物,其声名不再像万历时期那样“远播”。同时,四大名山的主持都是国内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分别担任着全国佛教协会的重要职务,其佛法深厚、德行兼备,为天下信众首仰,而梵净山没有一名在佛教界知名的高僧。这些软件导致梵净山与全国著名弥勒道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很不相称。也就难以聚集信众,难以使佛教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梵净山佛教文化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探索
(一)按照“四大天王寺、十八罗汉村”规划布局,建成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综合体。旅游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梵净山旅游产品既有武陵山片区共有的自然文化,更有武陵山片区独有的佛教文化,大力发展佛教文化才能弥补武陵山片区旅游产品的不足,才能使梵净山旅游产品在区域旅游产品中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要打造梵净山佛教旅游产品,当务之急是需要重建四大皇寺、四十八脚奄,才能使梵净山形成以佛教文化产品的核心产
品。要借鉴和学习陕西旅游地图景点地图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的成功做法,按照“全国著名的弥勒道场、第五大佛教名山”的定位,按照“因山布寺、依寺组、因景设庵”的总体布局,精心编制梵净山四大皇寺四十八脚庵重建规划。按照山上四大天王寨、山下十八罗汉村的规划,以十八罗汉的修为、个性、弘法精神,围绕梵净山建设十八个具有个性独特、展示以十八罗汉文化为代表集佛家修为、佛事体验、佛教文化传承的佛教文化村寨。在规划中,要高标准、高起点打造梵净山佛教文化山标,规划建设一批富有梵净山天冠弥勒文化和个性特的殿堂、佛塔、佛钟、佛像等国内一流的标志性建筑,着力提高梵净山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重点寺庙的建筑水平总体上接近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的水平,并争取在一些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后来居上。provide

本文发布于:2023-08-02 04:1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5611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五台山   信众   文化   旅游   名山   发展   产品   需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